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嗅觉
嗅觉(senseofsmell,olfactorysense)多少具有远距离的化学感觉之意,这是由于气味粒子(德Duftteilchen)在介质中(空气、水)扩散到嗅感受器而引起的.一般它的刺激阈与味觉等相比较是极低的。对一种嗅觉疲劳而对其他各种嗅质的感受性并不受损害。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感受细胞为嗅细胞。
-
嗅感受器
昆虫类一般体表的角质层与特别薄的表皮膜相连,表面有突出的毛状物.或表皮层下埋有嗅小体,其本身也为薄的表层覆盖,内部有数个至数十个嗅感受细胞(为存在于感觉毛基部深处的双极神经元)的树状突,伸入并达到感觉毛的尖端,或侧壁的微细小孔.与外界空间接触。在齿鲸类缺乏嗅觉,鼻孔内也无嗅神经分布。
-
食品的气味
人的嗅觉比较复杂,亦很敏感。食品气味的形成食品的气味,大体上由以下途径形成的:生物合成食品本身在生长成熟过程中,直接通过生物合成的途径形成香味成分表现出香味。氧化作用也可以称为间接酶作用,即在酶的作用下生长氧化剂,氧化剂再使香味前体物质氧化,生成香味成分,表现出香味。
-
鼻检查
概述:鼻检查用于确定被检者有无急性或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或慢性鼻窦炎,嗅觉是否正常。用鼻镜伸入鼻前庭,切勿超过鼻阈,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鼻中隔黏膜导致出血。由下而上,检查鼻腔下鼻道、下鼻甲、鼻中隔、中鼻道、中鼻甲及嗅裂,注意中下鼻甲有无肿胀、中下鼻道有无脓液、息肉及肿瘤。
-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人的嗅觉器官相当敏感,甚至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检查出来极轻微的变化,用嗅觉鉴别却能够发现。味觉器官不但能品尝到食品的滋味如何,而且对于食品中极轻微的变化也能敏感地察觉。
-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获得,获奖理由是“发现了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长期以来,在人的感觉器官中,嗅觉的工作原理最为神秘。然后将信息集中传给充当鼻脑中转站的嗅球,那里有结构精致的“嗅觉布置图”,它帮助大脑准确认知这些气味。
-
大脑半球
在圆口类和肺鱼类,比鱼类的脑皮增厚。在爬行类原纹状体加附于旧纹状体的背外侧方,并且在其前方加附了新纹状体(neostriatum)。在大脑半球的内侧面有从上方包着胼胝体的扣带回(gyru-cinguli),在后方尚有距状沟(sulcuscalcarinus)过枕叶内侧面后行,在此附近构成视觉中枢。
-
嗅觉的相互作用
当几种不同的嗅觉刺激同时作用于人的嗅觉器官时,可以产生以下几种情况:①这个混合物所包含的各成分可以清楚的被确认出来。②产生一种与原成分有些相似,但又不是其中任何一个的完全新的气味。国外研究表明,中和作用是相对的,而且只有在原来气味浓度较低时才易发生,有人认为中和作用是在脑的中枢部分发生的。
-
刺激过滤
刺激过滤是指动物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或环境信息。例如,很多夜蛾从蛹中羽化出来后只能生活很短的时间,常常不需要再吃食物,对它们来说,唯一的使命是寻找雌蛾交配,因此具生物学意义的唯一刺激就是雌蛾分泌的性信息素,它们的嗅觉器官已经特化到了只对这种单一的刺激起反应的程度。
-
嗅神经
嗅神经olfactorynerve过去被看作是第一对脑神经,但实际只不过是分布在嗅粘膜上的细胞的神经突起,和视神经同样,与其他的脑神经不同.而显有原始型的特征。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
-
肺开窍于鼻
“肺开窍于鼻”出《黄帝内经素问·金匿真言论》。肺主呼吸,而鼻是呼吸的通路,为呼吸道的最上端,肺通过鼻与自然界相贯通,肺之经脉与鼻相连,肺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可由鼻反映出来。鼻要发挥正常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必须依赖肺气和调,呼吸畅利。如外感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涕,影响嗅觉;邪热壅肺,往往有气喘鼻煽。
-
鼻流
鼻流为经外奇穴名。《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奇穴。位于鼻孔口,禾髎穴上方正鼻孔口之中间处。主治中风、面瘫、鼻塞、流涕、鼻炎、嗅觉减退、三叉神经痛、咀嚼肌痉挛等。《备急千金要方》:“涕出不止,灸两鼻孔与柱齐七壮。”《经外奇穴治疗诀》列作经外穴,名鼻流。斜刺0.3-0.5寸。
-
鼻齆
鼻齆证名。①系指鼻塞、嗅觉失灵的病证。又名齆鼻。《诸病源候论》卷二九:“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②俗称阻塞性鼻音为齆鼻。如《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有“王谟齆鼻,言不清畅”的记载。
-
外侧嗅束
外侧嗅束是脊椎动物主要嗅神经通路的一部分。从嗅粘膜发生的神经通路至嗅球,在嗅球中的僧帽细胞的全部或大部分轴突形成外侧嗅束。这些纤维终止于初级嗅皮层、嗅结节、杏仁核中的内侧核、外侧嗅束核、皮层杏仁核移行区等。是嗅觉的主要的传导通路之一。
-
针鼹科
针鼹科是单孔目的1科,通称针鼹,又名刺食蚁兽。四肢短,均为5趾;虽有一定视力,但主要靠听觉和嗅觉进行活动。主要食物为蚂蚁和白蚁,用细长而富有粘液的舌来捕获,并用舌上的角质板和口腔顶部的硬嵴来磨碎。繁殖习性很特别,雌兽把1枚具有革质壳的卵(长度约为1.4~冬眠时,体温可降到接近环境温度。77.5厘米,体重约5~
-
海狗
海狗是鳍足目海狗科中比较著名的1种。多见于太平洋北部的寒带海域,沿北美西海岸和亚洲东海岸的岛屿分布。雄海狗为争夺居处和雌性常相互激烈咬斗,战败者被逐到远离交配群的居处以外。妊娠期长达11个月。捕食鳕鱼和鲑鱼,也吃海蟹、贝类。听觉和嗅觉灵敏。海狗的阴茎和睾丸,俗称海狗肾、腽肭脐,入中药,有补肾等作用。
-
嗅毛
嗅毛olfactoryhair,olfacroryseta属于嗅觉的一种感觉毛。
-
益康宁片
药品说明书:别名:维生素H3,益康宁片适应症:本品可以减轻老年病人的抑郁和忧虑,提高其记忆力,增强体力、思维能力、听力、视觉和嗅觉,改善皮肤、头发和指甲的营养以及衰老性角质症,并对更年期综合征、消化不良等有改善。或者片剂和注射剂混合使用,即口服2片,外加肌注针剂1支,隔日交替使用。规格:片剂
-
颞叶癫痫
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描述:常在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常有高热惊厥史,部分病人有家族史。高度提示颞叶癫痫的特征是:①表现自主神经和/或精神症状,嗅觉、听觉性(包括错觉)症状的单纯部分性发作,最常见为上腹部胃气上升感;根据发作起源分为海马、杏仁性和外侧颞叶性发作。诊断检查:PET可显示颞叶局部代谢降低。
-
鼻炎灵
处方:苍耳子(捣)60g,白芷60g,辛夷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状石腊1000ml。功能主治:疏风祛湿,芳香透窍,清热消肿,化瘀止痛,滋润粘膜,收缩息肉。主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症见鼻粘膜充血,或干燥萎缩,鼻塞流涕,嗅觉失灵等。
-
标记行为
标记行为是广泛见于哺乳类的一种行为,利用尿、粪便、皮脂腺的分泌物等,依靠嗅觉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是最常见的地盘割据有联系的行为。一般多以尿味为自己的幼兽或异性同伴嗅察,或把集群的气味(德文Gruppenduft)使集群的其他成员嗅察,以与其他集群的成员相区别,都包括在标示行为中。此外同样的行为也见于昆虫类中。
-
偏利共生
偏利共生对其中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关紧要,如一种色彩鲜艳的双锯鱼常在海葵的触手间游动,受到海葵的保护,而其他种类的小鱼若靠近海葵,就会被其触手抓住并被吃掉的。又如海葵附着于寄居蟹匿居的贝壳上,其刺丝胞可保护寄居蟹,寄居蟹的活动又扩大了海葵的觅食范围。
-
报警反应
报警反应是对危险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作用是向其他个体报告危险。报警可采取视觉报警、听觉报警和嗅觉报警三种形式。有些动物是靠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来报警的。类似的报警物质在椎实螺、蚯蚓和海胆中也曾发现过。报警反应可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防御行为,有利于保护同种其他个体免受捕食动物的攻击。
-
形象记忆
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形象记忆按照主导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等等。人的形象记忆发展的水平受社会实践活动制约,如音乐家擅长听觉形象记忆,画家擅长视觉形象记忆。
-
风热犯鼻证
风热犯鼻证为证候名。指风热之邪侵袭鼻窍,以鼻塞流涕,发热微恶风寒,鼻甲肿大,黏膜充血,分泌物黏稠,嗅觉减退,苔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证候。
-
丘脑
丘脑位于间脑的背部,是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被“Y”形的白质纤维分为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全身的浅、深感觉的上行传导束终止于此核的腹后部分)。除嗅觉外,各种感觉传导束都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后,才能投射到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所以丘脑是皮层下感觉中枢。
-
肺主鼻
肺主鼻生理学名词。指肺司呼吸,开窍于鼻,鼻为肺之官,其通气及嗅觉功能须赖肺气调和。《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灵枢·五阅五使》:“鼻者,肺之官也。”《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主鼻。”
-
鱼脑石散
处方:鱼脑石粉9克冰片0.9克辛夷花9克细辛3克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散寒,通窍,除涕。鼻涕白粘,鼻塞或重或轻,嗅觉减退,鼻内肌膜淡红,肿胀,鼻甲肥大,遇风冷则鼻塞,流涕加重。用法用量:吹鼻,每日二至三坟。摘录:《中医耳鼻喉科学》
-
板状感受器
板状感受器是昆虫体表感受器的一种,亦称板状器(plateorgan)。身体表皮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板状结构。周围有放射状的裂孔,下面附着感觉细胞的树状突,起嗅觉器的作用。
-
狐蝠
狐蝠是翼手目的1科,通称果蝠,又名狐蝠。40厘米,最小的体重15克(如食花粉、花蜜者),大者达900克。耳壳简单,卵圆形,耳缘联成圆圈,无耳屏和对耳屏;头骨吻部较长,腭部后缘超出臼齿,臼齿齿冠平坦,中央具纵沟,适于软质食物;主要分布于旧大陆热带,往东至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仅棕果蝠等少数属有超声定位功能。
-
犁鼻器
犁鼻器是在鼻腔前面的一对盲囊,开口于口腔顶壁,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其活动频繁的舌尖是在搜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当舌尖缩回口腔时,即进入犁鼻器的两个囊内,产生嗅觉,从而判断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哺乳类在胚胎期也有犁鼻器,至成体大多退化,但在单孔类、有袋类、食虫类、啮齿类、兔形类及有蹄类的成体中仍存在。
-
立命
立命为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面部,鼻翼之稍外方,与人中沟中、上1/3交点相平。主治心中不安、狂言乱语、鼻塞、嗅觉减退、唇颊部炎症等。灸3壮,或温灸5~
-
闻月经
闻月经(smellingmenstrualblood)是指用嗅觉了解月经的气味,以审察妇科病证的诊断方法。
-
闻带下
闻带下(smellingvaginaldischarge)是指用嗅觉了解带下的气味,以审察病情的诊断方法。
-
锥形感受器
锥形感受器(sensillumbasiconicum)是昆虫体表的一种感受器。是表皮形成的圆锥形短突起。按其作用区分为味觉器、嗅觉器、触觉器,与毛状感受器有同样的机能,但构造不同。
-
闻恶露
闻恶露(smellinglochia)是指用嗅觉了解恶露的气味,以审察产后病证的诊断方法。
-
六颈椎旁
六颈椎旁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颈后部,第六颈椎棘突旁开0.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鼻炎,嗅觉迟钝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
-
嗅觉异常
嗅觉异常(abnormalolfaction)为症状名。是指嗅觉下降、消失或异常的表现。
-
嗅觉突起
嗅觉突起rhinophore是软体动物的一种化学感受器,位于裸鳃类两对头触角内后部。有多数与长轴成直角的平行走向的皱襞。
-
嗅觉器官
嗅觉器官(olfactoryorgan)是嗅感受器的集中.容易发生嗅感觉的一种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