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的概念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五、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九、各项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率:定义:分子病理检测室内质控合格是指检测流程及结果达到行业标准要求。
-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优良率,是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是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的重要指标。
-
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2.体格检查。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学、染色体、骨髓活检及免疫组化(标本需>1.6cm)同时做骨髓穿刺抽吸骨髓液、检查骨髓细胞学及免疫分型,除外DLBCL累及。识别高危因素,包括大包块、乳酸脱氢酶高于正常上限2倍,自发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白细胞水平升高,累及骨髓,高尿酸血症,别嘌醇治疗无效和累及肾脏。
-
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
定义: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是指参加省级以上病理质控中心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并达到合格标准。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是指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次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总次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室间质评合格率是反映病理科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重要指标。
-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
单个大的#或局部2-3个可触及的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无溃疡;
-
卵巢小细胞癌
症状和体征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腹胀、腹痛、下腹包块、腹水等,并无特异性。化疗方案有PAC[顺铂、多柔比星(阿霉素)、环磷酰胺],VAC(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PVB(顺铂、长春新碱、平阳霉素)、VP-16+P[依托泊苷(鬼臼乙又甙)+顺铂]。
-
滤泡性淋巴瘤(初诊)临床路径(2016年版)
治疗指征有(至少满足以下一个条件):有临床相关症状有终末器官功能受损表现淋巴瘤继发血细胞减少症巨块型病变疾病呈持续进展患者有意愿符合临床试验标准者(进入临床试验)2.若存在治疗指征可选择以下治疗:(1)治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氟达拉滨、苯达莫司汀、长春新碱、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阿霉素、利妥昔单抗等药物。
-
胃癌姑息化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
(2)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必要时)。(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CEA;2.两药方案包括:5-FU+顺铂、卡培他滨+顺铂、替吉奥+顺铂、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FOLFOX、替吉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紫杉醇、FOLFIRI。3.药物不良反应需要特殊处理,如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
-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
疾病别名外阴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疾病代码ICD:C51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根据其组织来源有学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但习惯仍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瘤。电镜下见胞浆内颗粒为自噬小泡,同时可见有髓或无髓的轴索样结构。3.外阴恶性肿瘤如外阴平滑肌肉瘤、外阴纤维肉瘤等。
-
阑尾类癌
管状型腺类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有序,没有实性巢,缺少核分裂象。(3)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在阑尾类癌可有多种表达,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蛋白基因产物9.5、5-羟色胺、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D28)呈阳性反应。若有则提示类癌已转移,主要是肝脏和后腹膜。
-
外阴恶性淋巴瘤
疾病别名外阴何杰金氏病,外阴何杰金病,外阴网状细胞肉瘤,外阴间质瘤,外阴外皮细胞肉瘤及淋巴肉瘤疾病代码ICD:C51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恶性淋巴瘤累及生殖道通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但原发性的外阴恶性淋巴瘤也有报道。其中8例进行了免疫分型,B细胞型为6例;3.如远处部位出现继发性淋巴瘤必须与原发淋巴瘤相隔数月。
-
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
7.胸胸膜穿刺活检或腔镜胸膜组织活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胸膜间皮瘤。(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血清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肿瘤标志物。3.评估心肺功能。2.有行外科手术指征者,转入外科治疗路径。doc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表单.
-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肿瘤细胞表达CD45、全T细胞标记物(CD2、CD3、CD5、CD7)、CD45RO、CD43,大多病例CD4+/CD8-,部分大细胞的肿瘤可表达CD30,仅极少数结内PTCL病例表达CD56和细胞毒颗粒蛋白(TIA-1、granzymeB、perforin),偶可检出EB病毒(多在反应性B细胞中)。(5)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形态学、免疫组化;
-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疾病别名恶组恶网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简称恶组或恶网。也可有其它系统受累的相应症状和体征。诊断检查本病临床有一定特征,如患者急性起病,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伴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应考虑到本病,应做骨髓及组织活检及时明确诊断,必要时应做免疫组化染色。
-
胃反应性淋巴增生
疾病别名胃假性淋巴瘤,胃良性淋巴组织增生,胃局限性淋巴组织增生,慢性淋巴细胞性胃炎,gastricpseudolymphoma疾病代码ICD:K31.8疾病分类消化内科疾病概述胃反应性淋巴增生(gastricreactivelymphoidhyperplasia)是胃黏膜局限性或弥漫性淋巴细胞明显增生的良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病因尚不明确。本病预后良好。
-
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
基本信息:《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年版)》由卫生部于2011年2月19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呼吸内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28号)印发。3.评估心肺功能。:1.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合并症者,需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可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
外阴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疾病别名外阴软组织腺泡状肉瘤,外阴泡状软组织肉瘤疾病代码ICD:C51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外阴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以四肢的深部软组织为主,主要经血行性转移至肺。用FISH或RT-PCR方法检测该染色体易位或嵌合基因有助于该瘤的诊断。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化检查。
-
外阴恶性横纹肌样瘤
疾病代码:ICD:C51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外阴恶性横纹肌样瘤很少见。电镜下见包涵体由呈漩涡状或同心圆状排列的中间丝或微丝组成。鉴别诊断:由于大多角嗜酸性瘤细胞和胞浆内嗜酸性小体还可见于上皮样肉瘤、滑膜肉瘤、软骨肉瘤、恶性间皮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Wilm瘤等,须注意鉴别。远处转移后患者一般在1~
-
腹壁纤维肉瘤
腹壁纤维肉瘤需与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和平滑肌瘤等腹壁良性肿块相鉴别。实验室检查:1.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见瘤体内有丰富的菱形细胞,成片的细胞以锐角互相交叉(鲭鱼骨型),缺乏多形性,可见核分裂象(图1)。
-
肢体骨肉瘤保肢术临床路径(2016年版)
(2)病理检查,必要时行免疫组化(骨组织脱钙及免疫组化检查,可延长临床路径住院时间);(4)血常规、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八)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瘤段骨切除、组配假体置换术;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临床路径(2011年版)
表1:诊断CLL的免疫表型积分系统标记积分10CD5阳性阴性CD23阳性阴性FMC7阴性阳性sIg弱阳性中等/强阳性CD22/CD79b弱阳性/阴性中等/强阳性(三)治疗方案的选择。2.若存在治疗指征可选择以下治疗:(1)治疗药物:包括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氟达拉滨、米托蒽醌长春新碱、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阿霉素等化疗药物。
-
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出血热
概述:阿根廷出血热是分别由鸠宁(Junin)和马秋博(Machupo)病毒引起的,啮齿动物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病毒分离:①取病人血液(急性发热期)淋巴组织(死亡病例)接种于小白鼠、豚鼠,以及绿猴肾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单层培养,分离病毒。补体结合试验,不能早期诊断用,但可用于筛选阿根廷出血热免疫血浆供血者。
-
扁桃体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2017年版)
上述临床路径已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上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经术前活检病理证实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扁桃体癌。:根治性放疗: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合并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术前放疗:包括单纯放疗、同步放化疗、合并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
-
鼻/鼻型T/NK细胞淋巴瘤
疾病名称:鼻/鼻型T/NK细胞淋巴瘤英文名称:nasal/nasaltypeT/NKcelllymphoma分类:皮肤科皮肤肿瘤皮肤淋巴网状组织肿瘤及白血病皮肤淋巴网状组织肿瘤肿瘤科皮肤肿瘤皮肤淋巴网状组织肿瘤及白血病皮肤淋巴网状组织肿瘤ICD号:C84流行病学:好发于亚洲人,特别是妇女,平均发病年龄约40岁。病因: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
肺癌皮肤转移
概述:由肺癌(lungcarcinoma)发生的皮肤转移癌占男性皮肤转移癌的12%~大细胞未分化癌转移癌由片状大而多形性的细胞构成,胞浆丰富,核仁明显,可见许多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来源于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像其他鳞状细胞癌一样,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阳性。
-
阿根廷出血热
概述:阿根廷出血热是分别由鸠宁(Junin)和马秋博(Machupo)病毒引起的,啮齿动物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病毒分离:①取病人血液(急性发热期)淋巴组织(死亡病例)接种于小白鼠、豚鼠,以及绿猴肾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单层培养,分离病毒。补体结合试验,不能早期诊断用,但可用于筛选阿根廷出血热免疫血浆供血者。
-
皮肤免疫细胞瘤
继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患者约20%血清免疫球蛋白电泳测定示单株γ球蛋白,可伴有淋巴结和脾脏肿大,少数可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少数病例晚期可继发白血病,可去分化并导致高度恶性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或演变成Walderstrm病。
-
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
表1: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类亚型名称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丰富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型4.影像学检查:胸、腹CT,淋巴结B超、盆腔B超。夜间盗汗;(5)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活检:形态学、免疫组化;3.化疗期间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监测化疗相关副作用并及时给予处理。
-
阴道内胚窦瘤
疾病别名阴道卵黄囊瘤阴道内胚层窦瘤疾病代码ICD:C52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阴道内胚窦瘤是发生于婴幼儿阴道的较少的恶性肿瘤,少于25%的病人自发病后活过两年。软组织的对比性优于CT检查。术后给予大剂量的化疗药物碳化铂、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及苯丙氨酸氮芥(左旋溶肉瘤素),并输入以前冷冻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
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
基本信息:《伯基特淋巴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印发。同时,对此前印发的有关临床路径进行了整理。必要时行MRI检查。经济条件许可建议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c.MTX停药后12h开始亚叶酸钙解救;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临床路径(2016年县级医院版)
2.若存在治疗指征可选择以下治疗:(1)治疗药物:包括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氟达拉滨、苯达莫司汀、长春新碱、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阿霉素、利妥昔单抗等药物。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输血前检查、血型、Coombs试验(有溶血者必查)、骨髓形态及病理(包括免疫组化)、骨髓细胞免疫表型、凝血功能、胸部CT。
-
肺癌继发性皮肤转移
概述:由肺癌(lungcarcinoma)发生的皮肤转移癌占男性皮肤转移癌的12%~大细胞未分化癌转移癌由片状大而多形性的细胞构成,胞浆丰富,核仁明显,可见许多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来源于肺转移性鳞状细胞癌,像其他鳞状细胞癌一样,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阳性。
-
颗粒细胞瘤
概述: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又名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近年通过免疫组化的研究,证明其来源于神经组织。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人有阵发性钝痛。电镜下胞浆内颗粒被膜为溶酶体和自噬体。其它需要鉴别者有纤维瘤、神经瘤、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病、脂肪肉瘤及冬眠瘤等,此时需作活检加以区别。
-
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
最后,瘀血环消失而留下丘疹。1999年Carlson等对33例本病进行研究认为本病是单发性血管瘤的亚型。(2)内皮细胞呈上皮样,有时分层,管腔消失;(5)真皮内水肿,红细胞外溢,有含血黄素沉积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细胞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呈弱阳性,荆豆植物血凝素1呈弱阳性。
-
口腔癌
概述:口腔癌(oralcavitycarcinomas),男性8.7%,女性2.3%的皮肤转移癌来自口腔。疾病名称:口腔癌英文名称:oralcavitycarcinomas分类:皮肤科皮肤肿瘤皮肤转移癌ICD号:C79.2流行病学:口腔癌(oralcavitycarcinomas),男性8.7%,女性2.3%的皮肤转移癌来自口腔。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同。
-
口腔癌皮肤转移
疾病名称:口腔癌皮肤转移英文名称:oralcavitycarcinomas别名:口腔癌继发性皮肤转移分类:肿瘤科皮肤肿瘤皮肤转移癌ICD号:C79.2流行病学:口腔癌(oralcavitycarcinomas),男性8.7%,女性2.3%的皮肤转移癌来自口腔。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大多数皮肤转移癌为真皮深部和皮下中等度到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
-
口腔癌继发性皮肤转移
疾病名称:口腔癌皮肤转移英文名称:oralcavitycarcinomas别名:口腔癌继发性皮肤转移分类:肿瘤科皮肤肿瘤皮肤转移癌ICD号:C79.2流行病学:口腔癌(oralcavitycarcinomas),男性8.7%,女性2.3%的皮肤转移癌来自口腔。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大多数皮肤转移癌为真皮深部和皮下中等度到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
-
面中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疾病别名又称多形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简称中线恶组,又称多形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最常见的面中线致死性淋巴增生性疾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一)Wegener肉芽肿病为多系统性疾病,除皮损外有肾及中枢神经系统性损害,组织病理主要为坏死性肉芽肿和血管炎,无异型细胞。
-
B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70岁发生率最高,患者常先有免疫功能紊乱或免疫缺陷史,如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桥本氏病和晚期巨球蛋白血症等,故病人往往有自身免疫缺陷症状。②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瘤细胞胞质丰富,胞质不空,核呈卵圆形或肾形,有吞噬现象,对ANAE和ACP呈弥漫性阳性反应,对α1—Anti—T和Ly2呈阳性反应。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恶性淋巴瘤
疾病别名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又称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免疫组化检查证实多数为T辅助细胞,少数T抑制细胞表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与本病只是病变程度上的差异,前者缺乏成片或弥漫性细胞浸润,小淋巴细胞较多而免疫母细胞较少,无异形性。
-
外阴上皮样肉瘤
瘤细胞胞浆大,嗜酸性。诊断检查:诊断:外阴上皮样肉瘤有时诊断确实很困难,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加以诊断。另外,本瘤还需与低分化鳞癌、腺癌以及上皮样外周神经纤维瘤、上皮样平滑肌肉瘤、上皮样横纹肌肉瘤、上皮样血管肉瘤、单相上皮型滑膜肉瘤、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和恶性横纹肌样瘤等鉴别。
-
外阴神经鞘瘤
疾病别名外阴施万细胞瘤,外阴许旺氏细胞瘤,Schwannomaofvulva疾病代码ICD:D28.0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外阴神经鞘瘤多数认为是由周围神经的雪旺鞘所形成的肿瘤,可以原发,也可因外伤或其他刺激所引起,多与神经纤维瘤伴发。肿瘤表面血管丰富,有完整的包膜。实验室检查:免疫组化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
阴道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镜检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细胞类似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其间满布类似分泌晚期螺旋动脉的厚壁小血管。其他辅助检查:阴道镜检查。Chang等主张术后辅以放疗,陶淑芸等认为对低度恶性患者术后无需放疗,而化疗可提高疗效,以阿霉素为主,辅以环磷酰胺、顺铂、长春新碱等,并可采用盆腔动脉灌注化疗。
-
Paget病样网状细胞增生病
疾病别名亲表皮性网状细胞增生症Paget病样蕈样肉芽肿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Paget病样网状细胞增生病是一种少见的亲表皮性T细胞淋巴瘤。本病罕见。真皮上部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与少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检查1、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上红斑斑块,或中央有自愈倾向,也有呈疣状,可进一步作病理、免疫组化确诊。
-
外阴恶性神经鞘瘤
疾病别名外阴恶性施万瘤,外阴恶性许旺瘤,外阴神经纤维肉瘤疾病代码ICD:C51疾病分类妇产科疾病概述外阴恶性神经鞘瘤是来源于施万细胞、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位于大阴唇者常有衣物刺激痛,位于小阴唇的有性交痛,而位于肛周的常伴排便痛。
-
原发性阴道恶性淋巴瘤
(3)另外,还有BACOP方案(博莱霉素、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的泼尼松)、MBAC0D方案(甲氨蝶呤、博莱霉素、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地塞米松)等。
-
外阴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有的病例以前诊断为多形性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或横纹肌肉瘤,现在均属于本病。实验室检查:组化和免疫组化:α1抗胰酶蛋白和α1抗胰凝乳蛋白酶的过氧化物酶染色呈阳性。2.药物化疗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化疗的特异性不强,常用药物有多柔比星(阿霉素)、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氮烯咪胺)、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等。
-
皮肤印戒细胞淋巴瘤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皮肤印戒细胞淋巴瘤于1986年Hanna等首先报告,认为是生发中心细胞淋巴细胞的异型。免疫组化:检查见有些瘤细胞胞质中,IgG重链及κ轻链阳性,染色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质空泡周边,形成印戒细胞状。诊断检查:应与转移性粘液癌及五色素性恶性黑素瘤鉴别,可用免疫组化方法加以区别。
-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包括:常规的病理形态学检查食管细胞采取器我国医务工作者研制成食管细胞采取器(食管拉网法)检查食管癌及贲门癌(阳性确诊率为87.3%~Ewing肉瘤的瘤细胞常分化差,胞浆内细胞器很少,但以大量糖原沉积为其特点: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可见由肌原纤维和Z带构成的发育不良的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