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位效应
肿块效应(masseffect)是指医学影像中,人体各部位的病变产生的占据生理结构的空间、推压和移位邻近的结构、压迫或阻塞生理腔道的改变。国内文献中经常使用“占位效应”一词作为“肿块效应”的同义词,但英文中并无占位效应的对应词。日常工作中使用“占位性病变”,甚至“占位”代替肿瘤的描述则是不科学、不规范的。
-
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
疾病代码:ICD:D33.2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颅内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肿瘤是少见的颅内肿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病程长,常在幼年或年轻时发病,主要表现为复杂性的局灶性癫痫发作。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为良性病变,有局部占位效应,应手术切除,手术全切肿瘤可达到治疗目的。
-
肿块效应
肿块效应(masseffect)是指医学影像中,人体各部位的病变产生的占据生理结构的空间、推压和移位邻近的结构、压迫或阻塞生理腔道的改变。国内文献中经常使用“占位效应”一词作为“肿块效应”的同义词,但英文中并无占位效应的对应词。日常工作中使用“占位性病变”,甚至“占位”代替肿瘤的描述则是不科学、不规范的。
-
颅内黑色素瘤
3.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临床上凡病程短,颅内压增高症状发展快,CT及MRI检查明显占位效应,体表或内脏有黑色素瘤手术史,应想到颅内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流行病学:体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大约是1.8/10万,约半数可向颅内转移,成为继发性颅内黑色素瘤。
-
脑型并殖吸虫手术
手术名称:脑型肺吸虫手术别名:脑型并殖吸虫手术分类:神经外科/脑寄生虫病手术ICD编码:01.5927概述:肺吸虫(paragonimus)又称并殖吸虫,人类是肺吸虫的终末宿主。禁忌症:1.脑症状虽较严重,但颅内压不高,CT证实占位效应不显著,且伴有肺部症状如胸痛、咯血和痰中虫卵阳性。3.广泛性脑萎缩性病变。
-
颅内结核脓肿切除术
手术名称:颅内结核瘤切除术别名:脑结核瘤切除术;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学者们认为,对于脑结核瘤首先应采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8周,仅在诊断不明确或对内科治疗无反应时才考虑活检以确定诊断或外科切除。2.接触干酪样组织的器械,应更换掉。成人剂量1g/d,小儿20~
-
颅内结核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颅内结核瘤切除术别名:脑结核瘤切除术;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学者们认为,对于脑结核瘤首先应采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8周,仅在诊断不明确或对内科治疗无反应时才考虑活检以确定诊断或外科切除。2.接触干酪样组织的器械,应更换掉。成人剂量1g/d,小儿20~
-
脑结核瘤切除术
手术名称:颅内结核瘤切除术别名:脑结核瘤切除术;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学者们认为,对于脑结核瘤首先应采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8周,仅在诊断不明确或对内科治疗无反应时才考虑活检以确定诊断或外科切除。2.接触干酪样组织的器械,应更换掉。成人剂量1g/d,小儿20~
-
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
手术名称:巨大颅内动脉瘤手术别名: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12概述:最大径超过2.5cm的颅内动脉瘤称为巨大动脉瘤,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5%(3%~或用平行夹闭法(parallalclipping)夹闭瘤颈,即用多个直形瘤夹平行并列与载瘤动脉垂直夹闭瘤囊。
-
颅内肿瘤性出血
在转移性肿瘤中,以支气管肺癌,黑色素瘤、绒瘤和胃癌最常见,此外,还有肝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2.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仅次于脑实质内出血的另一种类型,多由位于脑表面的肿瘤、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垂体腺瘤和转移癌引起,其中,转移癌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要较原发肿瘤的发生率高。
-
巨大颅内动脉瘤手术
手术名称:巨大颅内动脉瘤手术别名: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分类: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手术/颅内动脉瘤手术ICD编码:38.8112概述:最大径超过2.5cm的颅内动脉瘤称为巨大动脉瘤,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5%(3%~或用平行夹闭法(parallalclipping)夹闭瘤颈,即用多个直形瘤夹平行并列与载瘤动脉垂直夹闭瘤囊。
-
脑型肺吸虫手术
手术名称:脑型肺吸虫手术别名:脑型并殖吸虫手术分类:神经外科/脑寄生虫病手术ICD编码:01.5927概述:肺吸虫(paragonimus)又称并殖吸虫,人类是肺吸虫的终末宿主。禁忌症:1.脑症状虽较严重,但颅内压不高,CT证实占位效应不显著,且伴有肺部症状如胸痛、咯血和痰中虫卵阳性。3.广泛性脑萎缩性病变。
-
心包内恶性畸胎瘤
疾病代码:ICD:I31.8疾病分类:心血管内科疾病概述:心包内恶性畸胎瘤是心包内畸胎瘤的一种特殊病理形态。疾病病因:本病为先天性胚胎期发育畸形,起源于三胚层的一组畸变的多能干细胞,常发生于心底部升主动脉附近。畸胎瘤在胸片上可见到钙化区。无或很少有心包积液和心脏压迫症状,普通胸片定位诊断即可以明确。
-
硬脑膜血肿的眼部表现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硬脑膜外血肿多发生在头部直接损伤部位,绝大多数是因颅骨骨折使血管破裂,血液流人并聚集于硬脑膜外间隙所致。治疗原则:凡临床症状显著,CT检查证明血肿大、占位效应显著,均应及早手术清除血肿。外伤后几分钟,同侧眼瞳孔缩小,持续数分钟;此外,眼部还可表现出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
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
手术名称: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别名:颅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颅骨板障内有网状的板障静脉和穿通颅骨的导血管,损伤后出血可沿骨折线流入到硬脑膜外形成血肿。硬脑膜外血肿,单发者占绝大多数,少数有发生在双侧者,也有人报道有迟发性者。
-
颅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手术名称: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别名:颅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颅骨板障内有网状的板障静脉和穿通颅骨的导血管,损伤后出血可沿骨折线流入到硬脑膜外形成血肿。硬脑膜外血肿,单发者占绝大多数,少数有发生在双侧者,也有人报道有迟发性者。
-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疾病描述: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种脂质代谢障碍病。MRI市两侧大脑白质、胼胝体、皮质脊髓束、视束等较对称分布异常,无占位效应,边缘可增强,双侧脑室后部白质病变为主,呈蝶样分布,小脑、脑干白质也可受累。特别提示:本病分为儿童脑型、青年脑型、成人脑型、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型、Addison病型及无症状型6类。
-
矢状窦旁脑膜瘤
疾病别名傍矢状面脑膜瘤疾病代码ICD:M9530/0疾病分类神经外科疾病概述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在肿瘤与上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肿瘤全切后复发者很少,但累及上矢状窦又未能全切肿瘤的患者仍可能复发,复发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术后辅以放疗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会。
-
脾脏先天性变异的超声诊断技术
操作名称:脾脏先天性变异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脾脏先天性变异的超声诊断技术适用于:1.副脾。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2.采用右侧卧位或仰卧位。(2)游走脾,在左季肋部脾区未能显示正常脾脏声像图,但可在中下腹部甚至盆腔发现类似脾脏形态和回声的团块。此团块可随体位转动而发生位移,同时可显示脾门及其脾血管。
-
Foville氏综合征
病因病理病机:桥脑肿瘤、炎症及血管性病变等致面神经核或核下纤维、外展神经核、三叉神经根丝或三叉神经脊髓束核的损害。前者表现为脑桥片状低密度区,边界欠清、无占位效应,环池及桥小脑角池形态正常;(三)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突然起病的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及血清补体试验阳性。
-
脱髓鞘性脊髓炎
④脑脊液检查寡克隆区带阳性;MRI发现脑内白质异常信号。症状体征:脱髓鞘性脊髓炎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MS)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内达到高峰。诱发电位及MRI检查可能发现CNS其他部位病灶。药物治疗①皮质类固醇激素;②免疫球蛋白③抗生素;④维生素B族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
硬脑膜下血肿的眼部表现
疾病分类眼科疾病概述硬脑膜外血肿多发生在头部直接损伤部位,绝大多数是因颅骨骨折使血管破裂,血液流人并聚集于硬脑膜外间隙所致。诊断要点:1.幕上硬膜外血肿:①随血肿增大,患者头痛加重、呕吐、烦躁,意识逐渐由清醒而再次陷入昏迷,即伤后有一中间清醒期。⑤CT检查发现血肿在后颅窝处。眼球运动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