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蒴果
蒴果是由合生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子房1至多室,每室含多数种子。如马兜铃、牵牛、马齿觅、王不留行等。
-
砂仁─阳春砂、海南砂仁、缩砂蜜
砂仁─阳春砂、海南砂仁、缩砂蜜砂仁──阳春砂FructusAmomiVillosi(英)AmomumFruit别名阳春砂、春砂仁、蜜砂仁。花萼筒状,先端3浅裂,花冠管细长,先端3裂,白色/蒴果椭圆形,成熟时红棕色,有肉刺。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脾胃虚寒、食积不消、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苞片披针形,膜质;
-
蕈树属
中文名蕈树属拼音名xunshushu拉丁名Altingia中国植物志35(2):61描述AltingiaNor.蕈树属,金缕梅科,约12种,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我国有8种,产东南至西南,其中最常见的为蕈树A.chinensis(Champ.)Benth.etHook.,本属多数种类的树脂供药用及香料用,木材很有价值,亦为养香蕈的母树。
-
漆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漆姑草:拼音名:QīGūCǎo别名:羊儿草、地松、星秀草、珍珠草来源:石竹科漆姑草属植物漆姑草Saginajaponica(Sweet)Ohwi,以全草入药。用于白血病,漆疮,痈肿,淋巴结结核,龋齿痛。《本草拾遗》:按漆姑草如鼠迹大,生阶墀间阴处,气辛烈,主漆疮,挼碎敷之,亦主溪毒疮。治瘰疬结核。
-
车前
雄蕊4,着生在花冠筒近基部处,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长圆形,2室,先端有三角形突出物,花丝线形;⑦《本草正》:生捣汁饮,治热痢,尤逐气癃,利水。(《摄生众妙方》)②治尿血:㈠车前草捣绞,取汁五合,空腹服之。(《湖南药物志》)⑿治喉痹乳蛾:虾蟆衣、凤尾草。煮酒一瓶,常服。
-
地丁
豆科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或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带根全草。蒴果长圆形,长约1厘米,分裂为3果瓣,各瓣具有棱沟,基部有宿存的萼。苞片披针形,小苞片2,线状披针形;叶为羽状复叶,叶柄细长,小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被白色柔毛,多呈灰绿色。捣汁或研末。另有一种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
-
三角泡
拼音名:SānJiǎoPào别名:假苦瓜、假蒲达、包袱草、风船葛、鬼灯笼、三角灯笼、金丝苦楝、三角藤、倒地铃、棕子草、炮掌果、小果倒地铃、白花仔草、带藤苦楝、灯笼草。叶多脱落,破碎而仅存叶柄,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暗绿色。蒴果膜质,膨胀成倒卵形,有三棱,先端截头状,常被柔毛。性味:苦;
-
百合科
中文名百合科拼音名baiheke拉丁名Liliaceae描述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隶属百合目(Liliales)。中国60属,560种,遍布全国,惟西南部最盛,大部供观赏用,有些入药,如芦荟、天冬、贝母、麦冬、黄精等,有些供食用。叶互生或基生,少对生或 生。叶基生,扁平、圆柱形或半圆柱形,中空;花被片分离或基部合生;
-
水苦荬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苦荬:拼音名:ShuǐKǔMǎi别名:水仙桃草、仙桃草[云南、四川]、水接骨丹、接骨仙桃草、虫虫草、水莴苣、水对叶莲来源: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苦荬VeronicaanagalisaquaticaL.和芒种草V.undulataWall.,以带虫瘿果的全草入药。通常无毛,有的在花序轴、花梗、花萼、蒴果上有疏腺毛。活血止血。
-
牛尾参
萝藦科植物青羊参的根·《中医大辞典》·牛尾参:牛尾参为中药名,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青羊参之别名。治头晕,耳鸣,腰痛,癫痫,风湿骨痛,跌仆闪挫,食积,脘腹胀痛,小儿疳积,荨麻疹,狂犬咬伤,蛇咬伤。"按以上所述及附图考证,即为薯蓣科毛胶薯蓣。蒴果翅薄长约20mm,宽4-6mm;
-
冷水七
冷水七此药为大戟科植物西南大戟(Euphorbiahylonoma)的根。用于二便不通、积聚腹胀、胸膈不利、肝硬化胶水、劳伤、跃打损伤等症。叶互生,常密集于茎的上部,为矩圆状披针形。结长椭圆形蒴果,其上有6条棱。鸢尾的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风湿的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食积腹胀、痈疖肿毒等。
-
南蛇藤果
拼音名:NánShéTénɡGuǒ别名:合欢花、狗葛子、皮猢子、鸦雀食。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果实。单叶互生;种子卵形至椭圆形,有红色肉质假种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沟及山坡灌丛中。性状:性状鉴别蒴果黄色,球形,直径约1cm,3裂,干后呈黄棕色。性味:甘;
-
酸猴儿
聚伞花序或被极不明显的微柔毛及白色小腺覆瓦状排列的苞片,通常带紫红色,透明:花4,花萼长漏斗形,具4棱,长1.4-1.5cm,被腺毛及白色小腺点,裂片长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约4.5mm,具腺毛状缘毛;子房下位,先端具膜质冠,冠檐具缘毛。性味:味苦;主风湿热痹,肺热咳嗽,漆疮用法用量:外用:煎汤6-15g。
-
鸳鸯七
鸳鸯七此药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Begoniaevansiana)或中华秋海棠(B.sinensis)的块茎。花较大,为谈红色,直径25—35厘米,5—6月开花,花后结线状圆柱形蒴果,长1.5—3厘米,有3翅。该药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止血止痢的功效。用于痢疾、肠炎、疝气、腹疼、崩漏、痛经、赤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
马兜铃
叶三角状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水一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用于肺热咳喘,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
水葫芦
水葫芦是雨久花科凤眼莲属中的一个种,学名Eichhorniacrassipes(Mart.单叶互生,倒卵形至肾形,色深绿,具蜡光泽;叶腋抽生匍匐枝,先端形成新株,穗状花序有花4-14朵,花冠蓝紫色,花被6裂,顶端最大片中央有一黄斑,形似凤眼,蒴果卵形或长圆形,内有种子30-150粒,千粒重0.38g左右。生境分布生于水塘中。外敷热疮。
-
姜目
姜目(Zingiberales)包括姜科、芭蕉科(Musaceae)、美人蕉科(Cannaceae)等8科。退化雄蕊小且与唇瓣合生;山姜属(Alpinia)的山姜[A.japonica(Thunb.)Miq.]等为常见的药用植物。美人蕉科(Cannaceae)的美人蕉(CannaindicaL.)、大花美人蕉(C.generalisBailey)等,均原产美洲,现引种栽培供观赏。
-
杨树花
长枝叶阔卵形或三角形状卵形,长10-15cm,宽8-13cm,先端短渐尖,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具波状牙齿;(检查黄酮)化学成份:叶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 -D-葡萄糖甙(quercetin-3- -D-glucoside),杨梅树皮素3- -D-半乳糖甙(myricetin-3- -D-galacloside),木犀草素-7- -D-葡萄糖甙(luteolin-7- -D-glucoside)。
-
北方点地梅
拼音名:BěiFānɡDiǎnDìMéi别名:雪山点地梅、喉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北点地梅的带根全草。直根系,主根细长,支根较少。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30mm,宽2-6mm,先端钝或稍锐尖,通常中部以上叶缘具稀疏锯齿,上面及边缘被短毛及2-4分叉毛,下面近无毛。蒴果倒卵状球形,先端5瓣裂。
-
亚麻
化学成分:根含亚麻苦苷,对小肠的分泌、运动功能有调节作用。茎叶还含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等。《*辞典》·亚麻: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YàMá别名:鸦麻(《本草图经》),胡麻饭(《滇南本草》),山西胡麻(《植物名实图考》),山脂麻、胡脂麻(《中国药植志》),胡麻(《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黄水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枝:拼音名:Hu nɡShuǐZhī别名:博落、虎耳草[陕西]来源:虎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黄水枝TiarellapolyphyllaD.Don,以全草入药。花梗长约10mm;叶多破碎,基生叶卵圆形或心形,长2-8cm,宽2.2-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和腺毛,上面疏被腺毛,叶柄长5-15cm,被长柔毛和腺毛;
-
假苦瓜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JiǎKǔGuā别名:假蒲达(《本草求原》),包袱草、风船葛(《广州植物志》),鬼灯笼、三角泡、三角灯笼(《广西中药志》),金丝苦楝、眼睛草(《泉州本草》)。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的全草。⑤《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逐血祛瘀,通五淋,利小便。煎汤冲黄酒服。水煎调冰糖服。
-
天门冬目
天门冬目(Asparagales)本目包括石蒜科、鸢尾科、兰科及从广义百合科中分出的葱科、铃兰科(Convallariaceae)、天门冬科、萱草科、风信子科(Hyacinthaceae)等30科。有的分开两个科同置于百合目(如Engler系统);石蒜属(Lycoris)具鳞茎,叶基生,花时常无叶;花被片下部合生,无副花冠;蒴果具三棱,种子近球形,黑色。
-
马蹄荷根
拼音名:MǎTíHé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马蹄荷Exburklandiapopulnea(R.Br.exGriff.)R.W.Brown的根。叶片革质,阔卵圆形,嫩叶有掌状3浅裂,长10-17cm,宽9-13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或偶为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发亮,掌状脉5-7条,网脉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约1300m的山地密林中。
-
槭叶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椒叶草的全草。心皮2,合生至中部,子房半下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近水边的山谷石崖上。有的可见花葶,疏生柔毛,复聚伞花序,花序轴密生短腺毛和微柔毛。花瓣黄白色,披针形。有时可见蒴果,长约7.5mm。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入心经功能主治:宁心安神。摘录:《中华本草》
-
繁缕
《全国中草药汇编》:繁缕:拼音名:F nLǚ别名:鹅儿肠、鸡肠菜、合筋草、小被单草、园酸菜来源:石竹科繁缕属植物繁缕Stellariamedia(L.)Cyr.,以全草入药。叶片卵圆形或卵形,长1.5-2.5cm,宽1-1.5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近截形或浅心形,全缘或呈波状,两面均光滑无毛。跌打伤痛;醋和,或烧存性麻油调敷疮及肿毒。
-
白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薯莨:拼音名:B iShǔL nɡ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白薯莨DioscoreahispidaDennst.,以块茎入药。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硬革质,长3.5-7cm,宽2.5-3cm,密被柔毛;薯蓣皂甙(Dioscine)为薯蓣碱之二氢异构体,作用性质相似,但较弱。
-
芝麻七
芝麻七此药为玄参科植物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resupinala)的根。因其蒴果略似芝麻(脂麻)的果实,故得此名。花单生于叶腋,谈紫红色,花冠管自基部起向右扭,使花冠上部呈“回顾”状,故得名“反顾”;生长于海拔l700—2000米的山坡草丛中。该药具有祛风湿、利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小便不利、尿路结石等。
-
石椒草
《中医大辞典》·石椒草:石椒草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别名:石胡椒、羊膻草、九牛二虎草。秋季割取全草,洗净切段晒干。用于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胃痛腹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痛,跌打损伤。根圆柱形略扭曲,有纵纹及黑色圆形小突起。②取本品粉末10g,加60%乙醇100ml,冷浸过夜,滤过。
-
山梗菜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山梗菜:出处:出自《救荒本草》拼音名:ShānGěnɡCài英文名:HerbofSessileLobelia,all-grassofSessileLobelia,SessileLobelia别名:半边莲、水苋菜、苦菜、节节花、大种半边莲、水折菜、天竹七、对节白、水杨、柳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山梗菜的根或带根全草。
-
零陵香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 nɡL nɡXiānɡ别名:熏草(《山海经》),燕草(《南越志》),蕙草(《别录》),香草(《开宝本草》),铃铃香、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辛玉册》),熏香(《本草求真》),陵草(《中药材手册》)。①《别录》:主明目止泪,疗泄精,去臭恶气,伤寒头痛,上气,腰痛。
-
木槿子
1.治肺热咳嗽,痰喘,偏正头痛。药理作用:还含α-生育酚即维生素E,临床用于习惯性流产、月经过多等。《*辞典》·木槿子:出处:《纲目》拼音名:MùJǐnZǐ别名:朝天子(《饮片新参》),川槿子(《药材学》)。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果实。又治黄水脓疮,烧存性,猪骨髓调涂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补血薯
拼音名:BǔXuèShǔ别名:七叶薯、血参、七爪金龙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七叶薯蓣的块茎。掌状复叶互生;雄蕊3,着生外 花被片基部,与3枚退化雄蕊互生;蒴果反折,三棱状长方倒卵形,长3.5-5cm,宽2-3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30m的山坡、山谷林下阴湿处。性味:辛;主肺劳咳血;产后腹痛;
-
缩砂蜜
拼音名:S ShāM 英文名:FructusAmomiXanthioidis别名:缩砂、绿壳砂仁来源:为姜科植物缩砂蜜AmomumvillosumLour.Var.xanthioides(Wwall.exBak.)T.L.WuetSenjen的果实。苞片披针形,膜质;主产云南。性状:蒴果类圆形,长1.5~种子团类圆形至长圆形,具钝三棱,每瓣有种子12~功能主治:行气宽中,健胃消食,安胎。
-
兰科
中文名兰科拼音名lanke拉丁名Orchidaceae描述Orchidaceae兰科,单子叶植物,约700属,2000种,广布于全球,但主要产热带地区,我国有166属,1019种,南北均产之,而以云南、台湾与海南岛为最盛,大部分供观赏,少数如石斛、天麻、白芨等入药。陆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兰科植物大多数靠昆虫传粉,也有鸟媒传粉和自花传粉的。
-
大飞扬草
别名:大飞扬草、大乳汁草、节节花、奶母草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hirtaL.的全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蒴果阔卵形,长约1.5毫米,被毛,三角形。花期全年。"②《岭南采药录》:"味酸苦,性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疔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
独脚柑
《*辞典》:独脚柑: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 JiǎoGān别名:干草(《广州植物志》),细独脚马骝(《南宁市药物志》),马佬含菊(《广西中药志》),金锁匙(《闽南民间草药》),地莲芝(《贵州植药调查》),鹿草(《广东中药》Ⅱ),黄花甘(《广东中药》)。苞片通常长于萼;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
-
短穗兔耳草
拼音名:DuǎnSuìTùěrCǎo英文名:ShortspikeLagotis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短穗兔耳草的全草。叶片宽条形至披针形,长2-7cm,先端渐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200-4500m的高山、草原、河滩、湖边砂质草地。偶见蒴果。性味:味苦;性凉归经:归肺;降压调经。主肺热咳嗽;
-
红铧头草
拼音名:HónɡHuáTóuCǎo别名:走边疆、鸡腿菜、鸡蹬腿、胡森堇菜、鵏鸽腿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鸡腿堇菜的全草。叶片心形、卵状心形或卵形,长1.5-5.5cm,宽1.5-4.5cm,先端锐尖、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通常心形,边缘有钝齿,两面有细短毛或仅叶脉有毛。有时可见椭圆形蒴果。皮层薄壁细胞6-8列。性味:味淡;
-
五叶薯
拼音名:WǔYèShǔ别名:毛狗苕、玉苁蓉、朱砂莲、毛团子、蓑衣包、血参、苦卡拉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五叶薯蓣的块茎。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薄革质,长2-2.5cm,宽1-1.3cm,成熟时黑色,疏生短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林边或灌丛中。注意:《广西民族药简编》:“忌吃酸辣食物”。
-
丽春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丽春花:拼音名:L ChūnHuā别名:虞美人来源:罂粟科丽春花PapaverrhoeasL.,以花、全草入药。将蒴果采下,撕开果皮将种子轻轻抖人容器内。种皮含吗啡(morphine),那可汀(narcotine),蒂巴因。种子含脂肪油,主要有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性味:苦;有毒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镇咳;
-
岩蜈蚣
拼音名:YánWúGōnɡ别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爬山猴、野海棠、荷叶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盾叶秋海棠的带根茎全草。叶自根茎上生出,盾状着生,2-6片,叶柄长5-21cm,有线条;蒴果长2.5cm具3翅,其中1翅宽约5mm,另2翅2mm。气微,味涩、微酸。本品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性味:味涩;
-
金牛草
出处:《中药志》拼音名:JīnNi Cǎo别名:小兰膏、细叶金不换、细金草(《岭南采药录》),小金不换(《广东中药》Ⅱ),细金牛草、七寸金(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小金牛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远志科植物小花远志的带根全草。茎细弱,很少分枝,棕黄色,被柔毛,折断面中空。
-
野甘草
《*辞典》:野甘草: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YěGānCǎo别名:香仪、珠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假甘草、土甘草、假枸杞(《广西中药志》),四时茶(《闽南民间草药》),冰糖草(《广东中药》Ⅱ),通花草(《广西中草药》),节节珠(《福建中草药》)。蒴果卵状至球形,直径2~水煎,饭前服,日二次。
-
胶树
巴西橡胶是大戟科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中唯一的栽培种,学名Heveabrasiliensis(Willd.ex.A.Juss.)Muell.Arg.。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革质,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④优良实生苗。防治方法:苗圃和幼树喷施1%波尔多液,成龄树喷施含铜油剂,但要防止铜素对胶乳的污染。胶树害虫很少。
-
长角果
在二心皮子房分为二室的角果中,随着果实的成熟变成细长角状,在各室内着生多数种子,这种果实称为长角果。成熟干燥的果皮,从基部向上作二瓣开裂,散出种子。十字花科的果实大多是这样的。与此相反不是二室,而是单室的长角状果(例如罂粟科的果实),称为长角状蒴果(ceratium),以资区别。
-
青篱柴属
中文名青篱柴属拼音名qinglichaishu拉丁名Tirpitzia中国植物志43(1):95描述TirpitziaHallier青篱柴属,亚麻科,有T.sinensis(Hemsl.)Hallier等2种,分布于越南至我国两广、贵州和云南。叶互生,具短柄,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全缘,先端浑圆,基部楔尖;具短柄,数朵排成顶生或近顶生的聚伞花序;种子上端有翅。
-
麦吊七
麦吊七此药为酢浆草科植物山酢浆草(Oxalisgriffuhii)的带根全草。根状茎较细,倾斜。花后结圆柱形蒴果,蒴果成熟时为紫黑色。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散夜的功效。用于风湿疼病、胃痛、赤白痢疾、黄疽、淋巴结核、血尿、淋症、月经不调、白带、乳痈、外伤出血等。
-
巴西橡胶
巴西橡胶是大戟科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中唯一的栽培种,学名Heveabrasiliensis(Willd.ex.A.Juss.)Muell.Arg.。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革质,全缘,花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④优良实生苗。防治方法:苗圃和幼树喷施1%波尔多液,成龄树喷施含铜油剂,但要防止铜素对胶乳的污染。胶树害虫很少。
-
百合还阳
百合还阳此药为面浆草科植物铜锤草(Oxaliscorymbosa)的带鳞茎全草。地下有鳞茎着生,鳞茎被褐色鳞片。叶基生,叶柄长5—8厘米,叶上面有疏柔毛或近无毛,下面有柔毛,全缘,近边缘处有红色腺点;6月开花,花后结所蒴果。该药具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劳伤腰痛、咽喉肿痛、痈疮、烫伤、创伤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