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缺乳
疾病科属:妇科疾病概述:产妇在哺乳时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够甚至不能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治疗缺乳以通乳为原则,虚者补而通之,实者疏而通之。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肝郁气滞者,取手足厥阴经穴为主,取穴;回乳可用下列两方:1、炒麦芽60~90克,水煎作茶饮,每日1剂,连服7日左右。并注意预防乳痈的发生。
-
五指毛桃果
拼音名:WúZhǐMáoTáo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裂掌榕的果实。隐头花序,花序托对生于叶腋或已落叶的叶腋间,球形,直径5-10mm,顶部有苞片形成的脐状突起,幼时特别明显,基部苞片卵状披针形,被紧贴的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林中或山谷灌木丛中,以及村寨沟旁。性味:甘;性平功能主治:滋润生津;
-
增乳口服液
增乳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增乳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益气,养血,增乳。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勿过食咸味、酸味,宜食富有营养的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天丁
概述:天丁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衍义补遗》记载的皂角刺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肺、胃经。功能主治:搜风,活血,消肿透脓,杀虫。1.治痈疽肿毒初起或脓成不溃,急性扁桃体炎,产后缺乳,胎衣不下,麻风。2.醋熬嫩刺,取汁,涂癣疮。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化学成分:本品含黄酮类、酚类、皂苷。
-
大乳汁草
别名:大飞扬草、大乳汁草、节节花、奶母草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hirtaL.的全草。性味:微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通乳。1.治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支气管炎,血淋,产后缺乳。花含并没食子酸。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利尿和缓泻作用。
-
天竺参
概述:天竺参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滇南本草》记载的还阳参之别名。别名:万丈深、天竺参、奶浆柴胡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长茎还阳参CrepiselongataBabc.或滇州还阳参CrerigescensDiels的根。性味:苦、甘,凉。功能主治:止咳平喘,健脾消食,下乳。治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结核,小儿疳积,产后缺乳、腰痛。
-
催乳
催乳又称通乳、下乳。指用针灸或药物等治疗产后乳汁不下或乳汁全无、乳汁甚少。通常采用行气通络或补益气血的治法。多因女子气血虚弱,以致产后缺乳,症见乳汁全无,或有亦不多,乳房无胀痛感,面白唇淡,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亦有因肝郁气滞而致缺乳者,症现乳房胀满而痛甚,或身热,精神抑郁。方用下乳涌泉散加减。
-
奶母草
概述:奶母草为中药名,出自《卫生简报》1971,(3):11,为《广东中药》记载的飞扬草之别名。1.治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支气管炎,血淋,产后缺乳。化学成分:全草含巨大戟萜醇乙酸酯(Ingenolacetate)、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槲皮素、鼠李素-3-鼠李糖苷、蒲公英赛醇、无羁萜及β-香树脂醇等。
-
奶浆柴胡
菊科植物长茎还阳参或滇州还阳参的根·《中医大辞典》·奶浆柴胡:奶浆柴胡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滇南本草》记载的还阳参之别名。性味:苦、甘,凉。功能主治:功在止咳平喘,健脾消食,下乳。主治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结核,小儿疳积,产后缺乳、腰痛。单叶互生,倒披针形以至线状倒披针形,长5~
-
行气下乳汤
处方:生地当归川芎各3克白术(土炒)茯苓各1.8克制香附陈皮红花各1.5克穿山甲3片(炒)木香0.6克功能主治:治气血郁滞,产后缺乳。摘录:《梅氏验方新编》《胎产心法》卷下:组成:生地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白术6分(土炒),茯苓6分,制香附5分,陈皮5分,红花5分,穿山甲3片(炒),木香2分。
-
增乳膏
增乳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增乳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催乳。禁忌:产后出血量多者禁服,肝肾功能不良及糖尿病患者禁服。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益母康颗粒
益母康颗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益母康颗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通络下乳。禁忌:产后发热,产后出血量多者禁服。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红外线灸疗器
红外线灸疗器,针灸仪器名。电阻丝外绕于瓷棒。该机适应性较广,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胸膜炎、胃痉挛、慢性肠炎、慢性肾炎、神经根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产后缺乳、乳头皲裂、外阴炎、慢性盆腔炎、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挫伤、冻伤、烧伤创面、褥疮、滑囊炎、术后粘连、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溃疡、瘙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