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蒿
艾蒿为艾之别名。
-
黑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蒿:拼音名:HēiHāo别名:艾蒿来源:菊科黑蒿ArtemisiadubiaWall.var.longeracemulosaPamp.,以全草入药。主治阴虚潮热,中暑,外感,吐血,衄血,皮肤瘙痒。上部叶羽状深裂,每侧有3-4枚裂片。总苞片3层,外层略短小,外、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有绿色中肋,边缘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
-
潘伯荣
潘伯荣姓名:潘伯荣职务: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名誉主任职称:研究员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内外兼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新疆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森林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际菊科艾蒿类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系统分类、资源与经济利用),2005,香港:科学教育出版社,156-161
-
益母草碱
概述:益母草碱存在于唇形科植物益母革LeonurusheterophyllusSweet.艾蒿益母草L.artemisia全草、细叶益母草L.sibiricusL.叶等植物中,为一种有机胺类生物碱。分子式C14H21N3O5,分子量311.33,熔点238℃。此外,益母草碱对麻醉动物静注有降血压作用,能兴奋呼吸中枢,抑制蛙的中枢神经等。
-
韩光
韩光唐代医生。玉山(今属江西)人。擅治疔肿。其法以艾蒿一担烧作灰,于竹筒中淋取汁,以一二合和石灰如面浆,以针刺疮中至痛,即点上之面浆,点三遍后,其根自拔。据载,唐贞观(627-649年)间治三十余人均愈。
-
艾蒿酒
处方生艾蒿数升。功能主治食诸肉骨哽。用法用量水、酒共1斗,煮取3-4升,稍稍饮之。摘录方出《外台》卷八引《肘后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
月桂叶
又含黄酮类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的和槲皮素(quercetin)的3-芸香糖甙,3-葡萄糖甙,3-半乳糖甙,3-鼠李糖甙,3-阿拉伯糖甙及芸香甙(rutoside)。药理作用:抗病毒作用平皿内试验表明,用月桂叶油浸涂2cm直径圆滤纸片,在平皿内任其挥发,皿盖上加入鼻病毒17型稀释液0.02ml(含病毒100TCID50),33℃接触60分钟即有杀灭作用。
-
艾绒
艾绒(moxawool)是由艾叶制成的色泽灰白,柔软如绒的施灸材料。其气味辛苦、芳香,中医理论认为辛的气味有发散寒邪的作用,而苦的气味则有干燥的作用,可以去除湿邪,加上燃烧后的热力,能起到通行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艾绒有粗细之分,粗者多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多用于制艾炷。
-
艾
艾学名ArtemisiaPrincepsPamp.Var.菊科Compositaeorientalis(Pamp.)Hara别名艾草、灸草、饼草、艾蒿、家艾、祈艾、端五艾、医草。适应性极强,土壤选择不严,凡向阳而排水良好之处,均能生长,生育强健而繁殖力亦旺盛。成株可作为沐浴剂,亦可用艾绒卷成的艾条用于艾灸;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和散寒除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