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肉
鹅肉味甘平,有补阴益气、暖胃开津、祛风湿防衰老之效,是中医食疗的上品。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解铅毒等作用。白鹅凉,无毒。①《别录》:"利五脏。"②《本草求真》:"鹅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
-
鹅
病名鹅①系指上腭生有悬痈的病证。参见乳蛾条。鹅油、鹅胆、鹅血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的主要原料。还可补虚益气,暖胃生津,凡经常口渴、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者,可常喝鹅汤,吃鹅肉,这样既可补充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又可控制病情发展,还可治疗和预防咳嗽病症,尤其对治疗感冒和急慢性气管炎、慢性肾炎、老年浮肿;
-
五宝散
石钟乳12克朱砂3克珍珠(豆腐内煮20分钟取出)6克冰片3克琥珀6克制法:上为极细末,和一处再研数百转,瓷罐密收。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五宝散:组成:人指甲5钱。《外科医镜》方之五宝散:组成:橄榄核2钱(煅),寒水石2钱,上冰片1分,西牛黄1分,濂珠3分(无则用煅石决明代之)。
-
白鹅膏
《*辞典》:白鹅膏:出处:《别录》拼音名:B i Gāo别名:白鹅脂(《千金 食治》)。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鹅肉条。化学成份:鹅脂主含甘油三油酸酯、甘油三棕搁酸酯、甘油三硬脂酸酯。性味:甘,凉。①《开宝本草》:微寒。②《日华子本草》:润皮肤。消痈肿,解礜石毒。④《本草从新》:祛风,润燥。
-
文武膏
概述:文武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方之文武膏:别名:桑椹膏。功能主治:主治瘰疬。附注:桑椹膏(《外科理例》卷三)。《洞天奥旨》卷十五方之文武膏:组成:桑椹(黑者)2升(以布袋绞取汁),夏枯草10斤(取汁)。制备方法:上药于银石器中熬成膏子。用药禁忌:忌酒色、鹅肉。
-
释麻丸
主治:指麻臂冷,忽觉一时昏瞆,及头晕眼花。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竹沥、姜汁、荷叶汁打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猪首、鹅肉、发风动痰物。附注:服此预防,一年后,可免中风之患。
-
五香熏肉
五香熏肉为罗马尼亚的腌肉,采用羊肉、山羊肉、牛肉、猪肉或鹅肉为原料,并添加硝石、盐、大蒜、黑胡椒、肉豆蔻、干红椒及牙买加甜胡椒等腌成肉干后烟熏而成。美制五香熏牛肉(pastra-mi),为内侧的牛胸肉薄片。通常切薄片做三明治热食。
-
参龟丸
处方:人参1两,瓦松(干者)3钱(此物最不易干、佩身半月即干,妙在取人之气),茯苓5两,活龟1个。制法:将上药各为末,以绵纸同龟包十余层,则龟不能出,微火焙之,龟死则用武火焙之。功能主治:各种痔漏。注意:忌房事三月,鹅肉则终身忌之,犯之则痛生,急以瓦松数条,加皮消数钱,煎汤热熏温洗可救。
-
全生丸
《洞天奥旨》卷十五:组成:白芷4两,槐米4两,川山甲(陈壁上炒)2两,僵蚕4两(炒),蜈蚣2条(炙),全蝎(去足勾,炒净)2两。主治:多年痔漏。用法用量:每日服3钱,滚水送下。制备方法:黄陈米煮饭,捣为丸。用药禁忌:忌房欲、鹅肉。
-
小乌玉丹
主治:痔漏疮。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用米饮送下,1日2次;如绿豆大亦得,可服30丸。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好酒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鸡鹅肉,新姜、豆腐淹藏等物。
-
愈疯丸
《秘传大麻疯方》:方名:愈疯丸组成:生漆半斤(用蟹5只竹刀切碎,拌漆内滤去滓,煮3炷香),豨莶半斤(9蒸9晒),苍耳草(净仁)4两,雄黄5钱,苦参6两,防风4两。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50丸,70丸止。制备方法:共为末,将前漆水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生冷、猪、羊、鹅肉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