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鹅掌风及脚气
发生于指、趾间及掌蹠部位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称为手癣或足癣,俗称“鹅掌风”或“脚气”。2.根据皮疹特点临床上分为浸渍型、水皰型及鳞屑角化型;3.对于顽固性感染可内服系统抗真菌药治疗,目前多用斯皮仁诺或疗酶舒。2.对继发细菌感染或真菌检查阴性诊断有困难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
-
海桐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海桐皮:拼音名:HǎiT nɡP 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indicaLam.的树皮或根皮。小叶阔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10-15cm,顶端小叶宽大于长,先端渐尖而钝,基部近截形或阔菱形,两面叶脉均有稀疏毛茸。或浸酒搽;(《本草汇言》)⑩治乳痈初起:刺通五钱,红糖一两,煎水服。
-
四物汤
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剂。症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形瘦乏力,舌淡,脉细。更重要的是白芍总苷对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不仅仅使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得以平衡,推测也会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他性激素得以平衡,这很可能是该方剂治疗免疫性疾病和月经失调、胎产疾病的主要机制。
-
茵陈蒿汤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胆结石、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肠伤寒、肺炎、蚕豆病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属湿热黄疸者。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由大便而下。臣药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毛癣菌、黄癣菌、小芽孢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桑杏汤
概述:桑杏汤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温病条辨》卷一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桑叶3g、杏仁5g、沙参6g、象贝3g、香豉3g、栀皮3g、梨皮3g,具有清宣温燥之功效。合用成为轻宣燥热、凉润肺金之剂桑杏汤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臣药象贝母醇提取物具有抗溃疡作用,且有强而持久的抗腹泻作用。
-
升麻葛根汤
方中升麻入肺胃经,味辛甘性寒,解肌透疹,为君药。甘草的抗炎作用不仅表现在其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还表现在能抑制纤溶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主治:《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四方之升麻葛根汤治伤寒、瘟疫,风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
-
羚角钩藤汤
概述:羚角钩藤汤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通俗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羚角片(先煎)4.5g、双钩藤(后下)9g、霜桑叶6g、菊花9g、生地15g、生白芍9g、川贝母12g、淡竹茹15g、茯神木9g、生甘草3g,具有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功效。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共为君药。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孕妇子痛,产后惊风。
-
手癣、足癣、脚气
概述:鹅掌风是指发生于指、趾间及掌蹠部位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又称为手癣、足癣、脚气。病因病理病机:1、掌蹠皮肤角质层厚,易摩擦损伤,利于癣菌侵袭并生长繁殖。(2)水疱型:常为针头大小水疱,有时可融合成大疱。3、病理检查。4、细菌培养。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真菌培养阳性。2、药物治疗(达克宁霜,新脚气膏)。
-
叠瓦癣
概述:叠瓦癣(tineaimbricate)又名涡纹癣。是热带及亚热带的一种浅部真菌感染,在东南亚及中美和南美洲一带比较多见。本病由同心性毛癣菌引起。病理组织显示慢性炎症,无特异性。相关药品:灰黄霉素、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苯甲酸、水杨酸、碘化钾、薄荷脑、复方苯甲酸酊、蛇床子、咪康唑、硝酸咪康唑霜
-
涡纹癣
概述:叠瓦癣(tineaimbricate)又名涡纹癣。是热带及亚热带的一种浅部真菌感染,在东南亚及中美和南美洲一带比较多见。本病由同心性毛癣菌引起。病理组织显示慢性炎症,无特异性。相关药品:灰黄霉素、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苯甲酸、水杨酸、碘化钾、薄荷脑、复方苯甲酸酊、蛇床子、咪康唑、硝酸咪康唑霜
-
杏苏散
凉燥兼痰饮,则脉弦苔白。流感病毒经飞沫侵入呼吸道与敏感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后,病毒膜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融合,进而病毒复制与繁殖,轻者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从而出现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状。药理作用: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君药苏叶(紫苏)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汉语拼音:YansuanButinaifenRugao英文名:ButenafineHydrochlorideCream含量或效价规定:本品含盐酸布替萘芬(C23H27N·HCl)应为标示量的90.0%~遗传毒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中国仓鼠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大鼠微核试验结果均未表现出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
盐酸布替萘芬搽剂
盐酸布替萘芬搽剂说明书:药品类型:化学药品药品名称:盐酸布替萘芬搽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本品为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适应症/功能主治:主要用于由絮状癣菌、红色癣菌、须发癣菌及斑秃癣菌等引起的足趾癣、体癣、股癣的局部治疗。5.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禹功散
概述:禹功散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组成为黑牵牛(头末)4份、茴香(炒)1份,具有逐水通便,行气消肿之功效。药理作用:泻下和利尿作用:牵牛子所含牵牛子苷在肠道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强烈刺激肠道,增加肠蠕动,引起肠黏膜充血、分泌增加,而致泻下作用;附注:方中荔枝核用量原缺。
-
小蓟饮子
概述:小蓟饮子同名方剂约有二首,其中《重订严氏济生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生地黄(洗)四两,小蓟根、滑石、通草、蒲黄(炒)、淡竹叶、藕节、当归(去芦,酒浸)、山栀子仁、甘草(炙)各半两。下焦热结。当归煎剂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
盐酸萘替芬软膏
盐酸萘替芬软膏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盐酸萘替芬软膏汉语拼音:YansuanNaitifenRuangao英文名:NaftifineHydrochlorideOintment含量或效价规定:本品含盐酸萘替芬(C21H21N·HCl)应为标示量的90.0%~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测定。体股癣连续用药2~2.皮肤涂敷后,不必包扎。
-
六味地黄丸
一般所说的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精神紧张,超负荷脑力劳动,高盐、低钙、高蛋白饮食以及饮酒等有关。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另取泽泻对照药材0.5g,加乙酸乙酯4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本品每1g含酒萸肉以马钱苷(C17H26O10)计,不得少于1.4mg。一次8丸,一日3次。
-
吴茱萸汤
概述:吴茱萸汤同名方剂约有四十五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吴茱萸9g、人参9g、大枣4枚、生姜18g,具有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之功效。次日食欲大振。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部分患者可引起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即发展为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未发前温服。
-
百合固金汤
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眩晕耳鸣,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同时白芍总苷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双相调节作用;阿魏酸可抑制TXA2合成酶活性,降低TXA2含量,升高PGI2/TXA2比率,升高血小板cAMP水平,抑制PLA2,直接对抗TXA2,增强PGI2活性,从而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
清营汤
清营汤功能清营解毒,透热养阴。同时盐皮质激素在潴Na+、Cl-的同时还同时泌K+、H+,使其排出体外,实际上上述几种适应证到“神烦、谵语、口渴、舌干”阶段都已存在着酸碱平衡失调,而以代谢性酸中毒多见,机体必然处在高血H+及K+的环境中,通过该方剂排H+、排K+也必然使机体酸碱代谢恢复平衡。
-
消风散
消风散功能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佐药知母煎剂除对葡萄球菌以及上述大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霍乱弧菌、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同时对皮肤癣菌也有抑制作用,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风湿上攻,或外侵肌肤,头目昏痛,痒瘾疹,眼痒昏涩,耳鸣咳嗽,偏风,小儿疮疹,急慢惊风,胎风赤烂,妇人血风。
-
黄芩
气微,味苦。黄芩的功效与主治: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安胎的功效:黄芩治温病发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高血压病。粘毛黄芩:根含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木蝴蝶素A,黄芩新素,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panicolin)即黄芩黄酮Ⅰ,粘毛黄芩素Ⅰ、Ⅱ、Ⅲ。
-
桧叶
《*辞典》:桧叶: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Gu Y 来源:为柏科植物圆柏的叶。在试管中3%浓度可抑制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解毒。治荨麻疹,硬结肿毒初起。附方:①治风寒感冒:鲜桧小枝或叶五至七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②治关节风湿痛:鲜桧小枝或叶,煎汤熏洗痛处。
-
清骨散
概述:清骨散同名方剂约有七首,其中《证治准绳》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银柴胡5g、胡黄连3g、秦艽3g、鳖甲3g、地骨皮3g、青蒿3g、知母3g、甘草2g,具有清虚热,退骨蒸之功效。症见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形体消瘦,唇红颧赤,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之法。
-
黄土汤
概述:黄土汤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灶心黄土30g、甘草9g、干地黄9g、白术9g、附子(炮)9g、阿胶9g、黄芩9g,具有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效。脉沉数,舌微淡无苔。阿胶可对抗病理性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从而减少血浆渗出,起到抗炎消肿作用。臣药白术挥发油具有镇静作用。
-
养阴清肺汤
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星形奴卡菌等10余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对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甘草锌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及基质,促进消化道上皮再生,因而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
-
阳和汤
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温阳为臣;感染后滑膜充血渗出,滑囊内可有渗出液,如继续蔓延至滑囊深面的疏松组织间隙,便可形成深部脓疡。阳和汤的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君药地黄水提取物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孢样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
-
碘炔三氯酚
药品说明书:别名:卤普罗近,碘炔三氯酚药理作用:本品对小孢子菌、表皮癣菌、毛发癣菌和念珠菌属等具有抗菌作用,适应症:临床上主要局部应用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皮肤癣菌引起的感染。不良反应:局部可出现刺激性、瘙痒、起泡及过敏。规格:溶液剂:1%,乳膏剂:1%.
-
卤普罗近
药品说明书:别名:卤普罗近,碘炔三氯酚药理作用:本品对小孢子菌、表皮癣菌、毛发癣菌和念珠菌属等具有抗菌作用,适应症:临床上主要局部应用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皮肤癣菌引起的感染。不良反应:局部可出现刺激性、瘙痒、起泡及过敏。规格:溶液剂:1%,乳膏剂:1%.
-
温经汤
症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两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少腹里急,腹满,或小腹冷痛。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以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半夏多糖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甘草酸亦能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
-
木姜子
叶片长圆形椭圆形,长4-12cm,宽2-4.8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无毛,仅中脉疏被柔毛,下面绿白色,密被白色柔毛。药理作用:1.平喘作用离体气管平滑肌试验表明,山苍子油(毛叶木姜子果实提取的挥发油)10μl/ml能松驰豚鼠正常气管平滑肌及乙酰胆碱或组胺致痉的气管平滑肌。初步认为抑菌有效成分为柠檬醛等。
-
氯酚醚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本品对表皮癣菌、小孢子癣菌、毛癣菌等有杀菌作用,并有抗毛滴虫作用。用于皮肤癣症及阴道酶菌或滴虫感染。用量用法:软膏局部涂布:2次/日,共2~栓剂阴道给药。规格:软膏剂:1%;
-
当归拈痛汤
黄芩及其所含黄芩苷、黄芩素等具有保护肝脏和促进胆汁分泌作用,黄芩总黄酮可增加肝脏GSH-Px活性,降低LPO含量,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作用;由以上各味中药药理分析,该方剂有11味中药具有保肝利胆作用,13味中药对胃肠功能具有积极影响,抗溃疡,保护胃肠黏膜,抑制肠痉挛。知母所含知母皂苷A-Ⅲ等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完带汤
概述:完带汤记载于《傅青主女科》卷上,其组成为白术30g、山药30g、人参6g、白芍15g、车前子9g、苍术9g、甘草3g、陈皮2g、黑芥穗2g、柴胡2g,具有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之功效。完带汤的现代适应证:完带汤可用于阴道炎、官颈糜烂,属肝脾不和,湿浊下注者。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具有一致的强大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
地黄饮子
以舌喑不语,足废不用为证治要点。石菖蒲有促进学习、记忆的能力,对东莨菪碱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亚硝酸钠造成的记忆巩固不良以及乙醇引起的记忆再现缺失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所含α细辛醚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具有与氯丙嗪和利血平相似的安定、镇静作用,同时具有抗惊厥作用。同时肉桂还有利胆作用。
-
四妙勇安汤
元参滋阴清热,泻火解毒为臣;玄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乙型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显著抗菌作用,北玄参浸剂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玄参还有中和白喉毒素的作用。当归醇沉物及其中性组分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
-
肾气丸
肉桂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泽泻所含泽泻醇对肾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持久的降血压作用;肉桂对炎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肿等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可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代谢产物含量,提高组织膜酶活性,从而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和功能正常。
-
桂附地黄丸
肉桂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肉桂对炎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肿等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可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代谢产物含量,提高组织膜酶活性,从而保护细胞膜完整性和功能正常。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约1g,精密称定。
-
麻子仁丸
杏仁降气润肠;大黄对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能减轻肝细胞肿胀、坏死、变性,降低ALT,大黄能促进肝细胞R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肝血液循环,疏通毛细胆管,松弛胆管括约肌,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厚朴对肠管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亦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
-
紫雪
主治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用法用量:上药以水一斛,先煮五种金石药,得四斗,去滓后,纳八物,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取消石四升,芒消即可,用朴消精者十斤投汁中,微火上煮,柳木箪搅,勿住手,有七升,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纳研朱砂三两,细研麝香五分,纳中搅调,寒之二日成霜雪紫色。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
龙胆泻肝汤
凡见有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下注的症状(但见任何一个症状即可,不必全部具备),同时兼有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者即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其所含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均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同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脂质代谢;由此可见能强心利尿、降血压绝对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上锉,如麻豆大,都作1服。
-
一枝黄花
还含当归酸桂皮酯类成分:当归酸-3,5-二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3,5-dimethoxy-4-acetoxycinnamylangelate),当归酸-3-甲氧基-4-乙酰氧基桂皮酯(3-methoxy-4-acetoxy-cinnamylangelate);外用:鲜品捣敷;再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固经丸
概述:固经丸同名方剂约有七首,其中《丹溪心法》卷五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芩60g、白芍60g、炙龟板60g、黄柏18g、椿根皮45g、香附15g,具有滋阴清热,固经止血之功效。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鲜黄色,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盐关黄柏)。一次6g,一日2次。
-
桂皮
[功用]温经,通脉,发汗《*辞典》:桂皮: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GuìPí来源: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的树皮。一种品种未注明的桂皮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醚及醇浸出液比水浸剂作用强。
-
真菌培养法
从无菌部位如血液或脑脊液中分离出条件致病菌常提示肯定的感染,但对来自于脓、痰或尿的标本则应谨慎解释结果,单靠一次培养阳性往往不能确定诊断。对皮肤癣菌,还应添加0.05%放线菌酮。6.常见真菌培养所见:(1)念珠菌病:奶油色酵母样菌落。(5)芽生菌病:真菌相为白色棉花样菌落,酵母相为奶油色或棕色菌落。
-
化虫丸
概述:化虫丸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三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胡粉(即铅粉)(炒)1500g、鹤虱1500g、槟榔1500g、苦楝根1500g、白矾(枯)375g。主治虫积。同时对蛲虫也有麻痹作用,对狗钩虫也有驱杀作用,对曼氏血吸虫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苦楝皮乙醇浸剂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
疗霉舒霜剂
药品说明书:别名:疗霉舒霜剂,特比萘芬外文名:Terbinafine成分:特比萘芬适应症: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引起的皮肤、头发及指(趾)甲的感染,各种癣病及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酵母菌感染,皮霉菌引起的甲癣。疗程:体癣、股癣:1-2周,足癣:2-4周,皮肤念珠菌病:1-2周,花斑癣:2周。禁忌:对本药过敏者。
-
咳血方
它由青黛12g、瓜蒌仁18g、栀子(炒黑)18g、诃子12g、海蛤石18g组成,具有凉血止血,清肝宁肺之功效。其余心烦口苦,颊赤便秘,苔黄脉弦数,则是肝火的辨证依据。肺热损伤肺络而出血,可见咳血或痰中带血;佐以诃子清热敛肺止咳。姜汁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同时对炎症的早、晚各期均有抑制作用。
-
清胃散
清胃散功能清胃凉血。上为细末,都作一服。现代适应证:清胃散适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炎上攻者。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具有抗脑缺血作用。对肝胆及胃肠功能的影响:君药黄连所含小檗碱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形成,促进胆汁中结合胆红素排泻;
-
复明汤
血竭对金黄色及白色、柠檬色葡萄球菌,奈氏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絮状表皮癣菌、许兰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红花水提液可消除羟基,抑制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