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石榴
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山石榴:山石榴为中药名,出自《奇效良方》。性味归经:酸、涩,平。治滑精,遗精,遗尿,尿频,咳喘,自汗,盗汗,慢性腹泻,崩漏,带下,慢性肾炎,高血压病,子宫脱垂,脱肛。化学成分:本品含金樱子鞣质A~1.治细菌性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胃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便血,衄血,月经过多。
-
野牡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牡丹:拼音名:YěMǔDān别名:罐罐草、倒罐草、毛足杆、红暴牙狼、炸腰果、山石榴[福建]、猪母稔、夻口巴、痢疾罐、赤牙郎、高脚稔来源: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野牡丹MelastomacandidumD.Don,以根、叶入药。性味:味酸;(《福建民间草药》)③治痈肿:鲜野牡丹叶一至二两,水煎服,渣捣烂外敷。
-
小蘖
小蘖释名子蘖、山石榴。气味苦、大寒、无毒。主治去心腹中热气,杀诸虫,治血崩。附方
-
赤楠
《*辞典》:赤楠: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Ch N n别名:牛金子(《植物名实图考》),鱼鳞木、赤兰、石柃、山石榴(《中国经济植物志》),瓜子柴、山乌珠、细叶紫陵树、细子莲、赤楠蒲桃、瓜子木、假黄杨(《海南植物志》)。功能主治:健脾利湿,乎喘,散瘀。治浮肿,小儿盐哮,跌打损伤,烫伤。
-
一颗针
拼音名:YìKēZhēn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的根、根皮及枝叶。质硬,老根较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可见明显年 环,皮部棕色至黄棕色,木部黄色,中央呈枯朽状。木射线宽1-6列细胞,孔沟及纹孔明显,细胞中可见淀粉粒。
-
山鸡头子
别名:刺榆子、山石榴、野石榴、山鸡头子、糖刺果、刺头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laevigataMichx.的果实。性味归经:酸、涩,平。入脾肾、膀胱经。治滑精,遗精,遗尿,尿频,咳喘,自汗,盗汗,慢性腹泻,崩漏,带下,慢性肾炎,高血压病,子宫脱垂,脱肛。本品又含柠檬酸、苹果酸、树脂、维生素C、糖类等。
-
刺石榴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石榴:拼音名:C Sh Liu别名:山石榴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omeiensisRolfe,以果入药。果成熟时采,去果柄及宿萼,晒干。性味:微酸、苦,平。功能主治:止血,止痢。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白带,痢疾。
-
四角蒲桃
拼音名:SìJiǎoPúTáo别名:念劬蒲桃、山石榴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四角蒲桃的根。羽状脉,侧脉9-13对。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生于无叶的枝上,长3-5cm;雄蕊多数,长3mm,花药丁字着生,纵裂;子房下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中海拔山谷或溪边。性味:味辛;性微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
-
红暴牙狼
概述:红暴牙狼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陆川本草》记载的野牡丹之别名。性味:甘、酸、涩,平。功能主治:功在清热止痢,散瘀止血,解毒消肿。1.治细菌性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胃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便血,衄血,月经过多。2.捣敷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疔毒;煎水洗疮疡溃烂。
-
野茶子
《*辞典》:野茶子:出处:《四川滞洪药志》拼音名:YěCh Zǐ来源:为山茶科植物钝叶柃的果实。原形态:小灌木,高1~叶互生,革质,叶形变化很大,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5~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区的林中。性味:性凉,味苦涩,无毒。功能主治:止渴,醒脑。治暑热口渴,小便不利,肠炎泻痢及头昏目眩。
-
猪肚木
拼音名:ZhūDǔMù别名:山石榴、跌掌随、老虎刺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刺鱼骨木的叶、根及树皮。四季均可挖根切片,鲜用或晒干。花具短梗,腋生,单朵或数朵簇生于叶腋,长约8mm,直径约5mm,有杯状小苞片承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灌丛中。性味:淡;寒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活血解毒。小便不利;
-
山石榴属
中文名山石榴属拼音名shanshiliushu拉丁名Catunaregam中国植物志71(1):337属下物种山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