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存在于正常肺泡内表面的一种能减弱肺泡表面张力的物质。系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质网所合成,转移并贮存于板层状包涵体中,随包涵体从细胞内释放,而分布于肺泡的内衬层的液膜。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25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大于肺循环毛细血管压(10毫米汞柱)。
-
肺泡蛋白沉积
目前本病病因不清楚。发病机制:肺泡蛋白沉着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假设:表面活性物质清除障碍:电镜观察发现肺泡蛋白沉积物和全肺灌洗物在结构上与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含有层状体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非常相似,提示肺泡蛋白沉积物可能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障碍有关。全肺灌洗液总量可达2000~
-
肺泡蛋白沉积症
目前本病病因不清楚。发病机制:肺泡蛋白沉着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假设:表面活性物质清除障碍:电镜观察发现肺泡蛋白沉积物和全肺灌洗物在结构上与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含有层状体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非常相似,提示肺泡蛋白沉积物可能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障碍有关。全肺灌洗液总量可达2000~
-
肺泡蛋白沉着症
目前本病病因不清楚。发病机制:肺泡蛋白沉着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假设:表面活性物质清除障碍:电镜观察发现肺泡蛋白沉积物和全肺灌洗物在结构上与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含有层状体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非常相似,提示肺泡蛋白沉积物可能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障碍有关。全肺灌洗液总量可达2000~
-
Rosen-Castleman-Liebow综合征
目前本病病因不清楚。发病机制:肺泡蛋白沉着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假设:表面活性物质清除障碍:电镜观察发现肺泡蛋白沉积物和全肺灌洗物在结构上与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含有层状体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非常相似,提示肺泡蛋白沉积物可能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代谢障碍有关。全肺灌洗液总量可达2000~
-
胃型哮喘
疾病代码:ICD:J45.1疾病分类:呼吸内科疾病概述:胃食管反流是消化道疾病的一种表现。哮喘患者出现恶心、泛酸、上腹部烧灼痛表现。2.胃食管反流可同时伴急性吸入性肺炎、肺脓肿等,吸入量大时可使pH降低,严重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正常肺组织,化学物刺激反应使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严重时可导致ARDS的发生。
-
羊水泡沫试验
概述:胎儿成熟度的监测是决定高危妊娠选择合理的分娩时间和处理方针的重要依据,主要是通过羊水中某物质的消长来观察胎儿的器官功能是否发育完善。试剂:同泡沫试验法。正常值:第1管阴性时表示胎儿肺不成熟,第1管阳性第2管阴性表示胎儿肺成熟可疑,凡第1、2管均为阳性表示肺成熟。相关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羊水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内标元素应与被测元素在原子化过程中具有相似的特性。L/S比值受下列因素影响:①肺成熟加快:高血压病、肾脏病、糖尿病、镰状细胞贫贫血、胎盘的过早分离(胎盘早期剥离)、破水超过36h、宫内输血、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关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糖尿病、镰状细胞贫血、新生儿水肿、早产、早产儿
-
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是肺泡和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之间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为气体分子顺其分压差趋向平衡的方向。肺泡上皮细胞膜;反之,当肌肉运动时,组织耗氧量增加,产二氧化碳也增加,组织中氧分压减小而二氧化碳分压高,有利于氧从毛细血管动脉端弥散入组织,也有利于二氧化碳从组织向毛细血管弥散,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
窒息性毒剂
中重度中毒者有明显分期,根据其表现,可分为四期:第一期(刺激期):吸入本类毒剂后,迅速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患者有眼痛、流泪、畏光、呛咳、咽干、恶心、呕吐、胸闷、头痛、头晕,鼻咽部及胸骨后烧灼感等。(4)心动过速(心率120/min)或心力衰竭时,应快速洋地黄化,可选用毒毛花苷K,毛花苷C或地高辛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