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
概述:核RNP抗原抗体系统是第二个具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的抗原-抗体系统。别名:抗-RNP、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抗RNP抗体分类: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测定化验取材:血液抗RNP抗体的测定原理:同免疫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原理。(1)高滴度: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
抗-RNP
概述:核RNP抗原抗体系统是第二个具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的抗原-抗体系统。别名:抗-RNP、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抗RNP抗体分类: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测定化验取材:血液抗RNP抗体的测定原理:同免疫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原理。(1)高滴度: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
抗RNP抗体
概述:核RNP抗原抗体系统是第二个具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的抗原-抗体系统。别名:抗-RNP、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抗RNP抗体分类:免疫学检查自身抗体测定化验取材:血液抗RNP抗体的测定原理:同免疫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原理。(1)高滴度: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
丁型肝炎抗体
概述: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是一种缺陷性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为35~别名:δ抗体;附注:(1)由于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感染同时存在,外周血经除污剂处理后,可能HBAg与HBcAg同时存在,因此要注意注意防止HBcAg的干扰,故酶标记物中必须加入非标记的特异性中和HBcAg的单克隆抗体以排除之。
-
HDAg抗δ
概述: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是一种缺陷性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为35~别名:δ抗体;附注:(1)由于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感染同时存在,外周血经除污剂处理后,可能HBAg与HBcAg同时存在,因此要注意注意防止HBcAg的干扰,故酶标记物中必须加入非标记的特异性中和HBcAg的单克隆抗体以排除之。
-
HDAg抗
概述: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是一种缺陷性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为35~别名:δ抗体;附注:(1)由于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感染同时存在,外周血经除污剂处理后,可能HBAg与HBcAg同时存在,因此要注意注意防止HBcAg的干扰,故酶标记物中必须加入非标记的特异性中和HBcAg的单克隆抗体以排除之。
-
δ抗体
概述: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DVirus,HDV)是一种缺陷性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为35~别名:δ抗体;附注:(1)由于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感染同时存在,外周血经除污剂处理后,可能HBAg与HBcAg同时存在,因此要注意注意防止HBcAg的干扰,故酶标记物中必须加入非标记的特异性中和HBcAg的单克隆抗体以排除之。
-
基孔肯雅热
病原学:基孔肯雅病毒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virus,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为正链RNA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8℃以上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杀灭病毒。5天内可产生高滴度病毒血症,传染性较强,可引起媒介伊蚊的感染,从而传播该病。
-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有以下特点:1.患者血液中可以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或)与自身免疫组织成分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滑膜液中的IgG类RF与变性IgG结合而形成中等大小的免疫复合物,比血清中的IgM类RF更具有致病意义,因为这一类免疫复合物易于沉积在关节滑膜等部位,可激活补体,形成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
概述:乙肝核心抗体-IgM(hepatitisBcoreantibodyIgM,抗-HBc-Ig-IgM)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试剂:国内有商品化试剂盒供应,内含抗μ链包被的反应板(条)、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应用液、抗HBcHRP应用液以及抗HBc-IgM阴、阳性对照血清、样品稀释液,洗涤液、底物液及终止液等试剂。高滴度保持1~
-
抗-HBc-IgM
概述:乙肝核心抗体-IgM(hepatitisBcoreantibodyIgM,抗-HBc-Ig-IgM)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试剂:国内有商品化试剂盒供应,内含抗μ链包被的反应板(条)、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应用液、抗HBcHRP应用液以及抗HBc-IgM阴、阳性对照血清、样品稀释液,洗涤液、底物液及终止液等试剂。高滴度保持1~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本病常隐匿起病,从出现临床症状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2~6.肾损害肾损害发生率在11%左右,在伴盘状红斑及ANA阴性的患者较为少见。肺功能异常者少见。d)即可使病情改善,此时应尽快减至10mg/d以下的小剂量维持,以减少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53%有效,以多关节炎和皮肤黏膜病变改善最为明显。
-
WS/T 491—2016 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操作指南
6.1.1.2宜使用微量移液器吸取和滴加抗原,滴加抗原量应符合6.6.2和(或)6.6.3的技术要求。提示:阴性反应。提示:定性试验有前带现象,呈高滴度状态,半定量试验已经至最终稀释度。10.6结果判定:10.6.1使用纸质反应板替代玻璃片进行VDRL试验时,反应结束后吸取反应液置载玻片上,覆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
WS/T 237—2016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断
——在实验室检查部分中增加核酸检测与分型鉴定(见4.3.3);LGV由Ll、L2、L3血清型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器、肛门直肠部位所致的,以局部化脓性淋巴结病或出血性直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d)用滤纸吸干水分,将盖玻片的细胞面朝下,放于滴加有封固液的洁净载玻片上,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10×40倍)。
-
丁肝
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4)凝血酶原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HBsAg高滴度、HBeAg与DNA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
HDV病毒感染
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4)凝血酶原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HBsAg高滴度、HBeAg与DNA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
丁型病毒性肝炎
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4)凝血酶原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HBsAg高滴度、HBeAg与DNA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
1型糖尿病
环境因素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特异或非特异性损害B细胞。(2)尿酮:尿酮体测定提供了胰岛素缺乏的指标,警告糖尿病患者即将或可能已存在酮症酸中毒,提示需进一步行血酮体测定和血气分析。在糖尿病肾肾病变早期,24h尿蛋白一般<150mg,且呈间歇性。30min皮下注射。
-
Ⅰ型糖尿病
环境因素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特异或非特异性损害B细胞。(2)尿酮:尿酮体测定提供了胰岛素缺乏的指标,警告糖尿病患者即将或可能已存在酮症酸中毒,提示需进一步行血酮体测定和血气分析。在糖尿病肾肾病变早期,24h尿蛋白一般<150mg,且呈间歇性。30min皮下注射。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环境因素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特异或非特异性损害B细胞。(2)尿酮:尿酮体测定提供了胰岛素缺乏的指标,警告糖尿病患者即将或可能已存在酮症酸中毒,提示需进一步行血酮体测定和血气分析。在糖尿病肾肾病变早期,24h尿蛋白一般<150mg,且呈间歇性。30min皮下注射。
-
肠道外传播性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
细胞介导的免疫性损伤可能是HCV致肝脏病变的主要原因: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汇管区淋巴细胞集聚,有时可形成淋巴滤泡,对比研究认为较乙型肝炎明显,淋巴细胞浸润无疑与免疫反应有关。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潜伏期:本病潜伏期为2~HBsAg高滴度、HBeAg与DNA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
丙型病毒性肝炎
细胞介导的免疫性损伤可能是HCV致肝脏病变的主要原因: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汇管区淋巴细胞集聚,有时可形成淋巴滤泡,对比研究认为较乙型肝炎明显,淋巴细胞浸润无疑与免疫反应有关。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潜伏期:本病潜伏期为2~HBsAg高滴度、HBeAg与DNA聚合酶阳性者,HBcAg多为阳性。
-
获得性血友病
AH患者没有既往或家族出血史,其临床表现各异,绝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自发性出血,以软组织血肿、肌肉内出血、广泛皮下淤斑、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出血为主,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占80%以上,病死率约20%。如果仅轻微出血且抗体滴度小于5BU,可应用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加压素(DDAVP)或输注人FⅧ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