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瘤
概述: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脑膜刺激征多见。(2)前交通动脉瘤:常引起丘脑下部功能紊乱,尤见于出血时,有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消化道出血等表现。3.头部CT可显示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可显示动脉瘤。降颅压使用甘露醇、速尿等。
-
巨大颅内动脉瘤手术
手术名称:巨大颅内动脉瘤手术别名: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12概述:最大径超过2.5cm的颅内动脉瘤称为巨大动脉瘤,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5%(3%~或用平行夹闭法(parallalclipping)夹闭瘤颈,即用多个直形瘤夹平行并列与载瘤动脉垂直夹闭瘤囊。
-
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
瘤顶指向前方的动脉瘤,分离出动脉瘤后,选择适合的瘤夹,张开瘤夹叶片,一片从瘤颈与视交叉之间伸入,另一片则在瘤颈之上,瘤夹与前交通动脉平行,缓缓夹闭(下丘脑穿动脉在动脉的后方,不致被夹闭)。或缓缓吸除从纵裂和胼胝体池中流出的脑脊液,此时应耐心,不可用力牵拉脑组织造成创伤。2支汇入矢状窦的桥静脉。
-
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
手术名称:巨大颅内动脉瘤手术别名: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12概述:最大径超过2.5cm的颅内动脉瘤称为巨大动脉瘤,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5%(3%~或用平行夹闭法(parallalclipping)夹闭瘤颈,即用多个直形瘤夹平行并列与载瘤动脉垂直夹闭瘤囊。
-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07概述: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发生于基底动脉顶端分为两侧大脑后动脉的分叉部。系基底动脉分叉部被夹闭,而从颈动脉系统的侧支供血又不足,或穿动脉被损伤、误夹,均可造成脑干缺血,成为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
-
小脑下后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小脑下后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10概述:小脑下后动脉(PICA)是椎动脉颅内段的最大分支,其起点约在枕骨大孔上10mm,椎基底动脉交界处近侧15mm处的椎动脉干上,与第9、10、11、12颅神经毗邻。切除枕骨和第1、2颈椎椎板(图4.4.2.13-12)。
-
颅内动静脉畸形
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脑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多见的一种,位于脑的浅表或深部。额部AVM多发生抽搐大发作,顶部以限局性发作为主。头痛可能与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以及窦的扩张有关,有时与AVM小量出血、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有关。4.神经功能缺损未破裂出血的AVM中,有4%一12%为急性或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
-
基底动脉中、下段动脉瘤夹闭术
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4)硬脑膜切开:可经乙状窦前或乙状窦后切开硬脑膜。2.远外侧入路及其扩大入路:远外侧入路是单侧枕下入路向外侧的扩展,骨切除的范围外侧达到乳突后缘,向下切除枕大孔下缘及寰椎的半侧椎板,只能显露下斜坡、椎-基底动脉交界处,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及脑干下段。3.脑脊液漏。
-
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201概述: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2.9%~Yasargil认为充分敞开终板池有三个理由:①抬起额叶时可能牵拉跨过大脑前动脉的蛛网膜索带,以致阻断其血流,并可将牵拉力传达到动脉瘤;2.牵拉额叶要轻柔。
-
眼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眼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203概述:眼动脉瘤发生于颈内动脉发出眼动脉处,其发生率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3.3%~动脉瘤的瘤顶可指向4种方向:①视神经-视交叉上型,瘤从颈内动脉内侧壁长出,瘤顶指向上内侧,位于视神经-视交叉之上;④瘤颈处被前床突掩盖;
-
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03概述:大脑中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8.2%~如瘤顶处破裂,可先用动脉瘤夹夹住破口近侧的瘤体,暂时止血后再继续分离瘤颈。2.正确辨认大脑中动脉主支的分叉部一般情况下,M1段外侧依次分出钩回动脉、颞极动脉和颞前动脉。
-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手术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第1、2支位于硬脑膜下,实际上是在海绵窦之外,只有外展神经位于海绵窦内(图4.4.2.7-2),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影像学表现见图4.4.2.7-3,4.4.2.7-4。同样在做椎动脉造影时压迫病侧的颈动脉以观察椎-基底动脉系统通过后交通动脉充盈病侧颈动脉的情况。如鼻旁窦被敞开需加以封闭。
-
脉络膜前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脉络膜前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06概述:脉络膜前动脉是颈内动脉发出后交通动脉之后又一重要分支。麻醉和体位: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期应迅速平稳。剥离动脉瘤和夹闭瘤颈时用药物将平均动脉压降到(70~扩容可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和血浆代用品。
-
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
60%的脑动脉瘤破裂之前有先兆症状,如动脉瘤扩大的症状,这时随动脉瘤部位的不同而出现局部或全头痛;3、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因颅内某部位动脉管壁薄弱、在血流冲击下形成局限性扩大甚至破裂引起的,以未破裂时多无症状、已破裂后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脑血管造影可见动脉呈囊状、梭形及粟粒状扩张的脑血管疾病。
-
大脑前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大脑前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04概述:大脑前动脉以前交通动脉为界分为大脑前动脉近侧段(A1)和远侧段(A2)。也可在瘤囊上开一小孔,用吸引器对准小孔吸空瘤囊,然后迅速夹闭瘤颈(图4.4.2.5-7)。扩容可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和血浆代用品。
-
颅内压监护
操作名称神经外科监护-颅内压监护适应症1.重型颅脑伤患者。在冠状缝前或发际内2cm、正中矢状线旁2.5cm交点,用颅锥或颅钻钻孔,达硬脑膜。光纤颅内压监测法将柔细的光纤颅内压探头(直径仅1.5mm,长3mm)直接放置在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实质内或脑室内,经光导纤维传至颅外压力监护仪,能准确动态监测患者的颅内压。
-
床突旁颈内动脉瘤夹闭术
在眼动脉段的内侧发出垂体上动脉。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用亚低温,连续监测脑电图和诱发电位,当阻断颈内动脉时适当升高血压以促进侧支循环,手术开始时给予甘露醇以助脑松弛和脑保护。亦可经动脉腔内向颈内动脉送入一个球囊,在需要阻断时将球囊充盈,但这需要一个短暂的时间,遇有大出血时不及上述阻断器操作灵便。
-
神经外科监护
颅内压监护适应症1.重型颅脑伤患者。以穿刺针经颅骨孔刺入,与矢状面平行,针尖向后下方,对准两侧外耳道连线,刺入5-6cm即可。光纤颅内压监测法将柔细的光纤颅内压探头(直径仅1.5mm,长3mm)直接放置在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实质内或脑室内,经光导纤维传至颅外压力监护仪,能准确动态监测患者的颅内压。
-
脑组织氧含量监测
操作名称神经外科监护-脑组织氧含量监测适应症1.重型颅脑伤患者。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方法及内容经颅骨钻孔或开颅术后将光纤脑组织氧含量探头放入脑实质内。经光导纤维传至颅外氧含量测定仪,可直接连续记录患者脑组织氧含量。注意事项1.装卸监护装置需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概述:系由脑底或脑表部位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烟雾病等为常见病因。四、鉴别:应与脑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可引起脑膜刺激征的情况作鉴别。三、大剂量止血剂6-氨基已酸8-12g,1次/d,连用7-10天后渐减量,疗程3周(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
颅脑B超检查
操作名称:颅脑B超检查适应证:颅脑B超检查适用于:1.在临床诊断方面包括(1)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和闭塞。婴幼儿前囟门检查法:探头置于前囟门上,超声束平面作冠状切面及矢状切面两种扫查法,冠状面扫查法时探头可向前向后作不同程度的倾斜,矢状面扫查法时探头可向左向右作不同程度的倾斜,以获得各种断面图。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
概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是一种建立在图象相减基础上的X线血管造影方法,简称DSA。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发育异常和检查肺动脉可用IVDSA。IADSA对显示颈段和颅内动脉均较清楚,可用于诊断颈段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动脉闭塞以及颅内及颅内肿瘤的供血动脉和肿瘤染色等。
-
小脑上动脉瘤夹闭术
麻醉和体位:采用全身麻醉,诱导期应迅速平稳。从同侧进入时,动脉瘤顶常将瘤颈遮挡,以致无法分离,而且动眼神经也挡在视线和动脉瘤之间,必须牵开方能显露,从对侧进入则可先看到瘤颈(图4.4.2.12-5)。3.枕下入路:三叉神经从桥脑发出点以远的小脑上动脉远侧段的动脉瘤,可经枕下入路将其夹闭(图4.4.2.12-7)。
-
大脑后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名称:大脑后动脉瘤夹闭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08概述:发生于大脑后动脉P1段的动脉瘤,其手术入路和显露方法与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相同,在此不予赘述。麻醉和体位:全麻。在矢状窦的后部一般没有重要的桥静脉汇入,在牵离枕叶时多无困难。
-
脾动脉瘤
疾病代码:ICD:I72.8疾病分类:肝胆外科疾病概述:脾动脉瘤是内脏动脉中最常见的动脉瘤,占腹腔内脏动脉瘤的50%以上。其他辅助检查:1.腹部平片和动脉造影本病起病隐匿,故绝大多数病人是在非针对性的腹部摄片检查中偶尔发现患有此疾。动脉瘤破裂的病死率约8.5%。
-
控制性降压术
操作名称控制性降压术用品及准备1.术前应检查心血管与呼吸功能、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等。2.硝酸甘油起效与恢复时间较硝普钠稍缓慢。有条件最好使用注射泵给药。5.吸入麻醉药氟烷、异氟醚和七氟醚均可用于控制性降压,肺泡麻醉药浓度达1.5-2.0MAC以上即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减浅麻醉血压随之恢复。
-
可脱离球囊栓塞术
(3)非离子型造影剂。3.撤换脑血管造影导管,插入8F导引管至患侧颈内动脉,其尖端相当于颈2水平,至椎动脉的导管应低于颈6水平。6.经导管造影证实球囊堵塞满意后,观察病情15min,若患者无明显不适,未出现阳性神经体征,则轻轻牵拉同轴微导管或Magic-BD导管,使球囊与导管脱离,球囊则永久存留于病变部位。
-
动脉瘤介入治疗
名称:动脉瘤介入治疗概述:血管介入治疗是在X线监视下,在诊断性血管造影的基础上利用导管技术作各种治疗的措施。随着神经放射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临床后,使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等不少病人避免了复杂危险的手术治疗。禁忌证:1.很小的动脉瘤。
-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损害
病因病理病机:常见的病因有动眼、滑车与外展神经本身炎症而致的麻痹,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继发于头面部急、慢性炎症而引起海绵窦血栓形成,眶上裂与眶尖综合征,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其它如结核、霉菌、梅毒与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颅底脑膜炎等。滑车神经麻痹时,如不进行复视检查则不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