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K 缺乏症
80μg/L)等均为病因,足月新生儿体内凝血酶原含量约为正常成人的50%,早产或母亲孕期服抗凝药者可引起新生儿早期出血性疾病,于生后24h内即有严重出血。肝病、阻塞性黄疸、长期腹泻、脂肪吸收不良患者每周注射维生素K,为预防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现多主张新生儿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
-
维生素K
概述:维生素K(vitaminK)又称叶绿醌(phylloquinone)是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维生素K3,为形成活性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Ⅹ所必需。6步得到初步纯化的维生素(200μl),把此半纯品加到一个ZorbaxODS柱上进行洗脱,洗脱液为乙醇/乙酸钠缓冲液,流速1.0ml/min。
-
新生儿出血症
疾病别名新生儿黑粪症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体内某些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活力低下而引致的自限性出血性疾病。本病病因:(1)孕母维生素K通过胎盘量较少,胎儿肝内储存量低;(2)经典型生后2~3天发病,早产儿可退至两周。颅内出血多见。新生儿出生后肌注维生素K1-2毫克,也有同样的效果。
-
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
概述: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异常,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维生素K(VK)依赖性凝血因子和调节蛋白,包括凝血酶原,因子Ⅶ、因子Ⅸ和因子Ⅹ、蛋白C(PC)和蛋白S(PS)。钙离子在这些谷氨酸残基与磷脂结合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若因双香豆素类抗凝剂过量引起出血倾向时,除停用抗凝血剂外,可用维生素K11治疗。
-
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在肠道吸收需要胆盐帮助,吸收后的维生素K在肝细胞微粒体环氧化酶作用下转化为活化的环氧化物(环氧化叶绿醌),又在微粒体还原酶作用下还原为维生素K(图6-18-2),此氧化还原作为有助于微粒体内羧基化酶将维生素K依赖因子前体中的谷氨酸转化为γ-羧基谷氨酸,促使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的生成。
-
华法林
概述: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华福灵
概述: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华法令钠
概述: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苄酮香豆素钠
概述: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苄丙酮香豆素钠
概述: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酮苄香豆素钠
概述: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华发林钠
概述: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可蜜定
概述: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苯丙酮香豆素钠
概述:华法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为双香豆素衍生物。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新生儿紫癜
新生儿期肠内是无菌的,不能产生维生素K,仅能从食物中提取少量,加之肝功能尚未成熟,在出生都数天内,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显著低下,而呈现一过性的“生理性”下降,引起暂时性低凝血酶原血症。2.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因子Ⅷ缺乏的血友病、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
-
乙酰甲萘醌
维生素K4;2-甲基-1;4.偶用于胆石症或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4.甲萘氢醌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且剂量过大反能加重肝损害,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更为延长。(2)肌内注射:每次5~2.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硫糖铝、考来烯胺、放线菌素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
-
甲萘氢醌
维生素K4;2-甲基-1;4.偶用于胆石症或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4.甲萘氢醌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且剂量过大反能加重肝损害,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更为延长。(2)肌内注射:每次5~2.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硫糖铝、考来烯胺、放线菌素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
-
4-萘二醇
维生素K4;2-甲基-1;4.偶用于胆石症或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4.甲萘氢醌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且剂量过大反能加重肝损害,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更为延长。(2)肌内注射:每次5~2.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硫糖铝、考来烯胺、放线菌素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
-
维生素K4
维生素K4;2-甲基-1;4.偶用于胆石症或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4.甲萘氢醌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且剂量过大反能加重肝损害,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更为延长。(2)肌内注射:每次5~2.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硫糖铝、考来烯胺、放线菌素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
-
甲二羟苯
维生素K4;2-甲基-1;4.偶用于胆石症或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4.甲萘氢醌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且剂量过大反能加重肝损害,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更为延长。(2)肌内注射:每次5~2.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硫糖铝、考来烯胺、放线菌素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
-
2-甲基-1
维生素K4;2-甲基-1;4.偶用于胆石症或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4.甲萘氢醌对先天性或严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无效,且剂量过大反能加重肝损害,使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更为延长。(2)肌内注射:每次5~2.较大剂量水杨酸类、磺胺药、奎宁、奎尼丁、硫糖铝、考来烯胺、放线菌素等也可影响维生素K效应。
-
华法灵
杀鼠灵可引起二次中毒,属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华法林钠;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灭鼠灵
杀鼠灵可引起二次中毒,属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华法林钠;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杀鼠灵
杀鼠灵可引起二次中毒,属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华法林钠;华法林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而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华法林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
维生素K1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专家点评:维生素K1药理作用与维生素K3相同,参与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合成。
-
维生素Ksub1/sub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专家点评:维生素K1药理作用与维生素K3相同,参与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合成。
-
植萘醌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专家点评:维生素K1药理作用与维生素K3相同,参与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合成。
-
叶萘醌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专家点评:维生素K1药理作用与维生素K3相同,参与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合成。
-
桠萘醌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专家点评:维生素K1药理作用与维生素K3相同,参与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合成。
-
植物甲萘醌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专家点评:维生素K1药理作用与维生素K3相同,参与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合成。
-
叶绿醌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专家点评:维生素K1药理作用与维生素K3相同,参与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合成。
-
维他命K1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专家点评:维生素K1药理作用与维生素K3相同,参与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合成。
-
凝血维生素一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药物相互作用:1.口服抗凝剂如双香豆素类可干扰维生素K的代谢。专家点评:维生素K1药理作用与维生素K3相同,参与肝内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的合成。
-
WS/T 578.4—2018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第4部分:脂溶性维生素
安全摄入量范围较小。(1)视黄醇活性当量(RAE,μg)=膳食或补充剂来源的全反式视黄醇(μg)+1/2补充剂纯品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1/12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1/24其他膳食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μg).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维生素K3,为形成活性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X所必需。
-
维生素K检测
化验结果意义:维生素K不足可见于一般吸收障碍包括膀胱纤维变、梗阻性肝脏疾病、胆结合症、胰脏机能不全、上消化道的功能性疾病(如口炎性腹泻(sprue))。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维生素检测化验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类别二:维生素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败坏翘摇素
双香豆素说明书:药品名称:双香豆素英文名称:Dicoumarol别名:双香豆精;紫苜蓿酚;药物相互作用:1.与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合用,可降低双香豆素作用。2.与氯贝丁酯、奎宁、奎尼丁、吩噻嗪类、甲苯磺丁脲、阿司匹林、水合氯醛、保泰松等合用,能增加其抗凝血作用。专家点评:双香豆素为维生素K拮抗剂,为口服抗凝血药。
-
紫苜蓿酚
双香豆素说明书:药品名称:双香豆素英文名称:Dicoumarol别名:双香豆精;紫苜蓿酚;药物相互作用:1.与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合用,可降低双香豆素作用。2.与氯贝丁酯、奎宁、奎尼丁、吩噻嗪类、甲苯磺丁脲、阿司匹林、水合氯醛、保泰松等合用,能增加其抗凝血作用。专家点评:双香豆素为维生素K拮抗剂,为口服抗凝血药。
-
双香豆精
双香豆素说明书:药品名称:双香豆素英文名称:Dicoumarol别名:双香豆精;紫苜蓿酚;药物相互作用:1.与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合用,可降低双香豆素作用。2.与氯贝丁酯、奎宁、奎尼丁、吩噻嗪类、甲苯磺丁脲、阿司匹林、水合氯醛、保泰松等合用,能增加其抗凝血作用。专家点评:双香豆素为维生素K拮抗剂,为口服抗凝血药。
-
妊娠合并癫痫
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称为痫性发作(seizure)。3.内源性神经元暴发放电。原发性癫痫的GTCS时,EEG在强直期呈低电压快活动,逐渐转为较慢、较高的尖波,在阵挛期肌收缩时为爆发波,肌舒张时为慢波。⑤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调整药量以维持其有效水平;(2)产程中用药:①孕期未用维生素K者,临产后应给维生素K110mg肌内注射;
-
维生素K2
以七烯萜醇、维生素K3为主要原料,通过选择性化学合成反应,以及蒸馏、萃取、柱层析、重结晶、干燥及筛分等步骤制备的侧链双键全反式构型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K2纯品及以纯品配制的油剂产品是维生素K的一种化合物来源,属于新的生产原料制得的维生素K2,其用量和使用范围与GB14880中关于维生素K的规定一致。
-
双香豆素
双香豆素说明书:药品名称:双香豆素英文名称:Dicoumarol别名:双香豆精;紫苜蓿酚;药物相互作用:1.与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合用,可降低双香豆素作用。2.与氯贝丁酯、奎宁、奎尼丁、吩噻嗪类、甲苯磺丁脲、阿司匹林、水合氯醛、保泰松等合用,能增加其抗凝血作用。专家点评:双香豆素为维生素K拮抗剂,为口服抗凝血药。
-
复方维生素注射液
鉴别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上的维生素A峰,维生素E峰和维生素K1峰的保留时间均应与对照品溶液的相应的标准峰的保留时间相对应。检查pH值应为5.5~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34页)测定。精密量取无水乙醇5ml,慢速洗脱,推尽。制剂临用前,用葡萄糖注射液等输液500ml稀释后应用。
-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简称血凝。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脉管炎等病理情况下,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并没流出血管外,而在血管内凝固形成血栓),血浆中的因子Ⅻ接触到损伤血管暴露的胶原纤维而被激活,在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因子和Ca2参与下,相继激活某些凝血因子(Ⅺ、Ⅸ、Ⅷ、Ⅹ,Ⅴ),共同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
茼茚二酮
茼茚二酮说明书:药品名称:茼茚二酮英文名称:Anisindione分类:循环系统药物抗血栓药物抗凝剂剂型:50mg/片。这些药物都被肝脏微粒体酶代谢,主要以无活性的代谢物经尿液排出。药物相互作用:1.肾上腺皮质醇,烷化剂,抗代谢物剂,双嘧达莫,消炎痛,氨基比林,保泰松,喹尼丁,乙酰水酸类和苯磺唑酮。
-
凝血维生素三
(2)取本品约80mg,加水2ml溶解后,加稀盐酸数滴,温热,即发生二氧化硫的臭气。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适应证:1.用于止血,如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广泛肠切除所致肠吸收功能不良患者、早产儿及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原血症)、香豆素类或水杨酸类过量以及其他原因所致凝血酶原过低等引起的出血。
-
甲萘醌
(2)取本品约80mg,加水2ml溶解后,加稀盐酸数滴,温热,即发生二氧化硫的臭气。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适应证:1.用于止血,如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广泛肠切除所致肠吸收功能不良患者、早产儿及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原血症)、香豆素类或水杨酸类过量以及其他原因所致凝血酶原过低等引起的出血。
-
甲萘醌亚硫酸氢钠
(2)取本品约80mg,加水2ml溶解后,加稀盐酸数滴,温热,即发生二氧化硫的臭气。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适应证:1.用于止血,如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广泛肠切除所致肠吸收功能不良患者、早产儿及新生儿出血症(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原血症)、香豆素类或水杨酸类过量以及其他原因所致凝血酶原过低等引起的出血。
-
肝脏梗死
概述:由于肝脏的双重血供,肝动脉闭塞引起的肝脏梗死少见。有条件者应送ICU,充分供氧或人工辅助呼吸,由麻醉医师配合,同时给予解痉、镇痛、静脉快速补液等,以使病人渡过休克及血管痉挛期,期待侧支循环的代偿,同时进一步查明病因、病变部位,以争取针对病因、病情做进一步的处理,如取栓、溶栓等措施。
-
肝脏梗塞
概述:由于肝脏的双重血供,肝动脉闭塞引起的肝脏梗死少见。有条件者应送ICU,充分供氧或人工辅助呼吸,由麻醉医师配合,同时给予解痉、镇痛、静脉快速补液等,以使病人渡过休克及血管痉挛期,期待侧支循环的代偿,同时进一步查明病因、病变部位,以争取针对病因、病情做进一步的处理,如取栓、溶栓等措施。
-
肝动脉闭塞
概述:由于肝脏的双重血供,肝动脉闭塞引起的肝脏梗死少见。有条件者应送ICU,充分供氧或人工辅助呼吸,由麻醉医师配合,同时给予解痉、镇痛、静脉快速补液等,以使病人渡过休克及血管痉挛期,期待侧支循环的代偿,同时进一步查明病因、病变部位,以争取针对病因、病情做进一步的处理,如取栓、溶栓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