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骨伸筋
龙骨伸筋此药为百合科(菝葜科)植物尖叶牛尾菜(Smilaxripariavar.acuminata)的根茎。茎无刺,叶互生,长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尾尖。金石豆此药为兰科植物麦斛(Bulbophylluminconspicuum)的带假鳞茎全草。民间用于肺热咳嗽、病后虚热、热病伤刃、胸胁疼痛、风湿关节痛、肝炎,食欲不振、月经不调等。
-
小石仙桃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对叶草,生云南山石上。拼音名:XiǎoShíXiānTáo别名:对叶草、双叶岩珠、岩珠、双叶石枣、珠兰、岩豆、山枣、小叶石橄榄、水橄榄柳仔、果上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细叶石仙桃的全草或假鳞茎。花瓣卵形;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较小,棱角锐尖。滋阴润肺;
-
有瓜石斛
拼音名:YǒuGuāShíHú英文名:PaleEphemerantha别名:带爪石斛、果上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流苏金石斛的全草。茎呈假单轴分枝,长30-50cm,直立或俯垂,分枝顶商膨大成假鳞茎;中萼片和花瓣披针形,长约1.2cm,宽约1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下石上或树上。微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
-
活血珠
活血珠此药为兰科植物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的假鳞茎。独蒜兰为多年生小草本。叶1枚,生于假鳞茎顶端,长椭圆状披针形。6~9月结果,果圆筒形,有棱。生长于海拔1300~1800米的山沟边或山坡岩石上。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舒筋活血的功效。用于痈肿疗毒、淋巴结核、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
-
广石豆兰
拼音名:GuǎnɡShíDòuLán别名:单叶岩珠、岩枣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广东石豆兰的假鳞茎或全草。顶生1叶,具短柄;萼片近相同,线状披针形,中萼片长约1cm,侧萼片稍长,上部边缘上卷呈筒状,顶端尾状,基部大部分贴生于合蕊柱基部和蕊柱足上;显微鉴别假鳞茎横切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8-13 m,棱角钝。
-
风兰
出处:凤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群芳卷,曰:“风兰一名净瓶,生云南临安。文中所述“绿实”系指绿色的假鳞茎,“黄箨”当为黄色的苞片,舌“边茸茸”是指唇瓣边缘须毛状。结合附图和产地,应为须唇贝拼音名:FēnɡLán别名:净瓶、石芭蕉、大果上叶、牛骨棒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须唇贝母兰的全草或假鳞茎。
-
鸦雀还阳
鸦雀还阳此药为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yunnanensis)的带假鳞茎的全草。根状茎粗壮、横走。有长圆形或卯状长圆形的肉质假鳞茎。在假鳞茎顶端,常有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的叶2片。用于肺热咳嗽、结核咯血、胸肋疼痛、月经过多、淋巴结核、跃打损伤等。应注意保护野生种及其生态环境,并进行人工培植.
-
独叶山兰
拼音名:DúYèShānLán别名:山茨菇、小白芨、山慈菇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小山兰的假鳞茎。叶片狭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5cm,宽2.5cm,先端急尖,基部收窄成短柄。唇瓣3裂,侧裂片近三角形,中裂片近肾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3600m的山谷灌丛下或混交林下。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贝母兰
《*辞典》:贝母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拼音名:B iMǔL n别名:止血果(《文山中草药》),石巴蕉、对叶果、果上叶(《云南中草药选》),小绿芨(《全展选编 外科》)。来源:为兰科植物伞房贝母兰的假鳞茎或全草。③《贵州药植目录》:清热润燥,生津止咳。如系开放性骨折,加满山香根粉撒于伤口,再敷药。
-
红花小独蒜
唇瓣3裂,侧裂片与中裂片近等长,先端钝;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坡地、山坡路旁或杂木林中。性味:辛;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红花小独蒜,根如小蒜、尤如指;2.《新华本草纲要》:假鳞茎:有活血调经的功能。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
石仙桃
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中医大辞典》·石仙桃:石仙桃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咳血,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胃、十二指肠溃疡;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收缩成柄状。叶肉组织中,可见粘液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针晶束及方晶;药理作用:麻醉作用石仙桃的水提取液具有局麻作用。
-
铁梳子
铁梳子此药为兰科植物流苏虾脊兰(Calanthefimbriata)的假鳞茎及根。民间用于跌打损伤、劳伤、腰痛、腹痛、淋巴结核、慢性咽炎、闭经、关节痛、蛇咬伤等。金扣子此药为兰科植物羊耳蒜(Liparisjaponica)的全草。该药具有补中益气、活血调经、止血的功效。用于崩漏、白带、产后腹痛、跌打损伤等症及病后体虚等。
-
牛角七
虎耳草科植物鬼灯檠的根茎·牛角七:牛角七为中药名,出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慕荷之别名。1.治痢疾,腹泻,白浊,带下,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咽喉肿痛,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化学成分:根茎含丁香酸、熊果酚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及其3-甲醚、2,6-二羟基苯乙酸甲酯。
-
石串莲
拼音名:ShíChuànLián英文名:Bulbophyllum别名:小绿芨、美网石豆兰、小果上叶、石链子、石寸连、小石斛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小绿石豆兰的假鳞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山地阴坡岩石上。性味:甘;肾经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咳血、乳腺炎、扁桃体炎、咽炎、肺炎、扭伤、疮、疖、脓肿。
-
羊耳蒜属
中文名羊耳蒜属拼音名yangersuanshu拉丁名Liparis中国植物志18:53描述LiparisRich.羊耳蒜属,兰科,约250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北温带,我国有45种,约有19种产台湾,其余以西南为最多。陆生兰或附生兰;茎多少膨大,通常形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花粉块4,成2对,蜡质,无花粉块柄。
-
耳唇兰属
中文名耳唇兰属拼音名erchunlanshu拉丁名Otochilus中国植物志18:401描述OtochilusLindl.耳唇兰属,兰科,4种,主要分布于泰国至喜马拉雅地区,我国均产之,只局限于云南至西藏东南部。附生兰,具圆柱形或略带纺锤形的假鳞茎;唇瓣基部有一对耳状小裂片抱着蕊柱,具囊:蕊柱细长,无蕊柱足;
-
葱头七
葱头七此药为兰科植物长叶山兰(Oreorchisfargesii)的假鳞茎。具根状茎和假鳞茎。总状花序短,密生多数花,花黄棕色,唇瓣3裂,常具睫毛,其上方基部具l苞片。蒴果细长。分布于木鱼、老君山等地。生长于海拔l300—l500米的山坡沟谷林下。该药具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湿痹痛、痔伤等。
-
石枣
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Sh Zǎo别名:石豆、岩豆(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金枣、石米(《陕西中草药》),独叶岩珠、鸭舌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根茎纤细,横生,具节,节上着生假鳞茎,绿色,小形,卵圆状,具棱。蒴果卵形。治高热惊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关节肿痛,痈肿,咽痛,跌打损伤。
-
云叶兰属
中文名云叶兰属拼音名yunyelanshu拉丁名Nephelaphyllum中国植物志18:232描述NephelaphyllumBl.云叶兰属,兰科,12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其中云叶兰N.cristatumRolfe产我国广东沿海至海南岛。陆生兰,具根状茎;花葶与叶生于不同的假鳞茎上,常交互而生;花粉块8,成2群,蜡质,具花粉块柄。属下物种云叶兰
-
曲唇兰属
中文名曲唇兰属拼音名quchunlanshu拉丁名Panisea中国植物志18:380描述Panisea(Lindl.)Lindl.曲唇兰属,兰科,7种,分布于印度、印度支那至我国,其中曲唇兰P.cavalerieiSchltr.等4种产我国云南、贵州至海南岛。花葶从假鳞茎基部抽出;花序疏生数朵花或减退为只具单花;唇瓣不裂,略扭曲,基部有爪;
-
长年兰
拼音名:ChánɡNiánLán别名:带血独叶一枝枪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独花兰的假鳞茎和全草。唇瓣生于蕊柱基部,椭圆形,长2.5cm,基部圆形,3裂,中裂片斜出,近肾形,边缘具皱波状圆齿,具爪,唇盘上具5枚附属物,侧裂片直立,斜卵状三角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林缘阴湿处。性味:味苦;痰中带血;
-
地宝兰属
中文名地宝兰属拼音名dibaolanshu拉丁名Geodorum中国植物志18:186描述GeodorumJacks.地宝兰属,兰科,数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我国有4种,产南部,其中密花地宝兰G.densiflorum.(Lam)Schltr.较为常见。花葶从假鳞茎侧面节上发出,常缩短成头状或球形,稍倾垂;花粉块2,蜡质,具蕊喙柄与粘盘。
-
石豆兰属
中文名石豆兰属拼音名shidoulanshu拉丁名Bulbophyllum中国植物志19:164描述BulbophyllumThouars石豆兰属,兰科,近1000种,分布于热带,我国有36种,产南部。花葶从假鳞茎底部或两假鳞茎之间的根状茎上抽出,通常具头状花序、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罕有减退为单花;唇瓣小,肉质,铰链般地着生于蕊柱足,活动,不裂;
-
矮柱兰属
中文名矮柱兰属拼音名aizhulanshu拉丁名Thelasis中国植物志19:62描述ThelasisBl.矮柱兰属,兰科,约2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其中矮柱兰T.tripteraReichb.f.与台湾矮柱兰T.clausaFukuyama等2种产我国广东、云南和台湾。花葶从假鳞茎底部的根状茎上或下部叶腋发出;花粉块8,成2群,蜡质,具细长的蕊喙柄和小的粘盘。
-
鸡腿还阳
鸡腿还阳此药为兰科植物瘦房兰(Ischnogynemandarinorum)的全草。因其假鳞茎圆柱形,状如鸡腿.故得此名。花萃顶生1朵花,花大,白色,花瓣较狭,披针形,唇瓣基部狭楔形,渐向前扩大:在靠近顶端处不明显3裂。分布于新华、宋洛等地。该药具有滋阴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用于阴虚燥热、咽干舌燥、小儿高热烦渴等。
-
麦斛
拼音名:MàiHú英文名:all-grassofInconspicuousBulbophyllum别名:石豆、石仙桃、鱼毙草、果上叶、一挂鱼、羊奶草、鸭雀嘴、石杨梅、万年桃、石枣子、青兰、子上叶、瓜子莲、七仙桃、小扣子兰、石豆兰、石蚊虫、楼上楼、石莲子、根上子、石萸、单叶石枣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麦斛的全草。基部具多数丝状须根。
-
牛角三七
拼音名:NiúJiǎoSānQī别名:夏兰、羊角七、鹿角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多花兰的假鳞茎或全草。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3cm左右,宽5-7mm,浅绿色,先端较绿,基部较淡,具5条较深色的脉;唇瓣不明显3裂,比花瓣短,浅黄色带紫褐色斑点,先端反卷,唇盘中央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褶片。4.寒兰生于山坡林下。性味:辛;
-
山慈菇叶
《中医大辞典》·山慈菇叶:山慈菇叶为中药名,出自《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功能主治:主治乳痈,便毒,疮肿。唇瓣近匙形,与萼片近等长,基部浅囊状,两侧边缘略向上反折,前端扩大并为3裂,侧裂片狭小,中裂片长圆形,基部具1个紧贴或多少分离的附属物;假鳞茎狭卵形或长颈瓶状,长1-2cm,顶生1枚叶,叶落后1杯状齿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