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耆茎叶
来源:为豆科植物黄耆或内蒙黄耆等的茎叶。功能主治:《别录》:疗渴及筋挛,痈肿,疽疮。各家论述:《本草正义》:黄耆茎叶疗渴,亦升清滋液之功。治筋挛者,亦禀温和之性,而且有宣通络咏之力也。其治痈肿疽疮,则茎叶有外行性,乃能疏通气血,而消肿化壅,与根之偏于补益者,固自有别耳。
-
上树蜈蚣
葡萄科植物崖爬藤的全草或根·上树蜈蚣:上树蜈蚣为中药名,出自《重庆草药》。或浸酒饮。别名:三角风、上树蜈蚣、追风藤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K.Kochvar.smensis(Tobl.)Rehd.的茎叶。1.治风湿痹痛,口眼喁斜,产后感风头痛,闭经,跌打损伤,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叶尚含常春藤苷、肌醇等。
-
柴酮片
含量测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20℃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20mg,置100ml量瓶中,加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于外感风热、颈痛发热、咳嗽咽痛等症及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烟台柴胡为伞形科植物烟台柴胡BupleutumChinenseDc.F.Vanheuchii(Muell-Arg)ShanetY.Li的干燥茎叶。江苏省药品检验所起草
-
泽泻
性味归经:泽泻味甘、淡,性寒;药理作用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冠状动脉,保肝,抗炎,降血糖,利尿,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23-乙酰泽泻醇B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制成每1m1含20μg的溶液,即得。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
薇菜
薇菜是豆科(Leguminosae)野豌豆属以嫩茎叶供食用的野生种。学名ViciasativaL.,别名大巢菜、扫帚菜、野绿豆、野召子。每100g鲜嫩茎叶中含水分80g、蛋白质3.8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9g、钙270mg、磷70mg等。中国各省均有分布,中国采食薇菜有悠久历史,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及明代李时珍撰《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
-
双肾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肾藤:拼音名:ShuānɡSh nT nɡ别名:马蹄、羊蹄藤来源: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湖北羊蹄甲BauhiniahupehanaCraib,以根入药。野生品秋季挖根;茎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单叶互生;苞片与小苞片丝状,被红棕色柔毛,长7mm;性味:苦涩;各家论述:《四川中药志》:治膀胱疝气,睾丸肿痛,肾囊风痒。
-
鸡脚参属
中文名鸡脚参属拼音名jijiaocanshu拉丁名Orthosiphon中国植物志66:569描述OrthosiphonBenth.鸡脚参属,唇形科,约45种,其中30种产热带非洲,15种产东南亚至澳大利亚,我国有3种,产南部和西南部,其中鸡脚参O.wulfenioides(Diels)Hand.雄蕊4,前对较长,下倾,内藏或微伸出,花丝分离,无齿,花药汇合成1室;
-
假葡萄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JiǎP Tɑo别名:补刀藤、穿过山、山葫芦(《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皮、茎叶。花序柄在中部以上有时有卷须;生境分布:生于石缝或土坎。功能主治:①《广西植物名录》:根皮:舒筋活血,清热解毒,生肌利湿。治骨折,风湿瘫痪,劳伤,无名肿毒,赤痢。
-
胶质鼠尾草
在花序分枝基部的苞叶比茎叶小,长2-4cm,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长渐法,基部心形或楔形,边具牙齿,具短柄或无柄。苞片卵圆形,比花萼短;花冠黄色,冠檐上有美丽而细的花纹及斑点,冠筒极伸出,冠檐二唇形,上唇镰刀状,下唇3裂,中裂片宽倒卵圆形;花期6-8月。生境分布:分布于醛、青海。性味:味甘;摘录:《中华本草》
-
小果野葡萄藤
拼音名:XiǎoGuǒYěPúTɑoTénɡ别名:补刀藤、穿过山、山葫芦、假葡萄、葡萄血藤、野葡萄、大血藤、果麻栓。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皮或茎叶。单叶互生;子房上位。种子2-4颗,背面有横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灌木林中。性味:涩;平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清热解毒。
-
栾犀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Lu nXī别名:格杂树(《广州植物志》)来源:为菊科植物阔苞菊的茎叶。原形态:直立多枝灌木,高1~头状花序多数,长约5毫米;总苞片卵形,短尖或钝,内列的略长;生境分布:生于近潮水能达之处。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板疬,取茎叶捣取自然汁,加入牛皮胶、海带,炖溶服之。
-
库页悬钩子
《*辞典》:库页悬钩子: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拼音名:K Y Xu nGōuZi来源:蔷薇科植物库页悬钩子的茎叶。8月采割,晒干。花萼5,线状披针形;生境分布:生于林内、林缘、山坡及河谷灌丛中,分布四川及东北等地。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解毒,止血,祛痰,消炎,治吐血,鼻血,痢疾。
-
水杨柳
茜草科植物水杨梅的茎叶或花果序·《中医大辞典》·水杨柳:水杨柳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水杨梅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解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热疖肿毒。化学成分:球状花果序含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等。茎皮含鞣质。雌花萼片5,卵状披针形,外被短柔毛;
-
小叶团花
概述:小叶团花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水杨梅之别名。别名:水石榴、水杨柳、小叶团花来源及产地:茜草科植物水杨梅Adinarubella(Sieb.etZucc.)Hance的茎叶或花果序。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解毒。化学成分:球状花果序含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等。茎皮含鞣质。
-
水石榴
概述:水石榴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水杨梅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茜草科植物水杨梅Adinarubella(Sieb.etZucc.)Hance的茎叶或花果序。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杀虫解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热疖肿毒。化学成分:球状花果序含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等。茎皮含鞣质。
-
火秧簕
概述:火秧簕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别名:火殃簕、霸王鞭、羊不挨。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antiquorumL.的茎叶或液汁。功能主治:消肿,杀虫,祛湿,通便。使用注意:内服过量会引起下利,液汁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发泡,入眼可致失明。乳汁含大戟醇、大戟脑、环木菠萝烯醇、β-香树脂醇。
-
羊不挨
概述:羊不挨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火秧簕之别名。别名:火殃簕、霸王鞭、羊不挨。来源及产地: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antiquorumL.的茎叶或液汁。功能主治:消肿,杀虫,祛湿,通便。2.治急性胃肠炎。使用注意:内服过量会引起下利,液汁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发泡,入眼可致失明。
-
单花金丝桃
单叶对生,均匀排列于茎上,下部茎叶很快枯萎,中上部茎叶无柄或近无柄;叶片宽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3.5cm,宽8-25mm,先端钝尖或钝,基部近心状楔形或圆形,骤狭成极短柄,上面干时变褐色,下面略带绿白色,边缘有黑色腺点,全面散布透明或黑色腺点,侧脉每边4-5条。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活血化瘀。
-
白背三七
《*辞典》·白背三七: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BáiBèiSānQī别名:大肥牛(《广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广西药植图志》),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地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云南中草药》),大绿叶、接骨丹(《云南中草药选》)。
-
茄叶
《*辞典》:茄叶:出处:《开宝本草》拼音名:Qi Y 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叶片。全植物含胡芦巴碱、胆碱、腺嘌呤、咪唑乙胺、澳洲茄胺、龙葵碱、精氨酸葡萄糖甙、咖啡酸等。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匿,口蕈。(《纲目》)③治钩虫初感染:茄茎叶煎浓洗。换药时可用淡茶水或生理盐水洗去刨面污物,再行上药。
-
小白菜
3.润泽皮肤、延缓衰老:小白菜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比豆类、番茄、瓜类都多,并且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可促进皮肤细胞代谢,防止皮肤粗糙及色素沉着,使皮肤亮洁,延缓衰老。小白菜的选购存放青菜忌用水洗,水洗后,茎叶细胞外的渗透压和细胞呼吸均发生改变,造成茎叶细胞死亡溃烂,营养成分大损。
-
空心木
拼音名:KōnɡXīnMù别名:鬼吹哨、来色木、吹鼓清、泡掌筒、炮竹筒、鬼竹子、大笔杆草、空心草、猴桔子、梅竹叶、金鸡一把锁、大追风、野芦柴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鬼吹箫及狭萼鬼吹箫的茎叶或根。小枝、叶柄、花序梗、苞片和萼齿均被短柔毛。2.狭萼鬼吹箫与鬼吹箫一同点在于:穗状花序通常顶生,稀腋生;
-
土黄连
别名:土黄连、山黄连、断肠草、雄黄草来源及产地: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L.的全草。小苞片3,卵形或披针形;治目赤,亦痢,劳伤吐血,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江西《草药手册》)③治无名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瘀肿:三颗针根、茎适量,刮去租皮,切片焙干,研细末,水调敷;
-
茅莓
茅莓茅莓HerbaRubiParvifolii(英)JapaneseRaspberryHerb别名天青地白草、红梅消、三月泡。三出复叶互生,顶端小叶较大,阔倒卵形或近圆形,长2.5~心皮多数,分离,生于凸起的花托上。6月,果期7~采制夏季采收茎叶,晒干或鲜用。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杀虫。用于吐血、跌打刀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
-
铺山燕
拼音名:PūShānYàn别名:金锁匙、角罗风、金耳环、红鸡刺藤吊灯笼、胡颓子、灯吊子、吊中子藤。单叶互生;雄蕊4,生于喉部,花丝长1.5-1.6mm;性味:酸;微温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收敛止泻;祛风活血。风湿痹痛;慢性骨髓炎;急性睾丸炎;跌打肿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9-18g,茎叶30-60g。
-
水苏属
中文名水苏属拼音名shuisushu拉丁名Stachys中国植物志66:2描述StachysL.水苏属,唇形科,约300种,除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全球均产之,我国约有18种,南北均有分布,其中甘露子S.sieboldiiMiq.原产我国,野生于华北及西北各省区,我国其他各省区以及欧洲、日本、北美等地广为栽培,其地下肥大块茎供食用,最宜作酱菜或泡菜。
-
红靛
拼音名:HónɡDiàn别名:岩紫苏;基部木质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800m的石山、山谷岩旁或草地斜坡等多石地方。茎叶含毛萼鞘蕊花素(esquinolin)A,对映16 ,17-贝壳杉二醇(ent-kauran-16 -,17-diol),齐墩果酸(oleanoliccid)和 -谷甾醇( -sitosterol)等。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表;祛痰止咳;劳嗽咯血;
-
藏荆芥
拼音名:CánɡJīnɡJiè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藏荆芥的地上部分。茎叶线状披针形,长2-4cm,宽0.7-0.8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近全缘,或疏生1-3对锯齿,两面均具微柔毛及腺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宅旁或灌丛中,亦有栽培。性味:味辛;主癫痫抽搐;摘录:《中华本草》
-
空心苋
《*辞典》:空心苋: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KōnɡXīnXi n别名:空心蕹藤菜、水蕹菜(《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苋科植物空心莲子草的根或茎叶。花期夏秋间。其注射液还有某些抗病毒作用(亚洲甲型流感病毒70-5株、乙脑病毒、狂犬病毒)。治麻疹,乙型脑炎,肺结核咳血,淋浊,带状疱疹,疔疖,蛇咬伤。
-
白马骨
根含皂苷。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苞片1,斜方状椭圆形,先端针尖,长约2毫米,白色,膜质;萼5裂,裂片三角状锥尖,长2.5毫米,革质;"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④治目赤肿痛:路边荆茎叶一、二两,煎服,渣再煎熏洗。
-
牛皮菜
概述:牛皮菜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记载的莙荙菜之别名。它是藜科、甜菜属,一二年生草本,绿叶菜类蔬菜。根达菜、厚皮菜、光菜、观达菜来源及产地:藜科植物莙荙菜BetavulgarisL.var.ciclaL.的茎叶。性味归经:甘,凉。具有清热解毒,行瘀止血的功效。如剥取嫩叶梗则可选用白梗种。
-
牛筋草
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牛筋草:牛筋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化学成分:本品茎叶含异荭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小麦黄素、牡荆素等。)Gaertn.采收和储藏:8-9月采挖,去或不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叶鞘压扁,有脊,无毛或疏生疣毛,鞘口具柔毛;
-
买麻藤
买麻藤科植物小叶买麻藤的茎藤·《中医大辞典》·买麻藤:买麻藤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别名:又名大节藤、麻骨风、接骨藤、竹节藤。1.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慢性支气管炎。茎叶: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根:治鹤膝风。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藤茎祛风去湿,活血散瘀。
-
甘青铁线莲
拼音名:GānQīnɡTiěXiànLián英文名:all-grassofLongsepalClematis别名:木通、亦蒙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甘青铁线莲的全株或茎叶。萼片4,狭卵形、椭圆状长圆形,长1.5-3.5cm,黄色外面带紫色,斜上展,先端渐尖或急尖,外面边缘被短绒毛,中间被柔毛,内面无毛或近无毛;性味:甘;平归经:脾;腹满痞塞;
-
青葙
《*辞典》:青葙:出处:《本经》拼音名:QīnɡXiānɡ别名:草蒿、萋蒿(《本经》),昆仑草(《唐本草》),野鸡冠、鸡冠苋(《纲目》),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江苏植药志》),狐狸尾、指天笔(《南宁市药物志》),牛尾巴花(《山东中药》),犬尾鸡冠花(《闽东本草》)。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
-
大叶白纸扇
拼音名:DàYèBáiZhǐShàn别名:黐花、大叶靛青、山膏药、惊风草、鸡母樵、铁尺树、白纸扇、臭叶树、合叶通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大叶白纸扇的茎叶或根。叶片宽卵形或宽椭圆形,长10-25cm,宽5-12cm,先端近突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脉上被疏柔毛,侧脉约9对,叶膜质或薄纸质。性味:苦;解暑利湿。咽喉肿痛;
-
朝鲜一枝黄花
拼音名:CháoXiānYìZhīHuánɡHuā别名:朝鲜一枝蒿、一枝黄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钝苞一枝黄花的全草。花及开花的顶部含类黄酮及其甙,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及它们的3-O-葡萄糖,苯酚二葡萄糖甙(phenolicdigluco-side),一枝黄花酚甙,可能含有五桠果素-3-O-糖甙(dillenetin-3-O-glucogenin)等。
-
苦苣
《*辞典》:苦苣:出处:《嘉佑本草》拼音名:KǔJ 别名:野苣(《千金 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广州植物志》)。总苞长约6毫米,约有等长的苞片8枚,最外的数枚极小;生境分布:生于荒地上。又取汁滴痈上立溃;碎茎叶敷蛇咬。生食之,调十二经脉,利五藏,霍乱后胃气逆烦,生捣汁饮之,虽冷,甚益人。
-
月橘
别名:千里香、过山香、石辣椒、九秋香、千只眼、月橘来源及产地: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panic-ulata(L.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小毒,入肝、胃经。根含九里香碱、月橘碱等生物碱。药理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的结晶成分,对大鼠离体小肠有解痉作用。茎叶煎剂有局部麻醉作用,唯局部刺激性较大。
-
过山香
概述:过山香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九里香之别名。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油内含丁香油酚、荜澄茄烯、甜没药烯等,另含月橘素(Exoticin)、8-去甲氧基月橘素等黄酮类和九里香香豆精(Paniculatin)、月橘香豆精(Coumurrayin)、脱水长叶九里香内酯(Phebalosin)等香豆素类。
-
九秋香
概述:九秋香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即萧步丹所著的《岭南采药录》的九里香之别名。
-
千里香
概述:千里香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别名:千里香、过山香、石辣椒、九秋香、千只眼、月橘来源及产地: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panic-ulata(L.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小毒,入肝、胃经。药理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的结晶成分,对大鼠离体小肠有解痉作用。茎叶煎剂有局部麻醉作用,唯局部刺激性较大。
-
石辣椒
概述:石辣椒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九里香之别名。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油内含丁香油酚、荜澄茄烯、甜没药烯等,另含月橘素(Exoticin)、8-去甲氧基月橘素等黄酮类和九里香香豆精(Paniculatin)、月橘香豆精(Coumurrayin)、脱水长叶九里香内酯(Phebalosin)等香豆素类。
-
冻绿刺
《*辞典》:冻绿刺: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D nɡLǜC 别名:鸭屎树、野苦楝子、洞皮树、臭李子、老鹤眼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圆叶鼠李的茎叶、根皮。5对在下面突起,脉上着生较密毛茸;子房上位,花柱2裂。花期春、夏。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丛林间。性味:苦涩,微寒,无毒。功能主治:杀虫,下气,祛痰,消食。
-
蕹菜
概述:蕹菜即空心菜,为旋花科植物。蕹菜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的功效。主鼻衄、便秘、淋浊、便血、尿血、痔疮、痈肿、折伤、蛇虫咬伤等。叶片形状大小不一,卵形、长卵形、长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5-17cm,宽0.9-8.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具小尖头,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全缘或波状,偶有少数粗齿,两面近无毛。
-
枸杞叶
《*辞典》:枸杞叶:出处:《别录》拼音名:G uQǐY 别名:地仙苗(《日华子本草》),甜菜(《本草图经》),枸杞尖(《滇南本草》),天精草(《保寿堂经验方》),枸杞苗(《纲目》),枸杞菜(《生草药性备要》),枸杞头(《江苏植药志》)。⑤《生草药性备要》:明目,益肾亏,安胎宽中,退热,治妇人崩漏下血。
-
棣棠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棣棠花:拼音名:D T nɡHuā别名:蜂棠花来源: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棣棠花Kerriajaponica(L.3钱,茎叶3~(《四川中药志》)②治风丹,热毒疮:棣棠花枝叶煎水外洗。(《云南中草药》)④治水肿:棣棠花一钱,青木香一钱半,何首乌一钱,隔山消一钱,桑皮三钱,木贼一钱,通草一钱,车前子二钱,水煎服。
-
白背三七茎叶
出处:《云南中草药》拼音名:B iB iSānQīJīnɡY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性味:《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舒筋,止血,祛瘀。①《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附方:①治骨折,外伤出血:白背三七茎叶研末撒布患处。③治百日咳:白背三七茎二茧三钱。红糖引,煮鸡蛋吃。
-
金银忍冬
[XylosteummaackiiRupr.]采收和储藏:5-6月采花,夏、秋季采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本植物的花(北金银花)的抗菌作用也较强,对绿脓植菌、4种痢疾植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伤寒和鼠伤寒杆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八叠球菌的抑制作用与正品金银花相似[2]。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
鹿藿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藿:拼音名:L Hu 别名:老鼠眼、饿蚂蝗[湖南]、痰切豆来源: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RhynchosiavolubilisLour.,以根及全草入药。用于小儿疳积,牙痛,神经性头痛,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④治流注,痈肿:鲜鹿藿叶适量。3.江西《草药手册》:祛痰,解毒,杀虫,祛风湿,和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