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羧作用
脱羧作用亦称脱羧反应,是从有机酸中脱掉CO2的反应。其一般形式是在羰基或氨基的邻接末端羧基被脱掉。氨基酸脱羧时直接产生对应的胺类。也有1/2O2或磷酸替代XH2O(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草酰乙酸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H2OCO2)参与反应的。在发酵和呼吸中放出的CO2,腐生菌所生成的胺是重要的脱羧反应例子。
-
脱羧反应
脱羧作用亦称脱羧反应,是从有机酸中脱掉CO2的反应。其一般形式是在羰基或氨基的邻接末端羧基被脱掉。氨基酸脱羧时直接产生对应的胺类。也有1/2O2或磷酸替代XH2O(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草酰乙酸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H2OCO2)参与反应的。在发酵和呼吸中放出的CO2,腐生菌所生成的胺是重要的脱羧反应例子。
-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人和动物由食物引入的蛋白质或是组成机体细胞的蛋白质和在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都必须先在酶的参与下加水分解后才进行代谢。氨基酸分解所生成的α-酮酸可以转变成糖、脂类或再合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也可以经过三羧酸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
-
血浆酮体
概述:在临床实验诊断中有三种酮体起作用:它们是有两个酮酸的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它们在生理性的pH环境下以离子形式存在,以及没有酮酸的丙酮。(1)阴离子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这类代谢性酸中毒与高氯酸血症相关。可能的原因包括潜在的肾小管性酸中毒,碳酸酐酶抑制剂摄入和高钾血症酸中毒。全血中的β-羟丁酸在4~
-
潮红综合征
疾病别名油筒鱼综合征,面红综合征,青花鱼中毒,含组织胺鱼肉中毒,竹刀鱼毒素中毒,scombroidfishpoisoning,histaminefishpoisoning疾病代码ICD:T62.8疾病分类儿科疾病概述潮红综合征(flushingsyndrome)是指食用鲭鱼后,发生的以颜面、颈部、躯干等处皮肤潮红为主的一组症候群,系鲭鱼所含毒素所致。流行病学临床较为少见。
-
尿维生素B1
尿维生素B1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尿维生素B1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尿液检查化验取材:尿液尿维生素B1的测定原理:维生素B1在碱性铁氰化钾溶液中被氧化成噻嘧色素,在330~(4)荧光生成:取试管5支标明样品管(U)、样品空白管(UB)、标准管(S)、标准空白管(SB)、空白管(B),按下表(表1)继续操作。
-
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
概述:维生素B6包括六种可以互相变换的吡哆醇(pyridoxine)、吡哆胺(pyridoxamine)、吡哆醛(pyridoxal)和它们各自的5-磷酸化物。如果缺乏可致抽搐及末梢神经疾患。同时常有胃肠道症状。维生素B6依赖综合征多属遗传性疾患,辅助检查:(1)色氨酸试验给病儿口服色氨酸后取尿检测黄嘌呤排出量如低于正常即为阳性反应。
-
鲭鱼类中毒所致潮红综合征
疾病别名组胺鱼中毒针鱼中毒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疾病概述鲭鱼类因含有较高的组胺类物质,食用后引起暂时性皮肤潮红,故名为鲭鱼类中毒所致皮肤综合征,又称组胺鱼中毒,日本称它为针鱼中毒。食用后取末梢血和尿测定组胺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5)化学性的皮肤潮红如食用过多或变质的青菜,可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