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肾丸
壮阳益肾。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摘录:《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三《严氏济生方》卷五方之安肾丸:处方:肉苁蓉(酒浸,焙)、石斛(去根)、桃仁(麸炒)、破故纸(炒)、白术、干山药(锉,炒)、白蒺藜(炒去刺)、川乌(炮,去皮脐)、川萆薢、川巴戟(去心)各等分。主治肾虚牙齿豁落,隐痛。
-
大泻泄
大泻泄为病证名,即肾泄。又名五更泄、五更泻,指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肾泄见《普济本事方》。《世医得效方》卷五:“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用七气汤送下。”可用震灵丹、胃关煎、四神丸等方,或破故纸、枣子煎汤调钟乳粉少许空心送服。
-
安肾汤
《温病条辨》卷三方之安肾汤:处方:鹿茸、胡芦巴、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各三钱,大茴香、附子、苍术各二钱,韭子一钱。治湿温日久,脾肾阳虚。摘录:《温病条辨》卷三《不知医必要》卷二方之安肾汤:处方:熟地4钱,淮山(炒)2钱,枸杞2钱,茯苓1钱5分,牛膝(盐水炒)1钱5分,萸肉1钱5分。用法用量:水煎服。
-
五复丸
《普济方》卷二四九:组成:青木香丸、海藻丸、消疝丸、内消丸、安肾丸。主治:小肠奔豚疝气,膀胱偏坠。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用复元通气散、盐汤或酒调送下。制备方法:用大斑猫7个,小者14个,去翅头足,与丸子药同炒,以药微裂为度,去斑猫,乘热为丸,合封1日夜。
-
喘满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气喘,胸肋胀满而硬,短气不足以息,用三棱煎丸;肾气失于摄纳,下元虚冷者,《世医得效方》载述以安肾丸、八味丸主治。参见喘证、水喘、喘痰等条。
-
八宝妆丸
《朱氏集验方》卷八处方八味丸、安肾丸、鹿角霜丸、菟丝子丸、固真丹、黄耆丸、茴香丸、鹿茸丸。制法上各买1帖,令有1两作1处,瓷器盛,以无灰酒浸1宿,令稀稠得所,竹木槌子于净桌子上捶数1000下,却加天雄1个、大附子1个,炮为末,衮合在药内,再捶1000余下,又以无灰酒再浸1宿,次日再捶数1000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
烦冤嗽
《素问·示从容论》:“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不居集·烦冤嗽》载述治以八味丸、安肾丸。凡咳嗽引动百骸,自觉从脐下逆奔而上者,乃肾虚气不归原,宜所服药中加补骨脂、五味子以敛之。”《医门法律·咳嗽门》:“伤肾之咳,气逆烦冤,牵引腰腹,俯仰不利,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参见咳嗽、肾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