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鸭跖草
鸭跖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血的功效:鸭跖草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腮腺炎,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痢疾,水肿尿少,热淋涩痛,脚气,泌尿系感染,尿血,衄血,崩漏,白带:煎服,9~本品呈不规则的段。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
-
竹叶菜
《中医大辞典》·竹叶菜:竹叶菜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本草拾遗》记载的鸭跖草之别名。鲜草捣敷;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饭包草的全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凉血的功效;可治小便不通、淋沥作痛、水肿、脚气、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鼻衄、尿血、血崩、咽喉肿痛、赤痢、疔疮肿毒、蛇咬伤等症。
-
鸭跖草属
中文名鸭跖草属拼音名yazhicaoshu拉丁名Commelina中国植物志13(3):125描述CommelinaL.鸭跖草属,鸭跖草科,230种,主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6种,全国均产之,东南部尤盛,其中鸭跖草C.communisL.入药有消肿利水,清热解毒之效。花瓣3,分离,其中1片较大而有柄;雄蕊3枚发育,其他2-3枚为退化雄蕊;
-
耳环草
概述:耳环草为中药名,出自《世医得效方》,为《本草拾遗》记载的鸭跖草之别名。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血。1.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腮腺炎,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痢疾,水肿尿少,热淋涩痛,脚气,泌尿系感染,尿血,衄血,崩漏,白带。化学成分:全草含左旋黑麦草内酯等。
-
清解退热方
组成:鸭跖草20~30g,忍冬藤20~30g,板蓝根20g,蒲公英20g,蝉衣8g,连翘10g,柴胡10g。功能:清热解毒,透泄邪热。主治:病毒感染性发热。用法:水煎服。湿邪明显,胸脘痞闷,舌苔厚腻者可加藿香10g、厚朴6g以芳化湿邪。清者清解热毒以退热,热毒得清,病源即除,热势自退。
-
竹叶七2
竹叶七2此药为鸭历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communis)的全草。又称“竹节草”。叶互生,卵状披针形,全缘,叶基部延伸成鞘状抱茎,叶鞘膜质,被短毛,鞘口疏生长毛。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该药具有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口咽干燥、脾虚食欲不振、体虚气弱、肺热咳嗽。
-
石荠苎
⑥《广西中药志》:祛风,散瘀,破结,消毒。治伤寒头痛,中风口噤,衄血,肠风,崩中,血痢,痈肿,跌打。治感冒,中暑,痱子,无名肿毒,蜈蚣咬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石荠苎与虎杖、鸭跖草、萹蓄、葎草组成4个不同的复方:㈠石荠苎鲜全草3两(干草1两),虎杖鲜品1.5两(干品5钱);
-
坐药法
坐药法是将药物制成丸剂或锭剂、片剂,或用纱布包裹药末,塞入阴道或肛门内以治疗妇女白带、阴痒及肛周疾病的方法。《理瀹骈文》中则收载了5张坐药方,分别用于治疗阴痒、阴痛、转脬、带下,以及经闭、干血痨等病证。上药洗净,晒干,剪碎,加水煎煮,浓缩成1g/ml的汤剂,装瓶高温消毒备用。功能清热燥湿杀虫。
-
吊竹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竹梅:拼音名:Di oZh M i别名:花叶竹夹菜、红莲、鸭舌红、金发草、白带草、紫背鸭跖草、红竹壳菜、百毒散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水竹草ZebrinapendulaSchnizl.的全草。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白带,瘭疽,毒蛇咬伤。果为蒴果。性味:甘;
-
大苞甲跖草
拼音名:DàBāoJiǎZhíCǎo别名:七节风、竹叶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大苞鸭跖草的全草。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0-16cm,宽2-4.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两面被疏柔毛或短刚毛;蒴果倒卵状三棱形,长约4mm,3瓣裂,每室有1颗种子。性味:味甘,性寒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马铃薯Y病毒科
各属病毒粒子长度不同,马铃薯Y病毒属等5个属单分体粒子,长度为600-900nm,大麦黄花叶病毒属为双分体粒子,长度为250-300nm和500-600nm。本科病毒中,一些病毒寄主范围窄,大多数病毒寄主范围中等,少数病毒寄主范围超过30个科。黑麦草花叶病毒属由瘿螨传播,甘薯病毒属由粉虱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由真菌传播。
-
马铃薯Y病毒属
在我国,马铃薯Y病毒、大豆花叶病毒、高粱花叶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甘蔗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芋花叶病毒、烟草蚀纹病毒、菜豆普通花叶病毒、菜豆黄花叶病毒、甜菜花叶病毒、麝香石竹脉斑驳病毒、辣椒脉斑驳病毒、洋葱黄矮病毒、西瓜花叶病毒、郁金香杂色病毒等已有研究报道。
-
杆形DNA病毒属
基因组含3个ORF和反向重复序列,最大的ORF编码多聚蛋白,可切割成几个功能蛋白,包括外壳蛋白、RNA结合蛋白、天冬氨酸蛋白酶、逆转录酶和RNA酶H等。大多数种的病毒粒子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病毒只分布在细胞质中,单个或成群不规则分布,粒子分散或排列成栅栏状,不在内含体和有膜囊泡结构中。
-
姜目
姜目(Zingiberales)包括姜科、芭蕉科(Musaceae)、美人蕉科(Cannaceae)等8科。退化雄蕊小且与唇瓣合生;山姜属(Alpinia)的山姜[A.japonica(Thunb.)Miq.]等为常见的药用植物。美人蕉科(Cannaceae)的美人蕉(CannaindicaL.)、大花美人蕉(C.generalisBailey)等,均原产美洲,现引种栽培供观赏。
-
蓟菜汤
处方:鸭跖草60克,小蓟30克,虎杖30克,蒲公英30克,平地木30克,黄芩24克,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痰止咳。主风温犯肺,瘀热内蕴,肺失宣降。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刘祥泉方
-
槟榔目
槟榔目(Arecales)仅有槟榔科。以往大多与天南星科等共同组成槟榔亚纲,而Judd系统则置于鸭跖草类中。
-
炎宁冲剂
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YanningChongji标准编号:WS3-B-0956-91处方:鹿茸草500g白花蛇舌草250g鸭跖草250g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85~取清膏1份,加蔗糖3份与糊精1.25份,制成颗粒,干燥,喷入香精适量,混匀,即得。
-
肺炎Ⅰ号合剂
拼音名:feiyan1haoheji处方:鱼腥草30g,鸭跖草30g,半枝莲30g。功能主治:肺炎。摘录:《实用内科学》上册
-
肺炎Ⅱ号合剂
拼音名:feiyan2haoheji处方:鱼腥草30g,鸭跖草30g,半枝莲30g,野荞麦根30g,虎杖根15g。功能主治:肺炎。用法用量:根据临床实践,约90%患者服药后于二天内退热,对某些抗菌素治疗无效的肺炎患者,有时也有较好的疗效。缺点是个别病人因胃肠道反应剧烈而不能耐受。摘录:《实用内科学》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