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臼
鬼臼鬼臼RhizomaDysosmaeVersipellis(英)CommonDysosmaRhizome别名八角莲、八角乌。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雌蕊1,子房上位。采制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性状根茎呈横生的小结节状,长2~性味性温,味苦、辛;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痰消肿。用于痈肿疔疮、瘰疬、咽喉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桃耳七
气置,味苦。药理作用:早年有人报告,鬼臼树酯对兔细胞和人类皮肤与秋水仙碱具有相类似的抑制有丝分裂作用,以后分离出本脂体-鬼臼毒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于中期,对动物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治疗指数低,对人的毒性大,没有药用价值。其中1例Ⅰ期菜花型宫颈癌患者,经治两个月后,局部肿瘤消失,宫颈恢复正常;
-
窝儿七
子房上位,由1心皮组成;化学成份:根含鬼臼素、去氢鬼臼素和山柰酚间属植物山荷叶的根含山柰酚、槲皮素、鬼臼素、β-去水鬼臼苦素、山荷叶素、鬼臼苦素、鬼臼素、去氢鬼臼素、去水鬼臼苦素、山荷叶素、鬼臼苦素都是木脂体类物质。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骨蒸劳热,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少腹结痛,痈肿。
-
八角莲
浆果椭圆形或卵形。摘录:《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八角莲:拼音名:BāJiǎoLián别名:一把伞、六角莲、独叶一枝花、独脚莲[江西]、一碗水[陕西]、八角七、八角兵盘七、鬼臼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versipellis(Hance.归经:性温,味苦、辛;用于痈肿疔疮、瘰疬、咽喉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白八角莲
拼音名:BáiBāJiǎoLián别名:血丝金盆、鬼臼、九臼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贵州八角莲的根及根茎。叶片盾状着生,叶 廓近扁圆形或半圆形,长约12cm,宽约15cm,4-6掌状深裂,裂片又2-3浅裂成戟形,上面暗绿色或带紫色晕,下面带灰紫色,有细柔毛,叶缘有时具不明显的齿。质坚硬,折断面平坦,颗粒状;
-
小叶莲
概述:小叶莲为中药名,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治风湿疼痛,麻木,跌打损伤,胃痛,风寒喘咳,月经不调,解铁棒锤中毒。化学成分:根含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去氧鬼臼毒素、鬼臼苦素、盾叶鬼臼素、山荷叶素及它们的苷,还含槲皮素、山柰酚及较多量树脂成分。黄酮部分有镇咳、平喘、祛痰和抑菌作用。
-
杀鬼丸
《千金翼》卷十引丁季方:组成:虎头骨2两(炙),丹砂2两,真珠2两,雄黄2两,雌黄2两,鬼臼2两,曾青2两,女青2两,皂荚2两(去皮子,炙),桔梗2两,芜荑2两,白芷2两,芎2两,白术2两,鬼箭2两(削取皮羽),鬼督邮2两,藜芦2两,菖蒲2两。附注:杀鬼五邪丸(《普济方》卷二五四)。用药禁忌:忌生血物、羊肉汤。
-
大麝香丸
摘录:《深师方》引华佗方(见《外台》卷二十)《千金》卷十二:大麝香丸:处方:麝香3分,牛黄2分,附子2分,鬼臼2分,真珠2分,莽草2分,犀角2分,矾石2分,细辛2分,桂心2分,獭肝2分,藜芦2分,蜈蚣1枚,蜥蜴1枚,丹砂2两,雄黄1两,巴豆50枚,杏仁50枚,地胆7枚,元青7枚,亭长7枚,斑蝥7枚,礜石8分。
-
雄黄散
用法用量:不拘时,用温酒调下一钱。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普济方》卷六十五引《医方大成》:方名:雄黄散组成:雄黄、细辛(去苗)、青盐(一方有枯矾无青盐)、乳香(别研)、良姜、荜茇、麝香、胡椒。附注:原方治上证,经以飞黄散蚀恶肉尽,再用本方熏之。附注:《普济方》有瓜蒂,无瓜叶,用温浆水调服。
-
蓝青丸
《千金》卷二十:蓝青丸:处方:蓝青汁3升,黄连8两,黄糵4两,乌梅肉2两,白术2两,地榆2两,地肤子2两,阿胶5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本方取蓝青之清热解毒,兼连、柏之苦燥湿热,地肤子之清利膀胱,地榆之散血中火,白术之健脾逐血,阿胶之滋血润燥,乌梅之收耗散津。为热痢水谷不消之的方。功效:破逐瘀积。
-
太上五蛊丸
《千金》卷二十四:别名:五蛊丸、雄黄丸组成:雄黄4分,椒目4分,巴豆4分,莽草4分,芫花4分,真朱4分,鬼臼4分,矾石4分,藜芦4分,斑蝥30枚,蜈蚣2枚,獭肝1分,附子5分。用药禁忌:忌五辛。獭肝、蜈蚣、斑蝥,专杀尸疰蛊毒;附注:五蛊丸(《圣济总录》卷八十引《膜外气方》)、雄黄丸(《普济方》卷二五三)。
-
除热结肠丸
处方:黄连半两,柏皮半两,苦参半两,鬼臼半两,独活半两,橘皮半两,芍药半两,阿胶半两。功能主治:小儿热,下黄赤汁沫及鱼脑杂血,肛中疮烂,坐(匿虫)生虫。(冬无蓝汁可用蓝子1合舂蜜和丸)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疳疮内蕴湿热,外显血燥,结肠丸专泄湿热,仅以鬼臼杀毒邪,独活以散风热。
-
虎头杀鬼方
别名:虎头杀鬼丸、杀鬼虎头丸、虎头丸、七物虎头丸、虎杖头杀鬼丸、辟瘟杀鬼丸处方:虎头骨5两,朱砂1两半,雄黄1两半,雌黄1两半,鬼臼1两,皂荚1两,芜荑1两(一方有菖蒲、黎芦,无虎头、鬼臼、皂荚)。功能主治:辟温。《医方类聚》引《澹寮》本方用法:晨起各人吞小豆大一丸,不致传染。
-
苦参橘皮丸
别名:苦参丸处方:苦参、橘皮、独活、阿胶、蓝青、黄连、鬼臼(一作鬼箭羽)、黄柏、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蜜烊胶为丸,如梧桐子大,干之。功能主治:热毒痢。用法用量:每服10丸,饮送下,1日3次。至于痢久,胃气侵衰,饮食艰进,慎勿误投,以取虚虚之咎。
-
太一神明陷冰丸
《千金》卷十七:组成:雄黄2两,丹砂2两,礜石2两,大黄2两,当归3,巴豆1分,芫青5枚,桂心2两,真珠1两半,附子1两半,蜈蚣1枚,乌头8枚,犀角1两,鬼臼1两,射罔1两,黎芦2两,麝香1两,牛黄1两,人参1两,杏仁30枚,蜥蜴1枚,斑蝥7枚,樗鸡7枚,地胆7枚。附注: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 太乙神明陷冰丸。
-
维埃坶-26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维埃坶-26,鬼臼噻吩苷,鬼臼甲叉苷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3.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及脱发等。
-
威猛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可能是通过鬼臼噻吩甘与拓扑异构酶-Ⅱ结合,主要用于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明显效应。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
-
替尼泊甙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可能是通过鬼臼噻吩甘与拓扑异构酶-Ⅱ结合,主要用于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明显效应。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
-
赤小豆丸
《鸡峰》卷十三:赤小豆丸:处方:赤小豆1两,好硫黄1两,附子半两(生)。功能主治:断瘟疫。摘录: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四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赤小豆丸:处方:鬼臼半两,赤小豆3分,鬼箭羽半两,朱砂半两(细研),雄黄半两(细研),阿魏半两(别研)。功能主治:山岚瘴疟。
-
鬼臼噻吩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维埃坶-26,鬼臼噻吩苷,鬼臼甲叉苷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3.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及脱发等。
-
八角金盘
小檗科六角莲或八角莲等的根茎·八角金盘:八角金盘为中药名,即八角莲的别名。八角莲又名鬼臼、一把伞、八角金盘、独叶一枝花。化学成分:六角莲和八角莲均含鬼臼毒素、去氧鬼臼毒素、山柰酚。五加科植物八角金盘的叶或根皮·八角金盘:出处:始载于《台湾药用植物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
-
雄豆丸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名:雄豆丸组成:雄黄2两,巴豆1两,鬼臼1两,莽草1两,丹砂1两,獭肝3两,蜥蜴1两(炙),蜈蚣1两(炙)。各家论述:妇人身感异气,腹怀鬼胎,故腹如抱瓮。雄黄解毒杀虫;獭肝补益,力能壮胆;雄肝、蜥蜴走经隧;蜜捣绵裹,深纳阴中,务使恶物尽去,则经府肃清而血气调和,何异胎之足患哉。
-
邦莱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可能是通过鬼臼噻吩甘与拓扑异构酶-Ⅱ结合,主要用于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明显效应。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
-
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可能是通过鬼臼噻吩甘与拓扑异构酶-Ⅱ结合,主要用于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明显效应。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
-
维埃坶26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可能是通过鬼臼噻吩甘与拓扑异构酶-Ⅱ结合,主要用于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明显效应。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
-
替尼泊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维埃坶-26,鬼臼噻吩苷,鬼臼甲叉苷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3.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及脱发等。
-
鬼臼噻吩甙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可能是通过鬼臼噻吩甘与拓扑异构酶-Ⅱ结合,主要用于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瘤有明显效应。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
-
青桑枝饮
《得效》卷九:方名:青桑枝饮别名:青桑枝散组成:青桑枝7茎并长4寸许,柳枝7茎并长4寸许,石榴皮7茎并长4寸许,桃枝7茎并长4寸许,梅枝7茎并长4寸许,鬼臼5钱,青蒿1小握,赤箭5钱(一方不用鬼臼、赤箭)。主治:劳瘵。用药禁忌:不可用性,及食生冷、毒物。附注:青桑枝散(《奇效良方》卷二十二)。
-
神经胶质瘤
概述:神经胶质瘤(Giiomas)亦称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故亦称神经外胚层肿瘤或神经上皮肿瘤。但颅内压显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各类型神经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大多发生在儿童。
-
鬼臼甲叉苷
药品说明书:别名:替尼泊苷;足叶毒硫花亚甲基葡萄糖苷,邦莱,鬼臼噻吩甙,维埃坶-26,鬼臼噻吩苷,鬼臼甲叉苷外文名:Teniposide,Vumon,VM-26适应症:本品是一种半合成的鬼臼脂毒,可阻止S后期或G期细胞,但机理不清楚。对儿童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作用。3.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及脱发等。
-
血桐
拼音名:XuèTó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莲叶桐科植物莲叶桐的叶或种子。种子:秋冬采果实,除去花托,取种子晒干。单叶互生;雌花生于雄花中央,无花梗,花被片8,排成两 ,基部具杯状总苞,不育雄蕊4,子房下位,1室,有胚珠1粒,花柱短,柱头膨大,呈不规则齿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于海滩上。主大便秘结;
-
獭肝丸
《圣惠》卷三十一:方名:獭肝丸组成:獭肝3分(微炙),鬼臼3分,沙参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丹参3分,苦参3分,天灵盖1两(涂酥,炙微黄),麝香半两(研入)。主治:虫瘕劳。主治:传尸病,遁注、骨蒸、伏连、殗殜,连绵三年或五年,有能食不作肌肤;烦热,口干心躁,四肢疼痛,不欲饮食,渐加羸瘦。
-
桃奴散
处方:桃奴5枚甘草7.5克(炙微赤,锉)杏仁20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麝香3克桔梗(去芦头)赤芍药黄芩柴胡(去苗)川升麻川大黄(锉,微炒)鬼臼(去毛)各15克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主治:妇人或室女月经不通,渐成胀满;鼠屎通幽降浊,香附解郁调经,肉桂温经以运乎经血,砂仁醒脾以鼓运乎经气也。
-
鬼臼汁
处方:生鬼臼1两。功能主治:黑黄。用法用量:上捣绞取汁1小盏,服之即愈。如无生鬼臼,即用干者为末,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宜先烙口中黑脉,次烙百会穴,又烙玉泉、足阳明、章门、心俞、下廉,不愈宜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
鬼臼丸
《圣惠》卷五十五:鬼臼丸:处方:鬼臼半两(去须),川升麻3分,麝香1钱,柴胡1两(去苗)。摘录:《圣惠》卷五十五《圣济总录》卷三十五:鬼臼丸:处方:鬼臼1两,常山1两,甘草(炙,锉)1两,绿豆粉1两,鳖甲(醋炙,去裙襕)3分,雄黑豆250粒(汤浸,去皮,焙),砒霜半两(研,生使)。功能主治:鬼疟。
-
结肠丸
处方:苦参4分,橘皮4分,独活4分,阿胶(炙)4分,芍药4分,干姜4分,黄柏4分,甘草(炙)4分,鬼臼4分。制法:上为末,蜜与胶共烊以和丸,如梧桐子大,晒燥。功能主治:热毒下不断,不问久新;诸疰下及卒下。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饮送下,1日3次,不知稍加。注意:忌海藻、菘菜。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集验方》
-
解邪丹
处方:虎头骨2两,朱砂1两,雄黄1两,雌黄1两,鬼臼1两,芜荑1两,鬼箭羽1两,藜芦1两。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避邪祟。主用法用量:囊盛1丸,系右臂上,或于病人户内烧之。摘录:《惠直堂方》卷一
-
二十六味通经散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止血散瘀,调经活血。用于“木布病”,胃肠溃疡出血、肝血增盛,月经不调,闭经,经血逆行,血瘀症瘕,胸背疼痛等。用法与用量:一次2g,一日2次。青海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疗儿散
处方:人参20克当归60克(酒洗)川牛膝15克乳香6克(去油)鬼臼9克(研,水飞)功能主治:治产妇气血虚弱,胎死不下。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
龙牙散
功能主治:百疰邪气,飞尸万病。用法用量:每服1刀圭,酒下。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龙牙散中鹳骨、狐阴、雄黄、曾青、乌头、三鬼辟邪攻毒之味无不毕具,宜为百疰万病之类治也。
-
芒消汤
《千金翼》卷十九:芒消汤:处方:木防已1两半,白术1两半,鬼臼1两半,芒消2两,芍药2两,当归2两,大黄3两,蜈蚣(炙)2枚,蜥蝎(炙)2枚,甘草1两(炙)。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身热虽解,而烦热腹胀不除,则与芒消汤荡涤肠胃,仍兼桂心、李仁、甘草之类,更加通草利水通窍,白术、大枣滋培津气以杜悍烈之复入。
-
鬼臼叶
出处:《纲目》拼音名:GuǐJi Y 别名:八角莲叶(《福建中草药》)。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的叶。原形态:形态详鬼臼条功能主治:治哮喘,背痈溃烂。附方:①治哮喘:八角莲鲜叶一两,柿饼二个。水煎调红糖服。(《福建中草药》)②治背痈溃烂:八角莲鲜叶用针密刺细孔,以米汤泡软,贴患处,日换二次。
-
桃儿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儿七:拼音名:T o rQī别名:桃耳七、小叶莲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Sinopodophyllumemodi(Wall.),以根及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咳止痛,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心胃痛,风寒咳嗽,月经不调,解铁棒锤中毒。2钱,水煎或泡酒服。
-
七宝镇心丸
《医心方》卷三引《博济安众方》:组成:虎睛1双(炙),金箔50片,银箔50片,光明珠2分,雄黄2分,牛黄2分,琥珀2分,真珠2分,龙脑2分,麝香2分。主治:重病后虚损或忧虑失心致惊悸心忪,或夜间狂言,恒常忧怕,或如神不足人,小儿诸惊痫,并时疾心热等。主治:小儿惊痫心热。用法用量:每服1丸,去心麦门冬煎汤送下。
-
太一神明丸
《千金翼》卷二十:组成:雄黄4两,真珠2两,丹砂2两,藜芦1两半,附子1两半(去皮,炮),斑蝥20枚(熬),杏仁80枚(去尖皮双仁,熬),地胆2-7枚,矾石1两(烧),赤足蜈蚣2枚(炙),巴豆70枚(去皮心),鬼臼3两,特生礜石5两(烧)。卒中鬼魅,狂言妄语,1丸涂其脉上,1丸涂人中,即愈;
-
太一追命丸
《千金》卷二十四:别名:太乙追命丸、夺命丸组成:蜈蚣1枚,丹砂1分,附子1分,矾石(1作礜石)1分,雄黄1分,藜芦1分,鬼臼1分,巴豆2分。主治:百病,或中恶气,心腹胀满,不得喘息,心痛积聚,胪胀疝瘕,宿食不消,吐逆呕哕,寒热瘟病,蛊毒,妇人产后余疾。伤寒1-2日,服1丸,当汗出,绵裹2丸,塞两耳中;
-
太一追命丹
《圣惠》卷五十六:别名:夺命丸组成:蜈蚣1枚(微炙,去足),巴豆30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白矾半两(烧令汁尽),藜芦1分(去芦头),雄黄1分(细研),鬼臼1分(去须)。主治:五蛊,及中恶气,心腹胀满,不得喘息。心痛积聚,及疝瘕宿食不消,吐逆呕哆寒热瘰疬。
-
万病散
主治:风尸,及飞尸鬼疰,风痹,身上痛如针刺,呕逆痰癖,五劳七伤。《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引《灵苑方》:方名:万病散别名:无忧散、万病无忧散组成:黄耆半两,木通半两,桑白皮半两,陈皮半两,白术半两,木香半两,胡椒半两(作1服,别研置),牵牛子(微炒,勿过热,取头末)1两。妇人久患血劳,痿黄无力。
-
紫石寒食散
《金匮》卷下:方名:紫石寒食散组成:紫石英10分,白石英10分,赤石脂10分,钟乳(研炼)10分,栝楼根10分,防风10分,桔梗10分,文蛤10分,鬼臼10分,太乙余粮10分(烧),干姜4分,附子(炮,去皮)4分,桂枝(去皮)4分。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散。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 紫石英散。
-
蜥蜴丸
一月自效。《千金》卷十一:方名:蜥蜴丸组成:蜥蜴2枚,蜈蚣2枚,地胆50枚,(庶虫)虫30枚,杏仁30枚,蜣螂14枚,虻虫30枚,朴消1两18铢,泽漆18铢,桃奴18铢,犀角18铢,鬼督邮18铢,桑赤鸡18铢,芍药1两半,虎骨1两半,甘草1两,巴豆1两18铢,款冬花18铢,甘遂1两6铢,干姜1两。主治:暴癥坚结,四肢瘦瘁,食少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