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生
倒生病名。指足位分娩。《张氏医通》卷十:“用力太早,儿不能自顺,只一直下,先露其足,谓之倒生。”即倒产。参见该条。
-
倒睫电解术
手术名称:倒睫电解术别名:电解倒睫术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小手术ICD编码:08.9101概述:倒睫是睫毛转向眼睛内方的现象,与沙眼、睑缘炎、外伤等有关。图5图64.对于有较多倒睫而不伴有内翻,不宜行内翻矫正术的患者,为了避免大面积冷冻后睑缘瘢痕,可将有倒睫处的的睑缘切开,使倒生的睫毛位于睑缘后唇。4天后拆除。
-
倒睫冷冻术
手术名称:倒睫电解术别名:电解倒睫术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小手术ICD编码:08.9101概述:倒睫是睫毛转向眼睛内方的现象,与沙眼、睑缘炎、外伤等有关。图5图64.对于有较多倒睫而不伴有内翻,不宜行内翻矫正术的患者,为了避免大面积冷冻后睑缘瘢痕,可将有倒睫处的的睑缘切开,使倒生的睫毛位于睑缘后唇。4天后拆除。
-
灰线切开法
手术名称:灰线切开法别名:眼睑灰线切开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小手术/倒睫与乱睫矫治术ICD编码:08.9902概述:单纯睫毛倒生或乱生,不合并睑内翻的病例,可据倒睫或乱睫的多少确定手术方法。手术步骤:1.局麻下于穹隆部插入眼睑垫板,睑缘灰线做3mm深的切口(图8.1.1.11.2-1)。3.术后眼垫遮盖,每日换药,第7天拆线。
-
眼睑灰线切开
手术名称:灰线切开法别名:眼睑灰线切开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小手术/倒睫与乱睫矫治术ICD编码:08.9902概述:单纯睫毛倒生或乱生,不合并睑内翻的病例,可据倒睫或乱睫的多少确定手术方法。手术步骤:1.局麻下于穹隆部插入眼睑垫板,睑缘灰线做3mm深的切口(图8.1.1.11.2-1)。3.术后眼垫遮盖,每日换药,第7天拆线。
-
八仙草
《*辞典》·八仙草: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BāXiānCǎo别名:猪殃殃(《野菜谱》),小锯藤、锯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茜草、小飞扬藤、红丝线、血见愁(《广西中药志》),细茜草(《云南中草药》)、拉拉藤。①《滇南本草》:"治湿热,诸经客热,虚痨,童痨,筋骨疼痛,热淋,赤白便浊,玉茎痛。
-
榕须
《*辞典》:榕须: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R nɡXū别名:半天吊(《生草药性备要》),吊风根、榕树须(《岭南采药录》),榕树吊须(《广东中药》)。治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痧气腹痛,风湿骨痛,鼻衄,血淋,跌打损伤。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发汗透疹。水煎冲酒服。
-
产育三难
指三种难产。李小有《胎产护生篇》:“产育三难,有先露手而曰横生,有先露足而曰逆生,有先露臀而曰坐生。”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又名横产、觅盐生、讨盐生、侧棱。指足位分娩。《张氏医通》卷十:“用力太早。谓之倒生。”又名脚踏莲花生、踏盐生、踹地生、倒产、颠倒、逆生、逆产。指臀位产。
-
三十六荡
鸡骨香、双飞蝴蝶(《南宁市药物志》),土细辛、藤叶细辛、哮喘草、关腰草、芒尾蛇、毛管细辛(《广西中药志》),三十六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落地蜘蛛、落地金瓜(《广西中草药》)。此后曾从三十六荡中提取出总碱Ⅱ,与葫芦茶浸膏配成糖浆,每30毫升相当于三十六荡原生药2钱,葫芦茶原生药1两。
-
扛板归
《中医大辞典》·扛板归:扛板归为中药名,出自《万病回春》,即《中国药用植物志》记载的杠板归的别名。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百日咳,痄腮,瘰疬,乳痈,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淋浊,腹泻,痢疾,痔疮,黄疸,带下。叶柄盾状着生,几与叶片等长,有倒生钩刺;⑥《贵州民间方药榘》:外用治黄水疮。
-
催生如意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七:催生如意散:别名:催生丹(《产宝诸方》)。用法用量:临产之时,急用鸡子清1个调药末,再用生姜自然汁调开冷服,如横生、倒生,即时端顺,子母平善。南星、白芷祛痰利窍;车前、冬葵以滑胎;产妇气虚血滞,胎虽弥月,临蓐未能转正,以用力太猛,故致横生倒产,心烦不宁,脉软涩者。
-
椋子木
《*辞典》:椋子木: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i nɡZǐM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椋子木的心材。原形态:椋子木,又名:椋、梾(《尔雅》),松杨、凉木(《本草拾遗》),冬青果(《植物名实图考》),灯台树、落地金钱、大叶灯台树、丁木树。阔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7~15厘米,平滑无毛,或有倒生短柔毛;20%,叶含鞣质5~
-
败酱草
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Juss.的全草。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败酱草的功效与主治: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的功效,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
观音救生散
处方:桂心不拘多少(不见火)。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妇人生产不利,或横生倒生,至3-4日不生者;死胎不下。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痛阵密时,暖童便调下。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琐碎录》
-
白草
拼音名:BáiCǎo别名:倒生草、白花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茎。第1小花雄性,罕或中性,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厚膜质,先端芒尖,具3-5(-7)脉,第1内稃透明,膜质或退化;花柱近基部联合。中柱鞘为1-2层厚壁细胞,中柱内散有多数有限外韧型维管束,四周有维管束鞘纤维包围,中柱中央常成空洞。性味:甘;
-
白草根
别名:倒生草来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flaccidumGriseb.,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主治急性肾炎尿血,鼻衄,肺热咳嗽,胃热烦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蠕形螨
须肢分3节,端节有倒生的须爪。雌螨的生殖孔位于腹面第4对足基节板之间的后方。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部位主要是:额、鼻、鼻沟、头皮、颏部、颧部和外耳道,还可寄生于颈、肩背、胸部、乳头、大阴唇、阴茎和肛门等处,蠕形螨主要刺吸宿主细胞和取食皮脂腺分泌物,也以皮脂、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为食。
-
金刚藤头
《*辞典》:金刚藤头: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JīnGānɡT nɡT u别名:铁菱角、饭巴坨、冷饭巴(《四川常用中草药》)。根茎全年可采,叶春季采,晒干。叶互生,革质;雌花长4毫米,具退化雄蕊6,子房上位,长椭圆形;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林内。治崩带,血淋,瘰疬,跌打损伤。嫩叶:治臁疮。
-
毛蕊老鹳草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M oRuǐLǎoGu nCǎo来源:为槐牛儿苗科植物毛蕊老鹳草的全草。9月采收,洗去泥沙,晒干备用。根状茎粗短。花柄长约1.5厘米,有密腺毛,在果期直立;生境分布:生于湿润林缘、灌丛中。性味:微辛,微温。归经:入肝、脾经。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肌肤麻木,肠炎,痢疾。研末或浸酒。
-
雀翘
《*辞典》:雀翘:出处:《别录》拼音名:Qu Qi o别名:去母、更生(《别录》)。来源:为蓼科植物箭叶蓼的果实或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细长,长可达1米,蔓延或半直立,四棱形,无毛,沿棱上具倒生钩刺。叶片长卵状披针形,长5~生境分布:生于山脚、路旁、水边。功能主治:①《别录》:(果实)主益气,明目。
-
大白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白药:拼音名:D B iY o别名:小白药、蛆藤、大对节生、大掰角牛来源: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大白药MarsdeniagriffithiiHook.F.,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研粉。花萼5裂,外面被柔毛,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性味:味辛、苦、性平、有毒归经:心;肾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解毒消肿。
-
保产无忧丸
处方当归(酒洗)1两5钱,真川芎1两3钱,川羌活5钱,真蕲艾7钱,荆芥穗8分,黄耆8钱,白芍药1两3钱(炒,如冬月只用1两),川贝母1两,紫厚朴7钱(姜汁拌炒),枳壳6钱(麸炒),菟丝子1两4钱(水洗净),益母草1两5钱(忌见铁),甘草5钱。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同寿录》卷三
-
催生柞木饮
别名:催生柞木叶饮、催生柞木饮子、柞木饮、催生神柞散、柞木饮子、催生神柞饮处方:大柞木枝1大握(长1尺,洗净),大甘草5寸(并寸折)。功能主治:妇人难产。妇人横产倒生,死胎在腹,胀烂不出。注意:切不可坐草太早,及坐婆乱为也。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产宝》
-
廊茵
《*辞典》:廊茵: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拼音名:L nɡYīn别名:红火老鸦酸草、蛇不钻、猫儿刺(江西《草药手册》),南蛇草(《甘肃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蓼科植物刺蓼的全草。3米,四棱形,有倒生钩刺。②《甘肃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固脱,治小儿胎毒,胃气疼痛,子宫脱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
-
鹿蹄草
来源:为蓼科植物戟叶蓼的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直立或斜生。茎四棱形,棱上有倒生钩刺。叶互生,戟形,长3~托叶鞘膜质,斜筒形,向外反卷;花序聚伞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形,生短毛;花梗密生腺毛秘短毛;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或湿地。功能主治:《植物名实图考》:捣浆,以新汲水冲服,疗痧症。
-
毛花点草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M oHuāDiǎnCǎo别名:透骨消(《广西药植名录》),波丝草(《贵州草药》),雪药(《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薄麻科植物毛花点草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阴湿草丛中。或先在伤面涂上药油再覆盖纱布。Ⅱ度)53例,治愈、好转47例,未愈5例,死亡1例(1岁婴儿深Ⅱ度达15%);
-
荠薴
1.《本草图经》:陈藏器谓荠薴自是一物,非水苏。苞片披针形,比小花梗长;演唱肯穗状花序花多皱缩成团,花冠黄白色。全草含油率为0.11%-0.17%,其主要成分为左旋甜没药烯(bisabolene), -丁香烯(a-caryophyllene),甲基丁香油酚(methyleugenol)。性味:味辛;大肠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和胃制酸。虫积腹痛;
-
茜草藤
拼音名:QiànCǎo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cordifolia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切段,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茜草藤HerbaRubiaeCordifoliae产于四川、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性味:苦;跌打损伤;注意:《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凡血虚发热泄泻无瘀滞者均忌用。
-
曲枝假蓝
拼音名:QǔZhīJiǎLán别名:蓝靛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曲枝假蓝的全草。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13cm,宽0.5-5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茎上部的稍呈心形,边缘锯齿;侧脉每边约5条。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常之状曲折;小苞片紧贴于花萼;蒴果线状长圆形,两侧压扁,长约1.8cm。性味:味苦;咽喉肿痛;
-
倒睫
即倒睫拳毛。又名倒睫(《目经大成》卷二)、拳毛倒睫(见《银海精微》)、倒睫拳挛(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拳毛倒插。倒睫的病因病机:倒睫常并发于椒疮。治疗:内治法:《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此乃脾热肝风,合邪上壅所致。宜用细辛汤,内清邪热,外散风邪也外治法:古代尚用夹睑法。
-
山一笼鸡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一笼鸡:拼音名:ShānY L nɡJī来源:爵床科山一笼鸡GutzlaffiaapricaHance[G.dielsiana(W.W.Smith)S.Moor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江西、广东、云南、四川、贵州。苞片近革质,披针形,长约14mm,具糙毛,每苞内有花2朵;小苞片与花萼裂片相似;大肠经功能主治:散风热;利湿妥毒。肺热咳嗽;
-
齿叶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齿叶草:拼音名:ChǐY Cǎo别名:疗齿草来源:玄参科齿叶草属植物齿叶草Odontitesserotina(Lam.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痛。叶片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4。药理作用:全草所含桃叶珊瑚甙对小鼠有泻下作用,服后6h起效,ED50为0.39g/kg[1],并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2]。小毒功能主治:清热泻火;
-
钓鱼秆
拼音名:DiàoYúGǎn英文名:VeronicastrumHerb别名:小钧鱼竿、腹水草、见毒消、一串鱼、串鱼草、小串鱼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宽叶腹水草或细穗腹水草的全草。主肺热咳嗽;毒蛇咬伤;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血热,行气,消水胀。5.《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6.治月经不通,淋病,疔疮,跌打损伤。
-
野酒花
《*辞典》:野酒花: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YěJiǔHuā别名:酒花、香蛇麻来源:为桑科植物华忽布的花。秋季花初开放时采摘,阴干或烘干。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状,大型;生境分布:生于低山或中山区的沟底或稀疏灌丛中。功能主治:健胃,镇静,抗结核。治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瘴病,失眠,结核病。或泡开水代茶饮。
-
游草
《*辞典》:游草: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Y uCǎo别名:田中游草(《分类草药性》),蓉草(《广州植物志》),西游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牛草(《四川中药志》)。生境分布:生长于水边潮湿处。治感冒,头痛身疼,疟疾,痹痛麻木,白带。(《重庆草药》)②治凉寒发烧身痛:游草、土地檎、马蹄草。
-
朱雄丸
《胎产新书》:组成:朱砂1钱,雄黄1钱,白茯苓2两。《普济方》卷三五七:组成:雄黄1钱,朱砂1钱,蓖麻子14粒(去皮),蛇蜕1尺。主治:难产,横生倒生,或胎死不出。用法用量:临产时,先以椒汤淋洗脐下,次以药安于脐中,用油纸数重敷药上,以帛系之。须臾即生,急取下。附注:万金不传遇仙方、遇仙雄黄丹、金弹丸。
-
酸浆饮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方名:酸浆饮组成:酸浆草(采嫩者)。主治:小便赤涩疼痛。用法用量:每服半合,酒半盏,和匀,空心服之。未通再服。制备方法:洗,研,绞取自然汁。《圣济总录》卷一五九:方名:酸浆饮组成:五叶酸浆草不拘多少。功效:安胎。主治:横产倒生。
-
百合科
中文名百合科拼音名baiheke拉丁名Liliaceae描述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隶属百合目(Liliales)。中国60属,560种,遍布全国,惟西南部最盛,大部供观赏用,有些入药,如芦荟、天冬、贝母、麦冬、黄精等,有些供食用。叶互生或基生,少对生或 生。叶基生,扁平、圆柱形或半圆柱形,中空;花被片分离或基部合生;
-
芭蕉科
花单性或两性,一或二列簇生于大型、常有颜色的苞片内,下部苞片内的花为雌性或两性花,上部苞片内的花为雄花;子房下位,3室;胚乳核型。中国植物志16(2):1所有属Ensete.........象腿蕉属Heliconia......蝎尾蕉属Musa...........芭蕉属Musella........地涌金莲属Ravenala.......旅人蕉属Strelitzia.....鹤望兰属
-
旋花科
中文名旋花科拼音名xuanhuake拉丁名Convolvulaceae描述Convolvulaceae旋花科,双子叶植物,隶属茄目(Solanales),56属,1800种以上,几乎全球分布,但热带亚热带最丰富,我国有22属,约128种,各省区均产。单叶互生,全缘,有齿或浅裂。花药纵裂。花粉二细胞型。子房上位。胚乳核型。果为蒴果,稀浆果。
-
仙人掌科
中文名仙人掌科拼音名xianrenzhangke拉丁名Cactaceae描述Cactaceae仙人掌科,双子叶植物,150属,2000种左右,全产热带和亚热带,美洲,墨西哥为其分布中心,,是一种特殊生态地理分布的荒漠植物。中国植物志52(1):272所有属Epiphyllum.....昙花属Hylocereus.....量天尺属Opuntia........仙人掌属Pereskia.......木麒麟属
-
杨柳科
中文名杨柳科拼音名yangliuke拉丁名Salicaceae描述杨柳科是双子叶植物,隶属杨柳目(Salicales)。单叶,互生,稀对生。花粉二细胞型,柳属(Salix)一些种为三细胞型。胚乳核型。杨属与柳属适应性强,生长迅速,为各地营造速生用材林、防护林、行道树和绿化的重要树种,木材轻软,纤维长,供建筑、板料、火柴杆和造纸。
-
石蒜科
他认为,花序的类型比子房上下位更重要,因此他将百合科中具有伞形花序而下承以由1至数枚苞构成的总苞的植物,虽具有上位子房亦转移至石蒜科中,例如葱属Allium是,在另一方面,为使石蒜科更为划一和更自然起见,将原置于该科中不具伞形花序的属调整出去而另成数科,如龙舌兰科Agavaceae和仙茅科HyPoxldaceae等是。
-
无患子科
中文名无患子科拼音名wuhuanzike拉丁名Sapindaceae描述无患子科为双子叶植物,隶属无患子目(Sapindales)。通常为羽状复叶,少单叶,互生,常无托叶,小叶柄常较粗,表皮常具散生粘液细胞。花药纵裂。胚珠1或2枚,偶多数,倒生,横生或弯生。胚乳核型。药用有荔枝核、龙眼肉及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
-
漆树科
漆树科为双子叶植物,隶属无患子目。有些伸展至温带,我国有16属,约56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最盛,有些种类的果可食,漆属植物所产的漆和五倍子尤有经济价值。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羽状复叶;花药纵裂。花粉二细胞型,子房上位。胚珠每室1枚,倒生。胚乳核型。杧果(Mangiferaindica)为著名热带水果。
-
胚珠
胚珠的类型常见的有下列数种:1.直生胚珠(atropousovule或orthotropusovule):胚珠各部分均匀生长,整个胚珠直立地着生在株柄上,即珠孔、珠心、合点和珠柄处于同一直线上,如荞麦、胡桃胚珠。合点、珠心和珠孔的连接线几乎和珠柄平行。大多数的被子植物的胚珠属此类型。如稻、麦、百合、棉等的胚珠。
-
马尾树
马尾树为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马尾树科的唯一种。20),无穿孔的管状分子主要是具小的具缘纹孔的纤维管胞,也有些粘质纤维;花雏也小而不显,但与胡桃科相差较大,其基本单位是从苞片腋的三花两岐花序,中间一朵完全,能育,侧花为退化不育雌花,由这些组成的柔荑花序再集合而成大而下垂的圆锥花序,因之得名为马尾树。
-
倒缨木属
中文名倒缨木属拼音名daoyingmushu拉丁名Paravallaris中国植物志63:133描述ParavallarisPierreexHua倒缨木属,夹竹桃科,3种,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其中倒缨木P.macrophyllaPierre和毛叶倒缨木P.yunnanensisTsiang2种。花冠高脚碟状,管圆柱状,约与裂片等长,喉部稍扩大,裂片5,右向覆叠;柱头卵状:胚珠极多数;
-
富宁藤属
中文名富宁藤属拼音名funingtengshu拉丁名Parepigynum中国植物志63:245描述ParepigynumTsiangetP.T.Li富宁藤属,夹竹桃科,只有富宁藤P.funingenseTsiangetP.T.Li1种,产我国云南、贵州。花冠浅高脚碟状,冠管内面雄蕊背后的管壁上具倒生刚毛,裂片向左覆盖;心皮2,子房半下位,每个心皮具多个胚珠。属下物种富宁藤
-
雷公连属
中文名雷公连属拼音名leigonglianshu拉丁名Amydrium中国植物志13(2):23描述AmydriumSchott雷公连属,天南星科,约6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我国有雷公连A.sinense(Engler)H.Li等2种,产南部。叶常远离,叶片全缘,具穿孔或羽状分裂;佛焰苞卵形,反折;子房1室,胚珠2,倒生或横生,着生于侧膜胎座的中部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