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呼吸补泻
呼吸补泻(reinforcing-reducingmethodbyrespiration)为针刺补泻法之一。是指配合患者的呼吸以进行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补法要当呼气时进针,当吸气时退针。针气相顺为补;
-
单式补泻手法
单式补泻手法又称基本补泻手法。包括迎随补泻手法、徐疾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手法、捻转补泻手法、呼吸补泻手法、开阖补泻手法、平补平泻法等。这些手法比较单纯,它是以基本手法如提插、捻转、徐疾、针向迎随等不同刺法来区分补泻的,是复式补泻手法的基础。
-
补泻手法
补泻手法指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补泻法中有的不属于手法操作则不宜称手法,如子母补泻、呼吸补泻等,一般统称为针刺补泻法。虚证宜用补法,实证宜用泻法。《难经》以“得气,推而纳之”为补,“动而伸之”为泻。归纳其方法,就有进出针过程的徐疾补泻,运针的捻转补泻和提插补泻,以及出针后的开合补泻等。
-
吕祖塞鼻丹
《疫瘀二症合编》卷五:组成:沉香末、木香末、乳香、棚砂、皂角、良姜、细辛、当归各等分,巴豆、川椒、麝香、朱砂、雄黄、血竭、硇砂、熟枣瓤(捣烂)。主治:瘟疫。用法用量:呼吸补泻便离床,口含冷水面朝上(仰卧),不问轻重1炷香闻之。制备方法: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方中巴豆以下诸药用量原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