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肠
盲肠(cecum)是大肠的开始部(图2-22),位于右髂窝内,呈囊袋状,左接回肠,上通升结肠。在盲肠的后内壁伸出一条细长的阑尾vermiformappendix,其末端游离,一般长6-8厘米,内腔与盲肠相通,它是盲肠末端在进化过程中退化形成的。图2-22盲肠内腔及阑尾炎
-
活动盲肠综合征
诊断:患者的症状可在排便或排气后获得明显缓解,此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故为极有价值的诊断线索。病因学:为先天性原因所致。胚胎发育期间,右侧结肠系膜与侧腹膜未能融合,导致盲肠和升结肠具有异常的增强性活动。㈡纤维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盲肠扭转或肠梗阻等表现,以助诊断。
-
结肠
概述:结肠(colon)围绕在空回肠的周围,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结肠局部解剖:成人结肠长约150cm,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盲肠通常被腹膜完全覆盖,活动度较大;上述细菌可以分解食物残渣,产生许多可被吸收利用的物质,如醋酸、丁酸、维生素K和维生素B族等。
-
腹股沟滑动性疝
再在内环上方3cm处按肌纤维方向分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注意不可损伤髂腹下神经,切开腹膜,经内环回纳游离的滑出肠管并从腹部切口提出,原肠管后侧游离面即翻转到前面,疝囊切口与腹膜切口之间的壁层腹膜亦随之翻出,剪除多余的疝囊,使其残余切缘恰能对拢缝合,覆盖肠管的游离面构成系膜后面的浆膜层、回纳肠管。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疾病概述: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期中肠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均应早期手术治疗。正常旋转完成后,升、降结肠由结肠系膜附着于后腹壁,盲肠降至右髂窝,小肠系膜从Treitz韧带开始,由左上方斜向右下方,附着于后腹壁。肠扭转时行肠管复位。
-
异位急性阑尾炎
概述:多数人出生时阑尾已下降到右髂窝内,如胚胎发育异常,阑尾可滞留于腹腔的任何部位。(二)高位(肝下位)急性阑尾炎:先天性肠道旋转下降不全时,盲肠和阑尾可停留于肝下;必要时行腹部B超检查,如证实胆囊大小正常, 廓清晰,胆囊腔内也无异物回声时,高位阑尾炎应该考虑,一旦确诊,应急诊切除阑尾。
-
痕迹器官
痕迹器官是指在生物体上有一些已经失去功能但仍然残存着的器官。如生活在海中的鲸的后肢已经完全退化,但在体内还有腰带骨、股骨和胫骨等后肢骨的遗迹。与此对比,家兔的盲肠连同蚓突长达半米,相当于一个大的发酵口袋,兔吃进去的草料中的纤维素就是依靠盲肠内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分解。
-
麦氏点
阑尾(appendix)位于右骼窝部,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骼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麦氏点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
括约肌
括约肌是分布在人和动物体某些管腔壁的一种环行肌肉,常特别增厚。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延长食糜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利于小肠内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并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肛门内括约肌无括约肌功能,仅有协助排便的作用。肛门外括约肌由横纹肌构成,受意识支配,排便时松弛。
-
结肠切除术
结肠切除术手术图解⑴盲肠和近段升结肠⑵上段升结肠和肝曲⑶横结肠⑷脾曲和降结肠⑸降结肠和乙状结肠⑹乙状结肠远段和直肠近段图1各种结肠恶性病变的切除范围临床上常用的结肠切除术有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左半结肠切除术。2.注意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凝血机制及有无远处转移。3.准备肠道3~
-
阑尾炎(症状、手术治疗和饮食)
主要症状:腹痛,多半开始在脐周围、上腹部疼痛,以后逐渐加剧,经数小时后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阑尾一旦穿孔,引起腹膜炎时,可出现右下腹或全腹肌紧张,压痛和肌紧张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上也有一定意义。慢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常感右下腹隐病,并反复发作。恢复期要注意保持适量的身体活动,减少肠粘连的可能。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概述:(一)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情况:国内产科医院统计妊娠期阑尾炎约占孕妇的0.1%,一般医院占阑尾炎总数的2%。治疗:(六)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首先应从孕妇的安全出发,妊娠三个月内发病者,原则上与非妊娠期相同,急诊切除阑尾最佳,妊娠中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好;
-
黄仙饼子
处方:川楝子3两(去核,锉作块子,1两用斑猫49个,面半升,同炒焦;斑猫、硇砂、巴豆、麸、面并不用,只留川楝子),黑附子1只(6-7钱重者,炮,去皮脐),木香半两(不用火),破故纸1两(炒),雄黄1分(用醋煮10沸,别研),桂半两(去粗皮,取有味者,不见火),舶上茴香半两(炒)。如作丸子,如梧桐子大。
-
海豚
海豚是鲸目齿鲸亚目的1科。上、下颌每侧有牙齿20颗以上;4颈椎愈合。共10属34种,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热带海域沿岸,在大河口,甚至河流中生活。海豚在所有鲸类中是动作最敏捷的类群,游泳速度快,运动有规律。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终生不眠。
-
儒艮
海牛目儒艮科儒艮属的1个单型种,又名人鱼。头小、眼小,无外耳壳;吻短而钝,鼻通道肌肉收缩,可封闭鼻道,防水浸入;胃分贲门和幽门两室,幽门部有2盲囊;小肠长约10米,大肠23.6米,有圆锥状盲肠,为草食性动物消化道的特征。40米深的海底寻食,可潜水1~6只小群活动。游泳主要靠尾鳍挥动,游速慢。妊娠期11个月,1胎1仔。
-
回盲括约肌
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增厚,起着括约肌的作用,称为回盲括约肌。当食物进入胃时,可通过胃-回肠反射引起回肠蠕动,在蠕动波到达回肠末端时,括约肌便舒张、部份小肠内容物由回肠入结肠。小肠内容物向大肠的排放,除与回盲括约肌的活动有关外,还与小肠内容物的流动性和回肠与结肠内的压力差有关。
-
脆弱双核阿米巴
脆弱双核阿米巴(DientamoebafragilisJeppsDobell,1918)为寄生盲肠、结肠的阿米巴型鞭毛虫,迄今只发现无鞭毛的滋养体期,直径为7~12 m,活体可见透明、活泼运动的伪足,通常细胞核为2个,核仁大,居中,核周无染色质粒,本虫结构及抗原特性均符合鞭毛虫的特征,故列入毛滴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