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
概述: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dissociativeneurologicalsymptomdisorder)是一组以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抽搐、木僵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神经系统损害证据。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分离性抽搐需要与癫痫发作鉴别。木僵:可根据病史与精神分裂症的木僵、器质性木僵、药源性木僵和抑郁性木僵鉴别。
-
朊蛋白病诊疗规范(2020年版)
言语障碍;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行为异常、高级皮层功能障碍(反射亢进、痉挛状态和伸跖反射阳性),以及不同程度的锥体、锥体外系和小脑型失调体征(包括眼球震颤、肌震颤和共济失调),以及运动不能性缄默。④基因诊断:基因检测可发现相应的基因突变;典型特征是脑组织广泛海绵状空泡变性、淀粉样蛋白沉积及神经退行性变;
-
朊蛋白病
病变区可有淀粉样斑块;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行为异常、高级皮层功能障碍(反射亢进、痉挛状态和伸跖反射阳性),以及不同程度的锥体、锥体外系和小脑型失调体征(包括眼球震颤、肌震颤和共济失调),以及运动不能性缄默。伴有中重度的激越或精神症状:给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果患者不能口服药物,可给予注射剂。
-
紧张症
概述:紧张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可同时出现以下症状中的数个:木僵、强直、蜡样屈曲、缄默、违拗、故作姿势、作态、动作刻板、精神运动性激越、扮怪相、模仿言语和模仿动作。紧张症也可发生于一些不属于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的躯体疾病情况,如肝性脑病、叶酸缺乏症。
-
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1.运动障碍(1)肢体瘫痪:可表现单个肌群、单侧肢体瘫痪、截瘫或偏瘫,伴有肌张力增高或降低。3.迟发性运动障碍可根据既往治疗情况,尤其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史来鉴别。4.癫痫强直-阵挛发作分离性抽搐需要与癫痫发作鉴别。5.木僵可根据病史与精神分裂症的木僵、器质性木僵、药源性木僵和抑郁性木僵鉴别。
-
精神障碍治疗药物
肝脏的药物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酶,英文缩写CYP,有不同的亚型,如CYP1A2、CYP2D6等)的活性存在个体和种族差异,并且会受到某些合用药物的抑制或诱导,因此剂量的个体化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是临床实践中值得重视的问题。除锂盐外,大部分精神药物所作用的受体部位也是内源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
-
偏执状态
疾病别名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psychosis疾病代码ICD:F20.0疾病分类精神科症状体征起病多徐缓,主要是妄想的发展。本病多发于中年患者,除占优势的固定妄想外,无精神分裂症的思维凌乱、情感平淡和意向缺乏等症状,可伴有幻听。2.与情感性障碍的鉴别较为容易,因偏执状态是较持续性的,社会功能保持相对较好。
-
疑病障碍
中文版的研究结果显示量表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使用。治疗方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森田疗法等。药物治疗:疑病障碍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必要时部分患者可辅以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分裂型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为行为模式方面的异常,患者情感淡漠、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多起病于18岁之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对阴性症状、情绪症状及认知症状的改善有帮助。可配合心理治疗提高疗效,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
-
HIV感染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概述:HIV感染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情绪评估量表:自评量表常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他评量表常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诊断前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梅毒、隐球菌或结核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等。
-
HIV感染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情绪评估量表:自评量表常用宗氏焦虑自评量表、宗氏抑郁自评量表,他评量表常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诊断前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梅毒、隐球菌或结核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变等。同时,目前尚无有确切疗效的治疗药物推荐。
-
疑病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中文版的研究结果显示量表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临床和研究工作中使用。(二)治疗方案: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森田疗法等。2.药物治疗疑病障碍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必要时部分患者可辅以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分裂型障碍
偶见类似精神病性的思维障碍与知觉障碍短暂性发作,患者可出现明显错觉、听幻觉或其他幻觉,但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满足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妄想性障碍的诊断需求。③人际关系差,倾向于社会退缩;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为行为模式方面的异常,患者情感淡漠、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多起病于18岁之前。
-
分离(转换)性障碍
遗传因素:本病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后者可通过咽部触摸或X线照片加以证实。起病大都缓慢,神经系统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损害。包含:心因性耳聋。对于精神病性症状或兴奋躁动的患者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处于转换性木僵状态的患者,强刺激的针刺或电兴奋治疗,可促使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正常,可以选用。
-
歇斯底里
遗传因素:本病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后者可通过咽部触摸或X线照片加以证实。起病大都缓慢,神经系统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损害。包含:心因性耳聋。对于精神病性症状或兴奋躁动的患者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处于转换性木僵状态的患者,强刺激的针刺或电兴奋治疗,可促使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正常,可以选用。
-
癔症
遗传因素:本病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后者可通过咽部触摸或X线照片加以证实。起病大都缓慢,神经系统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损害。包含:心因性耳聋。对于精神病性症状或兴奋躁动的患者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处于转换性木僵状态的患者,强刺激的针刺或电兴奋治疗,可促使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正常,可以选用。
-
McN-JR-16341
概述:五氟利多化学结构近似氟哌啶醇,是一个作用强大而持续时间很长的抗精神病药。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试验。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加乙醇3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A),用盐酸滴定液(0.025mol/L)滴定至pH值为5.1,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
R-16341
概述:五氟利多化学结构近似氟哌啶醇,是一个作用强大而持续时间很长的抗精神病药。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试验。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加乙醇3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A),用盐酸滴定液(0.025mol/L)滴定至pH值为5.1,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
五氟利多
概述:五氟利多化学结构近似氟哌啶醇,是一个作用强大而持续时间很长的抗精神病药。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D)试验。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加乙醇3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A),用盐酸滴定液(0.025mol/L)滴定至pH值为5.1,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
Tourette 综合征
概述:Tourette综合征又称发生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秽语综合征(delaTourette’s综合征,简称TS)。其他共存症状或共病的评估:除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外,也常使用其他相关量表对共存的症状或共患的疾病进行评定,如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SNAP-Ⅳ量表等。该药有效率达76%~7天增加0.5~
-
甲状腺机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据统计约半数甲亢病人会出现性格改变、躁狂、抑郁、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其精神障碍的发生主要是在自身遗传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应激等因素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也可能与甲状腺的毒性产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有关,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增多也起了一定作用。本病最典型和严重的表现是黏液水肿。
-
甲状腺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
据统计约半数甲亢病人会出现性格改变、躁狂、抑郁、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其精神障碍的发生主要是在自身遗传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应激等因素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也可能与甲状腺的毒性产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有关,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增多也起了一定作用。本病最典型和严重的表现是黏液水肿。
-
抽动障碍
5-HT假说依据是Tourette综合征患者色氨酸羟化酶活性低下。常3岁后起病,4~短暂性抽动障碍病程不超过1年,症状较轻,一般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相关药品:多巴胺、氟哌啶醇、匹莫齐特、纳曲酮、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氧、硫必利、可乐定、利培酮、肌苷、氯硝西泮、硝西泮、氯米帕明、氟西汀、舍曲林相关检查:色氨酸
-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两种病相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③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对于躁狂型患者可应用提盐配合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药物治疗;对于抑郁型患者可应用阿米替林配合兼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如舒必利、泰尔登等治疗,必要时可采用ECT治疗。
-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
基本信息:《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14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6号)印发。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
中枢神经兴奋剂所致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一、临床表现:中枢神经兴奋剂所致障碍(disorderduetostimulants)临床常见急性中毒、依赖、戒断症状及中枢神经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对于伴有失眠患者,建议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米氮平15~对于不合作患者,可选择肌内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齐拉西酮等,必要时24小时内每6~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强迫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②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依赖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自恋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心境稳定剂边缘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较大,常有冲动和自我伤害行为,故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控制冲动行为和愤怒情绪有明显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相比,心境稳定剂对这些人格障碍患者恢复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更明显。
-
依赖型人格障碍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常用药物如氟伏沙明、氟西汀、舍曲林等。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自恋型人格障碍
心境稳定剂:边缘型、自恋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绪变化较大,常有冲动和自我伤害行为,故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控制冲动行为和愤怒情绪有明显的作用,与抗精神病药相比,心境稳定剂对这些人格障碍患者恢复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更明显。
-
中枢神经兴奋剂所致障碍
概述:中枢神经兴奋剂所致障碍(disorderduetostimulants)是指临床常见急性中毒、依赖、戒断症状及中枢神经兴奋剂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对于伴有失眠患者,建议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米氮平15~对于不合作患者,可选择肌内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齐拉西酮等,必要时24小时内每6~
-
创伤后应激障碍
何鸣,1993;除初级皮质V1外,还要经V2,V3和V4等高级的视皮质的整合,再到颞叶以完成更为复杂的视觉信号的识别。(4)过分地惊跳反应。对随访到的110例(83%)入组者创伤3个月及13个月后进行IES和BSI评定,16例(26%)接受PD者13个月后诊为PTSD,对照组仅4例(9%),提示早期给予心理疏泄帮助创伤应激者疗效并不理想。
-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何鸣,1993;除初级皮质V1外,还要经V2,V3和V4等高级的视皮质的整合,再到颞叶以完成更为复杂的视觉信号的识别。(4)过分地惊跳反应。对随访到的110例(83%)入组者创伤3个月及13个月后进行IES和BSI评定,16例(26%)接受PD者13个月后诊为PTSD,对照组仅4例(9%),提示早期给予心理疏泄帮助创伤应激者疗效并不理想。
-
PTSD
何鸣,1993;除初级皮质V1外,还要经V2,V3和V4等高级的视皮质的整合,再到颞叶以完成更为复杂的视觉信号的识别。(4)过分地惊跳反应。对随访到的110例(83%)入组者创伤3个月及13个月后进行IES和BSI评定,16例(26%)接受PD者13个月后诊为PTSD,对照组仅4例(9%),提示早期给予心理疏泄帮助创伤应激者疗效并不理想。
-
强迫症诊疗规范(2020年版)
4%,多起病于7.5~15分(单纯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仅需要6~注意事项:需要关注自知力的水平和患者新发或既往的抽动障碍。1.一线药物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和帕罗西汀耐受性好,所以推荐首选。根据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权衡疗效和安全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最常用且增效作用最确切的药物。
-
强迫症
概述: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OCD)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4%,多起病于7.5~一线药物: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和帕罗西汀耐受性好,所以推荐首选。根据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权衡疗效和安全性,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最常用且增效作用最确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