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妄想性障碍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有效剂量范围(小剂量起始)表分类及药名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抗胆碱作用锥体外系症状剂量范围(mg/d)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高高中中25~②对阴性症状作用微小。⑤药物对患者工作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小。(5)体重增加: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引起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
妄想性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妄想性障碍是以一种或一组相关的妄想为特点,病程持续至少3个月(通常更长),不伴有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等情绪症状,无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特征症状(如持续的幻听、思维紊乱、阴性症状),但如果感知障碍(如幻觉)与妄想有关,仍可考虑本诊断。
-
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
基本信息:《精神分裂症、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临床路径(2012年版)》由卫生部于2012年8月14日《关于印发双相情感障碍等5个重性精神病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06号)印发。4.必要时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分与基线相比,减分率≥50%。
-
偏执性精神障碍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及有效剂量范围(小剂量起始)表分类及药名过度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抗胆碱作用锥体外系症状剂量范围(mg/d)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高高中中25~②对阴性症状作用微小。⑤药物对患者工作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小。(5)体重增加: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引起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
诡辩型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精神分裂症诊疗规范(2020年版)
2.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为常见。临床上表现为阳性症状群、阴性症状群、意志行为异常。以氯氮平和奥氮平多见。紧张症可能发生于一些特定的精神障碍,包括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神经发育障碍,也可能由一些精神活性物质或药物诱发。
-
偏执型人格障碍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狂信性人格
如易变,持续多久?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偏执型人格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等对人格障碍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不稳、人格解体及社会隔离等症状有改善作用。1.精神分析治疗是人格障碍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中自体心理学集中于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理解,客体关系理论则更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
感应性精神病
概述:感应性妄想性精神障碍即感应性精神病(inducedpsychosis),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并明显妨碍病人的社会功能,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长期相处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或夫妻和师生等。4.病程多为慢性,感应性妄想性障碍患者与原发者分开后,症状有缓解趋势。
-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试行)
第十三条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重性精神疾病,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实行发病报告;3.出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的,责任报告单位在患者出院后10个工作日内将出院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
分裂型障碍
偶见类似精神病性的思维障碍与知觉障碍短暂性发作,患者可出现明显错觉、听幻觉或其他幻觉,但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满足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妄想性障碍的诊断需求。③人际关系差,倾向于社会退缩;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为行为模式方面的异常,患者情感淡漠、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多起病于18岁之前。
-
分裂型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2.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为行为模式方面的异常,患者情感淡漠、没有亲密或信任的人际交往,多起病于18岁之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对阴性症状、情绪症状及认知症状的改善有帮助。可配合心理治疗提高疗效,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
-
感应性精神障碍
概述:感应性妄想性精神障碍即感应性精神病(inducedpsychosis),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并明显妨碍病人的社会功能,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长期相处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或夫妻和师生等。4.病程多为慢性,感应性妄想性障碍患者与原发者分开后,症状有缓解趋势。
-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概述:感应性妄想性精神障碍即感应性精神病(inducedpsychosis),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并明显妨碍病人的社会功能,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长期相处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或夫妻和师生等。4.病程多为慢性,感应性妄想性障碍患者与原发者分开后,症状有缓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