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觉中枢
听觉中枢是听神经从耳蜗发出冲动,经中间神经元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代表区。听觉中枢和听传导路听觉的传导路径比较复杂,至少包括四级神经元:一级神经元为螺旋神经节中的双极细胞,由其发出的传入神经纤维构成耳蜗神经,入延髓,止于耳蜗背核与耳蜗腹核,这是第二级神经元。
-
听觉
哺乳类和鸟类,空气振动以通常的传导方式(即空气传导)由外耳进入使鼓膜振动,以中耳的耳小骨为中介通过前庭窗传至内耳,进而通过耳蜗内淋巴使基底膜振动,刺激基底膜上科蒂氏器宫的感觉细胞。二是直接通过颅骨传递至内耳(骨导),此在生理状态下作用甚微,只是当气导发生严惩障碍时,骨导才显重要。
-
GBZ/T 238—2011 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爆破作业近距离暴露或工作场所中易燃易爆化学品、压力容器等发生爆炸导致的爆震聋的诊断及处理。听力学特点为气导听阈下降,骨导听阈正常。3.4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deafness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径路病损所导致的听觉障碍。A.5中耳并发症是指因爆震性中耳损伤所致急慢性中耳炎,以及继发性中耳胆脂瘤。
-
听中枢
听中枢是大脑皮质中与听有关的神经细胞群,位于颞横回和颞上回,皮层厚约3毫米。每侧的听觉中枢接受来自两耳听神经传来的冲动形成听觉。因此,当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伤时,不会引起全聋。听中枢对声音响度的分析,主要靠在中枢引起兴奋的神经元的数量决定。此外,听觉的适应现象及对声源方位的辨别也与听中枢的神经活动有关。
-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许多功能区,管理着人体某一方面的活动,但各功能区之间是相互协调的。比较重要的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央、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嗅觉中枢等,管理这些功能的功能区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们的典型代表区。
-
颞叶症状群
概述:颞叶为听觉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味觉中枢所在地。5.瘫痪:颞叶病变侵犯运动区时,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瘫或上肢瘫,包括面肌在内的偏瘫或下肢瘫。并常发现有粗大的眼球震颤。8.眼底与瞳孔的改变:颞叶肿瘤时可出现眼底视乳头水肿、颞叶癫痫发作、恐怖不安躁动时常有瞳孔变大。
-
听力障碍
疾病别名耳聋疾病代码ICD:R44.8疾病分类神经内科疾病概述临床上将听力障碍分为两类: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感音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属于感音器病变,是指内耳中的耳蜗或听神经至听觉中枢有关的神经传导径路损害,导致听力减退或消失,也称为感音性耳聋。(1)脑干性中枢性耳聋: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轻;
-
行波学说
800Hz以上的频率位于顶周,2000Hz位于蜗孔到镫骨足板的中点。不能理解,既然每一种振动频率在基底膜上都有一个特定的行波传播范围和最大振幅区,与这些区域有关的毛细胞和听神经纤维就会受到最大的刺激,这样,来自基底膜不同区域的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及其组合形式,传到听觉中枢的不同部位,就可能引起不同音调的感觉。
-
耳蜗
耳蜗是位听器官内耳骨迷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结构。骨质螺旋板的游离缘连着一富有弹性的纤维膜,称为基底膜,延伸到骨管对侧壁与螺旋韧带相接。前庭阶的一端为前庭窗,鼓阶一端为蜗窗。外界声波通过淋巴液而震动盖膜,盖膜又触动了毛细胞,最后由毛细胞转换成神经冲动经听位神经而传到听觉中枢。
-
呆小症
疾病别名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呆小症又称“克汀病”。前囟闭合迟缓。根据患儿发育异常、矮小,智力低下,骨骼X线特征,血清蛋白结合碘低下及甲状腺131碘吸收率低等诊断不难。具体用药量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定期检查体格发育情况和血内甲状腺素水平决定,千万不要随意停药或擅自改变药量。
-
大脑半球
在圆口类和肺鱼类,比鱼类的脑皮增厚。在爬行类原纹状体加附于旧纹状体的背外侧方,并且在其前方加附了新纹状体(neostriatum)。在大脑半球的内侧面有从上方包着胼胝体的扣带回(gyru-cinguli),在后方尚有距状沟(sulcuscalcarinus)过枕叶内侧面后行,在此附近构成视觉中枢。
-
混合性聋
混合性聋(mixeddeafness)是指中、外耳合并耳蜗、听神经及听觉中枢径路病损时所导致的听觉障碍。听力学特点为气、骨导听阈均下降,但气一骨导听阈间有大于10dB以上的差距。
-
感受器
另外还有一些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了的感觉细胞,它们以类似突触形式与神经末梢相连,如视网膜中的感觉细胞,耳蜗中的声波感受细胞等。至于在同一感觉类型的范围内,对刺激强度(或量)如何编码问题,目前认为感受器可通过改变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来反应刺激的强度。
-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某些痛觉传导路或相应中枢的刺激性病变,也会引起身体一定部位的疼痛。根据在多数感受器实验中得到的实验资料,刺激的强度是通过单一神经纤维上冲动的频率高低和参加这一信息传输的神经张纤维的数目的多少来编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