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忍冬科
中国植物志72:1所有属Abelia.........六道木属Dipelta........双盾木属Heptacodium....七子花属Kolkwitzia.....蝟实属Leycesteria....鬼吹箫属Linnaea........北极花属Lonicera.......忍冬属Sambucus.......接骨木属Symphoricarpos.毛核木属Triosteum......莛子藨属Viburnum.......荚蒾属Weigela........锦带花属
-
鸡树条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树条:拼音名:JīSh Ti o别名:鸡树条紫、山竹子来源:忍冬科荚蒾属植物天目琼花ViburnumsargentiiKoehne,以嫩枝、叶及果实入药。4.血管保护作用欧洲荚蒾树皮的水-乙醇提取物,经大鼠产验表明有血管保护作用,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缩合鞣质类(polycondensedtannins)[5]。治腰酸腿痛,跌打损伤。
-
接骨木
外用治创伤出血。侧生小叶片卵圆形、狭椭圆形至倒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1.2-7cm,先端尖,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数枚腺齿,最下一对小叶有时具长0.5cm的柄,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长约2cm的柄,揉碎后有臭气。利尿同时常导致小鼠下泻。
-
蝴蝶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蝴蝶树:拼音名:H Di Sh 别名:毛荚蒾、苦酸汤、绣球来源:忍冬科蝴蝶树ViburnumplicatumThunb.f.tomentosum(Thunb.)Rehd.[V.tomentosumThunb.],以根、茎入药。叶片纸质,叶宽卵形、长圆状卵形,有时带倒卵形,长4-10cm,宽3-6cm,先端突尖或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绿白色,有星状毛;
-
白花坚荚树
出处:《救荒本草》载有坚荚树,云:"生辉县太行山谷中,其树枝干坚劲,可以作棒。叶亦对生,叶似拐枣叶而大,微薄,其色淡绿;但拼音名:BáiHuāJiānJiáShù别名:坚荚树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常绿荚蒾的叶。雄蕊5,稍高出花冠;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00m的林下。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活血散瘀;
-
荚蒾
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嫩枝被星状毛。雄蕊5,高出花冠;3-丙二醇-1-O- -D-吡喃葡萄糖甙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本品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朋肠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性微寒功能主治:疏风解毒;各家论述:《唐本草》:主三虫,下气,消谷。
-
五转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转七:拼音名:WǔZhuǎnQī别名:阴阳扇、包谷陀子、通天七来源:忍冬科莛子藨属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himalayanumWall.[T.fargesiiFranch.],以带根全草入药。萼筒长约5mm,具腺毛或短刺刚毛,萼齿5,微小,萼赂与萼齿间缢缩;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短于花冠,有遥毛和刺刚毛。小便不利;
-
扦扦活
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茎枝·《中医大辞典》·扦扦活:扦扦活为中药名,出自《本经逢原》,为《新修本草》记载的接骨木之别名。性味归经:甘、苦,平。煎剂有抑菌作用。别名:扦扦活、接骨草、走马箭、七叶麻。运用:蒴藿的果实名蒴藋赤子,捣烂涂治疣目。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类、酚类、鞣质、熊果酸、β-谷甾醇、绿原酸等。
-
羊屎条根
《中医大辞典》·羊屎条根:羊食子根为中药名,见《四川中药志》,为《分类草药性》记载的羊屎条根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活血通络。2厘米,密被灰白色星状柔毛;功能主治:治痢疾,下血,痔疮脱肛,风湿痹痛,白带,湿毒疮疡,跌打损伤。(《贵阳民间药草》)②治痔疮脱肛:羊屎条根二两,炖猪大肠吃。
-
血满草
7厘米,顶端1枚较大,卵形,两侧小叶均为矩状披针形以至矩卵形,先端渐尖以至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平钝或阔楔形,两侧小叶基部均不对称,两面均疏被粗毛,下面色浅,侧脉羽状;②《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强筋骨,祛风湿,利水消肿。
-
忍冬藤
功效与主治:忍冬藤具有清热,解毒,通络的功效:治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煎服,10~表皮细胞棕黄色至棕红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常有非腺毛脱落后的痕迹,石细胞状。(2)取本品粉末1g,加50%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马钱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
双花
概述:双花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手册》,为《履 岩本草》记载的金银花之处方名。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1.治风热感冒,温病初期,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大叶性肺炎,肺脓疡,热毒血痢,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亦含β-谷甾醇、豆甾醇及它们各自D-葡萄糖苷、伞花耳草素、白果酸、棕榈酸等。
-
右旋藤
概述:右旋藤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忍冬藤之别名。性味:甘,寒。入心、肺经。主治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茎含鞣质、生物碱。药理作用:所含木犀草素对离体兔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有抗炎作用,在体外能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亦具抗癌作用。
-
羊奶根
概述:羊奶根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分类草药性》记载的羊屎条根之别名。别名:羊奶根、羊食子根、羊屎柴根。分布湖北、湖南、贵州及四川东部。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活血通络。1.治痢疾,痔疮出血,脱肛,白带,风湿筋骨疼痛,跌打肿痛。2.捣敷治痈疽发背。
-
羊食子根
概述:羊食子根为中药名,见《四川中药志》,为《分类草药性》记载的羊屎条根之别名。别名:羊奶根、羊食子根、羊屎柴根。分布湖北、湖南、贵州及四川东部。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活血通络。1.治痢疾,痔疮出血,脱肛,白带,风湿筋骨疼痛,跌打肿痛。2.捣敷治痈疽发背。
-
羊屎柴根
概述:羊屎柴根为中药名,见《本草纲目》,为《分类草药性》记载的羊屎条根之别名。别名:羊奶根、羊食子根、羊屎柴根。来源及产地:忍冬科植物烟管荚蓬ViburnumutileHemsl.的根。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活血通络。1.治痢疾,痔疮出血,脱肛,白带,风湿筋骨疼痛,跌打肿痛。2.捣敷治痈疽发背。
-
红山花
概述:红山花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血满草之别名。别名:又名大血草、接骨药、红山花、苛草。性味:辛、甘,微温。功能主治:功在活血,散瘀,祛风,利尿。1.治风湿痹痛,扭伤瘀肿,风疹瘙痒,急、慢性肾炎,水肿。2.治跌打损伤、骨折。药理作用:煎剂有抗真菌作用。
-
短枝六道木
拼音名:DuǎnZhīLi D oM 别名:紫荆丫来源:忍冬科通花梗Abeliaengleriana(Graebn.)Rehd.,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陕西、湖北、四川。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去风湿,解热毒。主治风湿筋骨疼痛;外用治痈疮红肿。8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对叶散花
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Du Y S nHuā别名:猪婆子藤、小鱼辣树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的茎、叶、根。小枝上部具柔毛。核果,扁卵状椭圆形,红棕色,疏被星状毛。功能主治:祛风散寒,祛湿止痒。附方:①治风寒湿痹:宜昌荚蒾三钱,木防己八钱,豨莶草五钱,摇竹消三钱。②治脚丫湿痒:宜昌荚蒾叶捣汁,搽患处。
-
对叶油麻根
拼音名:DuìYèYóuMá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合东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taitoenseHayata.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切片晒干。圆锥花序顶生,长约3cm,宽约2c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000m的多石灌丛中或山谷溪涧旁。性味:味微甘;性凉功能主治:调经止痛。主产后瘀血腹痛;
-
黑汉条
拼音名:HēiH nTi o别名:羊食子、羊屎条、灰猫条来源:忍冬科荚蒾属植物黑汉条ViburnumutileHemsl.,以根、全株入药。10月采根或全株较好,鲜用或晒干。性味:酸、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络,凉血止血。用于痢疾,痔疮出血,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红对节子
《*辞典》:红对节子: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 nɡDu JiēZǐ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卵叶荚蒾的根。单叶对生,叶阔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5~子房下位,被星状柔毛,花柱极短,3裂。生境分布:生长于中山区的林边。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调经,涩精。治月经不调,梦遗虚滑,肺热口臭及白浊、带下。
-
金银忍冬
[XylosteummaackiiRupr.]采收和储藏:5-6月采花,夏、秋季采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本植物的花(北金银花)的抗菌作用也较强,对绿脓植菌、4种痢疾植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伤寒和鼠伤寒杆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八叠球菌的抑制作用与正品金银花相似[2]。有清热解毒的功能。
-
马尿烧
小叶5,披针形、阔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两面有毛。生境分布:多生于山区林间或林外灌丛间。治产妇恶血,风痹。附方:①治关节炎、跌打伤肿:马尿烧根半斤,煎汤作热浴料。(《黑龙江民间中药》)②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接骨木五钱至一两(鲜品二至三两),水煎服;也可将鲜品捣敷患处。
-
牛伴木
拼音名:NiúBànMù别名:果绿勒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吕宁荚蒾的茎叶。叶纸质或厚纸质,叶片椭圆形状卵形、卵形至宽卵形,长3-8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外展齿牙,上面暗绿色,在放大镜下可见无柄的透明微小腺点,侧脉5-7条,伸达齿端,与中脉在叶上面凹限,在下面突起。
-
破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骨风:拼音名:P GǔFēnɡ别名:破膝风、川滇茉莉来源:木犀科素馨属植物破骨风JasminumlanceolariumRoxb.,以茎入药。秋季采集,晒干。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用于风湿筋骨痛,腰痛,跌打损伤。叶对生,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生境分布:生于岩山上。
-
揉白叶
拼音名:R uB iY 别名:粉桐叶、羊脆骨、睡眠果、狗肋巴来源:忍冬科荚蒾属植物水红木ViburnumcylindricumBuch.-Ham.exD.Don,以根、叶、花入药。性味:苦,凉。功能主治:叶:清热解毒。用于痢疾,急性胃肠炎,口腔炎,尿路感染;外用治烧烫伤,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根:祛风活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疼痛。
-
沙糖木
别名:珊瑚树、香柄树、柄饭树、麻油香、草禾树、高栌树、山猪肉、沙掌树来源:忍冬科沙糖木ViburnumodoratissimumKer,以叶、树皮、根入药。生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清热祛湿,通经活络,拔毒生肌。主治感冒,风湿,跌打肿痛,骨折。
-
蒴藋赤子
出处:《证类本草》拼音名:Shu Di oCh Zǐ来源:为忍冬科植物蒴藋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蒴藋条。功能主治:《范汪方》:疗手足忽生疣目,蒴藋赤子挼使坏,疣目上涂之,即去。摘录:《*辞典》
-
天王七果实
《*辞典》:天王七果实: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TiānW nɡQīGuǒSh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成熟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天王七条。功能主治:调经、治白带。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或用甜酒煮食。
-
天王七叶
《*辞典》:天王七叶: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TiānW nɡQ Y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天王七条。功能主治:止血生肌。治刀伤。用法用量:外用:鲜品捣烂敷。摘录:《*辞典》
-
夜吹箫
别名:炮仗筒、来色木、梅竹叶来源:忍冬科夜吹箫LeycesteriaformosaWal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破血,祛风,平喘。主治哮喘,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黄疸型肝炎,水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华莛子藨
别名:巴东手掌参、手掌参[湖北、巴东]来源:忍冬科中华莛子藨TriosteumhimalayanumWall.var.chinenseDielsetGraebn.,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功能主治:温补药。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猪母柴根
拼音名:ZhūMǔChái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反针叶荚蒾的根。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9-19cm,宽2-4cm,先端簪渐尖,基部圆或钝形,边缘通常离基部1/3以上疏生开展的尖锯齿,上面有光泽,侧脉7-12对,最下一对有时几为三出脉状,连同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起。苞片和小苞片条状披针形;
-
五福花属
中文名五福花属拼音名wufuhuashu拉丁名Adoxa中国植物志73(1):2描述AdoxaL.五福花属,五福花科,只有五福花A.moschatellinaL.1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产东北、河北、山西、西北等地。草本,有平伸的根茎;子房半下位,3—5室,每室有胚珠1颗;核果有小核1—5颗;种子倒卵形,胚乳骨质。本科以前被置于忍冬科或虎耳草科内。
-
接骨木属
中文名接骨木属拼音名jiegumushu拉丁名Sambucus中国植物志72:4描述SambucusL.接骨木属,忍冬科,约20种,分布于两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4-5种,南北均产之。果为小核果,有小核3-5个。属下物种接骨草、接骨木、接骨木(原变种)、毛接骨木、西伯利亚接骨木、西洋接骨木、血满草
-
毛核木属
中文名毛核木属拼音名maohemushu拉丁名Symphoricarpos中国植物志72:110描述SymphoricarposDuham.毛核木属,忍冬科,18种,除毛核木S.sinensisRehd.产我国西南部和中部外,全产北美。叶对生,单叶,全缘(国产种)或有时分裂;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子房下位,4室,但只有2室发育而每室有胚珠1颗,其他2室有退化的胚珠数颗;
-
莛子藨属
中文名莛子藨属拼音名tingzishushu拉丁名Triosteum中国植物志72:105描述TriosteumL.莛子藨属,忍冬科,7-8种,分布于北美、中亚至东亚,我国有莛子藨T.PinnatifidumMaxim等约3种,产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花黄绿色, 生,有小苞片2,排成短的稳状花序;雄蕊5,花药内藏;子房下位,3-5室,每室有胚珠1颗;
-
荚蒾属
中文名荚蒾属拼音名jiasanshu拉丁名Viburnum中国植物志72:12描述ViburnumL.荚蒾属,忍冬科,约20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74种,南北均产之,其中有些供观赏用,尤以具有放射状大型不孕花的种类最为美丽。叶对生,单叶,常绿或脱落,托叶微小或无托叶;子房下位,1室,有胚珠1至多颗;
-
锦带花属
中文名锦带花属拼音名jindaihuashu拉丁名Weigela中国植物志72:131描述WeigelaThunb.锦带花属,忍冬科,约10余种,分布于东亚,我国有锦带花W.florida(Bunge)A.DC.等2种,产中部、东部至东北部,供观赏用。雄蕊5,短于花冠;属下物种半边月、海仙花、锦带花、日本锦带花、日本锦带花(原变种)、水马桑
-
氰甙
氰甙也称腈甙。是由含氰基(-C≡N)的氰醇衍生物和1~氰甙存在于蔷薇科植物如桃、杏、梅、枇杷等的种子,叶、树皮中,忍冬科、豆科、大戟科、景天科等数十个科的植物中亦有分布。最常见的一种氰甙是苦杏仁种子中所含的苦杏仁甙,苦杏仁甙经苦杏仁酶与樱叶酶水解,可产生苯甲醛和氢氰酸。
-
大血草
概述:大血草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别名:大血草、接骨药、红山花、苛草来源及产地:忍冬科植物血满草SambucusadnataWall.的全株或根。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风,利尿。1.治风湿痹痛,扭伤瘀肿,风疹瘙痒,急、慢性肾炎,水肿。2.治跌打损伤、骨折。全草或鲜根皮捣敷。药理作用:煎剂有抗真菌作用。
-
腈甙
氰甙也称腈甙。是由含氰基(-C≡N)的氰醇衍生物和1~氰甙存在于蔷薇科植物如桃、杏、梅、枇杷等的种子,叶、树皮中,忍冬科、豆科、大戟科、景天科等数十个科的植物中亦有分布。最常见的一种氰甙是苦杏仁种子中所含的苦杏仁甙,苦杏仁甙经苦杏仁酶与樱叶酶水解,可产生苯甲醛和氢氰酸。
-
木蒴藋
概述:木蒴藋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为《新修本草》记载的接骨木之别名。别名:木蒴藿、公道老、续骨木、扦扦活来源及产地:忍冬科植物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Hance的茎枝。性味归经:甘、苦,平。入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利水,续筋接骨。②治跌打骨折,腰扭伤,煎服或捣敷;煎剂有抑菌作用。
-
公道老
概述:公道老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新修本草》记载的接骨木之别名。别名:木蒴藿、公道老、续骨木、扦扦活。性味归经:甘、苦,平。入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利水,续筋接骨。①治风湿痹痛,肾炎水肿。②治跌打骨折,腰扭伤,煎服或捣敷;风疹瘙痒,漆疮,煎水洗。煎剂有抑菌作用。
-
黄花忍冬
拼音名:HuánɡHuāRěnDō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金花忍冬的花。叶纸质,叶片鞭状卵形、鞭状披针形、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2.5-6cm,先端渐尖或急尾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两面脉上被毛,中脉毛较密。花柱短于花冠,被短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2000m的山谷或沟谷灌丛中。
-
鸡树条果
《*辞典》:鸡树条果:出处:《吉林中草药》拼音名:JīSh Ti oGuǒ来源:为忍冬科植物鸡树条荚迷的果实。秋季果头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平。功能主治:《吉林中草药》:止咳,治咳嗽。(《吉林中草药》)㈡鸡树条果干品二至三钱,或鲜品五钱至一两,煎水加白糖送服。
-
接骨木根
《*辞典》:接骨木根: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JiēGǔM Gēn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根或根皮。治跌打损伤、热痢及黄疸。研末为丸或浸酒。(《植物名实图考》)③治筋骨折伤:鲜接骨木根皮(或鲜叶)二至五两,黄栀子一两,共捣烂,黄酒适量,炒热,按伤处大小摊药于布上,骨折复位后即以上药敷患处,夹板固定。
-
接骨木花
《*辞典》:接骨木花:出处:《国药提要》拼音名:JiēGǔM Huā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花。5月采收整个花序。加热后花即脱落,除去杂质,晒干。功能主治:①《国药提要》:为发汗药。②《国药的药理学》:为茶剂,用于发汗,又有利尿之效。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泡茶饮。
-
接骨木叶
《*辞典》:接骨木叶: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JiēGǔM Y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的叶片。③《吉林中草药》:祛风,活血行瘀,止痛,利尿。附方:①治跌伤骨折:鲜接骨木叶一握,黄枝子五钱,和老酒或红糟捣烂敷贴。(江西《草药手册》)④治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扭腰岔气,大骨节病:接骨木茎叶适量,煎水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