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痰头痛
风痰头痛为病证名。指风邪挟痰上扰清窍所致的头痛。见《圣济总录·诸风门》。《兰室秘藏·头痛门》:“发时两颊青黄,晕眩,目不欲开,懒言身体沉重,兀兀欲吐。洁古曰,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曰风痰,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玉壶丸治之。”并可选用甘菊荆芥汤、半夏白术汤等方。
-
风痰上扰
风痰上扰为证候名。指肝风夹痰上扰于头,以头部胀痛,或阵发剧痛,头晕目眩,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证候。洁古曰,此厥阴太阴合病,名曰风痰,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玉壶丸治之。”《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痰闭壅眩晕,必胸膈痞塞,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或心忪烦闷而发。”
-
一奇散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之一奇散:方名:一奇散组成:生地、川芎、当归、蒲黄(炒)、陈皮、甘草、白芷、益母草、防风、半夏、细辛、南星、香附(姜汁炒,再酒醋炒)。主治:《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之一奇散治产后头痛,由阳实阴虚所致,及风痰头痛。主治:《医钞类编》卷十七方之一奇散治产后血虚头痛。
-
南星皂角白梅散
《医学入门》卷七:方名:南星皂角白梅散组成:南星7片,皂角14枚(半生半煨),白梅1个,生姜3片,茶芽1撮,葱白2寸。主治:风痰头痛。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制备方法:上用木器捣碎。
-
天香散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圣惠》:组成:天南星(汤泡7次)、半夏(制同上)、川乌(生,去皮脐)、川香、白芷各等分。用法用量:每服7钱或10钱,水1碗半,煎至1碗,入生姜自然汁半碗,再煎至8分,热服。《寿世保元》卷五:组成:琥珀1钱5分,乳香1钱5分,白胶香3钱,白芷2钱,当归1钱5分,蛤粉1钱5分,枯矾3钱,密陀僧5分。
-
上清丹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名:上清丹别名:上清丸组成:天南星(大者,去皮)、舶上茴香(炒)各等分。主治:风痰头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盐少许在面内,用淡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上清丸(《普济方》卷四十五引《经效济世方》)。
-
芎麻汤
处方:川芎天麻功能主治:治头痛眩晕,泛恶欲吐,头重欲倒。用法用量:水煎,送服青州白丸子。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三《金鉴》卷四十三:组成:川芎、天麻。主治:风痰头痛,眩晕欲吐。用法用量:以此方送下青州白丸子。
-
南荆散
《普济方》卷四十五引《经效济世方》:方名:南荆散组成:天南星1个(重1两),荆芥穗1两。主治:风痰头痛不可忍者。制备方法:上为末,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名南荆散,据剂型,当作 南荆丸。主治:头风。制备方法:上将南星切片,用生姜自然汁淹1夜,次早捣为饼,新瓦上焙干微黄,同荆芥为末。
-
甘菊荆芥汤
概述:甘菊荆芥汤为方剂名,出自《圣济总录》卷十六方。别名:甘菊花荆芥汤处方:菊花、防风、旋覆花、川芎各半两,皂角(酥炙,去皮子)、石膏各一两,枳壳(麸炒)、炙甘草、荆芥穗各三分。功能主治:主治风痰头痛,咽膈壅闷。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加生姜三片,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