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液丹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液丹:处方:硫黄(净拣去砂石,十两,研细飞过,用瓷盒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盐泥固济,晒干,地内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满,安盒子在上,用泥固济讫,慢火养七日七夜,候足,加顶火一斤煅,候冷取出,研为细末)上药末一两,用蒸饼一两,汤浸,握去水,搜为圆,如梧桐子大。
-
换骨丹
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水炙)、苦参、白胶香,各半两。摘录:明 方贤着《奇效良方》《医学纲目》卷十二:换骨丹:处方:防风牛膝当归虎骨(酥炙)各30克枸杞子75克羌活独活败龟版秦艽萆薢松节蚕砂各30克茄根(洗净)60克苍术120克功能主治:治诸风及鹤膝风。
-
补暖金液丹
别名:金液丹处方:硫黄(甘草水浸,柳木椎研,水飞过)4两,阳起石(煨,研)4两,石膏(煅,研)4两。制法:上为细末,煎甘草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元阳气虚。用法用量:金液丹(《普济方》卷二一九)。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
煅金液丹
别名:金液丹、金液散处方:硫黄(一名石葶脂,一名金液)3-5两至10两(并煅,得舶上黄为第一,余黄并使得,但无夹杂为上;以上是煅一度该也,度度依此煅之。煅五度,若火候得所,煅出如熟鸡子香,即是候也。功能主治:小儿三五岁患无辜,泻痢。用法用量:金液丹(《苏沈良方》卷三)、金液散(《普济方》卷三九五)。
-
葛玄
葛玄(164-244年)养生家、炼丹方士。丹阳句容人。葛洪从祖父。慕长生久视之道,从左慈处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传弟子郑隐,再传葛洪。人称“葛仙公”、“太极左仙公”。宋崇宁三年封“冲应真人”,淳祐三年封“冲应孚佑真君”。撰有《浮黎鼻祖金华秘诀》一卷,收入《道藏精华录一百种》。
-
安胃丸
《吴鞠通医案》卷三处方姜半夏8钱,川椒炭6钱,广皮5钱,云苓块6钱,乌梅肉4钱,生姜5钱。功能主治呕吐不食已久,六脉弦细而弱。摘录《吴鞠通医案》卷三《卫生宝鉴》卷五处方白术5钱,干姜(炮)3钱,大麦糵(炒)5钱,陈皮3钱,青皮2钱,白茯苓(去皮)2钱,缩砂2钱,木香1钱半。主寒邪伤胃。
-
五丹丸
《直指》卷二十六:方名:五丹丸组成:来复丹1贴,黑锡丹1贴,震灵丹1贴,金液丹1贴,养正丹2贴。主治:虚极而壅,气不归元,衄血,喘嗽痰作。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料理中汤加木香空心送下;或沸汤调苏合香丸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痼冷
痼冷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十六。多因真气既微,胃气不实,复啖生冷、冰雪之属,致肠胃虚寒,阴既停凝,阳不能正,大便洞泄,小便频并,鼻多清涕,呕吐涎沫,水谷不化,洒洒淅淅,皆阳虚阴盛之所为也。”宜温阳健脾养胃,祛寒固真,用真武汤、附子理中汤、金液丹、回阳返本汤、四神丸加减等方。
-
胡氏双金丸
别名:双金丸处方:金液丹、青州白丸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小儿泄泻不止,胸膈痰喘,吐逆,欲生风证。临床应用:小儿慢惊风:渠家小儿,自5月患脏腑,至7月不止,遂作慢惊候,以此药投1服,徐用白粥压下即愈,再6-7服遂安。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五一引《简易方》
-
青州谢家白丸子
《直指小儿》卷四:方名:青州谢家白丸子别名:白丸子、青州白丸子组成:圆白大半夏(汤浸7次)半两,真川乌(略炒,去皮尖)半两,白附子(洗,略炮)半两,圆白天南星(洗,略炮)半两,天麻半两,全蝎1分。诸痫,白丸子研入朱砂、雄黄、雌黄少许,薄荷汤入生姜汁送下;寒疟,白丸子、金液丹等分为末,米饮送下。
-
膏肓病
说明这是一种病位在膈中(或其他属于药物不易起作用的病位)的危重病证。后世有将膏肓病与劳病的某些证型相联系者,如《扁鹊心书》将一种由于“七情六欲,形寒饮冷,损伤脾气,令人咳嗽,胸膈不利,恶寒作热”的“冷劳”病与膏肓病并论,用全真丹、金液丹等方治疗;参见劳嗽条。
-
玉蕊丸
《鸡峰》卷十二:组成:白丸子50丸,金液丹50丸。用法用量:头风加脑风,头旋目晕涎溢,用薄荷腊茶嚼下2丸;《圣济总录》卷一八七:别名:玉蕊丹组成:木香3分,茴香子(炒)半两,蝎梢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矾(烧令汁枯)1分,阳起石(煅)半两,硫黄(研)半两,硇砂(飞研)1分。膀胱小肠气痛;脾虚滑泄。
-
神治诸般风气灵膏
《扁鹊心书 神方》:方名:神治诸般风气灵膏组成:红砒1斤。用法用量:摊于膏药,贴患处。制备方法:上入罐化汁,将金头蜈蚣、全蝎末投砒内,以砒不起烟为度;又以砒用槐角子1斗,煮3昼夜,水干为度;上以土筑实封固,火煅锅通红,死砒脆白化成汁,用砒1两,配金液丹1两,共研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