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宝花散
《痧胀玉衡》卷下别名石二、十号节象方处方郁金1钱,细辛3两,降香3钱,荆芥4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痧胀。心腹绞切大痛,或如板硬,或如绳转,或如筋吊;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用法用量石二(《痧症全书》卷下)、十号节象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
-
遍身肿胀痧
遍身肿胀痧病名。痧证而见肿胀者。《痧胀玉衡·遍身肿胀痧》:“痧者,暑热时疫恶毒之气,攻于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迷沉重,不省人事。若元气壮实,内不受邪,不入于里,即散其毒于肌肤血肉之表,为肿为胀。”治用刮痧、放痧,药用宝花散等方。
-
角弓痧
角弓痧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角弓痧,心胸胀极,痧毒内攻,故头项向上,形如角弓反张,是脏腑已坏死症也。”外治法,急将毛青布一块蘸油烧,乘温抹其手足拘急处,再口含火酒,喷其通体,少顷,定觉舒展松动,然后用药。药宜宝花散、三香散等方。
-
暗痧
痧证之一。郭志邃分析此病,常见“心中闷闷不已,欲食不食,行坐如常,…亦有头痛发热,心中作胀,类于伤寒;(《痧胀玉衡·暗痧》)可选用宝花散、沉香郁金散、蒺藜散等方。《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妇女倒经痧,经行之行,适遇痧发,经阻逆行,或鼻红、或吐红,肚腹肿胀,卧床不能转侧,肚腹不痛,亦为暗痧。”
-
十号节象方
十号节象方为《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方,即《痧胀玉衡》卷下方宝花散,组成为郁金一钱,细辛三两,降香三钱,荆芥四钱。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痧发者多;或夏日湿热,郁遏于经隧;外治用刮法、刺法、推拿法,内服平安散、武侯行军散、散痧汤等。痧证有热痧、寒痧、暑痧、瘟痧、阳痧、阴痧、绞肠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