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视机
同视机(synoptophore)又名大型弱视镜(majoramplyoscope),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大型多功能光电仪器。两镜筒对准左、右眼,将两眼的视野分开,右眼注视右镜筒的画片,左眼注视左镜筒的画片,通过凸透镜将物像投射于两眼视网膜,再经过视路至视中枢进行加工处理、综合。
-
分离性垂直偏斜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临床表现:症状: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由于本病双眼视力较好,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为保持良好的双眼单视,往往需要过多使用辐辏控制非主眼的上斜,从而出现视物不能持久,眼眶疼等眼肌疲劳症状。4:在上斜肌功能位时,下睑几乎全部遮挡角膜。4.合并垂直肌麻痹或过强时可以掩盖分离性垂直偏斜现象。
-
分离垂直性偏斜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临床表现:症状: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由于本病双眼视力较好,具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为保持良好的双眼单视,往往需要过多使用辐辏控制非主眼的上斜,从而出现视物不能持久,眼眶疼等眼肌疲劳症状。4:在上斜肌功能位时,下睑几乎全部遮挡角膜。4.合并垂直肌麻痹或过强时可以掩盖分离性垂直偏斜现象。
-
大型弱视镜
同视机(synoptophore)又名大型弱视镜(majoramplyoscope),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大型多功能光电仪器。两镜筒对准左、右眼,将两眼的视野分开,右眼注视右镜筒的画片,左眼注视左镜筒的画片,通过凸透镜将物像投射于两眼视网膜,再经过视路至视中枢进行加工处理、综合。
-
共同性外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第一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ICD-10:H50.102)行斜视矫正术(ICD-9-CM-3:15.9)(二)诊断依据。(2)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酌情)。
-
Urist综合征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A-V型斜视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A-V征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AV综合征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A-V综合征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A-V现象
AV综合征;病因:A-V征形成的原因很多,包括眼外肌本身的因素、解剖因素、神经支配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A-V综合征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如有屈光不正,检查时应戴矫正眼镜。本手术只有在上、下斜肌确实过强或过弱时方可施行,否则术后将产生非手术眼的继发性上斜或下斜或旋转性斜视,需配合水平肌肉手术才能矫正眼位。
-
斜视与弱视
小儿患者尤须注意早期发现。对疑为非共转性斜视者尚需检查第一、第二斜视角,并在九个注视方向作马氏杆三棱镜法或同视机法检查水平与垂直斜视度。(5)对新发病的麻痹性斜视,可遮盖患眼,避免复视,积极治疗病因,并给维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碘剂,理疗,针炙,或中药祛风化痰、舒筋活络之方剂。
-
上斜肌止端前部前移术
手术名称:上斜肌止端前部前移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垂直肌增强术ICD编码:15.1203概述:上斜肌止端前部的主要功能是使眼球内旋,后部的主要功能是使眼球下转。3.将上斜肌前部1/3肌腱牵引向前5mm、向外5mm至上直肌止端颞侧缘处,用6-0尼龙线或5-0丝线缝合固定于巩膜上,约可矫正外旋斜视15°(图8.4.4.5-3)。
-
斜隐视
概述: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
-
隐斜视
概述: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
-
双眼垂直直肌水平移位术
手术名称:双眼垂直直肌水平移位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矫正眼性斜颈的直肌移位术ICD编码:15.505概述:斜颈有2种,一种为胸锁乳突肌异常引起的真性斜颈,需矫形外科或整形外科手术治疗;一种是由双眼上斜肌麻痹或单眼下斜肌功能过强(原发或继发)引起的眼性斜颈,多数经麻痹肌加强术及功能过强肌减弱术即可矫正。
-
垂直直肌水平移位术
手术名称:垂直直肌水平移位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矫正眼性斜颈的直肌移位术ICD编码:15.504概述:斜颈有2种,一种为胸锁乳突肌异常引起的真性斜颈,需矫形外科或整形外科手术治疗;一种是由双眼上斜肌麻痹或单眼下斜肌功能过强(原发或继发)引起的眼性斜颈,多数经麻痹肌加强术及功能过强肌减弱术即可矫正。
-
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手术名称: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分类:眼科/眼肌手术/矫正眼性斜颈的直肌移位术ICD编码:15.502概述:斜颈是指头、颈向一侧倾斜的异常状态,通常由颈部一侧的肌肉(主要为胸锁乳突肌)挛缩或者颈椎疾病、颈部炎症、眼肌疾病等引起。4.内直肌向上移位以矫正外旋斜视,向下移位以矫正内旋斜视。6.缝合球结膜。
-
垂直分离性偏斜临床路径(2016年版)
同时,要落实以下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3.遮盖去遮盖上飘明显,垂直斜视度≥10Δ,行手术治疗。下斜肌亢进者,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4)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2.斜视矫正术(手术日为入院后2-3天)(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2)眼内植入物:无。
-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第一诊断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ICD-10:H50.001)行斜视矫正术(ICD-9-CM-3:15.9)(二)诊断依据。(2)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酌情)。
-
上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
基本信息:《上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印发。2.斜视矫正术(手术日为入院后2-3天)(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2)术后需要复查的项目: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酌情)。
-
外隐斜
概述:外隐斜(exophoria)是眼位有向外偏斜的倾向,平时可用矫正性融合反射所控制,使不出现偏斜并能保持双眼单视,一般外隐斜如超过5△可出现症状,但也要看患者的融合功能而定,如有人看近虽有10△隐隐斜,由于融合性辐辏好,可无症状,反之,有人看近外隐斜4△,属正常范围,但融合性辐辏差,反而出现视力疲劳。
-
外斜V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
基本信息:《外斜V征临床路径(2016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6年12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315号)印发。(3)眼球运动检查:常有双眼下斜肌亢进;2.斜视矫正术(手术日为入院后2-3天)(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2)眼内植入物:无。
-
麻痹性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6年12月2日临床路径全文:麻痹性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麻痹性斜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4.当斜视度稳定,且水平斜视的斜度≥15Δ、垂直斜视的斜度≥10Δ予斜视矫正术;(4)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2)眼内植入物:无。
-
共同性内斜视临床路径(2016年版)
现将上述共1010个临床路径一并在中华医学会网站(网址http://www.cma.org.cn/kjps/jsgf/)发布,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考使用。(4)视力、眼前后节、眼位、眼球运动、眼压、泪道;2.斜视矫正术(手术日为入院后2-3天)(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