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障碍
感知是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器官,并反映至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感觉是一个人认识活动的基础,有一定的界限、范围,并受心理、生理的影响。(2)幻觉:指对客观环境中,缺乏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虚幻知觉,病人总是信以为真,难以与之解释、说服,并产生相应的情感、思维和行动。
-
儿童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常用为氯丙嗪、氯哌啶醇、奋乃静、舒必利和氯氮平等,显效率50%~(4)感知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感知障碍多较生动鲜明,恐怖性和形象性为特征,可有幻视、幻听(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幻想性幻觉以及感知综合障碍(如认为自己变形、变丑等),尤以少年患儿为常见。
-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即对时间体验的感知综合障碍,是一种伴有识记体验的感知障碍。患者对首次接触的新事物似乎有一种早已体验过的熟悉感,为似曾相识症;相反,对原来早已熟悉的事物却感到陌生,称为旧事如新症。多见于癫痫。
-
儿童精神症状
由于儿童年龄因素的影响,多种临床症状表现不够典型,年龄越小,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及内容越贫乏、单调。儿童期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第二信号系统正在发展,因而表现感知障碍多见,思维障碍少见。儿童还容易出现运动性抑制状态,如木僵、缄默或孤独行为,常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致智力减退和人格缺陷。
-
感知、认知训练
操作名称:感知、认知训练适应证:感知、认知训练适用于脑萎缩、脑部炎症、早老性退行性疾病(Alzheimer病)、缺氧性脑损害、中毒性脑病、脑性瘫痪、老年变性脑病、脑血管性疾病、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脑部伤病引起感知、认知功能障碍。6个月可自愈。然后在治疗中应用代币法,每当患者能注意治疗时给予代币;
-
联想障碍
鉴别诊断:(一)精神分裂症联想松散、思维破裂、接触性离题等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思维不连贯极少出现,除思维障碍外还伴有感知障碍、情感障碍及意志行为异常。(二)器质性脑损害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思维不连贯相对较多,此时常伴有意识障碍。
-
轮椅
3.中枢神经疾患使独立步行有危险者如有认知、感知障碍的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患者,严重帕金森病、脑性瘫痪难以步行的患者。禁忌证:严重的臀部压疮或骨盆骨折未愈合者不宜使用坐式 椅。当熟练这种技巧后,再练习过台阶。上、下坡时要注意保持相应的前倾或后仰的体位,防止身体被前抛或后翻;
-
心房起搏
手术步骤:心房起搏的电极安置部位可选择右心耳、心房壁、房间隔或冠状静脉窦。此时在X线透视下旋转电极使其末端指向前方(胸骨侧),再稍向后撤电极其J形部分即可进入右心耳内(图6.56.2.1.1-2C)。经头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部静脉径路心内膜起搏时,皮下囊袋建立在胸壁;否则定会引起胸大肌的抽搐。
-
妄想性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妄想性障碍是以一种或一组相关的妄想为特点,病程持续至少3个月(通常更长),不伴有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等情绪症状,无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特征症状(如持续的幻听、思维紊乱、阴性症状),但如果感知障碍(如幻觉)与妄想有关,仍可考虑本诊断。
-
感知综合障碍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指时间体验的综合障碍。(二)精神分裂症可出现现实解体,变属于空间感知综合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三)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在其急性期,高热可百叶窗40℃以上,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乃至昏迷,产生精神症状,可出现视物变大,视物变小,视物变形等感知综合障碍。
-
空间定向
所谓空间定向是指人们对当前所处的环境和地方的认识能力。见于记忆障碍和痴呆患者后双重定向,患者认为自己同时处于两个不同地点,其中一个往往是正确的,另一个则带有妄想性质的判断,是错误的,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
紧张综合征
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是患者全身肌紧张力增高,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前者常有违拗症、刻板言语及刻板动作、模仿言语及模仿动作、蜡样屈曲等症状。(六)反应性精神障碍(reactivementaldisorders)在强烈的精神创伤下急性起病,患者突然僵住不动、缄默不语,呼唤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