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科
中文名葡萄科拼音名putaoke拉丁名Vitaceae描述葡萄科(Vitaceae,VineFamily),双子叶植物本科为分布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个多为木质藤本的中等科,约12属700多种;单叶掌状分裂或复叶,互生。花盘由5枚腺体组成。蛇葡萄属(Ampelopsis)本科的蛇葡萄属(Ampelopsis)与葡萄属的区别是髓白色、伞房状聚伞花序、花瓣离生。
-
上山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山龙:拼音名:Sh nɡShānL nɡ别名:大接骨丹、兰果野葡萄、过山龙来源:葡萄科闷光蛇葡萄Ampelopsisbodimeri(Levl.etVan.)Rehd.,以根皮入药。单叶互生;花瓣卵形,长约2.2mm;性味:酸;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血。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便血,崩漏,白带。
-
蛇葡萄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葡萄:拼音名:Sh P Tɑo别名:蛇白蔹、假葡萄、野葡萄、山葡萄、绿葡萄、见毒消来源: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蛇葡萄Ampelopsisbrevipedunculata(Maxim.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疮疡肿毒,外伤出血,烧烫伤。(《泉州本草》)②治小便不利涩痛,肝炎,胃热呕吐,风湿性关节炎:野葡萄藤一至二两,煎服。
-
三叶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叶青:拼音名:SānYèQīnɡ别名:金线吊葫芦、丝线吊金钟、三叶扁藤、石老鼠、小扁藤、石猴子、土经丸、三叶对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青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etGilg.,以块根或全草入药。外用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蜂窝织炎,跌打损伤。
-
蘡薁
《全国中草药汇编》:蘡薁:拼音名:YīnɡY 别名:野葡萄、山葡萄来源: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蘡薁VitisadstrictaHance[V.thunbergiiSieb.etZncc.var.adstricta(Hance)Gagnep.],以全株,或根、茎、叶及果入药。2.《本草抬遗》:薁是山蒲桃,斫断藤吹气出一头如通草。⑩治脚臁疮久久不愈:鲜YING薁叶,捣敷患处,以愈为度。
-
花斑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斑叶:拼音名:HuāBānY 别名:粪虫叶来源:葡萄科花斑叶CissusjavanaDC.[C.discolorVent.exPl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疏风解毒,消肿散瘀,续筋接骨。单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形或狭卵形,先端渐尖,基都心形,边缘有较多的小锯齿,下面红色;肾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
-
四方藤
《中医大辞典》·四方藤:四方藤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药志》。性味归经:微苦、涩,平。化学成分:本品含岩白菜素。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胀痛,腰肌劳损,筋络拘急。拼音名:SìFānɡTénɡ英文名:TreebineStem别名:宽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方根藤、蚂蝗藤、软筋藤、风藤、方藤、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
五爪金龙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消肿止痛。《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爪金龙:拼音名:WǔZhǎoJīnLónɡ别名:五爪龙、小五爪金龙来源:为葡萄科岩爬藤属植物狭叶岩爬藤TetrastigmahypoglaucumPlanch.,以全草入药。春季开淡绿色小花,伞房状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腋生。原形态:狭叶崖爬藤,攀援草质藤本。无名肿毒;或研末调敷。
-
山葡萄
葡萄科植物蛇葡萄的叶或茎藤·《中医大辞典》·山葡萄:山葡萄为中药名,出自《植物名汇》。1.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消化道出血。2.风湿痹证,关节肿痛。功能主治:祛湿利尿,清热解毒。)Trautv.]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泥土,切片或剥取根皮,切片,晒干;单叶互生;基出脉3条,侧生的一对常分歧,如5基出脉。
-
见肿消
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块根·见肿消:见肿消为中药名,出自《南京民间药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白蔹之别名。1.治疮疡痈肿,煎服并捣敷;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和黏液质。或研末服,每次1~垂序商陆根含美商陆皂苷(Phytolaccasaponin)B、E、G,加利果酸、γ-氨基丁酸、组胺、美商陆根抗病毒和抗真菌蛋白商陆碱等。
-
小红藤
葡萄科植物三叶爬山虎的根及茎·小红藤:小红藤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三爪金龙之别名。治风湿骨痛。2.治蛇咬伤,煎服并用鲜全草捣敷伤口周围;茜草科小红藤的根状茎·小红藤:拼音名:XiǎoHónɡTénɡ别名:四块瓦来源:茜草科小红藤RubiamaillardiLevl.etVan.,以根状茎入药。
-
五爪龙
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全株或根·五爪龙: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五爪金龙之别名。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祛痰止咳,舒筋活络,通乳。疮疥,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捣敷或煎水洗。别名:五匹风、五皮风、五爪龙来源及产地:蔷薇科植物蛇含PotentillakleinianaWightetArn.的全草。
-
走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游草:拼音名:ZǒuY uCǎo别名:爬山虎、藤五甲、红五加、五爪金龙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obtectum(Wall.exLaws.)Planch.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或鲜用。掌状复叶互生;花单性,伞形花序长约2cm;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头痛、身痛、筋骨痛、风湿麻木及流注;
-
小九节铃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九节铃:拼音名:XiǎoJiǔJi L nɡ来源: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光叶崖爬藤Tetrastigmaobtectum(Wall.exLaws.)Planch.var.glabrum(Levl.etVant.)Gagnep.的根。生境分布:分布云南。掌状复叶互生;性味:辛;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跌打损伤;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舒筋活络,止血生肌。
-
无莿根
《中医大辞典》·无莿根:无莿根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内科》。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骨髓炎,急性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脓疱疮,湿疹,丹毒,疖肿,嗜盐菌食物中毒.⑥治疗急性喉头炎及扁桃体炎急性喉头炎137例,经治2~2两和少许猪骨加水过药面,煎后加少量食盐及米酒冲服,每天1剂。
-
地锦
《中医大辞典》·地锦:地锦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记载的爬山虎之别名。①治风湿关节疼痛,偏头痛,半身不遂,痛经,产后血瘀,腹生结块。叶阔卵形,长10~①《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
-
上树蜈蚣
葡萄科植物崖爬藤的全草或根·上树蜈蚣:上树蜈蚣为中药名,出自《重庆草药》。或浸酒饮。别名:三角风、上树蜈蚣、追风藤来源及产地:五加科植物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K.Kochvar.smensis(Tobl.)Rehd.的茎叶。1.治风湿痹痛,口眼喁斜,产后感风头痛,闭经,跌打损伤,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叶尚含常春藤苷、肌醇等。
-
五叶藤
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五叶藤:五叶藤为中药名,出自《履 岩本草》,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乌蔹莓之别名。性味归经:苦、酸,寒。1.治痈肿,疔疮,乳痈,痄腮,丹毒,蛇虫咬伤,跌打肿痛。旋花科五叶藤的叶、块根·五叶藤:别名:五爪金龙、五爪龙、五叶茄、五叶薯、五齿苓来源:旋花科五叶藤Ipomoeacairica(L.
-
山藤藤秧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藤藤秧:拼音名:ShānT nɡT nɡYānɡ别名:野葡萄、山葡萄来源: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黑水葡萄VitisamurensisRupr.,以根、藤、果实入药。用于烦热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单叶互生;次生韧皮部纤维束带状,数层断续环列,纤维细胞切向稍长,排列整齐,壁亦木化。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
-
过山龙
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中医大辞典》·过山龙:过山龙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清·刘士季《草本便方》记载的牛马藤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藤茎。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瘫痪,四肢麻木,闭经,跌打损伤,痢疾,肠风,痔漏,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
红内消
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中医大辞典》·红内消:红内消为中药名,出自《外科精要》,为《日华子诸家本草》记载的何首乌之别名。治血虚,头晕,耳鸣,失眠,须发早白,肝肾阴虚之腰膝软弱,肢体麻木,关节酸痛,梦遗滑精,崩漏带下,久痢,高脂血症,慢性肝炎,皮肤瘙痒。生首乌:润肠通便,解毒,截疟。性味:辛、平。
-
三爪金龙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络散瘀。《全国中草药汇编》·三爪金龙:拼音名:SānZhǎoJīnLónɡ别名:三叶地锦、爬山虎来源:葡萄科爬山属植物三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himalayana(royle)Planch.秋季采集,切段,晒干。叶为3小叶,着生在短枝上,中央小叶倒卵椭圆形或倒卵形,顶端骤尾尖,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每侧有6~
-
大风藤
防己科植物青藤或毛青藤的茎藤·大风藤:大风藤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脾经。化学成分:茎及根含千金藤宁碱、蝙蝠葛宁、8,14-二氢多花罂粟碱、青藤碱、异青藤碱、土藤碱、清风藤碱(Sinoacutine)、双青藤碱等生物碱以及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β-谷甾醇、豆甾醇。
-
显齿蛇葡萄叶
概述:显齿蛇葡萄叶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拉丁学名Ampelopsisgrossedentata)的叶,可食用。中文名称:显齿蛇葡萄叶来源: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拉丁学名Ampelopsisgrossedentata)食用部位:叶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1.食用方式:冲泡。2.卫生安全指标应当符合我国相关标准。
-
白蔹
掌状复叶互生,小叶3~浆果球形或肾形,熟时蓝色或白色,有针孔状凹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散结,生肌止痛。2.治温疟,血痢,肠风,痔漏,赤白带下。运用:白蔹的果实名白蔹子,煎服亦治温疟,热结痈肿。化学成分:本品含鞣质和黏液质。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
一把篾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Y BǎMi 别名:乌蔹莓,嘿吗野(傣名)来源:为葡萄科植物一把篾的根或藤。切片晒干。掌状复叶,有长柄,小叶长5~复伞房花序腋生,绿色。生境分布:生于林中潮湿处。性味:酸麻,寒。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散瘀活血,祛风湿。治膀胱炎,尿道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蛇咬伤,疮疖肿毒。
-
蘡薁根
《*辞典》:蘡薁根:出处:《纲目》拼音名:YīnɡY Gēn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根,全年可采。治黄疸,湿痹,热淋,痢疾,肿毒,瘰疬,跌打损伤。①《纲目》:治下焦热痛淋闷,消肿毒。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疗痔疮,通经利尿。附方:①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蘡薁干根五钱,白英干全草五钱,茵陈五钱。
-
蘡薁藤
拼音名:YīnɡYùTénɡ别名:野葡萄藤、接骨藤、甘古藤、酸古藤、禾黄藤、禾花子藤、猫耳藤、山红羊、山苦瓜、小平布藤、野桑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茎叶。单叶互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性味:味甘;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或取汁点眼、滴耳。
-
紫葛
出处:1.紫葛始载于《新修本草》,谓:“苗似葡萄,根紫色,大者径二三寸,苗长丈许。”4.《本草图经》曰:“紫葛,旧不载所出州土,云生山谷,今惟江宁府台州有之,春生冬枯,似葡萄而紫色,长丈许,大者径二三寸,叶似蘡薁,根皮俱紫色,三月八月采根皮日干。”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异叶蛇葡萄的根皮。
-
马奶子葡萄
葡萄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葡萄品种很多,根据其原产地不同,分为东方品种群及欧州品种群。马奶子葡萄的营养价值1.葡萄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能很快的被人体吸收。主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痛、淋症、浮肿等症,也可用于脾虚气弱、气短乏力、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
葡萄目
葡萄目(Vitales)仅有葡萄科和火筒树科(Leeaceae)2科,被置于真双子叶植物群核心群的基部。该目被认为与蔷薇目的鼠李科和卫矛目关系密切,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均为外轮对萼的雄蕊消失而形成雄蕊对花瓣)。
-
蛇葡萄属
中文名蛇葡萄属拼音名sheputaoshu拉丁名Ampelopsis中国植物志48(2):32描述AmpelopsisMichx.蛇葡萄属,葡萄科,约60种,分布于北美和亚洲,我国有9种,南北均产之,其中最常见的为蛇葡萄A.brevipedunculata(Maxim.叶互生,单叶或复叶;雄蕊短而与花瓣同数;花盘隆起,与子房合生;果为一小浆果,有种子1—4颗。
-
乌蔹莓属
中文名乌蔹莓属拼音名wulianmeishu拉丁名Cayratia中国植物志48(2):68描述CayratiaJuss.乌蔹莓属,葡萄科,约45种,分布于非洲、亚洲及大洋洲,我国约13种,产秦岭以南各省区。叶为指状或叉指状复叶,有小叶3-9;花小,两性,排成腋生的聚伞状伞房花序;花瓣4,上部分离;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钻形,柱头不裂;
-
白粉藤属
中文名白粉藤属拼音名baifentengshu拉丁名Cissus中国植物志48(2):53描述CissusL.白粉藤属,葡萄科,350种,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1种,产西南部至台湾。叶互生,单叶或复叶;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顶生;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锥尖;本属和Vitis不同之处为花瓣4枚,彼此分离,不粘合成一帽状体。
-
火筒树属
中文名火筒树属拼音名huotongshushu拉丁名Leea中国植物志48(2):3描述LeeaL.火筒树属,葡萄科,约70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我国有6种,产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台湾。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很少单叶,小叶有锯齿;雄蕊基部合生成一个5齿裂的柱。花药即生于裂齿间;子房3-6室,每室有胚珠1颗;
-
小扁藤
概述:小扁藤为中药名,出自《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江西草药》记载的三叶青之别名。别名:蛇附子、石猴子、金线吊葫芦、小扁藤、三叶扁藤来源及产地:葡萄科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etGilg的块根。性味:苦、辛,凉。1.治高热惊厥,肺炎,支气管炎,白喉,扁桃体炎,病毒性脑膜炎,肝炎。
-
五龙草
概述:五龙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述》,为《新修本草》记载的乌蔹毒之别名。别名:五爪龙草、五叶藤、五龙草、老鸦眼睛藤、老母猪藤来源及产地: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japonica(Thunb.)Gagn.的全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2.治咽喉肿痛,黄疸,痢疾,咯血,尿血,淋证,白浊,风湿性关节炎。
-
见毒消
概述:见毒消为中药名,出自《江西草药》,为《救荒本草》记载的蛇葡萄之别名。别名:野葡萄、山葡萄、蛇白蔹、见毒消来源及产地:葡萄科植物蛇葡萄Ampelopsisbrevipedunculata(Maxim)Trautv.的叶或茎藤。功能主治:利尿,清热,止血。1.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消化道出血。化学成分:全草含没食子酸。
-
白面水鸡
概述:白面水鸡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独脚乌桕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葡萄科植物白粉藤CissusmodecoidesPlanch.var.subintegraGagn.的根。性味:微辛,平。功能主治:功在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主治痰核瘰疬,痈肿疮毒,扭伤骨折,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
乌蔹莓
乌蔹莓概述:乌蔹莓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别名:五爪龙草、五叶藤、五龙草、老鸦眼睛藤、老母猪藤。性味归经:苦、酸,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2.治咽喉肿痛,黄疸,痢疾,咯血,尿血,淋证,白浊,风湿性关节炎。全草含阿拉伯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黄酮类。
-
刺葡萄
拼音名:C P Tɑo别名:山葡萄来源:葡萄科刺葡萄Vitisdavidii(Roman.生境分布:中南和西南地区。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小便。主治慢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用法用量:鲜根4两,水煎或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刺葡萄根
拼音名:CìPúTɑo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枝条粗壮,老枝树皮呈长片状剥落,幼枝密生皮刺,刺直立或先端稍弯曲,长2-4mm,卷须分枝。单叶互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m以下的山坡灌丛中。性味:甘;无毒功能主治:散瘀消积;腹胀症积;关节肿痛;摘录:《中华本草》
-
大母猪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母猪藤:拼音名:D MǔZhūT nɡ别名:大叶乌蔹莓、野葡萄、绿叶扁担藤来源:葡萄科大母猪藤Cayratiaoligocarpa(Levl.etVan.)Gagnep.,以根、叶入药。主治牙痛,风湿关节炎,无名肿毒等。花萼杯状,有疏柔毛;浆果球形,熟时紫黑色,种子3-4颗,种子基部极狭。平归经:心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独脚蟾蜍
《全国中草药汇编》:独脚蟾蜍:别名:掌裂草葡萄、金线吊蛤蟆、石蟾蜍来源:葡萄科独脚蟾蜍AmpelopsisaconitifoliaBungevar.glabraDiels[A.aconitifoliaBungevar.palmiloba(Carr.生境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广东。性味:甘、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豁痰。主治结核性脑膜炎,痰多胸闷,禁口痢,疮疖痈肿。
-
风叶藤
别名:毛叶白粉藤、左爬藤、葫芦叶、粗壳藤、左边藤来源:葡萄科风叶藤Cissusassamica(Laws.生境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性味:淡、微涩,平。功能主治:拔脓消肿,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扭伤,风湿关节疼痛,骨折,痈疮肿毒。配方用尚可治骨髓炎。亦可作滋补剂。注意:孕妇忌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复叶葡萄叶
拼音名:FùYèPúTɑoYè别名:止血灵;甜茶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piasezkii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5-10cm,花序轴被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或沟谷林中。清热解暑。主外伤出血;
-
黑葡萄液汁
《*辞典》:黑葡萄液汁:出处:《陕西草药》拼音名:HēiP TɑoY Zhī别名:野葡萄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复叶葡萄幼枝所流出之液汁。原形态:木质藤本。5小叶的掌状复叶;10厘米,花序轴有柔毛;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或河边,常攀缘树上。性味:微苦涩,平。治胃肠实热,头痛发烧,骨蒸痨热,红眼,鼻衄。3酒杯,温服。
-
桦叶葡萄根皮
拼音名:HuàYèPúTɑoGēnPí别名:大血藤。单叶互生;叶片草质,卵形或宽卵形,长5-10cm,宽4-9cm,先端短渐尖,基部浅心形或截状心形,边缘有多数小牙齿,上面几无毛,下面密或疏被淡褐色短柔毛;侧脉5-7对,3级细脉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70-2600m的山坡沟旁或灌木丛中。性味:涩;利湿解毒。
-
马骨节
拼音名:MǎGǔJié别名:理肺散、猴背、九子不离母。一至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阔椭圆形或长卵形,稀为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5-10cm,宽3.5-6cm,先端常尾状渐尖,稀为短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边缘具粗锯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亚热带山野路边或灌丛中。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摘录:《中华本草》
-
毛葡萄
拼音名:M oP Tɑo别名:橡根藤、五角叶葡萄、飞天白鹤、茅婆驳骨、止血藤、蝴蜞艾、野葡萄来源:葡萄科葡萄属植物毛葡萄VitisquinquangularisRehd.[V.pentagonaDielsetGilg.nonRoxb.],以根皮、叶入药。功能主治:根皮:调经活血,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用于外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