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S/T 663—2020 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
有条件的地区可增加筛查频率。5筛查方法和转诊建议:5.1筛查方法:5.1.1裸眼远视力检查:5.1.1.1裸眼远视力采用实测值,检查方法按照GB/T11533和GB/T26343的规定。受检者每只眼测量3次,取平均值;5.1.3.2无法使用验光仪进行检测的地区,屈光检测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可使用串镜进行,串镜的检查方法按照GB/T26343的规定。
-
屈光不正
概述:屈光不正(ametropia)是指平行光线进入不用调节的眼屈光系统以后,不能成焦点在视网膜上的一类眼病,包括近视、远视、散光。5.必要时超声测量眼轴长度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治疗:1.验光配镜,注意近视眼选用使病人获得正常视力的最低镜片;④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
-
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
①眼睑缺损、上睑下垂,眼部有脓性分泌物、持续流泪,双眼球大小不一致,角膜混浊、双侧不等大,瞳孔不居中、不圆、双侧不等大,瞳孔区发白,巩膜黄染等;屈光筛查:采用屈光筛查仪,开展眼球屈光度筛查,了解幼儿眼球屈光状态,监测远视储备量,早期发现远视、近视、散光、屈光参差、远视储备量不足和弱视等危险因素。
-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
基本信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2021年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1〕517号)印发。(二)近视分类。增加了“正视化过程、远视储备量、屈光不正、屈光度、等效球镜”等名词的规范解释;
-
斜视与弱视
小儿患者尤须注意早期发现。对疑为非共转性斜视者尚需检查第一、第二斜视角,并在九个注视方向作马氏杆三棱镜法或同视机法检查水平与垂直斜视度。(5)对新发病的麻痹性斜视,可遮盖患眼,避免复视,积极治疗病因,并给维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碘剂,理疗,针炙,或中药祛风化痰、舒筋活络之方剂。
-
分离性垂直偏斜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临床表现:症状: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由于本病双眼视力较好,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为保持良好的双眼单视,往往需要过多使用辐辏控制非主眼的上斜,从而出现视物不能持久,眼眶疼等眼肌疲劳症状。4:在上斜肌功能位时,下睑几乎全部遮挡角膜。4.合并垂直肌麻痹或过强时可以掩盖分离性垂直偏斜现象。
-
外隐斜
概述:外隐斜(exophoria)是眼位有向外偏斜的倾向,平时可用矫正性融合反射所控制,使不出现偏斜并能保持双眼单视,一般外隐斜如超过5△可出现症状,但也要看患者的融合功能而定,如有人看近虽有10△隐隐斜,由于融合性辐辏好,可无症状,反之,有人看近外隐斜4△,属正常范围,但融合性辐辏差,反而出现视力疲劳。
-
WS 219—2015 儿童少年矫正眼镜卫生要求
4.2.5儿童少年眼镜架规格尺寸和其他要求符合表2的规定。4.5.3矫正眼镜的左、右两镜腿外张角为95°~检验项目包括镜片顶焦度允差、柱镜轴位允许偏差、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光学中心垂直互差、光学中心高度、棱镜度允许偏差、棱镜基底取向允许偏差、镜片色泽互差、镜片厚度、镜片表面质量及内在疵病、眼镜装配质量和整形要求。
-
分离垂直性偏斜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临床表现:症状: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由于本病双眼视力较好,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为保持良好的双眼单视,往往需要过多使用辐辏控制非主眼的上斜,从而出现视物不能持久,眼眶疼等眼肌疲劳症状。4:在上斜肌功能位时,下睑几乎全部遮挡角膜。4.合并垂直肌麻痹或过强时可以掩盖分离性垂直偏斜现象。
-
斜视
它是在大脑皮质视觉中枢控制下,通过两眼12条眼外肌来完成的(每眼有6条眼外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非共同性斜视应针对病因治疗,全身给予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维生素B族药物,能量合剂。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取四白、风池、合谷、足三里、肝俞、肾俞等穴为主。外斜视加睛明、攒竹。
-
晶状体异位
悬韧带发育不良的原因尚不明了。伴有全身系统发育异常的晶状体异位:(1)Marfan综合征:Marf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全身中胚叶组织广泛紊乱,以眼、心血管和骨骼系统异常为特征。晶状体全脱位:晶状体悬韧带完全离断,使晶状体完全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向前房或玻璃体腔移位,称为晶状体全脱位。
-
原发性共同性内斜视
其他原因有眼外肌牵制(restriction)神经支配异常,例如眼球后退综合征,以及A-V征等。4岁上以儿童,如有内斜,应该给以最小度数镜片,以产生双眼单视、内隐斜以及最佳视力。局部用抗胆碱酯酶剂,即协助去掉高AC/A调节性内斜视的双焦点镜,通过逐渐减少制剂的浓度,其融合性散开能力可逐渐增大。
-
AV综合征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共同性外斜视
概述:共同性外斜视(concomitantexotropia)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4.类似分开过强型(simulateddivergencetype)最初检查看远斜角大于看近斜角,经特殊检查后发现看近斜角远斜角,或看近斜角等于看远斜角,因此不是真正的分开过强型,手术只做外直肌效果不好,应同时做内直肌截腱术。
-
间歇性外斜视
概述: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entexotropia)是介于外隐斜与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是指视轴常常分开,最初是在看远时发生,当看远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全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间歇性外斜视发生之前,先有外隐斜。间歇性外斜视在视觉未成熟儿童可有暂时性复视,很快即发生抑制,并有异常视网膜对应。
-
Urist综合征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A-V综合征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共同性内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4)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2.斜视矫正术(手术日为入院后2-3天)(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
-
溃疡性睑缘炎
常因慢性结膜炎,屈光不正,风尘或刺激性气体的长期刺激,或不良卫生习惯所致,可分为溃疡型,鳞屑型和眦角性睑缘炎叁种类型。疾病分类:眼科症状体征:与鳞屑性睑缘炎一样,溃疡性睑缘炎患者也有眼痒、刺痛和烧灼感等,但更为严重。睫毛毛囊因感染而被破坏,睫毛容易随痂皮脱落,且不能再生,形成秃睫。
-
A-V现象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A-V征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A-V型斜视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睑缘炎
病因学:鳞屑性睑缘炎:是由于眼睑皮脂腺及睑板腺分泌旺盛,以至皮脂溢出而发生轻度感染是鳞屑性睑缘炎(squamousblepharitis)致病起因。由泪溢导致下睑湿疹,迫使患者经常搽泪而使下睑外翻,泪溢加剧。溃疡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较为难治,每日应清除痂皮,并拨除受累的睫毛,多面手用各种抗生素或者磺胺眼膏搽涂。
-
慢性卡他性结膜炎
治疗措施:首先应去除致病原因,改装工作及生活环境,消除各种不良习惯,积极治疗睑内翻、慢性泪囊炎、睑缘炎症、泪道阻塞及矫正屈光不正及隐斜视等,对睑缘分泌物的分解产物刺激睑板及结膜所造成的睑腺性结膜炎应常挤压按摩睑板,使睑板腺分泌物及时排出。分泌物多为粘液性,黄色或白色泡沫样,量较少,常聚集在眦部。
-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第一诊断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ICD-10:H50.001)行斜视矫正术(ICD-9-CM-3:15.9)(二)诊断依据。(2)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酌情)。
-
弱视
弱视除与斜视有关的斜视性弱视外,尚有屈光异常、屈光参差等所形成的弱视。弱视的中医辨证分型:禀赋不足证:弱视·禀赋不足证(amblyopiawithconstitutionalinsufficiencypattern)是指禀赋不足,以胎患内障术后或先天远视、近视等致视物不清,或兼见小儿夜惊,遗尿,舌质淡,脉弱为常见症的弱视证候。
-
斜隐视
概述: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
-
糖尿病的眼部表现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代谢异常造成的眼部严重并发症。房角的新生血管阻塞小梁网,或牵拉小梁网,产生粘连,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升高。(六)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可出现眼外肌运动障碍和复视,如外展神经麻痹或动眼神经麻痹。对症治疗。
-
共同性(非麻痹型)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在生后或生后数日内发生内斜,因患儿父母很少在新生儿时期就诊,故临床上很少见到先天性内斜视,多见的是生后早期发现有斜视。特别提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多在2~3、4岁上以儿童,如有内斜,应该给以最小度数镜片,以产生双眼单视、内隐斜以及最佳视力。
-
隐斜视
概述: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
-
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屈光度相差2个屈光度以下。如果屈光参差超过2.5D以上则因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不等而引起融合困难,破坏了双眼单视,严重的屈光参差病例可因不用或主动抑制屈光不正严重的眼而导致弱视。更严重者可出现弱视性斜视,即使戴镜后仍不能保持立体视觉。2.好转:矫正视力有增进,但症状略减轻。
-
屈光检查
屈光检查主觉插片法①凡有角膜云翳,虹膜粘连,晶体异常或年龄在40岁以上者,可做本法。将交叉柱镜之柄放于镜架上柱镜轴位的延长线上,捻转镜柄,翻转交叉圆柱镜,询问受检者捻转前后的视力情况,如视力同等清楚,说明镜架上柱镜轴位正确。(2)定散光轴:一般用顺动光带定轴,因为顺动光带较逆动光带边界明确,较易定轴。
-
上睛明
概述:上睛明为经外奇穴名:1.即健明4;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眶上缘内上角凹陷处,内眦角上约0.5寸处。主治近视、青光眼、白内障、翼状胬肉、结膜炎、外斜视、虹膜睫状体炎、角膜葡萄肿、角膜云翳、视神经萎缩。出《江苏中医》。主治屈光不正,迎风流泪,角膜白斑,失眠等。一般针尖沿眶缘向眶尖方向刺1.0~
-
矫正
矫正(correction)是指用眼镜改正各种屈光不正以提高视力。
-
垂直分离性偏斜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3.遮盖去遮盖上飘明显,垂直斜视度≥10Δ,行手术治疗。下斜肌亢进者,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4)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2.斜视矫正术(手术日为入院后2-3天)(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2)眼内植入物:无。
-
外斜V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
基本信息:《外斜V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印发。(3)眼球运动检查:常有双眼下斜肌亢进;2.斜视矫正术(手术日为入院后2-3天)(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2)眼内植入物:无。
-
共同性外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第一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ICD-10:H50.102)行斜视矫正术(ICD-9-CM-3:15.9)(二)诊断依据。(2)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酌情)。
-
共同性斜视临床路径(2009年版)
发布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共同性斜视和上睑下垂等眼科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
内眼检查法
一般在瞳神正常大小情况下检查,必要时在排除绿风内障后,用1%新福林扩瞳,作比较详细的检查。通过血管壁可以看到血柱。3.黄斑区位于视网膜后极,视神经乳头的颞侧略偏下方,距视神经乳头约3—4毫米,范围约略大于一个视乳头大小,颜色较其他部视网膜为深,无血管,其中央可见一针头大小的反光点,为中心凹光反射。
-
视疲劳
有时尚可并发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麦粒肿反复发作。肝气郁结证:视疲劳·肝气郁结证(asthenopiawithliverqistagnationpattern)是指肝郁气滞,以平素不耐久视,视久则眼胀昏花,怕光流泪,眼眶、鼻棱骨痛,全身可见精神抑郁,头晕头痛,心烦欲吐,口苦胁胀痛,舌红苔黄,脉象弦细为常见症的视疲劳证候。
-
视疲劳·气血两虚证
定义:视疲劳·气血两虚证(asthenopiawithqi-blooddeficiencypattern)是指气血亏虚,以久视后出现视物模糊、眼胀、头晕,眼部检查可有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或老视,全身可兼见心悸、健忘、神疲,便干,舌淡苔白,脉细为常见症的视疲劳证候。是指以久视后出现眼胀、头痛、头晕、眼眶胀痛等自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
散光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如果眼球在不同的经线上的屈光状态或屈光度不一致,尤其是角膜表面的曲率半径不是一个球面,则眼在无调节状态下,5米以外平等光线,经眼球的不同经线屈折后就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一个焦点,而形成焦线,因而视网膜上的物像模糊不清。规则散光又分为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向散光。
-
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皮样囊肿由外胚层起源,属先天性良性肿物。向表层发展,可在眶缘形成瘘管,排出豆渣样内容物。位于眶深部的囊肿,常表现为渐进性眼球突出并向下移位,偶尔囊肿破裂,引起严重炎症,颇似眶蜂窝织炎,需借助影像诊断。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仅有表皮,囊腔内为角蛋白填充。
-
补肾磁石丸
《圣济总录》卷一○二:补肾磁石丸:处方:磁石(烧通赤用,醋淬七次)肉苁蓉(酒浸,切,焙)菟丝子(酒浸一宿,慢火焙干)甘菊花石决明各30克制法:上五味,捣罗为末,用雄雀15个(去毛、嘴,足,留肠肚),以青盐60克,水2升,同煮至雄雀烂、水欲尽为度,取出先捣如膏,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
世界爱眼日
世界爱眼日又称世界视力日或称世界视觉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爱眼日。历届主题:2007年失明和儿童2008年眼睛老化,老年人视力障碍2009年性别和眼睛的健康-平等地获得保健2010年2020倒计时VISION2020项目:享有看得见的权利在10年内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且仅剩10几年时间而已。
-
世界视觉日
世界爱眼日又称世界视力日或称世界视觉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爱眼日。历届主题:2007年失明和儿童2008年眼睛老化,老年人视力障碍2009年性别和眼睛的健康-平等地获得保健2010年2020倒计时VISION2020项目:享有看得见的权利在10年内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且仅剩10几年时间而已。
-
麦粒肿切开术
手术名称:麦粒肿切开术别名:麦粒肿切排术;睑腺炎切开引流术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小手术ICD编码:8.2201概述:麦粒肿是发生于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生于眼睑皮肤Zeiss腺或睫毛毛囊者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为“内麦粒肿”(图8.1.1.1-1,8.1.1.1-2)。切口要足够大,以使脓液自行排出。
-
麦粒肿切排术
手术名称:麦粒肿切开术别名:麦粒肿切排术;睑腺炎切开引流术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小手术ICD编码:8.2201概述:麦粒肿是发生于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生于眼睑皮肤Zeiss腺或睫毛毛囊者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为“内麦粒肿”(图8.1.1.1-1,8.1.1.1-2)。切口要足够大,以使脓液自行排出。
-
睑腺炎切开术
手术名称:麦粒肿切开术别名:麦粒肿切排术;睑腺炎切开引流术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小手术ICD编码:8.2201概述:麦粒肿是发生于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生于眼睑皮肤Zeiss腺或睫毛毛囊者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为“内麦粒肿”(图8.1.1.1-1,8.1.1.1-2)。切口要足够大,以使脓液自行排出。
-
睑腺炎切开排脓术
手术名称:麦粒肿切开术别名:麦粒肿切排术;睑腺炎切开引流术分类:眼科/眼睑手术/眼睑小手术ICD编码:8.2201概述:麦粒肿是发生于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发生于眼睑皮肤Zeiss腺或睫毛毛囊者为“外麦粒肿”,发生于睑板腺者为“内麦粒肿”(图8.1.1.1-1,8.1.1.1-2)。切口要足够大,以使脓液自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