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S/T 571—2017 裂头绦虫幼虫检测
基本信息:ICS11.020C6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571—2017《裂头绦虫幼虫检测》(Detectionofdiphyllobothroidlarva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8月1日《关于发布〈钉螺调查〉等9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7〕11号)发布,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琼脂糖凝胶;
-
绦虫
3、体节体节由节片组成。假叶目和圆叶目绦虫的成虫形态有如下区别:假叶目头节多呈梭形,固着器官是位于头节背、腹面的吸槽;绦虫的致病绦虫成虫寄生于宿主肠道,可大量地掠夺宿主的营养,但引起症状的主要原因却是虫体固着器官吸盘和小钩以及微毛对宿主肠道的机械刺激和损伤,以及虫体释出的代谢产物的刺激。
-
育末生
药品说明书:别名:灭绦灵;育末生,氯硝柳胺外文名:Niclosamide,Yomesan,Atenase,Bayluscid,Fenasal,Kontal,Nasemo药理作用:本品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可杀死绦虫的头节和体节前段。用量用法:1.治疗牛肉绦虫及猪肉绦虫:口服宜嚼碎吞服,成人每日2~2.可与甲氧氯普胺(灭吐灵)合服。
-
灭绦灵
药品说明书:别名:灭绦灵;育末生,氯硝柳胺外文名:Niclosamide,Yomesan,Atenase,Bayluscid,Fenasal,Kontal,Nasemo药理作用:本品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可杀死绦虫的头节和体节前段。用量用法:1.治疗牛肉绦虫及猪肉绦虫:口服宜嚼碎吞服,成人每日2~2.可与甲氧氯普胺(灭吐灵)合服。
-
血防-67
药品说明书:别名:灭绦灵;育末生,氯硝柳胺外文名:Niclosamide,Yomesan,Atenase,Bayluscid,Fenasal,Kontal,Nasemo药理作用:本品能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可杀死绦虫的头节和体节前段。用量用法:1.治疗牛肉绦虫及猪肉绦虫:口服宜嚼碎吞服,成人每日2~2.可与甲氧氯普胺(灭吐灵)合服。
-
仙鹤草根芽
《中医大辞典》·仙鹤草根芽:仙鹤草根芽为中药名,出自《中华医学杂志》1974,(6):346。别名:鹤草芽、狼牙草根芽。功能主治:主治绦虫病。并宜先驱蛔虫而后驱绦虫。鹤草酚对阴道滴虫、滴虫性肠炎也有治疗作用。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等带有不定芽的根茎。以上三种均在晨空腹一次顿服,服后一小时半用硫酸镁导泻。
-
西里伯瑞列绦虫
西里伯瑞列绦虫的形态和生活史成虫大小约为32×0.2cm,有185个节片。图1西里伯瑞列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鼠类的肠道,孕节脱落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实验证明虫卵能在脑踝蚁属(Cardiocondyla)蚂蚁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该属蚂蚁为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人体感染记录于东南亚,如越南、缅甸、泰国;
-
玻璃体猪囊虫病
概述:猪囊绦虫的囊尾蚴随血流经过脉络膜血管进入视网膜下,然后进入玻璃体内,形成玻璃体猪囊虫病(cysticercuscellulosae),较为常见。2.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内黄白色半透明圆形囊泡,大小约2~日久因玻璃体混浊,不易看见囊虫典型的形态,同时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也会出现,有时囊虫可钻入视网膜下而寄生。
-
扁形动物
扁形动物是体腔动物、原体腔类旧口动物的一门,由涡虫类、吸虫类、绦虫类等三纲组成。另外在腔肠动物中,其由上皮肌细胞进化的皮肌层也很发达的。排泄器官是原肾管,神经系统是从体前方的神经细胞的集合体节(脑)向前后伸出的数条纵干,并在各处作有横的联系而成笼形。虽然没有血管系,但具有特异的淋巴管系。
-
钩头幼虫
假叶目的某些绦虫类(例如:孟氏裂头绦虫、阔节裂头绦虫),从卵壳出来的幼虫(六钩幼虫)在胚壳上密生长的纤毛,在水中自由游泳,进入第一中间宿体内。这种特殊的六钩幼虫称为颤毛幼虫或钩头幼虫。
-
颤毛幼虫
假叶目的某些绦虫类(例如:孟氏裂头绦虫、阔节裂头绦虫),从卵壳出来的幼虫(六钩幼虫)在胚壳上密生长的纤毛,在水中自由游泳,进入第一中间宿体内。这种特殊的六钩幼虫称为颤毛幼虫或钩头幼虫。
-
南瓜子氨酸
南瓜子氨酸是从中药南瓜子中分离的具有驱虫活性的一种非蛋白组分氨基酸。体外试验表明,l:500溶液使犬绦虫明显兴奋,甚至挛缩,并与氢溴酸槟榔碱有协同作用。对血吸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不能杀灭小鼠体内成虫,但能使两性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子宫内虫卵减少。
-
胡桃油
《*辞典》:胡桃油:出处:《普济方》拼音名:H T oY u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榨取之脂肪油。功能主治:治绦虫,疥癣,冻疮,聤耳。②《现代实用中药》:缓下剂,能驱绦虫;(《普济方》)④治耳疳:核桃仁,研烂,拧油去渣,得油一钱,兑冰片二分:每用少许,滴于耳内。(《医宗金鉴》滴耳油)摘录:《*辞典》
-
寸白虫
寸白虫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由于误食未熟而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则被传染本病。其成虫寄生在小肠内窃取养料,大便时可排出白色的绦虫孕节,故名。《古今医统·虫候有九》:“寸白虫,长一寸,子孙繁生,长至四、五尺,亦能杀人。”
-
竹苓
概述:竹苓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雷丸之别名。别名:竹苓、雷实、竹铃芝。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功在杀虫消积。主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脑囊虫病,小儿疳积。不宜入煎剂。药理作用:浸出液(不可煎服)有驱绦虫作用,雷丸中的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从而破坏绦虫节片。
-
竹铃芝
概述:竹铃芝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雷丸之别名。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功在杀虫消积。主治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脑囊虫病,小儿疳积。使用注意:不宜入煎剂。药理作用:浸出液(不可煎服)有驱绦虫作用,雷丸中的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从而破坏绦虫节片。
-
玻璃体寄生虫
病因病理病机:猪囊尾蚴病是猪绦虫发病较高地区一种常见的眼部寄生虫病,系因吞食了猪绦虫的虫卵后,其厚壳在十二指肠内消化,六钩蚴随血循环散布全身,在组织内沉着形成囊尾蚴,也可经脉络膜或视网膜的血管进入玻璃体或前房。囊尾蚴寿命约为二年,蚴虫死亡释放的抗原成份可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
-
产孔
1产孔指吸虫纲复殖亚纲之胞蚴、雷(迪)蚴体前方侧壁上的一个小孔。为胞蚴或雷(迪)蚴体内所生的次代幼虫往外爬的开口。2产孔指产卵孔。为绦虫纲子宫内之卵(受精卵)排向体外之开口。
-
吸沟
吸沟又称吸窝。为固着器官的一种类型。(1)单殖吸虫(外寄生类)的口侧外方(此处又称为侧吸沟lateralsuc-kinggroove)或者是在口腔内两条纵沟,藉此吸附在寄主体上。(2)绦虫纲的叶目背腹各有一条吸沟,圆叶目背腹有4条沟状构造。
-
吸叶
吸叶是是绦虫类的一种附着器官,常有4个,直接或通过柄部长于头部。吸叶呈耳状、长卵形、或叶状的构造,边缘为复杂的皱襞状,有的整个呈卷心菜样。具有显著的运动能力。
-
祛虫散
《外科十三方考》:方名:祛虫散别名:胖儿丹组成:石榴根皮(须向东方未出土者,采得时刮去外黄皮)2两,二丑(各取头末)1两,槟榔2两,鹤虱1两,雷丸2两(不见火),使君子仁(捣碎)50粒,榧子2两。主治:蛔虫、钩虫、绦虫等肠寄生虫。至中午或黄昏时,其中即从大便而出。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省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省藤:别名:红藤、赤藤、黄藤来源:棕榈科省藤Daemonoropsmargaritae(Hance)Becc.[CalamusmargaritaeHance],以茎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台湾、云南。性味:苦,平。功能主治:驱虫,利尿,祛风镇痛。主治蛔虫,蛲虫,绦虫,小便热淋涩痛,齿痛。3钱,水煎服。
-
矩叶酸藤果
拼音名:JǔY SuānT nɡGuǒ别名:多脉信筒子、马桂花来源:紫金牛科矩叶酸藤果EmbeliaoblongifoliaHemsl.,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驱虫。驱蛔虫,绦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寸口虫
寸口虫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绦虫。详绦虫病条。
-
驱绦汤
《方剂学》:方名:驱绦汤组成:南瓜子肉60-120g,槟榔30-60g。功效:驱绦虫。主治:绦虫病。用法用量:先将南瓜子肉嚼碎吞服,隔1-2小时后再服槟榔煎成的浓汁。服药后如无腹泻,可冲服玄明粉9g,如头节未驱下,隔半月再服。用药禁忌:在部分虫体排出肛门口时,不要用手去拉,可用温水坐浴,使虫体自然排出;
-
充尾幼虫
充尾幼虫亦称为实尾幼虫。系只需一个中间宿主的多节绦虫类的幼虫类型之一(囊虫),存于中间寄主体内。和一般囊尾幼虫一样没有充满液体的尾胞,其内翻倒悬的头节收藏在球状的实体中,当被寄主摄食后,则将头节翻转过来,吸附于寄主的肠壁上,不断生出新节片而长成成体。
-
仙鹤叶散剂
处方:仙鹤草制法:将仙鹤草地下部分的冬芽,用水洗净,趁湿搓去棕褐色的外皮,晒干,粉碎,筛取细粉即成。功能主治:治绦虫病。用法用量:成人早晨空腹温水冲服冬芽全粉50克,小儿25~冬芽全粉有导泻作用,故不需服泻药,一般五六小时内.即可驱出绦虫。摘录:《中草药通讯》1972(1):34)
-
杀虫
杀虫即驱虫。又称驱虫法。指使用具有驱杀寄生虫作用的药物,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法。如驱蛔虫选用使君子、槟榔、苦楝根皮、鹧鸪菜(红叶藻科)、石榴皮、雷丸、榧子等。驱蛲虫选用榧子、雷丸、芜荑、使君子、大蒜、苦楝根皮、百部、槟榔等。驱绦虫选用槟榔、南瓜子、仙鹤草根、雷丸、榧子、鸦胆子、蛇蜕等。
-
尾胞
尾胞是接续于绦虫类囊尾蚴的头圆锥的囊状部。
-
头节
头节是多节绦虫类虫体的最前部,由头部和与其连接的细小的颈部构成。头部具吸盘、吸沟、吸叶、钩和顶突等*附着器官,附着于宿主之消化管壁上。颈部为生长带,藉该部分之出芽的无性生殖(亦可理解为分裂)而逐渐生出新的节片,构成横裂体。
-
野桐属
中文名野桐属拼音名yetongshu拉丁名Mallotus中国植物志44(2):13描述MallotusLour.野桐属,大戟科,约14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约40种,产长江以南各省区,其中粗糠柴M.philippinensis(Lam.叶对生或互生,全缘或分裂,有时盾状着生,背面常有腺点,腹面近基部常有2个斑点状腺体;雄蕊16枚以上;无退化雌蕊;
-
使君子氨酸
是从中药使君子中分离的一种非蛋白质组分氨基酸。无色针状结晶。使君子氨酸的药理作用:使君子氨酸具有驱虫作用,为使君子驱虫的有效成分。在体外对整体猪蛔虫有抑制作用。其钾盐有明显的驱除人体肠内蛔虫的作用,排虫率较高,对蛲虫的排虫率较蛔虫低,对钩虫、绦虫等肠寄生虫无明显作用。
-
绦虫病·脾胃气虚证
绦虫病·脾胃气虚证(taeniasiswithsyndromeofqideficiencyofspleenandstomach)是指脾胃虚弱,感染绦虫,以纳食减少,腹胀便溏,消瘦乏力,苔薄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绦虫病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