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虫
在虫体前端、后端常具有由角皮形成的一些特殊结构,如唇瓣、乳突、翼、嵴及雄虫的交合着伞、交合刺等。亚腹咽管腺2个,开口于咽管腔中。有尾感器亚纲的虫种为管型结构,无尾感器亚纲的虫种为腺型。某些种线虫的虫卵,在适宜的条件(温度、湿度、氧)下,能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熟,并能孵化出幼虫。
-
异尖线虫病
4.肠外异尖线虫病本幼虫可穿透肠壁进入腹腔,再移行至肝、胰、大网膜、肠系膜、卵巢、腹壁皮下,腹股沟或口腔黏膜等,引起腹膜炎、嗜酸性肉芽肿和皮下包块,常被误诊为恶性肿瘤。5.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时在蜂窝织炎型、脓肿型、脓肿肉芽肿型和肉芽肿型的病变组织内能见虫体、虫体角皮或肌层的切面。
-
结膜吸吮线虫病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吸吮线虫是寄生于哺乳类和鸟类泪管、瞬膜或结膜囊内的一类线虫。由蝇类舔吸带虫动物的眼部后,再舔吸其他动物或人而构成传播。犬和猫都有结膜吸吮线虫感染,作为伴侣动物与人关系密切,为防止伴侣动物带虫传染人,应及时诊治犬猫结膜吸吮线虫病。卵在产出之前,卵壳已演变成包被幼虫的鞘膜。
-
茶苗根结线虫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①选择生荒地作苗圃,若是种过花生、瓜类、豆类、红薯等作物的地则不宜作苗圃,如需用作苗圃则应进行土壤消毒,每667平方米用3%的呋喃丹5千克拌细土撒在苗床上,或每667平方米用二溴丙烷2.5千克,兑水100倍浇灌苗床,然后再放基肥和铺心土。用1:20的茶枯水施入土壤中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皮肤幼虫移行症
疾病别名migrans,cutaneouslarva疾病代码ICD:B83.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皮肤幼虫移行症主要表现为匐行疹,常由一些寄生于动物如猫、犬的钩虫如巴西钩虫(Ancylostomabraziliensis),犬钩虫(A.caninum)等的幼虫钻入人体皮肤而引起的,寄生于人体的钩虫如十二指肠钩虫或美洲钩虫的感染期幼虫偶也可引起此病。
-
依弗米丁
药品说明书:别名:麦克丁,伊维菌素,依弗米丁外文名:Ivermectin药理毒理:本品为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属口服半合成的广谱抗寄生虫药。适应证:盘尾丝虫病和类圆线虫病及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视觉异常、眼睑水肿、前眼色素层炎、结膜炎、Limbitis、角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或脉络膜炎。
-
麦克丁
药品说明书:别名:麦克丁,伊维菌素,依弗米丁外文名:Ivermectin药理毒理:本品为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属口服半合成的广谱抗寄生虫药。适应证:盘尾丝虫病和类圆线虫病及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视觉异常、眼睑水肿、前眼色素层炎、结膜炎、Limbitis、角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或脉络膜炎。
-
移动性幼虫疹
概述:1874年Lee发现某些寄生虫移行人体皮肤引起的线状损害,定名为匐行疹,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寄生虫,直到1926年Kirby-Smith、Dove及White才证实是寄生在狗、猫体内的巴西钩虫的幼虫所引起,以后又发现某些线虫、丝虫、绦虫的幼虫也能引起这种损害。系钩虫、蝇蛆、丝虫及颌口虫的幼虫在人的皮肤移行掘进所引起的线状损害。
-
伊维菌素
药品说明书:别名:麦克丁,伊维菌素,依弗米丁外文名:Ivermectin药理毒理:本品为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属口服半合成的广谱抗寄生虫药。适应证:盘尾丝虫病和类圆线虫病及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视觉异常、眼睑水肿、前眼色素层炎、结膜炎、Limbitis、角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或脉络膜炎。
-
丝虫病
国内海群生的常用疗法为4.2g7日疗法治疗班氏丝虫病;⑴象皮肿(elephantiasis):是晚期丝虫病最多见的体征。3)浓集法:取静脉血1~⑵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微丝蚴亦可见于各种体液和尿液,故可于鞘膜积液、淋巴液、腹水、乳糜尿和尿液等查到微丝蚴。若为丝虫性结节,可见结节中心有成虫,其周围为典型的丝虫性病变。
-
蛔虫
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直肠短,雌虫消化道末端开口于肛门,雄虫则通入泄殖腔。传播途径:在流行区,用新鲜的人粪做肥料和随地大便是蛔虫卵污染土壤和地面的主要方式。临床表现为阵发性上腹部钻顶样疼痛、辗转不安、面色苍白。
-
水稻干尖线虫病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水稻干尖线虫病是由贝西滑刃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5片叶时,叶尖部分卷曲2~水稻干尖线虫病发病规律病原线虫主要在谷粒的颖壳与米粒间越冬,借种子传带,浸种、催芽时开始活动,由芽鞘和叶鞘缝隙侵入稻株体内,附着在生长点、叶芽及新生嫩叶的细胞外部,吸汁液危害。
-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英国科学家悉尼·布伦纳、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获得,以表彰他们在器官发育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调节方面做出的贡献。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就由这些成熟的细胞组成。在人体内新细胞不断繁殖的同时,旧的细胞也会不断死亡,使人体组织内的细胞数量保持平衡。
-
烟草脆裂病毒属
烟草脆裂病毒属病毒的寄主:烟草脆裂病毒属病毒寄主范围很广,超过50个科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可被感染,侵染一般不是系统性的。TRV经过土居的线虫传播,病毒能持久性地存在于线虫上,但不能增殖,利用人工复制的病毒也能十分容易地接种易感植物。
-
匐行疹
概述:1874年Lee发现某些寄生虫移行人体皮肤引起的线状损害,定名为匐行疹,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寄生虫,直到1926年Kirby-Smith、Dove及White才证实是寄生在狗、猫体内的巴西钩虫的幼虫所引起,以后又发现某些线虫、丝虫、绦虫的幼虫也能引起这种损害。系钩虫、蝇蛆、丝虫及颌口虫的幼虫在人的皮肤移行掘进所引起的线状损害。
-
蠕虫蚴移行症
诊断检查:各种蠕虫蚴移行症的共同体征是持续性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幼虫在皮肤和各器官中移行性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润为主的肉牙肿性损害。以第二期犬弓蛔虫作抗原的间接血凝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治疗方案:(一)皮肤蠕虫蚴移行症的治疗对线虫类引起者,应用噻苯咪唑局部涂擦或口服取得良好效果。
-
皮肤蠕虫蚴移行症
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蠕虫蚴移行症是指动物蠕虫蚴在人体内移行时所致的疾病,蠕虫蚴移行症可由线虫、吸虫和绦虫蚴侵入人体后在组织内移行,对宿主造成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表现。至于由斯氏狸殖吸虫蚴和裂头蚴等扁形蠕虫蚴的皮下包块型损害可以手术摘除并结合药物治疗,如使用广谱杀虫药吡喹酮、阿苯达唑等。
-
颚口线虫病
疾病名称:颚口线虫病英文名称:gnathostomiasis别名:棘颚口线虫病分类:感染内科寄生虫病蠕虫病ICD号:B83.1流行病学:传染源:棘颚口线虫的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类)、转续宿主(蛙、蛇、鸭、猪等)和终宿主(猫、狗)等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多无皮下游走性肿块。皮下结节活检可发现猪囊尾蚴。
-
毛圆线虫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毛圆线虫是人与兽共患寄生虫病。自然宿主为草食动物,主要经口感染,也可经皮肤感染。在印度,蛇行毛圆线虫感染率高达31%。常与钩虫感染混合发生,故不易对其所致症状与钩虫病区分。应注意与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相区别。流行病学:东方毛圆线虫主要分布于农村,似有一定的地区性。
-
线形动物
线形动物Roundworms(1)广义的线形动物(Roundworms)亦称圆形动物,由线虫纲、线形纲和棘头纲3纲合并作为一门。神经系与扁形动物相似。均为雌雄异体,但也有营异型有性世代交替的种类。完全没有无性生殖。幼虫寄生在昆虫或海产甲壳类的体内,成熟后离开寄主,在淡水或海水中营自由生活。原体腔明显,埋于柔软的组织里。
-
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anisakis)是一类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豹等的胃部,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的线虫。我国报道的主要是异尖线虫属和鲔蛔线虫属的虫种。晚期患者可见胃肠壁上有肿瘤样物,病理特点是以粘膜下层为中心,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脓肿或瘤样肿物,肿物内可见虫体断片、角皮或肠管等。
-
豇豆花叶病毒亚科
豇豆花叶病毒和豆荚斑驳病毒的三维立体结构与感染脊椎动物的小RNA病毒科的病毒结构非常类似,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中的烟草环斑病毒三维立体结构也与之相似。豇豆花叶病毒亚科的豇豆花叶病毒属的寄主范围窄,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和蚕豆病毒属寄主范围较宽,每属内病毒的发病症状各异。
-
WS/T 791—2021 钩虫检测及虫种鉴定标准 钩蚴培养法
4.3目镜测微尺(5mm/50/0.1mm)和物镜测微尺(1mm/100/0.01mm)。5试剂或材料:5.1试管(12.0cm×1.5cm)或15mL离心管。0.70.50.75咽管为体长的1/5为体长的1/2,咽管球不明显为体长的1/4生殖原基在虫体的中部在虫体后部-尾端尖细分叉有小球状物图C.1土源性线虫丝状蚴检索图(仿余森海,1992.)参考文献:[1]吴观陵.
-
铁线虫病
疾病分类:肾脏内科疾病概述:铁线虫病是较为罕见的寄生虫病,成虫在自然界中营自由生活,偶可感染人体。本病逆女性多于男性。症状体征:寄生泌尿道的患者,以女性为多,均有明显的泌尿道刺激症,如下腹部疼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放射性腰痛、会阴和阴道炎等,虫体排出后,症状缓解。
-
生物源性线虫
生物源性线虫(bio-nematodes)是指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先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再经节肢动物叮咬或经口感染人体的线虫。组织与血液寄生线虫(tissue-andblood-dwellingnematodes)多属此型。
-
同源域
同源域(homeodomain)是在同源异形基因(homeoticgene)中已提到的由180个核苷酸编码的60个氨基酸序列,这个肽段里的氨基酸组成在进化上是保守的,从果蝇、小鼠到人很少发生改变。同源域起着转录因子的作用。这表明基因是按照一定的时间程序逐个依次表达,引发一系列基因活动,从而逐渐形成神经管。
-
RNAi
概述双链RNA对基因表达的阻断作用被称为RNA干预(RNAinterference,RNAi)双链RNA经酶切后会形成很多小片段,称为siRNA,这些小片段一旦与信使RNA(mRNA)中的同源序列互补结合,会导致mRNA失去功能,即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也就是使基因“沉默”了。结果mRNA也变成了双链RNA,它在Dicer酶的作用下也被裂解成siRNA。
-
兽比翼线虫
龟和鳖可能是喉兽比翼线虫的转续宿主或中间宿主,当人生食或半生食了龟、鳖的肝、胆、血时,亦可被感染。除可以在痰液中检获成虫,粪便或痰液中检获虫卵外,气管镜检查亦可发现呼吸道壁附有虫体或囊包块,气管镜检冲洗液亦可检获成虫和虫卵。本病为人畜共患病,保虫宿主或传染源较多,以食草动物牛、羊、鹿较常见。
-
兽比冀线虫病
本虫生活史过程尚未研究清楚。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哮喘及咯学,伴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若虫体寄生咽喉部,可出现搔爬刺激感和阵发性干咳,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症状不能得到明显改善,有的患者可咳出带有色条状血样物(即虫体)的痰,有的经支气管内窥镜检可发现支气管壁上附有活动的血红色虫体或囊包块。
-
寄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parasitism)。寄生物还释放毒素,破坏寄主的生理机能,如丝虫在进入人体后,其代谢产物能引起人体全身性过敏反应和局部性淋巴系统炎症反应,最后由于反复发作而导致慢性淋巴水肿(即橡皮腿肿),使人痛苦不堪。
-
远源病毒属
病毒插入的侧翼是5bp直接重复,重复来源于插入位点,在人蛔虫基因组中大约分布50个拷贝的病毒基因组。反转录由tRNAarg引导,它与5’-LTR下游6bp的碱基退火。远源病毒属成员的宿主包括脊椎动物、昆虫和线虫,在用反转录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中,本属成员与变位病毒属和漂移病毒属成员能很好地分离。
-
土源性线虫
土源性线虫(geonematodes;soil-transmittednematode)是指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至感染期后感染人体的线虫。肠道线虫(intestinalnematodes)多属此型。
-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肝、肺、脑、眼、肠等有关器官可造成肉牙肿损害。3、管圆线虫蚴移行症除根据临床所见的脑膜症状及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还应疗效有无吞食或接触此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的历史,如未检到病原,职能作推断性诊断。阿苯达唑或用海群生、噻苯咪唑及硫双二氯酚等均未见效,份儿刺激裂头蚴移行,增加局部疼痛和肿胀。
-
艾氏小杆线虫病
症状体征艾氏小杆线虫浸入泌尿系统可引起发热、腰痛、血尿、尿频或尿痛等症状,当肾实质受累时亦可出现下肢和阴囊水肿、乳糜尿、蛋白尿或脓尿,尿液镜检有红、白细胞和管型。诊断检查诊断本病依据从患者尿液沉淀物中或从粪便中镜检出虫体或虫卵。治疗方案治疗药物可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等。
-
筒线虫病
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筒线虫属筒线科。左交合刺纤细,长4~0.18mm,雌虫长约145mm,阴门开口于后部。已发现偶可在人体寄生的是美丽筒线虫。患者口腔内有虫样蠕动感、异物感或发痒,也可有麻木感、肿胀、疼痛、粘膜粗糙、唾液增多等,重者舌颊麻木僵硬、活动不便,影响说话,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等。
-
棘颚口线虫病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人体颚口线虫病均由棘颚口线虫和刚棘颚口线虫寄生人体所引起。病理生理:本虫的致病作用主要是幼虫在人体组织中移行,加上虫体的毒素(如类乙酰胆碱、含透明质酸酶的扩散因子、蛋白水解酶等)刺激,可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图12—30)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
类圆线虫病
疾病别名粪类圆线虫病疾病代码ICD:B78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概述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是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stercoralis)寄生于人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若寄生期的杆状蚴到达体外,不发育为丝状蚴而发育为自生期的雌虫与雄虫,则参与自生期的生活环。流行病学本病的分布与钩虫病相似,但感染率较低。
-
阿月浑子
概述:阿月浑子为漆树科植物阿月浑子PistaciaveraL.的果实。小叶无柄或几无柄,叶卵形或阔椭圆形,长4-10cm,宽2.5-6.5cm,顶生小叶较大,先端钝或急尖,具小尖头,基部阔楔形、圆形或截形,侧生小叶基部常不对称,全缘,叶上面无毛,叶下面疏被微柔毛,革质。生育期180-210天左右。主肾虚腰冷、阳痿、脾虚冷痢。
-
桃砧木育种
桃砧木育种是研究桃及其近缘属植物的遗传变异,选择培育桃砧木的一门科学技术。从发展趋势看,一些国家把育种的重点放在育成半矮化和矮化砧木,和育成抗根瘤线虫砧木方面。如对根线瘤虫免疫的红花重瓣寿星桃和红根甘肃桃;可作矮化砧木的毛樱桃(PrunustomentosaThunb.)、郁李(P.japonicaThunb.)和欧李(P.humilisBge.);
-
变位病毒科
漂移病毒属成员与其它病毒的区别是,它们出现加工的囊膜蛋白,其中包括与反转录病毒跨膜蛋白(TM)和表面蛋白(SU)相对应的蛋白。基因组RNA转录从上游LTR起始,在下游LTR这一位点的下游终止,这将长末端重复序列分成基因组RNA的5’独特末端(U5)和3’独特末端(U3),或者是5’和3’末端的重复(R)。
-
麦地那龙线虫病
雄虫长约12—40mm,宽约0.4mm,末端卷曲1至数圈,交合刺两根。疾病病因:寄生于终宿主(人或动物)组织内的雌虫,成熟后自寄生部位移行至四肢、背部皮下组织,头端伸向皮肤表面,子宫内成千成万的幼虫,由于内外压力而致子宫破裂,释放出大量极为活跃的第一期幼虫。水泡最后溃破。特别提示:本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
黄鳝
黄鳝是合鳃鳝目合鳃鳝科黄鳝属的1种。主治虚劳,身体消瘦,湿热,身痒,臁疮及肠风痔漏。防治方法: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每立方水体100-150克,化水后全池泼洒;毛细线虫病:因毛细线虫寄生肠道引起。防治方法:按每千克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0.1克,拦入蚌肉、蝗蚓或鳗鱼配合饮料内投喂,连续6天。
-
生物信息学
特别是:在分子进化分析中,“相似性”和“同源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一步,功能基因组研究将朝着复杂系统的方向发展,即:探讨生物系统中各部分、各层次的相互作用,从而进入系统生物学的领域。蛋白质结构模拟与药物设计蛋白的空间结构模拟和药物设计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
腭口线虫病
疾病描述本病亦称内脏游走性幼虫病或称皮肤腭口虫病,是内脏游走性幼虫病的一种,大多数是由有棘颌口虫感染所引起。幼虫极少有移行到表皮内者,若潜行在表皮内即为匐行疹。病理变化:在包块内可查见颌口虫的幼虫,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异物巨细胞浸润。对浅表性的皮疹也可喷射氯乙烷。
-
麦地那龙线虫
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medinensis(Linnaeus,1758)Gollandant,1773]隶属于龙线虫科,龙线虫属。雄虫长12~幼虫产出期间引起宿主强烈的超敏反应,结果在皮下形成肿块,皮肤表面形成水疱,继而皮肤破溃。当宿主肢体与水接触时,雌虫头端从破溃部位的皮肤伸出,体壁和子宫破裂,释出大量的第一期幼虫。9月发病最多。
-
蛋白质组学
概念:蛋白质组学是阐明生物体各种生物基因组在细胞中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的学科;基因→mRNA→蛋白质,三位一体,构成了遗传信息的流程图,这即是传统的中心法则。与基因重组、表达、序列分析的快速、自动化程度相比,到最近为止,机体组织细胞内蛋白质的序列分析只是实验室小规模研究项目。
-
蜕皮
(3)形成由几丁质和蛋白质构成的新角质的主要部分,同时由于蜕皮腺的作用形成保护层,另一方面,旧角质在真皮细胞分泌的蜕皮液的作用下,从下面被消化(digestion),仅残留少许的上角质层,其线状薄皮部的蜕皮线(ecdysialline)裂开,虫体便从此处脱出,于是蜕皮完成。
-
性别分化
性别分化sexdifferentiation指个体发生中表现雌雄特征的过程。在原始生殖细胞向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分化、生殖腺的发生、附属生殖器官的形成、二次性征的出现等情况下,无论那一方面,最初皆具既可向雌性又可向雄性的分化能力(性双能性)系统,以后再逐渐向某一性别方向发展。
-
泄殖腔
泄殖腔cloaca亦称总排泄腔或只称排泄腔。在无脊椎动物中 形动物有泄殖腔,真线虫类只有雄性个体输精管开口在消化管末端部。软体动物如斧足类由鳃上腔排出的水、卵、精子以及由肾管(博江讷氏器)排出的排泄物都由出水管的基部(外套腔的一部分)排出,把这部分称泄殖腔室(cloacalchamber)、肛门(analcanal)等。
-
腺胃
腺胃glandularstomach(1)腺胃同鸟类的前胃。(2)腺胃是线虫类的食道和肠之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