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虻虫
原形态:1.华虻,雌虫体长16-18mm,灰黑色。腹部暗灰黄色,有较多的金黄色毛茸及少数黑色毛茸。4.镇痛作用,虻虫提取物A或B组分100mg/kg灌胃,能明显对抗苯醌(phenylquinone)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B组分作用较强。或用文火微炒用。少腹蓄血;5.《本经》: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
蟅虫
腹节腹板雌虫仅见7节,雄虫可见8节。②《别录》:消毒。①《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④《纲目》:行产后血积,折伤瘀血,治重舌,术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金匮要略》大黄蟅虫丸)②治产妇腹痛,腹中有干血着脐下,亦主经水不利: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
白血病
传统医学对白血病的认识:传统医学中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恨据白血病贫血、发热、出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可在历代医学着作中找到有关记载,如在由东汉医家张仲景所着的《金匮要略方论》中,有关“虚劳”的论述与该病的典型症状及体征相符。(4)痰热瘀毒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活血软坚。
-
鼍甲
《*辞典》:鼍甲: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Tu Jiǎ别名:鮀鱼甲(《本经》)。功能主治:逐瘀,消积,杀虫,治症瘕积聚,崩中带下,疮疥,恶疮。②《别录》:主五邪涕泣时惊,腰中重痛,小儿气癃,眦溃。⑦《本草图经》:皮及骨,烧灰研末,米饮服,主肠风痔疾。畏狗胆、甘遂、芫花。《千金方》治风癞有鼍甲汤;
-
荛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荛花:拼音名:R oHuā别名:山皮条、白色矮陀陀、半边梅、竹腊皮、铁扇子来源:瑞香科荛花Wikstroemiacanescens(Wall.各家论述:1.《本草衍义》: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5.《本经》:主伤寒温疟,下十二水,破积聚、大坚症瘕,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寒热邪气,利水道。
-
理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冲汤:处方:生黄耆9克党参6克于术6克生山药15克天花粉12克知母12克三棱9克莪术9克生鸡内金(黄者)9克功能主治:益气行血,调经祛瘀。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症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室女月闭血枯,男子劳瘵,脏腑症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
理冲丸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冲丸:处方:水蛭30克(不用炙)生黄耆45克生三棱15克生莪术15克当归18克知母18克生桃仁18克(带皮、尖)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主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室女月闭血枯,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
制鳖甲
概述:醋鳖甲为鳖甲的炮制品。鳖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质地坚硬,有腥臭气,养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力较强,多用于热病伤阴或内伤虚热,虚风内动。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小作惊痫、久疟、疟母、症瘕、经闭。微量元素Cr、Cu、Fe、Ca含量也均高于传统炮制品,而有毒的As、Pb含量低于传统炮制品。
-
醋鳖甲
概述:醋鳖甲为鳖甲的炮制品。鳖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质地坚硬,有腥臭气,养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力较强,多用于热病伤阴或内伤虚热,虚风内动。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小作惊痫、久疟、疟母、症瘕、经闭。微量元素Cr、Cu、Fe、Ca含量也均高于传统炮制品,而有毒的As、Pb含量低于传统炮制品。
-
炙鳖甲
概述:醋鳖甲为鳖甲的炮制品。鳖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质地坚硬,有腥臭气,养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力较强,多用于热病伤阴或内伤虚热,虚风内动。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小作惊痫、久疟、疟母、症瘕、经闭。微量元素Cr、Cu、Fe、Ca含量也均高于传统炮制品,而有毒的As、Pb含量低于传统炮制品。
-
酥鳖甲
概述:醋鳖甲为鳖甲的炮制品。鳖甲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质地坚硬,有腥臭气,养阴清热、潜阳熄风之力较强,多用于热病伤阴或内伤虚热,虚风内动。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动、小作惊痫、久疟、疟母、症瘕、经闭。微量元素Cr、Cu、Fe、Ca含量也均高于传统炮制品,而有毒的As、Pb含量低于传统炮制品。
-
地胆
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中医大辞典》·地胆:地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外治恶疮、鼻瘜肉。有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玫毒;症瘕痞块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煮涂搽。注意:内服宜慎,体虚者及孕妇禁服。2.《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
-
白垩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之白垩丸:处方:白垩18铢,龙骨18铢,芍药18铢,黄连半两,当归半两,茯苓半两,黄芩半两,瞿麦半两,白蔹半两,石韦半两,甘草半两,牡蛎半两,细辛半两,附子半两,禹余粮半两,白石脂半两,人参半两,乌贼骨半两,藁本半两,甘皮半两,大黄半两。即十二症、九痛、七害、五伤、三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