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龙骨
拼音名:ShuǐLónɡGǔ英文名:JapanesePolypodyRhizome,RhizomeofJapanesePolypody别名:草石蚕、石蚕、跌打粗、石豇豆、青石莲、骟鸡尾、青竹标、人头发、岩鸡尾、青豆梗、青石蚕、绿脚代骨丹、石龙、拐枣金钗、爬岩姜、青筋、鸡尾天麻、九连环、岩尾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的根茎。风湿痹痛;
-
多足蕨
拼音名:DuōZú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多足蕨和东北多足蕨的根茎。孢子囊群圆形,棕黄色,着生于每组侧脉的基部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中脉和叶边之间。叶含花粉烷甾醇,槲皮素(qucercetin),芸香甙(rutin),烟花甙(nicotiflorin),槲皮素丙糖甙(qucercetintrioside),蔗糖,绿原酸,鞣质(tannin)。
-
石蚕
水龙骨科植物水龙骨的根茎·《中医大辞典》·石蚕:石蚕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水龙骨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兰科斑叶兰属植物偏花斑叶兰的全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蚕:别名:石上藕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偏花斑叶兰GoodyerasecundifloraLindl.,以全草入药。
-
碎骨还阳
碎骨还阳此药为毛莨科植物高乌头(Aconitumsinomontanum)的根。叶的基部广心形,3深裂,中间裂片较小,中部以上有不等大的三角形小裂片和锐牙齿,叶两面具疏生短柔毛;分布于红花、九冲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坡岩石上。水龙骨的根茎具有清热化湿、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痈肿疮毒、跌打损伤、骨折等。
-
水龙骨属
中文名水龙骨属拼音名shuilonggushu拉丁名Polypodiodes中国植物志06(2):13属下物种滇越水龙骨、光茎水龙骨、红杆水龙骨、假毛柄水龙骨、假友水龙骨、濑水龙骨、栗柄水龙骨、日本水龙骨、柔毛水龙骨、水龙骨、台湾水龙骨、喜马拉雅水龙骨、友水龙骨、友水龙骨(原变种)、中华水龙骨
-
黄丹膏
《圣惠》卷六十三:黄丹膏:处方:黄丹24两(微炒,细罗),麻油2斤半,猪脂8两(腊月者),松脂4两,紫花1两(去土),当归1两,防风1两(去芦头),黄芩1两,莨菪子2两,棘针49枚(头曲者),青绯帛各2尺(烧灰),人粪灰1两,青柏叶1两,蜥蝎7枚,乱发如鸡子大,蜡3两,葱(并根)20茎。
-
莹珠膏
处方:白蜡90克猪脂油300克轻粉(研粉)45克樟冰(研末)45克制法:先将白蜡、猪脂油熔化,离火候温,入轻粉、樟冰搅匀,候稍凝,再入冰片末3克,搅匀成膏,罐收听用。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外科大成》卷一:方名:莹珠膏组成:猪脂油10两,白蜡3两(熔化离火,候温,入轻粉1两5钱、樟冰1两5钱)。
-
拟水龙骨属
中文名拟水龙骨属拼音名nishuilonggushu拉丁名Polypodiastrum中国植物志06(2):26属下物种川拟水龙骨、尖齿拟水龙骨、尖齿拟水龙骨(原变种)、蒙自拟水龙骨、狭羽拟水龙骨
-
连香树
出处:《浙扛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Li nXiānɡSh 别名:芭蕉香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五君树、山白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种子卵形,褐色,顶端有透明翅。果期10月。功能主治:《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小儿惊风抽搐肢冷,连香树鲜果一两,芫荽四至五钱,青石蚕(蕨类水龙骨)二至三钱,水煎,空腹服。
-
吹耳散
《中药成方配本》:吹耳散:处方:胭脂炭2钱,广皮炭1钱,龙衣3钱(炒炭),冰片3分,枯矾5分。摘录:《回春》卷五《外科傅薪集》:组成:水龙骨(煅)1钱,海螵蛸1钱,飞青黛1钱,枯矾3分,五倍子(炒黄,1钱),黄鱼齿(锻)5分细,薄荷5分,梅片3分,川雅连3分,蛀竹屑3分,石榴花瓣(炙脆)1钱。主治:耳疳脓水不止。
-
壬癸散
《青囊秘传》:组成:坏油船灰(名水龙骨,煅)。主治:脚丫湿痒。用法用量:掺之。制备方法:上为末。
-
牛角散
《外科正宗》卷四:组成:牛角尖(烧灰)、水龙骨、松香、轻粉各等分。《圣惠》卷六十五:组成:黄牛角1分(烧灰),麝角屑1分,白蔹1分(炙令微黄),麝香半分(细研),密陀僧半分(微炒),黄丹半分(微炒),蜣蜋1分(烧灰),羌活1两,海桐皮1两(锉),仙灵脾1两,干地龙1两(微炒)。
-
生肌收口膏
《种福堂方》卷三:组成:乳香1钱,没药(各去油)1钱,儿茶1钱,血竭1钱,轻粉1钱,寒水石3钱,水龙骨(各煅)3钱,韶粉3钱,发灰2钱,黄占2钱,白占2钱,麻油4两(一方有郁金)。主治:治诸疮并下疳及轻粉毒。
-
秘叶散
《痘疹仁端录》卷十五:方名:秘叶散组成:水龙骨、白蔹、蚯蚓泥、白及、芙蓉叶、皂角、山慈菇、葱头、生姜、蓖麻、乳香、没药、黄豆末、黑豆末、绿豆末。主治:痘毒流注。用法用量:温汤炖热,涂围,中留1孔。制备方法:上为末。
-
秘传夹纸膏
《种福堂方》卷三:方名:秘传夹纸膏组成:老松香、樟脑、虢丹(炒)、水龙骨(即旧船底内油石灰)。主治:臁疮久不愈。用法用量:洗净疮后贴之,2-3日1换;若不效,加白芷、川芎、螵蛸于前膏内,若不加入,以此3味煎汤洗之亦效。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溶化松香,以小青油和之,以油纸随疮大小作夹膏。
-
红玉散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红玉散:处方:寒水石(炭火烧通赤,候冷细研)二两,黄丹半两。功能主治:聤耳流脓。主治:心痛。《治疹全书》卷下:组成:石膏(煅,研,水飞)1两,黄丹5钱,血竭3钱,轻粉1钱,冰片2分。《医级 杂医类方》卷八:组成:枯矾5分,黄丹5分,水龙骨(即船底老油灰)1钱(煅,研),海螵蛸。
-
耳停
耳停为病名。《寿世保元》卷八:“小儿耳肿、耳痛、耳聤、乃三阳风热壅遏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劳伤血气,热乘虚而入于其经,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聤耳。”2.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者。口苦心烦。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致者,耳中流脓,经年不愈,可伴有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舌质红,脉细数。
-
退毒散
处方:黄连银花连翘甘草赤芍当归牛膝桔梗黑山栀薄荷木通各等分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三《直指》卷二十二:方名:退毒散组成:木鳖子(去油)、大南星、半夏(生)、赤小豆、白芷、草乌(连皮尖)各等分。《痘疹传心录》卷十五:方名:退毒散组成:鹳鸟嘴(烧存性)、水龙骨(煅)各等分。
-
龙骨莲
《*辞典》:龙骨莲: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L nɡGǔLi n别名:水龙骨、子母莲、野藕来源:为睡莲科植物龙骨莲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萼片5,花冠状,黄色,广卵形,长约2厘米,宿存;雄蕊多数;种子多数。生境分布:生于池沼、水塘。性味:性凉,味甘微苦。功能主治:治痨伤虚损,有滋补清热之功。
-
土碎补
拼音名:TǔSuìBǔ别名:猴子蕨、水龙骨、细牛肋巴、骨碎补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友水龙骨的根茎。叶片纸质,长圆披针形,长15-40cm,宽8-20cm,先端尾尖,基部略变狭,叶轴和中脉下部疏被棕色、卵圆形粗筛孔状鳞片,羽状深裂几达叶轴;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400-2700m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
中华水龙骨
拼音名:ZhōnɡHuáShuǐLónɡGǔ别名:假水龙骨、鸡爪七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中华水龙骨的根茎。根茎长而横生,密被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长渐尖,筛孔粗而透明。叶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和叶轴疏生小鳞片。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林下岩石上或山谷潮湿的石缝中。性味:苦;主跌打损伤;
-
水龙膏
《仙拈集》卷四:组成:水龙骨(即船上陈石灰,炒干)。主治:臁疮,并妇人裙边疮。《圣济总录》卷一○三:组成:黄连(去须)1分,当归(切,焙)1钱,乳香(研)1钱,青盐(研)1钱,硼砂(研)1钱,硇砂(皂子大)1块,枯矾(皂子大)1块,龙脑。主治:赤眼肿痛,翳膜。用法用量:点粟米大于目眦头,不拘时候。
-
水龙散
《医级》卷八:组成:枯矾5分,黄丹5分,麝香1分,水龙骨1钱(即船底老油灰,煅,研)。主治:肾热上冲,耳内生脓肿痛;或因浴水入耳,留湿生脓,名聤耳。用法用量:以棉梃子搅尽耳内脓水,用药1字,掺灌耳中,日2次。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药禁忌:耳内勿令风入。
-
水龙丹
《续回生集》卷下:组成:水龙骨(即老舡底陈石灰,要烧过)1两,百草霜5钱,松香3钱,枯矾3钱,广丹5钱。功效:败毒生肌。主治:百般破烂。用法用量:(扌艳)患处。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血风散
《古方汇精》卷二:组成:烟胶4两,红土4两,水龙骨2两。主治:远年近日烂腿,血风等疮。用法用量:桐油调敷,间日1换,葱水洗。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和匀。
-
二青散
处方:青黛白及白蔹白薇白芷白鲜皮朴消水龙骨黄柏各30克天花粉90克大黄120克青露(即芙蓉叶)9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主一切焮热红肿,热痛阳毒,脓未成者。如已成者则敷四周,留顶,贴替麻针膏。摘录:《外科大成》卷一
-
十陈夹纸膏
《青囊秘传》:组成:豆油8两,黄占5两,水龙骨2两5钱,铜青(研末)2两5钱。主治:一切腿脚臁疮腐烂,或痒或痛,久不收口者。用法用量:先将豆油煎至滴水成珠,下黄占烊化,次下龙骨、铜青搅匀,摊油纸,用针刺孔,扎之。
-
大花剪秋罗
拼音名:DàHuāJiǎnQiūLuó别名:山红花、剪秋罗、小尖叶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大花剪秋罗的根及全草。单叶对生;苞片钻形,密生长柔毛;茎单一,上部疏生柔毛。丝瓣剪秋罗全草含有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糖甙衍生物和它们的8 -,6 与6 -异构体。性味:甘;小儿疳积;
-
耳脓散
处方:水龙骨(煅)3克海螵蛸3克飞青黛3克枯矾1.5克五倍子(炒黄)3克煅黄鱼齿1.5克细薄荷1.5克梅片0.9克川雅连0.9克蛀竹屑0.9克石榴花瓣(炙脆)3克制法:为极细末。功能主治:主耳疳,脓水不止。
-
金创迎刃散
别名:金疮迎刃散处方:白芷1两,甘草1两,水龙骨1两。制法:上为未,文武火炒赤色为度。用嫩苎叶、韭叶,取自然汁调前末,阴干,入参三七、血竭、南星、牛胆各1两,片脑3钱,野苎5钱。功能主治:伤重出血不止。用法用量:金疮迎刃散(《秘传打损扑跌药方》)。摘录:《跌损妙方》
-
双炼百草膏
《疡科选粹》卷五:组成:羯羊粪(烧灰)、百草霜(烧杂草者佳)、水龙骨、轻粉、陈螺蛳壳各等分。主治:臁疮。制备方法:上为末,熟桐油拌匀,作夹膏。
-
千金不换丹
《疡医大全》卷十三:方名:千金不换丹组成:水龙骨1钱,硼砂5分。主治:聤耳。用法用量:吹入耳窍内,以棉塞之。2次除根。制备方法:上为末。
-
秘传隔纸膏
《瑞竹堂方》卷五:方名:秘传隔纸膏组成:老松香、樟脑、谷丹(炒)、水龙骨(即旧船石灰)、轻粉(不愈加)、白芷、川芎、螵蛸。主治:臁疮,年月深久不愈者。用法用量:用水洗疮,缚在疮口上,2日定,4日1换。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溶化松香,少加清油和之,以油纸随疮大小糊袋盛药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