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石
概述:土石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长石之别名。别名:方石、直石、土石来源及产地: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的矿石。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下气利尿,明目祛翳。1.治发热烦渴,热甚肢厥。2.热淋,小便不利。主成分为硫酸钙,常杂有微量的氧化铝、二硫化铁及碳酸盐等。
-
长石
《中医大辞典》·长石:长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下气利尿,明目祛翳。1.治发热烦渴,热甚肢厥。2.热淋,小便不利。《*辞典》·长石:出处:《本经》拼音名:ChánɡShí别名:方石(《本经》),直石(《吴普本草》),土石(《别录》),硬石膏(《纲目》)。
-
百足藤
拼音名:BǎiZúTénɡ英文名:CreepingPothos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百足藤的全草。花序柄细长,长11-13cm,基部有一长1-2cm的线形小苞片;性味:味辛;
-
泉水
出处:泉水首载于《本草拾遗》。生境分布:主产青岛、广东、贵州;游离二氧化碳 250;氟化物(以F计)2.5;(3)污染物指标(mg/L):酚类化合物(以苯酚计)0.002;氰化物(以CN计)0.01;性味:甘;养阴利尿。小便赤涩;脾胃火邪;口燥口苦用法用量:饮服,适量。注意:注意水质,有硫黄味、朱砂色者,均不可饮。
-
香豉丸
《外台》卷九引许明方:方名:香豉丸组成:食茱萸1两,甘草1两,香豉20枚,细辛1两,杏仁(去尖皮双仁者,熬)1两,紫菀2两。主治:上气久咳,久寒冷痹。主治:三十年咳嗽上气,短气久冷,五脏客热,四肢烦疼,食饱则剧,时有发甚不能行步,夜不得卧,多梦。用药禁忌: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主治:久疟难断。
-
五灵脂丸
处方:五灵脂15克马牙消15克木香7.5克(末)阿魏7.5克硼砂15克水银7.5克腻粉7.5克朱砂7.5克桂心7.5克(末)青礞石15克制法:上药同研令水银星尽,炼蜜和丸,如酸枣大。鼻上出汗为效。《圣惠》卷八十四:方名:五灵脂丸组成:五灵脂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巴豆霜1分。
-
五灵脂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三方之五灵脂散:方名:五灵脂散组成:五灵脂1分,赤箭1分,龙骨1分,麝香(研)半钱,芦荟(研)半钱,丁香半钱,熊胆(研)1钱,胡黄连1钱。《得效》卷三方之五灵脂散:方名:五灵脂散组成:五灵脂5钱,荆芥穗5钱,防风5钱,羌活5钱,独活5钱,甘草结5钱,穿山甲5钱,骨碎补5钱,草乌5钱,麝香少许。
-
破布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布草:拼音名:P B Cǎo别名:野甘露来源:唇形科破布草Stachyskouyangensis(Van.)Dun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叶柄长约1.5cm,被刚毛;小苞片条状披针形,常早浇;性味:味淡;性凉归经:归脾;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2.《云南中草药》:治疮疖,骨髓炎,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
五补散
《朱氏集验方》卷四:方名:五补散组成:制厚朴(炒)、净陈皮(去白,炒)、茴香(去土石,炒)、丁香皮(不见火)、益智仁(去皮,炒)、缩砂仁(炒)、神曲(碎,炒)、甘草(炙)、良姜(锉碎,炒)、桔梗(去芦)、肉桂(去皮,不见火)、木香各等分。功效:平补脾土,消胀进食。用法用量:盐汤点下,1日3服;
-
方石
概述:方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长石之别名。别名:方石、直石、土石。来源及产地: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的矿石。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下气利尿,明目祛翳。1.治发热烦渴,热甚肢厥。2.热淋,小便不利。主成分为硫酸钙,常杂有微量的氧化铝、二硫化铁及碳酸盐等。
-
毒药
《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王冰注:“药,谓金玉土石草木菜果虫鱼鸟兽之类,皆可以祛邪养正者也。毒的含义有三:①指药物的偏性。如干姜偏热,黄芩偏寒,升麻提气,苏子降气。②指药物副作用。有些药物含有毒性,服用过量则导致中毒。如水银、轻粉、钩吻、细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