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本世纪初在光的研究中首先发现。光在光电效应等现象中显示出粒子性,在干涉、衍射等现象中显示出波动性,1905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把光的位子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确认了光的波粒二象性.1924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提出各种微砚粒子和光子一样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
宏观
宏观是物理学中与“微观”相对的概念。宏观现象一般指宏观物体和场在宏观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如人的行走、电磁波的传播等;物体在宏观现象中不呈现显著的波粒二象性,因此在研究时一般可应用经典物理学而不必考虑量子现象。在医学中一般用于指细胞水平以上特别是人的整体水平的现象。
-
量子场论
量子场论是把场加以量子化,用来研究微粒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建立的量子力学,揭示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应用这种理论去解决电子原子和分子范围内的问题,都得到和实验相当符合的结果。
-
微观
微观物理学中与“宏观”相对的概念。微观现象一般指微观粒子和场在极其微小的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现象,如原子中电子的绕原子核运动,基本粒子的相互转化等。在微观现象中呈现显著的量子现象和波粒二象性,因此经典物理学在这里不再适用,需应用量子物理学来说明。在医学中,一般用于指细胞、分子水平以下的现象。
-
光
光通常指能刺激人的视觉的电磁波。在整个电磁波谱中,较重要的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有时表现为波,有时表现为粒子(光子)。《素问·移精变气》:“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之光。”《灵枢·根结》:“调阴与阳,精气乃光。”
-
量子光学
量子光学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为了从理论上推导出得到的与实际相符甚好的经验公式,他大胆地提出了与经典概念迥然不同的假设,即“组成黑体的振子的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一份份的分立值”。他认为光能并不像电磁波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分布在波阵面上,而是集中在所谓光子的微粒上。
-
物质波
物质波是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冲破了光只有波动性的经典观念,提出了光子学说。不出所料,3年后这一点果然为Davisson(美)和G.Thomson(英)分别用慢速和快速电子对金属单晶的反射和薄片的透射的衍射图所证实。继而又发现了质子和中子等微粒也具有波动性,这样便完全确证了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
-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研究原子的性质、内部结构、内部受激状态,以及原子和电磁场、电磁波的相互作用以及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量子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原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吸收、散射光的过程,以及电子、光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过程非常成功,理论结果同最精密的实验结果相符合。
-
光学
光学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传播、发光机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和成象等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光是电磁波。光学的分类:主要分为几何光学、物理光学两大部分。近年来利用受激辐射机制所产生的激光能够达到非常大的功率,且光束的张角非常小,其电场强度甚至可以超过原子内部的电场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