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骨折脱位
概述:颈椎椎体骨折的同时,伴有椎节严重脱位者,称为颈椎骨折脱位。必要时应尽早气管切开,机械辅助呼吸。凡经CT和MRI等明确的致压物应设法及早去除,根据致压方向,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有时行椎管减压术虽无济于脊髓完全性损伤的恢复,但有望通过局部减压使脊髓损伤水平下降1~
-
Bailey-Badgley法颈段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术
2.呼吸困难或行气管切开者。在颈7平面,可遇到甲状腺下动脉和喉返神经,小心将之向下方牵开,不可损伤喉返神经。3.骨折椎体定位:颈椎骨折脊髓受压,压迫主要来自压缩椎体的后上角和骨折椎体上方椎间隙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也可来自脱位的椎体后部和突入椎管内的骨折片,故常需确定骨折椎体与其上一椎体之间的椎间隙。
-
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
概述:各种暴力作用造成颈椎骨折脱位,通常合并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脊髓损伤。牵引过程中如果出现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应调整牵引重量和方向。另一种椎弓骨折,其椎弓等结构与上位脊柱后结构呈正常连结序列,脱位的两个脊椎椎弓、椎板和棘突分别向上下方分离张开(图2),而椎弓骨折者后结构张开在脱位椎体上方的椎弓间。
-
创伤性枢椎滑脱
一般是根据椎节的稳定与否将其分为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当前,绞刑架骨折仍沿用Levine和Edwards于1985年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型:Ⅰ型(度):系双侧椎弓根骨折,骨折线位于关节突关节的前方,主要引起第2颈椎椎体与后方的关节突、椎板与棘突之间的分离,二者间距约2mm左右(1~颈2椎体后下缘可被后纵韧带撕脱出现撕脱性骨折。
-
绞刑架骨折
一般是根据椎节的稳定与否将其分为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当前,绞刑架骨折仍沿用Levine和Edwards于1985年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型:Ⅰ型(度):系双侧椎弓根骨折,骨折线位于关节突关节的前方,主要引起第2颈椎椎体与后方的关节突、椎板与棘突之间的分离,二者间距约2mm左右(1~颈2椎体后下缘可被后纵韧带撕脱出现撕脱性骨折。
-
棘突间融合术
手术名称:棘突间融合术分类:骨科/脊柱外科手术/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0003概述:棘突间融合术用于脊柱骨折脱位的治疗,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6.5.4-1,3.26.5.4-2)。操作时可先将两侧的钢丝拧紧,然后,再行细条状或大块状植骨,块状骨块需用钢丝缠绑固定(图3.26.5.4-7A、B)。
-
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
2.特殊器械薄型冲击式椎板咬骨钳,尖嘴咬骨钳,微型电、(气)钻。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项韧带表面,自其一侧将项韧带从棘突表面切开,沿确定显露椎板侧的棘突和椎板切割,用骨膜剥离器自内向外做骨膜下剥离,用干纱条填充止血,逐次将颈7至颈2半侧椎板和关节突暴露,用自动拉钩牵开颈后肌群并固定。
-
创伤性枢椎前滑脱
概述:枢椎的骨折、脱位是于1866年由Haughton在一名被处绞刑的罪犯身上第一次发现并描述、1931年,Wood-Jones注意到在绞刑中将绞索的绳线结置于颏下总是造成同一种致命的枢椎骨折、脱位(双侧椎弓根骨折)。Ⅲ型骨折是移位的骨折,枢椎椎体向前移位并有屈曲,C23小关节突关节发生脱位或交锁(图2)。
-
马庆军
脊柱骨折;他参与了卫生部“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颈椎病的微创外科治疗”、“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与研究”等重大课题,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骨折的局部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等3项研究。他参与编写、编译了《创伤骨科学》、《脊柱外科学》、《外科学》等5部著作,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
颈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2.特殊器械薄型冲击式椎板咬骨钳,尖嘴咬骨钳,微型电、(气)钻。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项韧带表面,自其一侧将项韧带从棘突表面切开,沿确定显露椎板侧的棘突和椎板切割,用骨膜剥离器自内向外做骨膜下剥离,用干纱条填充止血,逐次将颈7至颈2半侧椎板和关节突暴露,用自动拉钩牵开颈后肌群并固定。
-
绞架性骨折或外伤性枢椎椎弓骨折
一般是根据椎节的稳定与否将其分为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当前,绞刑架骨折仍沿用Levine和Edwards于1985年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型:Ⅰ型(度):系双侧椎弓根骨折,骨折线位于关节突关节的前方,主要引起第2颈椎椎体与后方的关节突、椎板与棘突之间的分离,二者间距约2mm左右(1~颈2椎体后下缘可被后纵韧带撕脱出现撕脱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