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概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是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征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该模式也被称为心理病态、社会病态或逆社会型人格障碍,DSM-5将其归入B类人格障碍。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B 类人格障碍
概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是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征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该模式也被称为心理病态、社会病态或逆社会型人格障碍,DSM-5将其归入B类人格障碍。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
-
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
概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是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征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该模式也被称为心理病态、社会病态或逆社会型人格障碍,DSM-5将其归入B类人格障碍。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
-
心理病态
概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是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征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该模式也被称为心理病态、社会病态或逆社会型人格障碍,DSM-5将其归入B类人格障碍。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
-
社会病态
概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是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征的认知情感行为模式,该模式也被称为心理病态、社会病态或逆社会型人格障碍,DSM-5将其归入B类人格障碍。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
-
人格障碍
成人人格障碍基本分为以下类型:1.偏执型人格障碍2.分裂型人格障碍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4.边缘型人格障碍5.表演型人格障碍6.强迫型人格障碍7.回避型人格障碍8.依赖型人格障碍9.其他特异人格障碍10.自恋型人格障碍11.非特指的人格障碍12.混合型和其他人格障碍病因病理病机:人格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北欧国家双生子研究表明,单卵双生子慢性酒中毒的同病率为58%,而双卵双生子仅为28%左右。震颤谵妄的处理:(1)大剂量苯二氮 类药物的使用:如地西泮可加至每天100mg,必要时可静脉滴注。(3)抗精神病药辅助治疗:可选用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控制精神症状。200mg维生素B1肌内连续注射5天。
-
对立违抗障碍
概述: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ODD)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发育水平不相符合的、明显的对权威的消极抵抗、挑衅、不服从和敌意等行为特征。伴发问题:对立违抗障碍的患者常伴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境障碍、品行障碍等。辩证行为治疗也可用于对立违抗障碍。
-
病态人格
但随着精神医学的发展,对病态人格的概念理解为:广义的病态人格,泛指所有类型的人格不正常,即目前所定的人格障碍;指一个人从童年、青少年时期起其个性或性格就严重偏离正常,且延续到成年,甚至持续终生,难以纠正。包括若干型,如反社会型、偏执型、分裂型、情感型、冲动型、强迫型、癔症型等。
-
悖德狂
1845年,英国Prichard从智能精神病中分出悖德狂,他认为:患者的智能很少或完全不受损害,主要表现在情感、性情或习惯方面,他们心灵中的道德观念和正义原则是高度歪曲和破坏,自我控制能力丧失或受到严重障碍。目前已很少使用此术语,此类表现的患者多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中描述。
-
精神病态
KraePelin(1904)倡用病态人格之后不久精神病态亦问世,当时二者均系广义的术语,包括各种类型人格障碍。精神病态虽非精神不正常,但却反复出现或发作性发生反社会行为的品行障碍,其中大多数人用社会、刑法和医学方法处理无效,亦无有效的预防措施。病因未明,多以遗传、体型、精神生物学、心理社会因素方面考虑。
-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所致障碍与精神障碍共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一、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障碍常见的精神障碍共病:(一)抑郁障碍:美国一项对18岁或以上者的调查显示,一生中曾诊断过抑郁障碍的患者中共病物质使用障碍为24%;90%的个体患有人格障碍,其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最常见。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共患焦虑障碍者,焦虑障碍的复发率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
对立违抗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困难气质被认为与对立违抗障碍相关,如高水平的情绪反应和挫折耐受性差等。诊断对立违抗障碍时要确认这些行为不是由物质依赖、破坏性情绪失调障碍、抑郁障碍或双相障碍等疾病所导致,同时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以及正常的青春期“逆反”等相鉴别。辩证行为治疗也可用于对立违抗障碍。
-
攻击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通常还有以下特点。(3)补偿作用。当求治者开始做这一动作时,施治者口头指示求治者想象冲动事件层次中SUD程度最轻的事件,让求治者口头报告在该情境清晰地出现在头脑中时他所体验的SUD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