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团体
内团体也称我们的团体,与其对应的是外团体,或他人团体或别人团体,这种划分法的依据是照个体对团体关系的立场或态度来划分社会团体的一种方法。内、外团体的观念古今中外均可见到。在内团体中,人与人之间有亲密感、亲切感与同情心,与同属于一个团体的人在一起,彼此之间不仅有了安全感,而且易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指改变个人或团体的行为,使之走向特定目标的社会力量。麦基佛尔认为,社会压力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指社会秩序对个人冲动的作用;一是指团体对个人的非正式约束或限制。社会压力应以团体为研究单位,并分析文化模式与团体压力的关系,以及进行不同团体压力的比较,才能对社会压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反社会群体
反社会群体是小团体的一种,是按活动性质的不同而划分出来的。指同整个社会的利益、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利益相抵触的团体。例如,贪污盗窃集团、流氓犯罪团伙等等。
-
独立
独立是一种不从众行为。它是指个体在团体或多数人的压力下,仍能坚持个人意见,行为不受团体多数人压力的影响。独立行为在团体中与反从众一样,有它一定的存在价值。它即有利于团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态,也可激发团体中有创见的人去开进取。
-
联合群体
联合群体又叫共同体,是指若干具有某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活动的不同团体成员的联合。但是,由于成员对联合团体的活动有更大的选择自由,故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都是有限度的和比较松散的。
-
共同体
联合群体又叫共同体,是指若干具有某处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共同活动的不同团体成员的联合。但是,由于成员对联合团体的活动有更大的选择自由,故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都是有限度的和比较松散的。
-
实际群体
实际群体是指人们由共同的目的结合在一起或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着实际的关系和联系,或借助一定的沟通手段,进行着有规律的直接或间接交往的群体。如家庭、学校、机关、工厂、部队、审社团、剧院观众等等。实际群体在性质上,交往水平上,团体特征和人数多少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
名誉心理
荣誉感(feelingofhonor)也称名誉心理。库利(C.H.Cooley)称为"求荣誉"的心理;托马斯(W.I.Thomas)称为"求荣誉"的愿望。这是由个人自尊心、名誉感、光荣感、好胜心、自我感、集体主义情感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道德情操。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虚荣心作怪,个人的名誉感太强,也常会形成"沽名钓誉"的不良品质。
-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社会群体分类和群体研究中较大的概念。指为达到一定目标,心理群体相互关联、相到整合的体系,即由许多功能相关的心理群体,为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合并而成的组织系统。如一个政治党派就是由许多地方小派系组织而成。社会组织的作用,一般需要通过其团体不同的结构、特性和功能对成员的影响来完成。
-
荣誉感
荣誉感(feelingofhonor)也称名誉心理。库利(C.H.Cooley)称为"求荣誉"的心理;托马斯(W.I.Thomas)称为"求荣誉"的愿望。这是由个人自尊心、名誉感、光荣感、好胜心、自我感、集体主义情感组成的一种复杂的道德情操。但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因虚荣心作怪,个人的名誉感太强,也常会形成"沽名钓誉"的不良品质。
-
社会规范
这种关系具有参考规格,这种具有参考规格的关系叫社会规范。简单地说,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社会成员活动和关系的作用。社会规范,可以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民族的风俗、习惯、礼仪、传统文化,也可以是组织的规章、守则和纪律,以及人们的行为和行为方式等。
-
传统
传统一词严格意义上讲,任何个体都可以从其所生存的社会中学习到若干道德准则、累积的知识,甚至是祖先的成见。所以传统乃是由某一团体而并非某一个人所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或标准,具有加强团体凝聚力的强大社会心理效应。
-
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少数人的需要而违背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损害整个社会或公众的共同利益的行为。它是一种背离社会或国家利益的逆反行为。也包括虽不触犯法律,但却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如虐待老人、欺行霸市等行为。心理学把专门从事反社会行为的小团体叫反社会团体。"见反社会群体"。
-
团体行为
团体行为社会成员可划分不同集团,不同集团的成员具有不同的意志和行为目标,由此决定该集团特有的行为方式,并体现该集团的每一个成员身上。由一定的组织结构编成、有其特殊的确定任务并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活动的正式团体,其每个成员的活动应该是为完成本团体确定的目标,并始终围绕这个目标而进行。
-
社会离心空间
社会离心空间是团体心理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一种使得团体成员相互之间分离的空间排列或是分布状态。这种空间排列或分布状态所反映的团体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变化,是由于团体内聚力和动力系统支配影响的结果,说明着团体是过于一个运动的动态过程,而不是静态。
-
假设团体
假设团体是实际上不存在的,只是为了进行研究、统计上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团体。所以又称之为"统计团体"(或"统计群体")。假设团体可以按不同的特征(如性别、年龄、籍贯、职业、文化等)来进行划分。总之,假设团体是与现实团体相对立的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团体。
-
参照团体
参照团体最初由海曼于1942年应用于团体研究中。指被个体视为判断事物之依据或是自己行为的楷模的团体。一个人可以有许多参照团体,有时它可以是内团体,有时也可以是外团体(参见"内、外团体")。所以,参照团体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团体,也可以是虚构的理想的团体。
-
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socialsupportsystem)也称社会关系网(socialconnectionnetwork)是指能够向遭遇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受害者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和帮助的个人和组织的总称,包括亲属、朋友、同乡、同事和社会团体等。
-
外团体
与内团体相对应,凡是由外人结合成的团体,都称外团体(参见内团体条目)。对这样的团体,人们往往怀有蔑视、厌恶、回避、竞争、挑衅、恐惧、甚至仇恨的心理;而没有忠心、互助、合作、或者同情心。外团体与内团体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当出现严重的利害冲突时,甚至会出现抵制、械斗、战争或侵犯行为。
-
凝点
凝点是指一种物质按《中国药典》附录ⅦD.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由液体凝结为团体时,在短时间内停留不变的最高温度。
-
社会关系网
社会支持系统(socialsupportsystem)也称社会关系网(socialconnectionnetwork)是指能够向遭遇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受害者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和帮助的个人和组织的总称,包括亲属、朋友、同乡、同事和社会团体等。
-
心理生长曲线
心理生长曲线是描绘个体或团体在一段时间内心理发展状况的曲线。一般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心理方面的某种发展成就为纵坐标。将不同时间心理发展情况的点用线连起来,即成为心理生长曲线。
-
丁仲英
丁仲英(1888~)近代医家。江苏武进孟河人,久居上海。丁仲英为丁甘仁次子,承医业,曾主持上海中医学院、中国医学院等,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理事等。后侨居美国。1921年与陈存仁合编《康健论》两集。另有《丁仲英医案》抄本存世。
-
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指一个咨询者同时组织由多人组成的小组进行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