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株
细胞株广义的是指连续继代的细胞系。一如海拉细胞(HeLacell)株那样,已成为习惯的用法;然而正确地来说,是指由选择或纯系化所分离的具有特异性态或遗传标记的培养细胞系。在这个定义下,当记载细胞株时,如胸苷激酶缺失L细胞株那样,而明确记载其特异性是必要的。
-
人二倍体细胞
人二倍体细胞株来源于正常人胎儿组织,主要用于培养病毒制备疫苗等。培养7天的上清液在同种细胞培养上盲传一代,观察14天,应无细胞病变,红细胞吸附试验应为阴性(在该试验的细胞维持液中,允许加入少量该细胞培养用的牛血清,以利细胞维持和观察)。用下列动物和鸡胚检查:乳鼠(24小时内)2窝最少10只成鼠12~
-
单克隆抗体
英文翻译:monoclonalantibody概述:单克隆抗体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淋巴细胞杂交瘤是用人工方法使骨髓瘤细胞(纯系小鼠的腹水瘤型浆细胞)与已用抗原致敏并能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常用致敏动物的脾细胞,起作用的是其中的B细胞)融合而成的。
-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的概念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s)。目前的研究发现,许多IL不仅介导白细胞相互作用,还参与其它细胞的相互作用,如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神经细胞、成骨和破骨细胞等的相互作用(表4-1)。
-
GBZ/T 240.10—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10部分: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第40部分:繁殖/生长发育毒性筛选试验;——第44部分:免疫毒性试验。HPRT位点突变分析常使用中国仓鼠肺细胞株(V79)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CHO),TK位点突变分析常用小鼠淋巴细胞株(L5178Y)和人类淋巴细胞细胞株(TK6,WTK1等)。固定后进行姬姆萨染色,计数平皿内集落数,并计算其突变频率(MF)。
-
细胞培养基
胎牛血清中富含有丝分裂因子,常选其作增殖细胞用的血清,也用于细胞系和原代培养。例如,大鼠交感神经元仅需NGF即能存活,在其生存期间,这些神经元可在严格局限条件下生长好几个月(即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或缺乏胶质细胞、或在化学限定基质上)。原代培养中用这种方法阻止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是十分必要的。
-
亲嗜性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即RNA病毒,需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首先将RNA转变为cDNA,再在DNA复制、转录、翻译等蛋白酶作用下扩增的一类病毒。这时,由于骨髓细胞里面没有辅助病毒,所以整合进宿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不再有外壳蛋白可供包装,因此也就无法增殖,而只能被“陷”在宿主基因组中,通过细胞分裂而传给下一代子细胞。
-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它有三个基因:gag-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有的逆转录病毒还带有癌基因(vonc),即有的逆转录病毒有致癌作用。这时,由于骨髓细胞里面没有辅助病毒,所以整合进宿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不再有外壳蛋白可供包装,因此也就无法增殖,而只能被“陷”在宿主基因组中,通过细胞分裂而传给下一代子细胞。
-
柯萨奇病毒疹
最常见的血清型为A9、A10、B3、B5。(2)柯萨奇A4:有发热、厌食、流涎、咽炎、鼻炎等前驱症状,在面颈、躯干及全身(臀部除外)出现麻疹样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红样红斑,1~而从血液、脑脊液和心包积液中分离出病毒则具有确诊意义。有惊厥及严重肌痛者给予镇静剂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麻醉剂如吗啡、哌替啶等不宜轻易采用。
-
人嗜T-淋巴病毒1型
198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从皮肤覃样真菌病人的淋巴结也建立了一个白血病细胞株,发现其中有一种RNA逆转录病毒,称作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日本是世界上ATL患者最多的国家,带HTLV-1抗体的人,3%-5%发展为ATL/L,,每年新发ATL300-500人,ATL病人的HTLV-1抗体阳性率为95%。
-
HTLV-1
198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从皮肤覃样真菌病人的淋巴结也建立了一个白血病细胞株,发现其中有一种RNA逆转录病毒,称作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日本是世界上ATL患者最多的国家,带HTLV-1抗体的人,3%-5%发展为ATL/L,,每年新发ATL300-500人,ATL病人的HTLV-1抗体阳性率为95%。
-
GBZ/T 240.9—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9部分: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结束后,吸去含受试样品的培养液,用Hanks液洗细胞3次,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放回培养箱,于24h或48h内收获细胞。4h,加入细胞分裂中期阻断剂(如用秋水仙素,作用时间为4h,终浓度为1μg/mL)。用电动匀浆器制成肝匀浆,再在低温高速离心机上,在4℃条件下,以9000g离心10min,取其上清液分装于塑料管中。
-
血清白细胞介素6
概述:IL-6是一26KD的多肽,生物效应极为广泛,主要包括:①调节B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据此描绘出标准品和待测标本各稀释度的概率单位曲线。(2)IL-6免疫学检测①抗人IL-6单克隆抗体(aBSF2-166),用包被缓冲液稀释成0.1μg/ml,加入96孔酶标板,100μ1/孔,4℃过夜。正常值:(1)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0.373~
-
单纯疱疹病毒
概述: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原发感染缓解后,神经节中找不到感染的病毒和病毒结构蛋白,潜伏感染神经细胞中的病毒基因组和显性感染不同,前者HSV的DNA是环状的,在潜伏感染的小鼠神经细胞核内和人的三叉神经节中检出的RNA转录物中可与编码早期基因ICPO的区域杂交,此RNA是编码ICPO的DNA互补链转录来的。
-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
2.2.2.2接种:检测杂交瘤细胞培养物上清液,其抗体血凝效价合格后,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或不完全培养液重新悬浮细胞,接种子数天前用石蜡油处理过的小鼠腹腔内。3.1.2特异性:取抗A血型试剂、抗B血型试剂,分别加入2 、A2B、B、O血型红细胞悬液,同时设红细胞悬液对照,置18~
-
生殖器疱疹
概述:生殖器疱疹(genitalherpes)是指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生殖器与肛门及其周围部位皮肤黏膜,以疼痛性水疱及浅表溃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性传播疾病。根据单纯疱疹病毒包膜糖蛋白G(gG)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gG-1和gG-2,将单纯疱疹病毒分为HSV1和HSV2两种血清型,其基因组同源序列约为50%。
-
GH
概述:生殖器疱疹(genitalherpes)是指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生殖器与肛门及其周围部位皮肤黏膜,以疼痛性水疱及浅表溃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性传播疾病。根据单纯疱疹病毒包膜糖蛋白G(gG)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gG-1和gG-2,将单纯疱疹病毒分为HSV1和HSV2两种血清型,其基因组同源序列约为50%。
-
三氧化二砷
45mg/kg(小鼠经口)。三氧化二砷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生长,其机制与诱导3肝癌细胞发生凋亡有关,且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药代动力:本品静脉给药,组织分布较广,停药时检测组织中砷含量由高到低次为皮肤、卵巢、肝脏、肾脏、脾脏、肌肉、睾丸、脂肪、脑组织等。有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
反向酵母双杂交系统
反向酵母双杂交系统确定了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后,更重要的工作是研究其功能、结构及其作用的条件调节。此细胞株在缺乏尿嘧啶的培养基中培育需要GAL4激活结构域(GAD)和GAL4DNA结合结构域(GBD)的融合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表达。因此可通过筛选5-FOA抗性克隆从随机突变库中鉴定阻断蛋白相互作用的突变体。
-
曾毅
曾毅,男。近年来,他又首次发现EBNA-1的IgA和Zebra的IgA抗体对鼻咽癌诊断的特异性,建立了国际上仅有的针对EB病毒EBNA-1、P138和MA的单克隆抗体,重组成功高表达的EA、P138+P54质粒,证明癌细胞中有EBNA-1和LMP抗原,首次发现鼻咽癌病人中有EA和MA/IgA的抗独特型抗体,从而使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
L细胞
L细胞Lcell是W.R.Earle(1943)从正常雄C3H/Am系小白鼠的皮下组织分离出来的连续继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系。L细胞来源于正常的皮下组织细胞,但在培养过程中受甲基胆蒽处理则恶变,移植于C3H系小白鼠皮下则形成肉瘤。Samford等用显微操作器将细胞单个剥离,分离出能形成不同程度癌肿的克隆细胞系。
-
WS/T 775—2021 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效果实验室评价标准
5.1.2有机干扰物:牛血清白蛋白。充分洗脱,以细胞维持液作10倍系列稀释,吸取样液100μL,接种于单层细胞培养板上,每个滴度接种4孔。b)悬液灭活试验,每次试验对新型冠状病毒应有效灭活,阳性对照组病毒滴度对数值应≥5.0或载体灭活试验,每次试验对新型冠状病毒应有效灭活,阳性对照组病毒滴度对数值应≥4.0。
-
人二倍体细胞脊髓灰质炎活疫苗
所用细胞株须经卫生部批准。4.3病毒液检定4.3.1外源因子检查样品以脊髓灰质炎病毒型特异性抗体(非人源抗体,该抗体不能用猴制备,免疫用的抗原不能用生产用的细胞制备)或单克隆抗体中和,中和物(可稀释,但稀释度不应超过1∶4)接种对麻疹病毒敏感的细胞和另一株人二倍体细胞,并留取正常细胞对照,37℃培养观察2周。
-
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
-
生物工程药物
生物工程药物就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药物,是生物工程服务于社会的一类新产品。人们利用基因工程可以生产天然稀有的医用活性多肽或蛋白质。利用微生物转化反应可以对化学方法难以合成的中间体进行合成,结合化学方法研制新的合成路线,从而生产活力更强的衍生物,例如更高效的抗肿瘤药物羟基喜树碱和前列腺素;
-
3T3细胞
3T3细胞3T3cell是指G.J.Todaro等从Swiss系小鼠胎儿里得到的细胞株。由于它显示出强烈的接触抑制作用,所以能明确地识别已发生转化的细胞,并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材料使用于由肿瘤病毒和致癌剂等所引起的体外致癌研究。此外,在与3T3同一类的细胞中,有来自Balb/C系小鼠的Balb3T3细胞。
-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检查名称: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分类:免疫学检查/细胞免疫测定概述:自然杀伤细胞又称NK细胞,其主要的功能特征是对肿瘤细胞及病毒感染细胞具有非特异性的杀伤力,这种杀伤效应不依赖抗体与补体,体外检测NK细胞活性是诊断NK细胞功能及其与某些疾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NK细胞主要分布在骨髓、外周血和脾脏中。
-
勒克肿瘤病毒
蛙疱疹病毒亦称勒克肿瘤病毒。属疱疹病毒属,质粒直径为160—240毫微米,具有和EB病毒相同的一部分抗原。尚未确定它对蛙类有致肿瘤性。在来自Ranapipiens蛙的ICR-RPD67.7和蛙胚的RPE67.7等细胞株中能大量地增殖,并显有细胞变性效果。
-
WI38细胞
WI38细胞(WI38cell)是L.Hayfliek根据受精后3个月的人的正常胎儿(♀)的肺组织建立的人二倍体成纤细胞系。另外,作为正常细胞在癌研究中用作对照,或用作致癌研究的材料,因它对人所能感染的病毒有广泛的感受性,所以在感冒病毒(Rhimovirus)的分离,制作脊髓灰质炎疫苗及其他疫苗等方面都有用。
-
细胞培养
概述细胞培养是广义的组织培养的一种形式,将器官、组织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分离出细胞,再移于玻璃容器中培养。所谓转化即是指正常细胞在某种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突变而具有癌性的细胞。2.细胞株(cellstrain):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能够繁殖50代左右,在培养过程中其特征始终保持。
-
仙台病毒
SeV分类类型:种分类: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副粘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呼吸道病毒属仙台病毒GeneBank编号:[M30202-4]仙台病毒基本特性:仙台病毒亦称HVJ(HemagglutinatingvirusofJapan的缩写),乙型副流感病毒。被感染的细胞株很易引起继发感染。1964年,在北京观察的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上升的仙台病毒肺炎的症状是:发热1~
-
人类轮状病毒
人类轮状病毒(rotavirus)归类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有40~50%为轮状病毒所引起。病毒体呈圆球形,有双层衣壳,每层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内衣壳的壳微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放射状排列,形同车轮辐条。完整病毒大小约70~75nm,无外衣壳的粗糙型颗粒为50~60nm。具双层衣壳的病毒体有传染性。病毒体的核心为双股rna,由11个不连续的节段组成。在轮状病毒外衣壳上具有型特异性抗原,在内衣壳上共同抗原。根据病毒rna各节段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移动距离的差别,可将人轮状病毒到少分为四个血清型,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
-
汗管角化病
汗管角化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多有家族史。有人认为正常免疫过程紊乱后由于细胞遗传变异的细胞株发生增生而致病。用药原则1.本病无特效疗法,外用5-氟尿嘧啶或维甲酸,只能作对症治疗;2.病损太小,或疑有恶性变或与基底细胞癌、环状扁平苔藓等疾病鉴别有困难时,可作病理检查。
-
蛙疱疹病毒
蛙疱疹病毒亦称勒克肿瘤病毒。属疱疹病毒属,质粒直径为160—240毫微米,具有和EB病毒相同的一部分抗原。尚未确定它对蛙类有致肿瘤性。在来自Ranapipiens蛙的ICR-RPD67.7和蛙胚的RPE67.7等细胞株中能大量地增殖,并显有细胞变性效果。
-
轮状病毒属
197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Bishop首次发现,通过电镜观察,在急性腹泻患儿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标本中,看到上皮细胞内存在大量球形病毒颗粒。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估计全世界40%的感染性腹泻都是由该病毒引起。 ^^状病毒为球形、无囊膜、有宽壳盖、短幅和薄边的双股R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70-75nm,由双层壳膜构成。
-
SeV
SeV分类类型:种分类:单分子负链RNA病毒目副粘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呼吸道病毒属仙台病毒GeneBank编号:[M30202-4]仙台病毒基本特性:仙台病毒亦称HVJ(HemagglutinatingvirusofJapan的缩写),乙型副流感病毒。被感染的细胞株很易引起继发感染。1964年,在北京观察的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上升的仙台病毒肺炎的症状是:发热1~
-
去甲斑蝥素
概述:去甲斑蝥素是人工合成的斑蝥螯素衍生物,为中药斑蝥抗癌主要成分斑蝥素经水解去二甲基后的产物。去甲斑蝥素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对肝癌、食管鳞癌、宫颈癌、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等细胞株的形态或增殖有破坏或抑制作用,故用于肝癌、食管癌、胃和贲门癌等及白细胞低下症,亦可作为术前用药或用于联合化疗中。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T细胞增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他一些急性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等。T细胞减少:见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及乾燥综合征等。化验取材:血液化验方法:细胞免疫检测化验类别一:免疫功能检查化验类别二:细胞免疫检测参考资料:《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
RV
197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Bishop首次发现,通过电镜观察,在急性腹泻患儿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标本中,看到上皮细胞内存在大量球形病毒颗粒。该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估计全世界40%的感染性腹泻都是由该病毒引起。 ^^状病毒为球形、无囊膜、有宽壳盖、短幅和薄边的双股RNA病毒,病毒颗粒直径70-75nm,由双层壳膜构成。
-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tissueculture)是从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无菌地取出组织块、细胞群,在适当的条件下使之继续生活的技术。器官培养是使用相当大的组织、器官块,并不使之单层扩散,而是使之保持在三维结构的状态下进行培养;培养器一般为玻璃制或塑料制。但这只限于能在这种合成培养基上繁殖的细胞。
-
神经生长因子
参考文献:覃柳燕.张口伸舌困难,吞咽困难,喉间痰鸣,四肢乏力,烦躁、谵妄、嗜睡、对疼痛刺激能睁眼,四肢有翻译,呼吸困难、发生紫绀;中期治疗(被咬伤后4小时至需要手术修复局部组织坏死缺损创面日期)控制感染,消除局部的坏死组织、换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为主,根据局部组织的坏死和缺损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
甲型肝炎
概述:甲型肝炎是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对退黄及降醇效果不满意者,可加用茵陈、桅子、黄连、黄华、黄柏及大黄水煎服,或茵桅黄注射液40毫升~
-
双环醇
双环醇说明书:药品名称:双环醇英文名称:Bicyclol分类:消化系统药物肝脏疾病辅助治疗药物剂型:25mg。双环醇的药理作用:双环醇可显著降低小鼠药物性(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胺、对乙酰氨醛酚)及免疫性肝损伤所致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水平,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损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
血清白细胞介素3
概述:白细胞介素3(IL-3),为多克隆刺激因子,调节造血功能,由丝裂原或抗原刺激激活的T细胞及一些细胞株产生,其主要功能为调节多能干细胞的生长及分化,使之产生各系骨髓细胞。(3)IL-3标准品经透析的重组IL-3(10ng),保存于蛋白保存缓冲液中。(9)显色剂B:12.5ml稳定的色原(四甲基联苯胺盐)。11.酶标板盖。
-
单克隆抗体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属细胞工程范畴。1975年,科勒和米尔斯坦把免疫小鼠的脾B淋巴细胞与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杂交瘤细胞,经无性繁殖而得纯细胞株(即单克隆).它兼有“父母”亲代细胞的特性,既象B淋巴细胞那样源源不断产生单一抗体,又象瘤细胞那样可连续传代培养,从而找到利用单克隆制备单一抗体的方法。
-
淋巴瘤
病因病理病机:病因及发病机理人类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发生于非洲以外地区的同类型淋巴瘤则未发现与EB病毒有关。1980年从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瘤细胞株中分离出一种独特逆转录病毒(C型RNA病毒)命名为人类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病毒,与1976年日本所发现的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ATLV)是同一种病毒。
-
集落刺激因子
概述在进行造血细胞的体外研究中,发现一些细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干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这类因子被命名为集落刺激因子(CSF)。根据它们的作用范围,分别命名为粒细胞CSF(G-CSF),巨噬细胞CSF(M-CSF),粒细胞和巨噬细胞CSF(GM-CSF)和多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又称I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