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屈肌反射
屈肌反射是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如针刺、热烫等),该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该肢体出现屈曲反应,以使该肢体脱离伤害性刺激,此种反应称为屈肌反射。这种相对的固定关系为脊髓反射的特征,也是兴奋和抑制交互影响脊髓不同运动神经元的结果,这种神经支配的关系称为交互神经支配。
-
脊髓
脊髓是人和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呈索状,位于椎管中。后根上有一膨大的脊神经节。侧角内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所在处,其轴突加入前根,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这些均说明脊髓可以完成部分内脏反射活动,例如血管张力反射(维持血管紧张性以保持一定的外周阻力)、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发汗反射等。
-
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也称脊休克。脊髓被横断后,横断面以下节段暂时地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骨骼肌和内脏反射活动受到完全抑制或减弱,此种现象被称为脊髓休克。所以,脊髓休克产生的原因乃是由于断离的脊髓节段失去高级中枢的调节性影响,特别是来自大脑皮层、前庭核和脑干网状结构的易化性影响。
-
中枢抑制
突触后抑制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而产生的中枢抑制,称为突触后抑制。上述神经元2的末梢由于先发生去极化而使动作电位幅度变小,从而使递质释放量减少,导致神经元3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明显变小(仅为5mV左右),导致神经元3不易甚至不能发生兴奋,呈现了抑制效应。
-
浅反射异常
概述: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其次,浅反射通路经多突触传递,屈肌反射的同时伴随着伸肌运动神经元的抑制。12肋间神经,通过中枢胸髓第7~4节段的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与腹壁反射类似也有经过皮支的长反射弧,传出神经为股神经皮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