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萁科
中文名紫萁科拼音名ziqike拉丁名Osmundaceae中国植物志02:77所有属Osmunda........紫萁属
-
紫萁贯众
40cm,顶部以下二回羽头,小羽片披镇形,先端稍钝,基部圆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叶脉叉状分离;紫萁贯众药典标准:品名:紫萁贯众ZiqiguanzhongOSMUNDAERHIZOMA来源:本品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japonicaThunb.的干燥根茎及叶柄基部。用于疫毒感冒、热毒泻痢,痈疮肿毒,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虫积腹痛。
-
飞蛾七
概述:飞蛾七为中药名,出自《新华本草纲要》,为《中国药典》(1977年版)记载的紫萁贯众之别名。别名:狼萁、大贯众、飞蛾七来源及产地: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japonicaThunb.的根茎及叶柄基部。9g,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脾胃虚寒者忌用。药理作用:本品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
桂皮紫萁
羽片12-20对,近对生,无柄,基部有关节,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8-12cm,宽1.2-2.4cm;中脉明显,侧脉二叉分枝;还含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acid),苯丙氨酸(phenylaan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等。性味:苦;微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有清热解毒、利尿镇痛、止血杀虫的功能。
-
孢子
孢子是真菌和植物作为无性生殖的方式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异形孢子通常有大、小和雌、雄分化,大孢子产生雌配子体,小孢子产生雄配子体。如分生孢子(曲霉)、孢囊孢子(根霉)、游动孢子(绿藻)、单孢子(红藻)、内生孢子(蓝藻)、粉孢子(子囊菌)、芽生孢子(酿酒酵母)、厚垣孢子(黑粉菌)等。
-
大贯众
别名:龙骨风、山蠄蟧、大贯众、树蕨来源及产地:桫椤科植物桫椤CyatheaspinulosaWall.的茎干。性味:苦,凉。治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肺热咳喘;别名:狼萁、大贯众、飞蛾七来源及产地: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japonicaThunb.的根茎及叶柄基部。2.治痢疾,衄血,崩漏,便血。9g,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
华南紫萁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具粗壮而直立的圆柱形根茎,有时高出地面。羽片14-34对,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中羽片较大,长8-20cm,宽1-2cm,近对生而略向上;祛湿舒筋;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涩、性平。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杀虫的功能。
-
宽叶紫萁苗
拼音名:KuānYèZǐQíMiáo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宽叶紫萁的嫩苗。羽片25-30对,下部的对生,长约22cm,宽2-2.5cm,上部的互生,斜向上,长披针形,上部渐尖头,边缘全缘或波状,多少反卷,稍有锯齿,基部针形,具2-5mm的短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m左右的常绿混交林下。功能主治:止血。
-
紫萁
拼音名:ZǐQ 别名:紫萁贯众、高脚贯众、老虎台、老虎牙、水骨菜、黑背龙、见血长来源:紫萁科紫萁属植物紫萁OsmundajaponicaThunb.的根状茎和幼叶上的细毛(老虎台衣)。春秋采根状茎,洗净晒干;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用于痢疾,崩漏,白带;幼叶上的绵毛,外用治创伤出血。
-
紫萁苗
拼音名:ZǐQíMiáo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紫萁的嫩苗或幼叶柄上的绵毛。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孢子叶强度收缩,小羽片条形,长1.5-2cm,沿主脉两侧密生孢子囊,形成长大深棕色的孢子囊穗,成熟后枯萎。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山脚或溪边的酸性土上。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止血。