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神经瘤
概述: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是颅内神经瘤最多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头颅电脑体层摄影(CT)见桥小脑角区等密度或低密度病源及梗阻性脑积水,增强扫描病源部分强化。(2)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必要时可使用人血白蛋白。
-
经颅中窝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经颅中窝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别名:经中颅窝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分类:耳鼻喉科/内耳及听神经、面神经手术/听神经瘤切除术ICD编码:04.0101概述:听神经瘤是指生长在蜗神经及前庭神经各分支上的神经鞘膜瘤,70%以上原发于前庭神经,其中以前庭上神经为多。分别形成蛛网膜内、硬脑膜下及骨板内、外积血。
-
经迷路后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经迷路后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别名:经迷路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前方保留耳道后壁一薄层骨板,以鼓窦入口和面神经垂直段为前界;上方以颞线为界,与天盖取平;后、下方以乙状窦为界,充分清除窦脑膜角、坚角及乙状窦周围气房,开放乳突尖,显露下述标志:①鼓窦入口的钻骨窝、钻骨体部及面神经乳突段上端骨管;
-
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原发部位和体积有直接关系。1917年,以Cushing为代表的发展时期,此时已开展了经枕下、经乳突术式及结扎乙状窦的联合术式等,并注意到出血和感染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3.脑脊液耳鼻漏可发生在内耳道及鼓窦入口部封闭不全者,脑脊液由此进入鼓室、经咽鼓管流至鼻咽部,病人低头时由前鼻孔滴出。
-
经乙状窦后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3.颅骨开窗:以颞线延长线为上界,以颞骨顶切迹与乳突尖的连线为前界,在顶、枕、颞交接处切除约3cm×4cm大的骨块,显露出颅后窝侧方的硬脑膜,其上部可见横窦,前方可及乙状窦的后边缘。瘤体居中而紧靠岩部后骨面,若肿物较小,即可在其前上方深处看到岩静脉和三叉神经,在前下方靠颅底处看到第Ⅸ、Ⅹ、Ⅺ脑神经。
-
经小脑幕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经小脑幕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听神经瘤手术ICD编码:04.0104概述: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2.听神经瘤经一侧枕下乳突后入路手术,未能达到全切,靠小脑桥脑角上部及小脑幕裂孔处尚残留瘤结节压迫脑干。取坐位或侧卧位,病侧向上。
-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别名: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听神经瘤手术ICD编码:04.0102概述: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耳蜗神经解剖保留率68%,功能保留率39%。小脑桥脑角前界是颞骨岩部、岩上窦、三叉神经;
-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别名: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听神经瘤手术ICD编码:04.0102概述:听神经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耳蜗神经解剖保留率68%,功能保留率39%。小脑桥脑角前界是颞骨岩部、岩上窦、三叉神经;
-
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听神经瘤手术ICD编码:04.0103概述:经迷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最初由Iange(1934)提出,House等(1964)倡用并将此手术规范化。3.切除骨迷路后,进行内耳道周围管壁的切除,沿岩上窦扩大开口朝向内耳道,其后方即见到颅后窝硬脑膜。
-
神经纤维瘤病
疾病别名vonRecklighausen病疾病代码ICD:Q85.0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基因缺陷使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导致多系统损害。(3)周围神经肿瘤:周围神经均可累及,马尾好发,肿瘤呈串珠状沿神经干分布,一般无明显症状,如突然长大或剧烈疼痛可能为恶变。
-
多发性脑膜瘤病
概述:颅内出现两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称为多发性脑膜瘤,至今文献中报道约400例。Borovich等观察1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发现在肿瘤四周的硬脑膜上有散在多处的病灶,这些病灶在硬脑膜层之间丛生呈串珠状。伴有听神经瘤或椎管内脊膜瘤的患者同时会有相应的症状或体征。
-
多发性脑膜瘤
概述:颅内出现两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称为多发性脑膜瘤,至今文献中报道约400例。Borovich等观察1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发现在肿瘤四周的硬脑膜上有散在多处的病灶,这些病灶在硬脑膜层之间丛生呈串珠状。伴有听神经瘤或椎管内脊膜瘤的患者同时会有相应的症状或体征。
-
脑蛛网膜炎
疾病别名浆液性脑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假性脑瘤,良性颅内压增高症,Borries综合征,pseudotumorcerebri,adhesivearachnoiditis,hydromeningitis,meningitisserosa,Borriessyndrome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蛛网膜炎系指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组织反应,以蛛网膜的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为主要特征。
-
多发性脑脊膜瘤
概述:颅内出现两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称为多发性脑膜瘤,至今文献中报道约400例。Borovich等观察1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发现在肿瘤四周的硬脑膜上有散在多处的病灶,这些病灶在硬脑膜层之间丛生呈串珠状。伴有听神经瘤或椎管内脊膜瘤的患者同时会有相应的症状或体征。
-
脑脊膜瘤病
概述:颅内出现两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称为多发性脑膜瘤,至今文献中报道约400例。Borovich等观察1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发现在肿瘤四周的硬脑膜上有散在多处的病灶,这些病灶在硬脑膜层之间丛生呈串珠状。伴有听神经瘤或椎管内脊膜瘤的患者同时会有相应的症状或体征。
-
脑脊膜纤维瘤病
概述:颅内出现两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称为多发性脑膜瘤,至今文献中报道约400例。Borovich等观察1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发现在肿瘤四周的硬脑膜上有散在多处的病灶,这些病灶在硬脑膜层之间丛生呈串珠状。伴有听神经瘤或椎管内脊膜瘤的患者同时会有相应的症状或体征。
-
脑膜瘤病
概述:颅内出现两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称为多发性脑膜瘤,至今文献中报道约400例。Borovich等观察1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发现在肿瘤四周的硬脑膜上有散在多处的病灶,这些病灶在硬脑膜层之间丛生呈串珠状。伴有听神经瘤或椎管内脊膜瘤的患者同时会有相应的症状或体征。
-
脑膜纤维瘤病
概述:颅内出现两个以上相互不连接的脑膜瘤称为多发性脑膜瘤,至今文献中报道约400例。Borovich等观察1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发现在肿瘤四周的硬脑膜上有散在多处的病灶,这些病灶在硬脑膜层之间丛生呈串珠状。伴有听神经瘤或椎管内脊膜瘤的患者同时会有相应的症状或体征。
-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切除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ICD编码:01.5107概述:小脑脑桥角是颅内脑膜瘤多发部位之一,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0%左右。术后处理:颅后窝开颅后,如脑干或后组颅神经损伤,常至吞咽和呼吸功能障碍,术后应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
桥小脑角脑膜瘤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肿瘤科疾病概述:桥小脑角肿瘤中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面肌抽搐或轻度面瘫是面神经损害早期表现,本组共137例,占病例总数的68.8%。病人面部麻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消失,颞肌萎缩等三叉神经损害表现也较常见,本组病人130例,占65.3%。症状体征:癫癎发作,骨性凸出或颅骨缺损。
-
X刀和γ刀治疗
操作名称X刀和γ刀治疗适应症1.颅内各类非浸润性良性肿瘤(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除外),治疗直径在32mm以内的听神经瘤、脑膜瘤和垂体瘤效果为佳。晚期并发症(1)急性脑水肿:(照射后6-12个月)水肿多发生在靶区深部白质内,由于损伤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内膜完整性被破坏,血浆漏出到脑实质而引起。
-
颅骨X线摄影
名称:颅骨X线摄影适应证:颅骨X线摄影适用于:1.头颅先天性疾病。7.颅颈交界部——侧位适应证(1)颅颈交界部先天畸形。(3)眶内压或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孔扩大。(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4)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4.颅颈交界部——侧位注意事项(1)本摄影位置一定要保持颈部持重下的体位。
-
周围性面瘫
疾病描述: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肌麻痹,它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共有症状,面神经离脑后多次弯曲穿行于颞骨骨管内,较易遭受损害,由于它是混合神经,受损后除影响颜面表情动作外,还会作为咀嚼运动、言语功能、味觉、视觉等功能障碍。
-
面神经瘤
概述:原发在面神经鞘膜上的肿瘤,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Schwannoma),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在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节周围出现较多。诊断:全面进行面神经功能检查,如泪腺、颌下腺分泌,镫骨肌反射及舌味觉试验等,颅底及乳突X线摄片,可见面神经管道有骨质破坏,CT乳突和颅底扫描诊断意义更大。
-
双侧听神经瘤手术
手术名称:双侧听神经瘤手术分类:神经外科/颅内肿瘤手术/幕下肿瘤手术ICD编码:04.0105概述:双侧听神经瘤约占听神经瘤发病率的5%~②切开硬脑膜后,向内牵开小脑半球,检查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粘连情况,估计肿瘤全切的可能性,需要时磨开内耳孔的后壁;2.面神经损伤在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下,此并发症已明显减少。
-
X刀
概述: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俗称γ刀、X刀。2.颅内小的(小于3cm)良性肿瘤,并与视神经、丘脑下部、脑干等重要结构有间隙者,如听神经瘤、垂体瘤、大脑凹面脑膜瘤、颅咽管瘤等。2.相对禁忌证包括:(1)放射高度敏感肿瘤如松果体瘤、髓母细胞瘤。2d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利尿药等药物。
-
γ刀
概述: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俗称γ刀、X刀。2.颅内小的(小于3cm)良性肿瘤,并与视神经、丘脑下部、脑干等重要结构有间隙者,如听神经瘤、垂体瘤、大脑凹面脑膜瘤、颅咽管瘤等。2.相对禁忌证包括:(1)放射高度敏感肿瘤如松果体瘤、髓母细胞瘤。2d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利尿药等药物。
-
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名称: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应证: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适用于:X(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最佳适应证是颅内深部的、平均直径<3cm的病灶。颅内良性肿瘤包括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畸胎瘤,脊索瘤等。(3)颅内血管疾病:动静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顽固性颅内压增高,脑室明显扩大。
-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概述:立体定向放射手术(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俗称γ刀、X刀。2.颅内小的(小于3cm)良性肿瘤,并与视神经、丘脑下部、脑干等重要结构有间隙者,如听神经瘤、垂体瘤、大脑凹面脑膜瘤、颅咽管瘤等。2.相对禁忌证包括:(1)放射高度敏感肿瘤如松果体瘤、髓母细胞瘤。2d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利尿药等药物。
-
内听道——经眶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内听道——经眶位检查技术适应证:内听道——经眶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内听道先天性疾病。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方法: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垂直床面。4.中心线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注意事项:1.摄影时,保持两侧外耳孔至床面等距。
-
内听道——汤氏位(Towne′s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内听道——汤氏位(Towne′s位)检查技术适应证:内听道——汤氏位(Towne′s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枕骨和颞骨岩部的病变。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
颞骨部X线摄影
名称:颞骨部X线摄影适应证:颞骨部X线摄影适用于:1.乳突——许氏位(Schüller′s位)适应证(1)渗出性及化脓性中耳乳突炎。(5)中心线自头侧向足侧倾斜45°,经被检侧岩骨尖(相当对侧眉弓上约7.5cm处)射入暗盒。(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2)为保持头颅稳定,摆体位时,病人对侧手握拳支撑下颌。
-
耳、颞骨部磁共振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耳、颞骨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耳、颞骨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用于:1.听神经瘤,尤其是局限于内听道的小肿瘤。4.乳突胆脂瘤。6.颞骨骨折及中耳炎等。2.确认病人没有禁忌证。(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
-
颞区(内耳)CT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颞区(内耳)CT检查技术适应证:颞区(内耳)CT检查技术适用于:1.颞骨部的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内耳、中耳畸形及血管畸形。4.颞骨肿瘤,包括外耳道癌、中耳癌、中耳鼓室内血管瘤、化学感受器瘤、面神经鞘瘤、听神经瘤等。2.含碘对比剂过敏。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
-
前庭神经元炎
疾病代码:ICD:G52.8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前庭神经元炎(vestibularneuronitis)系因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鉴别诊断:1.梅尼埃病虽有突发性眩晕和自发性眼球震颤,但常伴有耳鸣,且反复眩晕发作后可有听力减退。眩晕持续时间更短,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缓解。听力无障碍,耳石功能检查可有异常。
-
感音神经性聋电子耳蜗植入术
手术名称:感音神经性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别名:感音神经性聋电子耳蜗植入术;为防止误伤面神经,最好先磨出面神经管垂直段的 廓,再磨除其前方后鼓室外侧壁,显露圆窗龛,可先磨除砧骨窝下方,外半规管隆突前外方面神经管垂直段起始部外侧骨壁,直到显露面神经管 廓,最好不要开放骨管,以免引起面瘫。
-
感音神经性聋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名称:感音神经性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别名:感音神经性聋电子耳蜗植入术;为防止误伤面神经,最好先磨出面神经管垂直段的 廓,再磨除其前方后鼓室外侧壁,显露圆窗龛,可先磨除砧骨窝下方,外半规管隆突前外方面神经管垂直段起始部外侧骨壁,直到显露面神经管 廓,最好不要开放骨管,以免引起面瘫。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名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适应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测定影响周围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听神经瘤在内的小脑桥脑角压迫,多发性硬化以及涉及下段脑干的不同原因病变(血管性、炎性和肿瘤);导联连接使BAEP务正波向上。方法及内容:一般检查时,刺激用0.1ms的方波产生的短声,强度65dBHL,耳聋患者可加大。
-
BAEP
名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适应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测定影响周围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听神经瘤在内的小脑桥脑角压迫,多发性硬化以及涉及下段脑干的不同原因病变(血管性、炎性和肿瘤);导联连接使BAEP务正波向上。方法及内容:一般检查时,刺激用0.1ms的方波产生的短声,强度65dBHL,耳聋患者可加大。
-
先天性听骨链畸形
先天性听骨链畸形是指听小骨先天性发育障碍、形成的听骨链畸形。主要表现为自幼一侧耳朵听力减退、伴或不伴外耳畸形。妊娠早期注意防止病毒感染和避免服用致畸药物是预防本病关键。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耳聋。用药原则1.听骨链重建术后预防感染及抗症、支持治疗,一般选用用药框限“A”、“B”则可。
-
乳突——梅氏位(Mayer′s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乳突——梅氏位(Mayer′s位)检查技术适应证:乳突——梅氏位(Mayer′s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胆脂瘤。3.听神经瘤。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5.中心线自头侧向足侧倾斜45°,经被检侧岩骨尖(相当对侧眉弓上约7.5cm处)射入暗盒。
-
颅内肿瘤引起的眼部表现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眼部表现神经纤维瘤在眼部的表现多样,除晶体及玻璃体外,可发生在眼球及其附属的任何部位。症状体征:额叶、枕叶和颞叶的肿瘤、脑垂体瘤及小脑肿瘤等可有两大类眼科表现:①颅内压增高引起原发性视盘水肿,晚期出现视神经萎缩。
-
特发性突耳聋
电子耳蜗是基于感音性聋者的耳蜗螺旋神经纤维与节细胞大部分仍存活的事实,将连接到体外的声电换能器上的微电极经蜗窗插入耳蜗底周鼓阶内或贴附于耳蜗外面骨壁上,用以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将模拟的听觉信息传向中枢,以期使全聋者重新感知声响。
-
半面痉挛
治疗:本病无特效治疗。口服安定、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物有缓解症状的作用。疾病描述半面痉挛又称面肌阵挛,为本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女性较多见。治疗方案1、因病不明,缺乏特效疗法,选用安定、颠茄、苯妥因钠、卡马西平和痛定宁等药物,配合针刺,理疗可望缓解轻度患者的症状。
-
侧颅底肿瘤
疾病分类:肿瘤科,耳鼻喉科疾病概述:侧颅底指以鼻咽顶壁中心,向前外经翼腭窝达眶下裂前端,向后外经颈静脉窝到乳突后缘两条假想线之间的三角区。疾病描述:侧颅底肿瘤主要有颈静脉球体瘤、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中耳癌、听神经瘤、颞骨巨细胞瘤和母细胞瘤、腮腺混合瘤和斜坡脊索瘤等。
-
永久性面神经麻痹
永久性面神经麻痹,通常是由于颅内肿瘤压迫或神经受累,中耳、颞骨外伤和手术意外损伤面神经、或颌面部外伤、火器伤、腮腺的血管、淋巴管瘤、恶性肿瘤手术,不可避免地损伤或手术需要切除面神经及其分支,或由腐蚀性药物(常见有水剂、三氧化二砷)所致面神经损害等原因而引起的不可逆的面神经麻痹。面瘫无改善。
-
岩骨乳突部——斯氏位(Stenver′s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岩骨乳突部——斯氏位(Stenver′s位)检查技术适应证:1.胆脂瘤。2.内耳病变。3.听神经瘤。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3.被检侧的额、颧、鼻三点紧贴台面。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原则上应以中心线经外耳孔的延长线达暗盒中心为准。
-
三叉神经瘤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疾病概述:三叉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0.2%-1%。诊断检查:诊断1.病史注意有无一侧面部麻木或疼痛、咀嚼肌力减退、复视。CT表现为颅中窝或颅后窝卵圆形或哑铃形的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囊变者密度更低,实质部分增强后明显强化。2.颅后窝型可采用单侧枕下入路,操作与听神经瘤相似。
-
脑脊液促甲状腺素
概述:TSH为两个亚基组成的一种糖蛋白,由腺垂体嗜碱细胞合成,分子量为28000道尔顿,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T4)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脑脊液促甲状腺素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脑脊液促甲状腺素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脑脊液检查化验取材:脑脊液脑脊液促甲状腺素的测定原理:系非平衡放射免疫分析法。
-
三叉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中听神经瘤最常见,其次为三叉神经瘤,舌咽神经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可生长在颅中凹或颅后凹,产生三叉神经痛,面部麻木与嚼肌力弱等症状。因为肿瘤常与皮肤及基底粘连,并且血运十分丰富,含有血窦,手术时出血较多,而肿瘤质地较脆,不易用一般方法止血,故术前应充分备血,并选择低温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