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皂荚散
《圣惠》卷二十二:组成:皂荚半两,旅生荞麦半两,白蒺藜半两,谷精草半两,五灵脂半两,芸薹子半两。附注:塞鼻菖蒲散(《圣惠》卷三十七)、菖蒲散(《圣济总录》卷一一六)、皂角散(《普济方》卷五十六)。用法用量:以三角囊(大如指,长2寸)贮之,取纳阴中,闷则出之,已则复纳之,恶血毕,取出,乃洗以温汤。
-
塞鼻皂荚散
《圣惠》卷三十七:方名:塞鼻皂荚散别名:皂荚散组成:皂荚1分,细辛1分,辛夷1分,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用法用量:每取半钱,用棉裹,塞鼻中;制备方法:上为散。附注:皂荚散(《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
皂荚刺散
主治:妇人血风,皮肤搔痒不止。主治:风攻腰脚疼痛,及肠壅气滞;诸般癜风疾。制备方法:上为散。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皂荚散。《圣济总录》卷一三二:组成:皂荚刺1两,乳香1分。热酒调下亦得。
-
黄瘕
八瘕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黄瘕,左胁下有气,牢结不可抑,其苦腰背相引痛,小腹常急,下引阴中如刺,不和小便,或溺黄赤,时发寒热。”《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黄瘕,经行不利,左胁气结,阴中刺痛,淋露黄汁,用坐导皂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