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肾着汤
概述:肾着汤又名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其中《金匮要略》卷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甘草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主治肾著病。诊其脉沉迟,此肾着证也,肾虚而寒湿所侵,腰受冷湿着而不去,治宜温通驱寒湿为治,拟用肾着汤。软骨下骨板损害使软骨失去缓冲作用;第三是轻度的滑膜炎。③受压神经根缺血缺氧。
-
寒淋
概述:寒淋为病证名。又称淋沥。根据病因病机和症状不同,淋证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与劳淋六种类型,在辨证时,除要辨明不同淋证的特征外,还要审察证候的虚实。初起湿热蕴结,以致膀胱气化失司者属实,治宜清热利湿通淋,佐以行气。《医学入门·小便不通》:“胞痹即寒淋,小便痛引脐腹,上有清涕,肾着汤;
-
肾着散
《外台》卷十七引《经心录》:方名:肾着散别名:桂心散、大肾着汤组成:桂心3两,白术4两,茯苓4两,甘草2两(炙),泽泻2两,牛膝2两,干姜2两,杜仲3两。主治:肾着腰痛。腰冷如冰,腹重如物所堕。用法用量:每服3方寸匕,以酒1升,煮5-6沸,去滓顿服,每日3次。用药禁忌:忌生葱、桃、李、雀肉、海藻、菘菜、酢物。
-
甘姜苓术汤
概述:甘姜苓术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即《金匮要略方论》记载的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的别名。阳气不行而致的胞痹证,症见少腹膀胱胀痛,小便不通。
-
胞痹
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小腹胀痛,小便不畅之证。又名膀胱痹。因风寒湿邪久客膀胱,使膀胱虚寒,气化失常所致。证见小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艰涩不利,鼻流清涕等。《素问·痹论》:“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治宜温阳利尿,选用肾着汤、巴戟丸、金匮肾气丸等方。用肾沥汤、八正散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