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热
产热亦称产热作用。从广义而言,是恒温动物产热的总称。一般不包括病态即不包括由于体温调节机能紊乱所引起的高于普通体温的发热(pyrexia德Pyree-xie)。最狭义的产热,是指伴随代谢所产生的热,骨胳肌的产热也不包括在内,即非颤抖性产热(NST)。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病因::1.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2.寒冷损伤新生儿严重感染、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低体温及皮肤硬肿,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淤滞,引起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如低体温持续存在或硬肿面积扩大,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加重,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
-
体温调节中枢
如在胸部较上段横切脊髓,动物抗寒力稍强,但体温仍不恒定。60年代后,先后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对温度敏感的神经元,特别是在下丘脑的视前区和前部对温热刺激敏感的热敏神经元的反应最灵敏。如感染性发热初期的寒颤现象,按调定点学说可解释为感觉性发热是下丘脑神经原受到热源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调定点数值之故。
-
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是人和恒温动物赖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各种生理活动的总称。当冷的神经冲动传入时,产热中枢兴奋,散热中枢抑制。此时,一方面有关激素加紧分泌,使新陈代谢加快,产生更多的热,同时使肌肉收缩(“颤抖”),产热增加,另一方面使血管收缩,停止出汗,在很冷时,皮肤表层几乎没有血流,故显出苍白。
-
温度顺应
温度顺应是环境温度变化时,生物的各种特性逐渐变化,以适于在新的环境温度下生存、繁殖的现象。动物的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其对热的抵抗性和对冷的抵抗性缓慢地发生变化,以达到相当于新的环境温度水平。已经顺应寒冷气候的动物,除产热能力增加外,也可见到被毛和脂肪层等发达的保温结构。
-
自主性体温调节
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出汗、寒战等生理调节反应,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调节方式,这是体温调节的基础。PO/AH的热敏神经元在体温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来自皮肤的、内脏器官的还是来自中枢部位(如脑干网状结构、延髓)的温度信息最终都将会聚于PO/AH区。
-
食物热价
食物热价亦称卡价。19世纪,学者们用弹式热量计分别测定了糖、脂肪和蛋白质燃烧时所释放热量,并与这三类物质在动物体内氧化到最后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时所产热量相比较,结果为:糖类和脂肪在体外燃烧与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热量是相等的,即糖平均产热4.1千卡/克,脂肪平均产热9.3千卡/克。
-
无颤抖产热
无颤抖产热简写NST,指恒温动物体内由骨骼肌收缩以外的代谢过程所引起的产热。NST主要在骨骼肌和褐色脂肪组织由交感神经末梢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而引起的,其调节中枢位于间脑的丘脑下部。小形哺乳类通过其对低温的适应,能够提高其对去甲肾上腺素产热反应性。
-
肌肉产热
肌肉产热指骨骼肌静止及收缩时的产热现象。对这种产热现象,曾通过希尔(A.V.Hill)设计的热电耦和灵敏的检流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初热又是由激活热和缩短热所组成。此外还有维持热和舒张热。由于用热电耦测量存在着时间分辨力差和需进行各种校正等困难,最近已开始采用根据肌肉表面产生的红外线来测定产热的方法。
-
局部冻伤
病因病理病机:病理生理变化可分三个阶段:1.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为了调节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为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速冻时不仅细胞外液冻结,同时细胞内液也冻结,但形成的冰晶体一般较缓冻时为小)。此种复温后的改变称为冻溶性损伤或继发性损伤。二度损伤达真皮层。
-
可复性牙髓炎
(2)从牙根逆向感染(radicularretrogenicinfection):①经牙周袋感染:重度牙周病时,牙周袋深达根尖部,袋内细菌可由根尖孔进入髓腔。临床上也可见到受创伤的牙髓发生退行性变,再被血行中的细菌感染,导致炎症、坏死。可复性牙髓炎的诊断:1.主诉对温度刺激一过性敏感,但无自发痛的病史。
-
外温性
动物的体温为环境温度所决定的状态,称为外温性。是内温性的对应词。动物的体温,是在体内产热与个体同环境间热的吸收和散出的平衡上确定的,但变温动物的一些种类,在产热少、躯体小的条件下,体外层导热率大,体内代谢产生的热迅速地向外界散出,所以其体温是由从外界吸收的热与水蒸发散失的热来决定的。
-
低温意外
低温意外的原因:老年人发生低体温意外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包括老年人随增龄所致的生理性改变,如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受损,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下降引起血管收缩反应下降,患有某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因全身性疾病影响到下丘脑功能,或因患有某种疾病导致产热减少、散热增加,或因使用某种镇静剂、催眠剂而引起。
-
调定点学说
关于体温调节的机制,即如何把体温维持在37℃这一水平上,一般用调定点学说来解释。若流经此处血液的温度超过37℃时,温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引起散热过程加强,产热过程减弱;如细菌感染导致发热,致热原可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38℃)。
-
孕激素
孕激素是卵巢和妊娠期胎盘分泌的激素。孕激素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肌,适应孕卵着床和维持妊娠。蜕膜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富含糖原颗粒,为胚泡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妇女在绝经或卵巢摘除后,这种双相的体温变化消失,如果注射孕酮则可引起基础体温长高,因此认为基础体温的升高与孕酮有关。
-
新生儿光疗
操作名称:新生儿光疗别名:新生儿光照疗法概述:光疗(光照疗法)是新生儿高胆红素(未结合)血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光疗的时间视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异,当血清胆红素水平降到光疗指征以下时,可停止光疗;5.光疗的光源可使静脉营养复方氨基酸液中的氨基酸色氨酸等浓度降低,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须用铝箔包裹,以避免损失。
-
甲状腺激素类药物
概述甲状腺激素为碘化酪氨酸的衍化物,包括甲状腺素(thyroxin,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相关出处新编药物学相关药品甲状腺片、甲状腺素碘塞罗宁、人促甲状腺素(TSH)定量测定(化学发光法)、人促甲状腺素(TSH)定量测定(血片法)、左甲状腺素钠、左旋甲状腺素钠
-
全身冻伤
病因病理病机:发病因素冻僵亦称全身冻伤,是身体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引起,致全身新陈代谢机能降低,热量大量丧失,体温无法维持,最后意识昏迷,全身冻僵。4.肾脏由于肾血管痉挛,肾血流量减少,紧小球滤过率下降。肛温仅220C的病人。4尺高度,通过在430C水浴中保温的导管,灌入腹腔内,进行腹膜透析,每次约20~
-
磷烧伤
症状体征:磷烧伤后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不全,肝肿大,肝区痛,黄疸,少尿或无尿,尿中有蛋白和管型。如消防员救火。(4)检查肝肾功能,测全血及血清磷、钙及尿磷。早期应用钙剂可避免发生磷中毒,已发生磷中毒者应用钙剂后,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磷的排泄,并促进受伤脏器的恢复。
-
控制性降温术
(一)中枢神经系统1、耗氧量降低:体温25℃时,脑组织的耗氧量仅为正常体温的1/3。6、输入库存血时易发生高血钾,引起心肌收缩无力,严重者可发生心跳停止。2、肾功能: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降低。2、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周围循环迟滞、心率增快、心输出量锐减、呼吸困难。
-
机体的产热
机体热量来自各组织器官的分解代谢,由于各器官的代谢水平不同,其产热量各异。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其中肝代谢最旺盛,产热量最多;骨骼肌活动是影响产热量的重要器官,当其活动增强时,产热量明显增多。此外,当交感神经兴奋或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时,能提高器官代谢水平,使产热量增加。
-
微波针灸法
微波是一种波长很短,频率很高,频率范围很宽的电磁波,目前医疗上最常用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波长为12.5cm,在医用电磁波谱中,它位于超短波和长波红外线之间。微波具有特殊的产热作用,其热量均匀,热效率高,临床和实验还证明,它还有对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产生的热外效应。
-
尿酮体试验
概述: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妊娠妇女可因严重的妊娠反应、妊娠呕吐、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出现酮尿。(2)朗格(Langt)法:①许多因素可致尿酮体呈假阳性反应,如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感冒冲剂、庆大霉霉素、止血芳酸等药物,故应在停用上述药物2天后再做此试验。
-
UABT
概述: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妊娠妇女可因严重的妊娠反应、妊娠呕吐、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出现酮尿。(2)朗格(Langt)法:①许多因素可致尿酮体呈假阳性反应,如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感冒冲剂、庆大霉霉素、止血芳酸等药物,故应在停用上述药物2天后再做此试验。
-
阳虚生寒
阳虚生寒是指阳虚则温煦作用减退,人体产热不足,难以温煦全身而出现寒象的病理变化。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病因目前尚未清楚。主要表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主要表现为(1)产热增加,患者喜凉怕热,多汗,皮肤潮红。(2)蛋白质分解过多,尿氮量增加,出现负氮平衡,肌肉蛋白质分解加速,体重减轻,肌肉无力。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以间使、三阴交、上天柱、风池等穴为主。突眼配瞳子髎、丝竹空、阳白透鱼腰;心率快配内关、神门;
-
急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症状:急性牙髓炎(包括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具有下列特点:(1)自发性阵发性痛:在未受到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剧烈的自发性尖锐疼痛,疼痛可分为持续过程和缓解过程,即所谓的阵发性发作或阵发性加重。患者常因牙痛而难以入眠,或从睡眠中痛醒。
-
汗液
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1.003之间,pH值4.2~由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发汗中枢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下丘脑为较高级中枢,在下丘脑散热中枢附近。精神发汗最高中枢为大脑皮层。在较低温度(29℃以下)环境中,人体安静时皮肤水分的蒸发即属此类。700毫升水。
-
机体产热
机体热量来自各组织器官的分解代谢,由于各器官的代谢水平不同,其产热量各异。安静时,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其中肝代谢最旺盛,产热量最多;骨骼肌活动是影响产热量的重要器官,当其活动增强时,产热量明显增多。此外,当交感神经兴奋或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时,能提高器官代谢水平,使产热量增加。
-
体温调节的效应器
体温调节的效应器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的调定点确定后,它就发出传出信号,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在此温度上达到平衡。当温度略有降低,低于调定点,则使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汗腺停止分泌,骨骼肌紧张度增加以致出现寒战等反应,甲状腺素的分泌也增加,代谢提高,产热增加,使体温回到正常调定点水平。
-
热平衡
热平衡(heatbalance)是指机体通过调节产热率和散热率,使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而保持机体体温处于平衡的状态。
-
电灼伤
概述:电灼伤(electricburns)是人体接触电源或被雷电击时所发生的皮肤及其他组织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发病机制:足够浓度的离子流可刺激兴奋神经、肌肉组织,引起肌肉组织收缩。轻者仅感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四肢软弱、全身乏力等症状;并进行全身检查,注意是否合并内部脏器损伤,若有应给予相应处理。
-
控制性低温
(一)中枢神经系统1、耗氧量降低:体温25℃时,脑组织的耗氧量仅为正常体温的1/3。6、输入库存血时易发生高血钾,引起心肌收缩无力,严重者可发生心跳停止。2、肾功能: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的分泌和重吸收功能降低。2、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周围循环迟滞、心率增快、心输出量锐减、呼吸困难。
-
牙本质
病因及临床表现(1)病因:①各种原因引起的牙本质暴露,如磨耗、楔状缺损、酸蚀、牙龈萎缩、外伤等;(1)磺酚、麝香草酚透热法:先查出过敏区,或过敏点,隔离唾液,擦干牙面,用小棉粒沾药物置于过敏处,用烧热的器械头放在棉粒上,使其产热,反复数次,保护好口腔粘膜及牙龈,以免烫伤或药物烧伤粘膜。
-
代谢-温度曲线
代谢-温度曲线简写M-T曲线。一般的组织、细胞或变温动物个体的M-T曲线,呈与酶反应速度-温度曲线相同的峰型,在生存可能的温度范围内,代谢量与温度共同上升,但超过限界时则急剧下降。这是因为体温调节,先出现无颤抖产热,然后加上颤抖产热的缘故。从热的中性区向高温测,由于发汗或喘呼吸,代谢量也上升。
-
M-T曲线
代谢-温度曲线简写M-T曲线。一般的组织、细胞或变温动物个体的M-T曲线,呈与酶反应速度-温度曲线相同的峰型,在生存可能的温度范围内,代谢量与温度共同上升,但超过限界时则急剧下降。这是因为体温调节,先出现无颤抖产热,然后加上颤抖产热的缘故。从热的中性区向高温测,由于发汗或喘呼吸,代谢量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