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螫伤
见《肘后备急方》卷七。临证时因蜂的种类甚多,人之体质各异,螫伤后的毒性反应大小很不相同,轻者仅有局部红肿疼痛,无全身症状,一、二日后便可肿消疼止而自愈;甚则头面俱肿,发热,喘促,或因中毒或因窒息而死亡。外治可用雄黄外搽;内服菊花、蒲公英、甘草等清热解毒药,或用秦艽一味煎服。
-
虫毒
应以清热解毒,息风定惊为主。用半边莲30g、车前草、白芷、夏枯草、野菊花、蒲公英各9g,大蓟、白茅根各15g,蜈蚣、全蝎各4g。《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载有解蜈蚣伤毒药物,如蜗牛、蛞蝓、五灵脂、独蒜、芸苔子油、蛇含、香附、苋菜、马齿苋、蚯蚓泥、胡椒、茱萸、桑根汁、雄黄、井底泥、食盐、鸡冠血、鸡子等。
-
盐麸叶
《*辞典》:盐麸叶: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Y nFūY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化学成份:含槲皮甙、没食子酸甲酯、并没食子酸。①《本草求原》: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解热毒、酒毒,喉痹,下血,血痢,功同五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⑤治骨折,毒蛇咬伤:盐酸树鲜叶捣烂敷患部。
-
细茶叶
概述:细茶叶以细茶叶为主要原料,用于毛虫螫伤发作,坚硬如肉痘,也可以用于治蜂螫伤,蜈蚣咬伤。用法:沸水冲泡,然后取其汁洗搽患处,每日数次,连续数日,以愈为度。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
鹅脚板根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 JiǎoBǎnGēn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异叶茴芹的根。性味: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甘,微温。功能主治: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②《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止泻。治消化不良,腹泻。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地黄姜
概述:地黄姜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中国药用植物志》记载的盾叶薯蓣之别名。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功在清肺止咳,利湿通淋,通络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肺热、咳嗽,泌尿道感染,老年风湿腰痛,皮肤各种急性化脓性感染,软组织损伤,蜂螫伤,阑尾炎。
-
老虎芋
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的根茎·《中医大辞典》·老虎芋:老虎芋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记载的卜芥之别名。2.治毒蛇咬伤,鲜品捣敷伤口周围并内服,蜂螫伤、蜂窝织炎、无名肿毒、瘰疬、鲜品捣敷。使用注意:本品生食或煎煮时间过短,服后可引起舌肿麻木,甚至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